五一勞動節 15張現場圖帶你走進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人民網雄安5月1日電 (王紅)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同時也即將迎來五四青年節。

雄安新區青年建設者們,朝氣蓬勃、奮發向上,一腔熱血灑在雄安這片熱土上,他們是雄安建設的主力軍,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我們走近身邊這群追逐夢想的青年人,記錄下他們奮鬥中的美麗身影。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雄安新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受理組工作人員曾子倫(24歲)正在對交易項目做入場登記手續。

2018年11月,雄安新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始籌建,曾子倫來到雄安新區成為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一員。“新區的工作很忙、很累。當初為了籌建好交易中心,在領導的帶領下,我和同事們日夜加班,僅一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交易中心從場地改造到人員配置到位再到配套規章制度陸續出臺的所有工作。這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但也讓我成長了很多。”在感嘆新區工作者工作效率的同時,曾子倫也表示:“能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的建設出一份力,是人生難得的機遇,更是我的榮幸”。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工作人員郭浩(32歲)正在和同事一起工作。汪軍 攝

14個月前,郭浩來到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規劃研究中心,參與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文本編寫等工作。“當時我們編制工作細則並列了個表,把大家的專業和單位和工作項目全部交叉排列,形成方案上報。那段時間,可以說是白天過方案,晚上改稿子,持續了一週多,幾乎每天凌晨四點睡。”郭浩說,“方案形成初稿後,我當時在會議室裡,拿著電腦在省長面前一句一句讀,我們一個字一個字推敲,那個時刻,我深刻感受到‘雄安質量’的意義。”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雄縣大營鎮組織委員彭丹陽(32歲)走訪慰問建國前老黨員。

在大學畢業後,彭丹陽作為選調生來到雄縣工作。2015年12月,彭丹陽被調到雄縣大營鎮,先後擔任統戰委員和組織委員。大營鎮有36個行政村,基礎薄弱,歷史欠賬多,是縣裡出了名的“難管鎮”。2017年1月份,彭丹陽擔任組織委員後,開始著手加強各村黨建工作,她每天穿梭在36個村之間,走訪黨員、座談村民代表,提升村級班子戰鬥力......在鎮黨委的領導下彭丹陽和同事們不懈努力,加班加點工作,大營鎮的基層組織建設由原來全縣的倒數第一,一躍位居全縣前三。彭丹陽說:“能夠將個人的成長和新區的建設融合在一起是我的夢想,也是我以後一直努力做的事。”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中建八局BIM工程師竇忠平(27歲)正在介紹智慧工地項目。陳李瑋 攝

竇忠平,雄安新區首個永久性建築項目(雄縣第三高級中學)的BIM工程師,2019年1月16日,來到雄安新區;2月12日結婚。為了保證雄安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竇忠平和妻子辦完婚禮第三天便回到了工作崗位,此後便沒有再休過一天假。面對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壓力他沒有任何怨言,他說:“能夠參加雄安新區建設,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我們將用‘令行禁止,使命必達’的鐵軍作風去做好每一項工作。”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中建三局宣傳幹事陳偉(29歲)凌晨1點還在工地現場記錄工程歷史影像。

2017年11月7日,陳偉從武漢來到雄安新區,成為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建設過程重要影像和故事的記錄者。每天在拍攝的他意識到,建設者習以為常的每一個瞬間,都可能成為記錄雄安成長的歷史資料。被同事拍到自己深夜還在記錄的時候,他說:“我只是眾多雄安建設者的一個小小縮影,在雄安的經歷將是我們一生的精神財富!”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2019年春運期間,在白洋淀站的候車大廳內,值班組組長段博寧(38歲)在向乘客解答問題。張婭喃 攝

段博寧是白洋淀火車站的一名值班組組長,他的工作看上去很簡單,組織檢票、電梯看護、站臺引導以及每天交、接班會。但除了交、接班會,每來一趟車,工作就得重複一次,這就意味著,他每天得重複39次。當被問道“枯燥嗎”,段博寧笑笑,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名退伍軍人,對他來說,哪怕重複了幾百幾千次的事情,自己也會把它當做第一次去認真對待,“對每一件事、每一個環節,我都要以軍人的標準和擔當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盡全力做到讓旅客滿意。”他說。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雄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交警高宇飛(29歲)正在指揮交通。

高宇飛是雄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的一名交警,主要工作是疏導交通和檢查車輛,還包括給不少司機指路當嚮導。高宇飛和同事們平時值勤的時間是從早7點到晚8點,每人每天至少要在室外工作10小時。“新區設立以後,我們這一路段的車流量明顯增加,工作壓力比之前重了不少,雖然辛苦了點,但能夠為新區建設營造優良的交通環境,我覺得是值得的,也是光榮的。”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雄縣醫院護理部主任孫建平(40歲)正在對危重病人進行查房。

