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2年到1927年北洋政府歷經15任國家元首,都是誰,有何功績?

一覽眾河小


隨著武昌革命的一聲槍響,辛亥革命的浪潮迅速席捲全國,清朝的滅亡也因此進入了倒計時。1912年元旦,以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也從這時候開始,中國進入了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

不過,此時中國北方仍有一支強大的北洋軍閥,為了拉攏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南京臨時國民政府以大總統職位為代價換取了袁世凱倒戈,最終逼迫清廷退位。1912年2月25日,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年半之後,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成為大總統,北洋政府正式形成。

從1912年開始,到1928年張作霖退出北京,北洋政府一共經歷了16年的時間。而在短短的16年的時間,北洋政府就先後經歷了袁世凱時期、皖系軍閥時期、直係軍閥時期和奉系軍閥時期四個時期。這4個時期,北洋政府的實際領導人分別為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吳佩孚和張作霖。

北洋軍閥

這些人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北洋軍閥。但實際上,由於軍閥混戰,短短16年的時間裡,北洋政府的國家元首卻不僅僅這幾位。亂世之中,城頭變幻大王旗,一片混亂的北洋政府也先後經歷了高達14名國家元首,他們分別為: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曹錕、黃郛、段祺瑞、顏惠慶、高凌霨、杜鍚圭、顧維鈞、張作霖。

這其中,多數人其實並無實權,本身也沒有多大勢力和實力,而是因為政治鬥爭或因緣巧合,成為了國家元首。例如周自齊,只在1922年6月份當了10天的大總統,而且還只是以國務總理的身份署任。

黃郛的情況和周自齊情況完全一致,也只是署任臨時執政20天而已。同樣情況的還有顏惠慶、杜鍚圭、高凌霨、高凌霨、顧維鈞,他們都是以其他職務署任大總統之位。而且,他們既無兵權,也無可供依靠和信任的勢力,在有槍才是草頭王的民國,他們的大總統職務與傀儡無異,真正手握兵權的軍閥根本不會聽從。

顧維鈞

情況稍好一點的是黎元洪、馮國璋和徐世昌。我們都知道,黎元洪並非北洋軍閥出身,剛開始和北洋軍更沒有任何關係。黎元洪堪稱民國躺贏第1人,他先是被迫成為武昌起義的領導人,後又半推半就,成為湖北軍政府都督,民國成立後,又先後擔任南京臨時國民政府、副總統和北洋政府副總統、總統。當然,由於在北洋軍閥內部毫無根基,黎元洪雖然兩次出任副總統和總統,但都沒有什麼實權。

馮國璋雖然是直係軍閥的首領,但是,當他進京成為代理大總統的時候,卻並沒能夠掌握北洋政府的實際權力,真正的實權掌握在總理段祺瑞之手,兩個人由此爆發了激烈的爭鬥。不過,兩個人之間的鬥爭,也最終以馮國璋的失敗而告終。

段祺瑞

徐世昌當總統的時間最長,但是,由於他文人出身,雖然在北洋軍閥內地位很高,卻並沒有一支忠於自己的武裝力量。也因此,在5年之久的大總統任期內,徐世昌的實權寥寥無幾。

北洋政府真正有實權的其實是這幾個人: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張作霖。袁世凱自然不必多說,作為北洋軍閥和北洋政府的締造者,袁世凱也成為北洋政府歷任總統中權力最大的一個。可惜的是,由於形勢判斷失誤,再加上野心過大,袁世凱在稱帝失敗後悽慘去世。

曹錕是北洋三大軍閥直係軍閥的首領,雖然曹錕本身並沒有多大軍事才華,但善於用人的他發掘了吳佩孚。因此,曹錕成為權力並不小的北洋政府元首。當然,做事沒有下限的曹錕由於賄選,最終聲名狼藉。

袁世凱

段祺瑞是北洋政府前期影響力最大,也是掌握北洋政府時間最長的人。雖然一直沒有擔任總統一職,但是,在長達4年多的時間裡,擔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一直實際掌握著北洋政府的權力。包括中國參加第1次世界大戰,都是段祺瑞主導並實施的。

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張作霖更不用提了,當第2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擊敗以吳佩孚為首的直係軍閥之後,奉系軍隊飲馬長江,成為大半個中國的統治者。自然,北洋政府也因此處於張作霖的統治之下。

1927年,張作霖出任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統治者。不過,張作霖也沒有得意多久,僅僅一年之後,由於四大國民黨新軍閥二次北伐,張作霖戰敗下野,並在通往關外的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北洋政府也由此落下了帷幕。


鳶飛九天2018


應該說,辛亥革命是個早產兒,是一個並不成熟的革命,是鍋夾生飯,但他的意義是重大的,他推翻 三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結束了腐朽的滿清統治。在1912年建立起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但歷時15年的北洋政府歷經15任國家元首。可以說,北洋政府是極其腐朽和衰敗的,於國於家都無寸尺之功,那這15任國家元首都是誰呢?