孫建平是雄縣醫院護理部的主任,工作以來,她每個月都會對危重病人進行查房,除了護理還會對清醒的病人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她說,在重症監護室,有意識的病人對環境都會有恐懼、陌生、孤獨感,甚至會有敵意,對於這種病人除了給與藥物上的治療外,眼神的交流、肌膚的接觸,都會讓病人產生安全感。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雄縣雄州鎮南供電所營銷員趙凱(左,33歲)和同事在做用電檢查。周龍 攝

趙凱是雄縣雄州鎮南供電所的一名營銷員,負責營銷管理、線損、用電檢查等工作。工作時,趙凱總能做到為客戶著想,體貼又用心,面對客戶的求助總是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為其解決,多年來風雨無阻,多次受到客戶的好評,他所在的單位也被評為2019年河北省先進集體。他說:“我作為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的一名職工,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一定要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為雄安新區建設增磚添瓦!”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教師劉霞(35歲)正在旁聽教師講課。高亞新 攝

2018年9月,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教師劉霞來到雄安新區參與雄縣二小(現為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幫扶工作。作為一所縣級小學,雄縣二小的教學條件比較薄弱,劉霞一來便通過教研、聽課等方式對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進行認真研究,然後有針對性地幫扶。在工作中,大到教學設計、理念滲透,小到課件修改,劉霞都親力親為。為了幫本地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劉霞常常放棄休息時間帶著她們一遍一遍的磨課,不斷推敲、探討,取長補短。劉霞說:“千年大計,教育先行。我們將盡自己所能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河北省勞動模範、建行河北雄安分行風險管理部經理陳燕(38歲)正在翻閱授信業務相關材料。 彭海峰 攝

陳燕是河北省建行第一批投身雄安新區建設的人員,也是唯一從省行到異地二級行固定工作的女同志。她主動放棄省行優厚待遇,克服孩子年幼、異地生活的困難,在新區艱苦奮鬥,實幹創新,從一個人的部門、三個人的支部幹起,參與完成了雄安分行從無到有的籌建。因業務突出,陳燕在建行河北省分行內榮獲多個獎項。2019年4月其被評為河北省勞動模範。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雄安新區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項目一標段養護負責人朱會營(39歲)在為今年春季造林做苗木修剪技術指導。

2018年5月,朱會營被派到雄安新區負責承建造林項目的苗木後期養護工作。“說心裡話,來到雄安我很激動,多了一份使命感,也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了點睛之筆。”在朱會營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將近60瓶樹種標本。“我一直把工作當做樂趣,希望能把自身掌握的技能應用於雄安的建設,這些內容連續做下去的話,對雄安來講可能是最接地氣的資料,這就是我的作戰圖。”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雄安新區某食堂大廚何小虎(34歲)正在準備午飯。王紅 攝

何小虎是雄安新區某食堂的一名廚師,負責整棟寫字樓的早、中、晚餐,他每天早上6點半準時出現在菜市場,精心挑選一天的食材。做了17年廚師的何小虎對食譜很有研究。“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座樓上工作的人都是在為新區建設做貢獻,我能做的就是盡我所能烹飪出更有營養的美食,讓大家吃飽吃好,這也算是我為新區做的一點小小的貢獻吧。”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雄安新區智慧小巴司機杜文紀(38歲)正在接送乘客。

杜文紀是雄安新區智慧小巴車隊裡的一名司機,負責新區智慧公交系統平臺內數千名乘客的出行保障工作。自2017年12月到雄安新區工作以來,他每天早上6點準時發車接送乘客,晚上9點後才會下班回家,每天的午飯和晚飯都是跟其他幾位同事輪班吃,一年365天幾乎沒有休息日。杜文紀說,“新區的每個人都在為建設雄安而努力工作,我的工作就是為他們的出行做好保障,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發揮自己所有的光和熱。”

五一劳动节 15张现场图带你走进雄安青年的工作日常

容城縣GREEN CAFE古潤調酒師鄭浩(30歲)正在查看釀酒設備。施雲娟 攝

鄭浩是容城縣河西村人,之前在北京工作,聽到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後他激動地一夜沒睡,思索再三,他辭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家鄉創業,在GREEN CAFE古潤做了一名調酒師,每天看著不同的客人在這裡得到片刻放鬆,鄭浩覺得有一種深深地滿足感。“北京再好終究不是自己的家,雄安新區的設立給我們年輕人創造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回到家鄉後,我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生活會過的越來越好,雄安的未來也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