孫中山,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3日在任,時年46歲。任期只有一個多月,卻影響深遠。但不得不提出了的是,孫中山當首任總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一生三次當總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不得不說是個遺憾)。孫中山是偉大革命先行者,他喚起了革命的號角。但他的一生卻是蹉跎的一生,沒有任何一個集團和實力派依附和聽命於他,無兵無將,也沒有任何功績於中華民國,他的權力也確實被北洋軍閥“竊取”但這是實力使然,是必然的選擇。1925年去世,時年59歲。

袁世凱,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第一任正式大總統。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於3月10日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10月16日,袁世凱就任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年55歲。必須要指出的是,袁世凱當總統都是合理合法的,正式在他的任期內,國際社會才正式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合法政府。也應當指出的是,是孫中山和袁世凱共同地推翻了滿清統治,而且是以和平 方式,這是袁世凱的最大功績,但他恢復帝制,開歷史倒車,只做了83天“皇帝夢”就在內外交困中宣佈撤消帝制,是他一生最大敗筆不久在1916年病逝。,時年57歲。

黎元洪,一生兩次出任民國副總統,兩度出任總統,在北洋政府可謂獨一個。在1916年袁世凱死後繼任總統,但無實權,因府院之爭下野,但在1922年梅開二度再度成為總統,但黎元洪當總統均無實權,是各個利益集團妥協的產物。一生無功於民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正式他在武昌起義中的“出山“和首義確保了辛亥革命的成功。這是他最大的功績,黎元洪擔任總統時候分別是52歲和57歲。下野以後以經商為業,1925年在天津病逝。時年61歲。


馮國璋,北洋三傑之一,曾代理大總統一年有餘,在北洋所有的總統裡,最沒有影響的就是馮國璋了,他既沒有當過副總統,也沒有當過正式總統,只不是代理總統而言,連黎元洪還不如。他在南京的副總統不過是“自封“在張勳復辟失敗之後,於1918年8月1日進北京就任代理大總統。但由於實權掌控在段祺瑞之手,二人齷齪不斷,馮國璋爭權失敗,於1919年下野,不過一I年多。但由於沒有實權,也談不上任何功績可言,應該說自袁世凱死後,當時北洋政府已經是政令不不暢了,難有作為了,公元1919馮國璋病逝,時年60歲。

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期間擔任民國大總統,但實權掌握在段祺瑞手上。依舊是個傀儡總統,作為袁世凱最信任重要的幕僚。徐世昌可謂文武兼資,但可惜一生才華未得施展。任內最大的功績就是拒絕字在巴黎和會簽字。1918在馮國璋被驅逐以後,被安福系推舉為總統,時年63歲,任內另一個功績就是收復外蒙。在民國15任總統中,他是任期最長一個長達5年,做為一個“文人“不得不說徐世昌能力出色。後在直奉大戰中受曹錕脅迫而下臺。1939年去世。時年84歲。晚年的徐世昌拒絕了日本人拉攏,保持了晚節。

周自齊,1922年6月2日—6月11日期間,以國務總理身份署任大總統10天。他是滿清培養的第一批留學生,曾任滿清駐美國大使。外交能能力出色。高凌霨,1923年6月14日—10月10日期間,以內務總長兼代國務總理署任大總統。後來當了大漢奸,是民國15人總統中唯一的一個漢奸。著實該死。

曹錕,第三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也是第一個賄選總統,也是所有正式總統裡最無能的一個,在1923年就任總統,時年61歲,在其任內。在其任內頒佈了民國憲法。這部憲法是中國第一部正式頒行的憲法。但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由於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曹錕被迫於1924年0下野。值得一提是,曹錕不當漢奸,數次拒絕了日本的威逼利誘。值得稱讚,1938年去世,時年76歲,被國民政府追授為一級上將。

黃郛,1924年11月2日—11月24日期間,以代總理身份署任大總統20余天。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5月13日期間,以外交總長兼代國務總理署任臨時執政20余天。

段祺瑞,北洋三傑之一;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期間,他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是名義上的元首。在袁世凱的北洋三傑裡最傑出的就是段祺瑞了。在1916到1920年期間,他不是總統。是國務總理,但掌控國家實權,但由於反對聲音太大,但卻沒有成為總統,當各個方面都成熟以後,在59歲的時候當選為國家執政,相當於總統。一生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絕對是北洋政府的實權派人物,一生拒絕日本人拉攏,保持晚節,值得讚賞。最大的功績是建立了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公元1936年去世,時年71歲。

顏惠慶,1926年5月13日—6月22日期間,任國務總理並署任大總統職務。顏惠慶是15任北洋政府總統中唯一一個親眼見過新中國成立的人,1950年去世。時年73歲,當他1949年第一次與周恩來見面以後,就十分感慨道,我今天總算知道國民黨為何答打不過共產黨了。

杜鍚圭。1926年6月22日—10月1日期間,任代總理署任大總統職務。顧維鈞,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期間,以代總理署任大總統職務,時年未滿40歲。是近代以來舉世公認的中國兩個半外交家(周恩來,顧維鈞,半個是李鴻章)這個袁世凱發現並培養的外交家於1985年去世,時年97歲,是所有北洋總統裡最後一個去世的。也是結局最好的一個。

最後一任北洋政府總統就是奉系軍閥張作霖了。在1927年張作霖就任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時年52歲。但僅僅一年以後,敗於北伐軍。就就此下野,也標誌著北洋政府成為歷史。在位期間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誘惑,1928年被炸身亡,時年53歲。

在北洋15任總統中,當總統最年輕的是顧維鈞。任期最長的是徐世昌5年。最早去世的是馮國璋,最晚去世是顧維鈞。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北洋政府存在於1912年到1928年,的確經歷了15人國家元首,可是真正的實權人物,卻只有四個: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張作霖。

聽我給你講講北洋政府15名元首和他們背後的男人。

1,孫中山——背後沒人,所以只是臨時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共和制度。而我們的著名遠距離革命家孫中山一個多月後才知道這一消息,當時正在咖啡館當侍應生。孫中山接著用一個月時間籌款,想要解決新生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財政問題,接二連三的碰壁後,只好回國厚著臉皮說“我沒有帶錢回來,但我帶回來了共和思想!”

問題是,孫中山的共和思想,立憲派也都有,不是什麼稀罕東西。即便如此,孫中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個臨時大總統水分太大,因為當時參加選舉的人,只有南方各省的代表十幾人,這明顯就是一個草臺班子嘛!比皇族內閣好不到哪去!

2,袁世凱——背後是20萬北洋軍隊,一坐就是四年多!

袁世凱被南京參議院選為臨時大總統的時間是2月15日,當時孫中山辭去總統僅2日,清帝溥儀退位僅3天。國家權力可以以這種方式私相授受,孫中山的民主思想,實在是不敢恭維。袁世凱和孫中山合力推翻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是真的,取而代之的更加腐敗無能的北洋政府也是真的。

袁世凱當總統的日子,著實不好過,因為革命黨給民國制定的制度是總統統而不治,總理一切負責。不過,這一切隨著宋教仁別殺就結束了,隨後,孫中山做了革命黨的獨裁者,袁世凱做了北洋軍的獨裁者。誰也別笑話誰!

北洋軍同意袁世凱搞獨裁,並不意味著他們同意袁世凱當皇帝,袁世凱當皇帝,一屁股就坐在了火山口。

3,黎元洪——背後沒人,居然當了兩次總統,分別給段祺瑞和曹錕當傀儡。

宋教仁案和二次革命毀掉了孫中山,洪憲帝制毀掉了袁世凱,民國初年三分天下的黎元洪成了唯一的總統候選人。

黎元洪的勢力,是被張振武案弄掉的。黎元洪請殺張振武,這是借刀殺人之計。袁世凱殺了張振武,帽子丟給黎元洪,黎元洪就這樣身敗名裂,被解除了湖北新軍的權力。

1916年,黎元洪以副總統繼任為總統,實權在皖系軍閥首領、總理段祺瑞那裡,兩人發生府院之爭。張勳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開始了復辟,段祺瑞黃雀在後三造共和。段祺瑞讓對頭馮國璋當了代總統。

1922年,黎元洪當上總統,已經早就沒有和別人爭鬥的心了。

4,馮國璋——背後有直係軍閥,卻被總統職位限制了。

不管是袁世凱當權還是段祺瑞當權,馮國璋始終都是最大的在野黨。馮國璋是直係軍閥首領,地盤在兩江地區,相當於兩江總督。擔任副總統期間,馮國璋害怕重蹈黎元洪覆轍不去北京就任,段祺瑞讓他當代總統,終於沒法推辭了。

馮國璋在代總統任上,做過最有趣的事,便是把故宮裡面的珍惜魚類撈出來賣了,所以被叫做“賣魚總統”。

5,徐世昌——背後是段祺瑞和曹錕,任職時間長達4年!

徐世昌是北洋軍閥的第二號人物,袁世凱當直隸總督,他當東三省總督,滿清皇族內閣都有他。袁世凱當皇帝時,給他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四人封為“嵩山四友”,捧得高高的,足見其地位之高。徐世昌怒罵,這是永不敘用的意思!

1920年,執政四年的段祺瑞,在直皖戰爭中失敗,實權轉移到曹錕和吳佩孚手上。徐世昌以虛位總統成了直皖戰爭的調停者,著實有趣。

6,周自齊——曹錕的傀儡,暫時保管總統位置而已。

1922年6月2日—6月11日期間,以國務總理身份署任大總統10天。這個周自齊,屬於梁士怡的舊交通系,梁士怡和他都是留學生,最擅長的就是撈錢,尤其是梁士怡,在袁世凱時期有“二總統”稱號。周自齊後來當了漢奸。

7,曹錕——背後是吳佩孚和馮玉祥的直係軍閥,一個倒戈要了親命。

曹錕這個人很複雜,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天生的政治家,不喜歡的人罵他“三傻子”。曹錕在經歷了周自齊、黎元洪兩個傀儡後,終於忍不住賄選當了總統。

曹錕賄選當總統,被孫中山罵成“豬仔總統”。據說曹錕在要求各省各市攤派“賄選”費用,每個議員都賺大發了,曹錕最後還有很大結餘。唯一受害的是老百姓。

1924年10月23日,第二次直奉戰爭前線的馮玉祥忽然回軍北京,囚禁了曹錕,“中國最強”的吳佩孚也只好跑回洛陽老巢。

8,黃郛——亂局中的微妙平衡,後臺是馮玉祥的國民軍,在位20多天。

黃郛是同盟會老會員,曾與陳其美和蔣介石義結金蘭。在北洋政府的內閣高官中,黃相對親蘇、親南方。馮玉祥的政變,他也有所參與。

9,胡惟德——亂局中的微妙平衡,在位20多天。

10,段祺瑞——亂局中的長期平衡,張作霖的傀儡。

相比馮玉祥、張作霖這些小字輩,段祺瑞明顯高一級。可是段祺瑞自從直皖戰爭失敗,就成了沒牙的老虎,只能學徐世昌給人當傀儡。

段祺瑞不聰明,張作霖掌握下的北洋政府,是一個是非之地,因為廣東革命政府越做越大,這裡早晚要完蛋。果不其然,1926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僅僅一年,日軍幫著奉軍打馮玉祥,順手牽羊打進了大沽口。3月18日,5000學生請願反擊日軍,段祺瑞悍然命令軍警開槍,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三一八慘案!

1926年4月9日,馮玉祥國民軍鹿鍾麟所部保衛國務院,段祺瑞逃跑。一個星期後奉軍捲土重來,張作霖再次做主了,同時,直奉形成聯合。

11,顏惠慶——張作霖奉軍的傀儡。

12,杜鍚圭——張作霖奉軍的傀儡。

13,顧維鈞——張作霖奉軍的傀儡、

14,張作霖——1927年6月組織安國軍政府,自任大元帥。

張作霖實現直奉聯合組織安國君政府,距離段祺瑞下臺,也不過一年上下。張作霖當的“安國軍政府大元帥”,其實就是當時的國家元首。剛剛一年後,北京即將被國民黨二次北伐攻克,張作霖逃回瀋陽,在火車上被日本間諜炸死。

仔細盤點北洋政府16年15個總統沒什麼意義。其實北洋政府的權力,就是在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張作霖四個人手中,四年一屆,到期換人。這期間,連比較有影響力的傀儡也沒幾個。

幾乎是魔咒,北洋這個大染坊,誰進去都會被染的烏七八黑的,誰當上總統誰就快完蛋了。

也許,中央權力就是地方軍閥最大的毒藥吧!


歷史知事


北洋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前期,以袁世凱為首的晚清北洋軍閥,他們在政治格局中佔有主導地位的中央政府,時間段是在1912年-1928年,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共有15屆總統,同時設有總理。

這15個國家元首分別是哪些人?他們都有何功績?

15任國家元首: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杜鍚圭、顧惟鈞、張作霖;

不過由於人數較多,後面的一些國家元首並無實際性質的權力,所以這裡著重講講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張作霖五人。

袁世凱

北洋軍閥最著名的創始人,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出生在河南省襄城縣的一個大官世家,袁世凱早年科舉失敗後,放棄寫作,參軍投靠淮軍將領吳長慶。

1892年,朝鮮爆發內亂,袁世凱參軍平息混亂,在訪問朝鮮期間,袁世凱展現了高超的外交和軍事能力,受到了政府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1895年,他被任命為天津“新式陸軍”的教官,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此基礎上,袁培養了自己的軍隊,並在未來組建了北洋軍閥團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在國內外形式的逼迫下,清朝被迫重新任用袁世凱為內閣大臣,主持軍事事務,袁世凱以其高超的政治才能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實行共和主義。1912年3月,袁世凱成功地推行了共和主義,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總統。

不久,他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

1915年12月,宣佈恢復君主制,建立中華帝國,改變元朝洪憲。

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佈廢除帝制,恢復中華民國。

1916年6月6日,他因病去世,享年57歲。

主要功績:創建新式軍隊,培養大批軍事人才;首創中國國內警察制度、設立春節;督修鐵路、辦工廠、大力發展實業;廢除科舉制度,推廣免費國民學校;維護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

黎元洪

早年,黎元洪曾在海軍服役,在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期間被打敗,之後在漂流的大海中獲救。

隨後投靠張之洞,他被派去監督新軍,並多次前往日本學習軍事。

1911年,辛亥革命起義期間,黎元洪被任命為湖北軍政總督,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於,被選為副總統。

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黎元洪接任總統。

1917年,與段祺瑞發生爭執,張勳以調解的名義來到北京,然後張勳復辟,接著黎元洪的職位被馮國璋取代,自己前往天津經商,1928年病逝。

主要功績:推動革命成功,宣佈恢復約法。

馮國璋

第二次革命爆發後,馮國章被任命江淮宣撫使兼北洋軍第二軍軍長,前去南方鎮壓。

1913年9月2日攻佔南京,同年12月16日,馮國章出任江蘇都督,後被提升為陸軍上將,並授予宣武上將。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國家元首,馮國章當選為副總統,1917年7月,張勳復辟,黎元洪逃到外國使館,馮國章擔任代理大總統,討伐張勳,張勳戰敗後,馮國章將總統的權力依法歸還給黎元洪。

1918年8月13日,馮國章辭去國家副總統職務,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同年12月28日,他因病去世,享年60歲。

主要功績:取消獨立,保護戰地人民;取消帝制,懲辦帝制罪魁;

徐世昌

出生於河南,直隸天津人,1879年,徐與袁世凱結為同盟兄弟,並得到袁世凱的資助,前往北方參加考試。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徐世昌只是袁世凱的幕僚,之後才開始被提升。

1905年,袁世凱創建警察,他推薦徐世昌為京師巡警部尚書。

1907年,東北被改為行省,徐世昌被任命為欽差大臣,之後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開放商業港口、借國債、修復鐵路等,並在東北地區推行了新的政策,以抵抗日本和俄羅斯對東北的控制。

1909年,袁世凱被攝政王載載廢黜,徐世昌主動請退,被調到郵傳部尚書。

1911年5月,清廷成立皇家內閣,徐世昌成為漢族僅有的四位內閣成員之一。

1918年10 月,徐世昌經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舉為總統。

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徐世昌被迫辭去總統職務,退出政壇,住在天津租界。

徐世昌晚年拒絕日本的脅迫和誘惑,維護了自己的民族氣節。

1939年6月6日,他在天津病逝,享年85歲。

主要功績:最先提出較完整的近代軍事理論;整頓東三省的財政;創建巡警制度。

張作霖

袁世凱就任總統後,1912年張作霖被任命為第27師中將師長,袁世凱稱帝后,任命他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

袁世凱去世之後,張作霖又被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幫助下,很快控制了東三省,成為奉系首領。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就任北洋軍政陸海軍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他還組建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位統治者。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列車在皇姑屯附近被日軍事先安置的炸彈炸燬,張作霖咽喉被鐵片割破,搶救無效,當日去世,享年53歲。

主要功績:開發東北、守護國土。


羽評郡主


辛亥革命後,中國進入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是清末時的北洋軍閥集團所主導的民國前期政權,從1912年2月到1928年6月,共歷時16年。北洋政府總共產生了14位15任國家元首。其中7位沒有軍閥背景,除袁世凱外的6位都是軍閥出身,直系有4位,皖系、奉系各有1位。

北洋政府14位國家元首是:袁世凱、黎元洪(兩任)、馮國璋(直系)、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直系)、曹錕(直系)、黃郛、段祺瑞(皖系)、胡惟德、顏惠慶、杜錫珪(直系)、顧維鈞、張作霖(奉系)。

第一位:袁世凱(1859年9月-1916年6月)

袁世凱,北洋軍閥領袖。1912年2月,袁世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1916年6月病逝,總統任職兩年八個月。

主要功績:推動中國近代化改革,組建新軍,創建學校,培養大批軍事人才;逼迫清政府放棄封建統治,使晚清政權和平移交;修建京張鐵路,發展實業經濟,三年間開設工廠四千家;大力興學,倡導學生留洋;保持了清政府移交給民國政府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和延續。

第二、六位:黎元洪(1864年10月-1928年6月)

黎元洪並非北洋軍閥系統,兩次擔任總統,第二任是從1916年6月到1917年7月,第六任是從1922年6月到1923年6月。黎元洪的威望很高,兩任總統,三任副總統。黎元洪與直系有利益關係,而與皖系處於鬥爭狀態,可以說是死敵。

主要功績:黎元洪出任首義都督,為推翻清廷和辛亥革命的成功,建立了功勳;開創了民國軍政分開的先河;率先實行的省長制、提出的廢督裁兵等治國主張;明確地反對袁世凱的帝制,啟用政敵段祺瑞鎮壓張勳復辟。

第三位:馮國璋(1859年1月-1919年12月)

馮國璋是直係軍閥的首領,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黎元洪辭職後,1917年7月到1918年8月,馮國璋為代理總統。

主要功績:馮國璋是清末民初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的人物,在我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還是有很大的貢獻的。他先後創辦了北洋陸軍師範學堂和南京陸軍講武學堂等十多所軍事學校,培養了大量軍事人才。馮國璋反對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其共和思想還是值得稱讚。

第四位:徐世昌(1855年-1939年6月)

徐世昌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人物,在1918年10月到1922年6月,擔任民國總統。1922年6月通電辭職,後在天津租界研習書畫,其國學功底深厚,被人們稱為“文治總統”。

主要功績:任職期間就幹了一件事,就是謀求南北和解,但都收效甚微。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徐世昌出任總統時,居然還要去請示溥儀。

第五位:周自齊(1869年11月-1923年10月)

周自齊在1922年6月2日到1922年6月11日,以國務總理的身份攝行總統職權,總共十一天時間。之後,黎元洪付出任總統。周自齊在任時,沒有時間做出功績。他其它的功績有創辦清華學堂等。

第七位:高凌霨(1868年-1940年)

高凌霨在1923年6月14日到1923年10月10日,以國務總理的身份攝行總統職權,總共四個月時間。著名的漢奸,投靠日軍,沒有什麼可說的。

第八位:曹錕(1862年12年-1938年5月)

曹錕,直係軍閥首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23年10月到1924年11月,任職民國總統。曹錕的總統是在趕走黎元洪後,通過賄賂的方式當上總統。值得稱道的是,在抗戰期間,曹錕拒絕了日軍組建新政府的要求。

主要功績:不給日本人辦事,保持晚節。在職期間授意公佈了《中華民國憲法》,能基本上堅持了民族立場,維護國家主權

第九位:黃郛(1880年-1936年)

黃郛在1924年11月2日到1924年11月23日,以國務總理身份攝行總統職權,總共二十一天時間。參與過護國戰爭、北伐戰爭等事件,後與汪精衛在華北推行對日軍妥協的外交方針,後被迫辭職。

第十位:段祺瑞(1865年-1936年)

段祺瑞,皖系軍閥首領,號稱“北洋之虎”。1924年11月到1926年4月,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段祺瑞在1916年至1920年間,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同樣是嚴詞拒絕了日本人的組織傀儡政權的要求。

執政期間沒有什麼建樹,製造了八一三慘案。

第十一位:胡惟德(1863年-1933年)

胡惟德在1926年4月20日到1926年5月13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二十三天時間。胡惟德是民國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在職期間沒有什麼大的功績。

第十二位:顏惠慶(1877年4月-1950年5月)

顏惠慶在1926年5月13日到1926年6月22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三十九天時間。從事慈善和教育事業,反對內戰。

第十三位:杜錫珪(1874年-1933年)

杜錫珪在1926年6月22日到1926年10月1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三個月時間。北伐開始後,歸附南方國民革命軍。

第十四位:顧維鈞(1888年1月-1985年11月)

顧維鈞在1926年10月1日到1927年6月16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八個多月時間。主要功績是在巴黎和會上,為維護國際的權益作出了貢獻。

第十五位:張作霖(1875年3月-1928年6月)

張作霖,奉系軍閥首領。在1927年6月到1928年6月間,張作霖以陸海軍大元帥身份行使總統權力。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戰事不利,張作霖返回東北。返回途中被日本關東軍炸成重傷,後不治身亡。


野史也是史


從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民國成立開始,到1927年4前18日,以蔣介石為核心的南京政府成立為止。期間15年來都是由北洋政府執政,共歷15位國家元首(總統)。

他們分別是:孫中山、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周自齊、黎元洪、高凌霨、曹錕、黃郛、胡惟德、段祺瑞、顏惠慶、杜鍚圭、顧惟鈞、張作霖。

值得一提的是,孫中山最初任民國政府的臨時大總統,他主要功績是“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並身體力行推翻清朝的統治。

在大清滅亡前夕,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提出只要袁世凱支持革命,他情願讓出總統之位。袁世凱為了早日當上大總統,對清政府施壓,溥儀退位,民國成立,老袁最終得償所願。


▲袁世凱

第一任:袁世凱(任期:1912年3月10日~1916年6月6日)

主要功績:袁世凱當政4年期間,功績和劣跡並存。袁世凱在訓練軍隊上有豐富的經驗,曾為清政府訓練新軍。

在任期間,他推進了中國軍隊現代化進程。創辦了中國第一支警察隊伍,實行了警察制度,令中國軍、警分離,這是很大的功績。

袁世凱在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貢獻,1912年4月22日,袁在發佈的大總統令中,明確宣告蒙、藏、回、疆各地方的一切政治均屬於中國內政。當時英國為了侵佔西藏,以“麥克馬洪線”製造中國和印度領土爭端。(當時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試圖陰謀分裂西藏,英方代表以欺騙手段讓中方在條約上簽字,被袁世凱一口回絕。

另外,當時外蒙古在沙俄支持下,一直試圖獨立。袁世凱對外蒙施壓,外蒙於1915年6月7日取消獨立。

袁世凱一直主張優待清帝退位,這對保障清政府擁有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移交給民國政府十分有利,直接保障了主權和領土的延續性。(假如清政府以國家利益換取洋人的支持,後果不堪設想)


▲黎元洪

第二任:黎元洪(任期: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

袁世凱死前寫下遺囑,百年後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黎元洪當政只有一年左右,由於他沒有軍隊在後面撐腰,他這個大總統形同虛設。黎元洪外號“黎菩薩”,他對待南北衝突採取的是“和平統一”,而握有兵權的內閣總理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這就形成了“府院之爭。黎元洪開始與以段祺瑞為首的總理內閣死磕,黎元洪不得不解散了國會。

1917年7日1日,張勳率乘“府院之爭”之機,率辮子軍北上進京擁戴溥儀復辟,黎元洪遭到軟禁。

後段祺瑞帶兵趕跑了張勳,黎元洪得救,段祺瑞因“再造共和”而名噪天下,黎元洪無法和段祺瑞抗衡,於是辭去了總統職務回了天津。

由於黎元洪沒有軍權,他當政期間沒有什麼功績可言,發展實業是他唯一的亮點,他與華僑創辦的中國遠洋貨船公司,開通了香港經上海至美國舊金山的遠洋航線,填補了中國遠洋運輸的一項空白。


▲馮國璋

第三任:馮國璋(任期:1917年7月12日~1918年是8月13日)

黎元洪辭職後,作為副總統的馮國璋任代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馮國璋和段祺瑞明和暗不和,段祺瑞看不起馮國璋,說他有“錢癖”。

馮國璋確實很愛錢,據說他把明、清時期養在中南海、頤和園等處的觀賞魚打撈出售,人們爭相購買“總統魚”。十萬銀兩入了他自己腰包了。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王世珍是龍,段祺瑞是虎,馮國璋是狗”(王龍、段虎、馮狗)

馮國璋當政期間,極力推動和外國通商,這和他對金錢崇拜有關,他曾規定馮氏的家譜起名順序為“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這也是實現他夙願的一種期盼。

據說笑星馮鞏是他的後代,馮鞏這輩本來用“禁”字,由於“禁”字不雅,孫輩們違反了祖制,繞開了“禁”字,馮鞏的兒子叫馮開誠,重孫輩又回到了“開”字。


▲徐世昌

第四任:徐世昌(任期: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馮國璋被段祺瑞逼迫辭職,徐世昌被國會選為大總統。徐世昌上任後,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徐樹錚以武力逼迫外蒙無條件撤銷自治,外蒙最終直接受中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徐世昌曾極力支持袁世凱實行巡警制度,對安定國內,防止外患做出了貢獻。

第五(其實是第二任的延續)黎元洪:(任期: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

1922年6月,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了徐世昌,徐世昌於6月3日辭去大總統職位。之前黎元洪當政期間解散的國會議員提出讓黎元洪覆位,史稱“法統重光”。故此黎元洪再次出任大總統職務。


▲曹錕

第五任:曹錕(任期: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

曹錕外號曹三傻子,他逼走黎元洪,用金錢賄選當上了第五任民國大總統。上任之初,成功解決了山東發生的“臨城劫車案”。土匪孫美瑤劫持列車上的洋人為人質,最後孫美瑤被詔安,洋人人質被安全解救。避免了國際危機。

曹錕當上總統後,立即進行了立憲,完成了多年懸而未決的《中華民國憲法》,推進了法律的完善。在外交上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是建立中蘇正常外交關係的開創者。

縱觀民國前期這15年來,真正就這六屆總統,實則5人。從曹錕以後都是攝行總統的職權,或者是軍閥手中的棋子。

比如周自齊1922年6月2日,當選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的職務,當黎元洪第二次任大總統位後退出,只代行了11天的大總統。

高凌霨:1923年10月12日~1924年1月10日。曾代理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務。


▲張作霖

黃郛:蔣介石的盟兄弟,歷任外交部長,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3日,代理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務。

段祺瑞: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曹錕的大總統,短期瑞任臨時政府執政(總統)。時間在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

張作霖: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任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實則就是大總統。

張作霖死後,其子張學良易幟,蔣介石基本實現了國家統一。隨後南京政府成立。


秉燭讀春秋


先說一下這15個人(按照執政時間順序):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馮國璋、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 杜鍚圭、 顧維鈞、 張作霖

孫中山作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雖然不屬於北洋系,並且沒有被世界其他大國承認,但是其作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傳播革命思想、組織發動反帝反封建武裝起義、創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根本上打倒了封建反動統治的基礎,其豐功偉績彪炳史冊。

袁世凱,北洋系首任掌門人,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第一任大總統,以和平方式完成中國國家政權從滿清王朝到中華民國的轉變,避免了國家的大動亂。執政期間雖說是奉行“君主立憲制”最終導致了國家的分裂,但是興辦實業和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各行各業的人才,這些人後來都為國家和民族解放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

黎元洪,北京政府時期第二任總統,並且擔任過兩屆。最大的歷史功績應該是參與武昌起義的軍事指揮,為起義的勝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於不像袁世凱那樣有自己堅強的班底,單靠人望,註定他只能是一個過渡人物。

馮國璋,袁世凱的親信,北洋三傑之一,綽號“北洋之狗”,直係軍閥首領。袁世凱萌發了稱帝念頭後,馮國璋極力反對,於是受到袁世凱冷落。袁世凱死後,張勳繼續搞復辟運動,馮國璋遂與段祺瑞一道起兵討伐。粉碎張勳復辟後,馮國璋被推舉為代理總統。但是隨著與段祺瑞的爭鬥不斷,加上北洋軍閥已經開始分裂,馮國璋很難有所作為,任職1年左右隨即下野。

徐世昌,袁世凱的核心智囊人物,馮國璋下野後由他繼任大總統,任期5年,是所有北洋系人物中擔任總統時間最長的一個。同樣也是由於沒有班底,一生的才華難以施展,但是收復外蒙古和下令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字兩個功績足以秒殺那些其他的實權派總統。

曹錕,直係軍閥首領,第一次直皖戰爭後通過搞賄賂選舉當上大總統。此公政治上除了頒佈民國第一部憲法外便毫無作為。

段祺瑞,皖系軍閥首領,他沒有當過總統,當過四任總理。1924年末至1926年上半年執政期間以總理的名義掌握國家大權,但是由於皖系軍閥整體實力削弱,段祺瑞執政完全靠的是個人名望,雖然一腔抱負卻也難有作為。擔任總理期間最大的一個功績就是1916年發動反覆闢行動病取得成功。

張作霖,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入主北京,就任安國軍大元帥成為北京政府實際的統治者,也是最後一位。執政期間既勾結日本人也拒絕日本人,在中國主權問題上,張作霖竭力抵制日本人的淫威,堅決拒絕簽訂賣國條約,出賣國家主權,並且因此遭到殺身之禍。

以上8位都是北洋政府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執政時間長、影響力大,剩下週自齊、高凌霨、黃郛、胡惟德、顏惠慶、 杜鍚圭、 顧維鈞等7人雖然也當過國家元首,但都是在黎元洪之後的諸人競爭上崗期間穿插其中,並且是以外交部長兼代國務總理署任臨時執政,執政時間平均為一個半月,典型的過渡人物,因此也就沒有多少功績可言。


大將軍威武K


在清朝,出現最早的是南洋通商大臣,但最厲害卻是北洋通商大臣。因為首任北洋大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是北洋政府的老祖宗。李鴻章曾在孫中山的提議下對大伯裡璽天德(大總統)心動,八國聯軍侵華時,李鴻章更是被東南自保的督撫們暗中推舉為大伯裡璽天德。後來,因為慈禧太后令“談判專家”李鴻章談判讓李鴻章的總統夢破滅。但到第四任北洋大臣袁世凱時,將清廷玩弄於鼓掌,實現了李鴻章所沒實現的總統夢。

袁世凱所建立的中華民國被稱呼北洋政府,其存在時間為1912年3月10日到1928年6月3日。福垊特別想說的是,北洋一哥共計15任14位,其中國家元首5位,政府首腦8位,大元帥1位。

第一任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大總統袁世凱。

【簡歷】

袁世凱【1859.9.16-1916.6.6】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王明口鄉袁寨村人。福垊認為袁世凱是曹操一樣的人物,不過卻是失敗的曹操。袁世凱對付日本、對付朝鮮甚至對付自己的恩師李鴻章他都有一套。甲午戰敗後,袁世凱為了討好榮祿,讓李鴻章辭職,被李鴻章罵了個狗血噴頭。到了後期,袁世凱對付清廷更有一套。最終清廷遜位,袁世凱做了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1912.3.10-1913.10.9),而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是孫中山(1912.1.1-1912.2.13)。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當選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建元洪憲。為此袁世凱眾叛親離,不得不在1916年3月22日宣佈退位,仍稱大總統,成為了83天的皇帝。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積憂成疾去世。

【功績】

第一、以和平的方式廢除帝制、創立民國。

第二、修訂清帝遜位詔,維持國家領土完整。

第三、駐守朝鮮、小站練兵、維修鐵路、統一金融。袁大頭在蔣介石時代都還在用。

第四、他投資斯瓦爾巴群島,在1925年給我們帶來巨大好處,下面再談。

第二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大總統黎元洪。

第六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大總統黎元洪

黎元洪【1864.10.19-1928.6.3】今天的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彭店鄉黎河村黎家河人。袁世凱去世第二天,即1916年6月7日,副總統黎元洪終於去掉“副”字了。馮鞏的曾祖父馮國璋當選位副總統。自然而言黎元洪實行的是總統制,袁世凱的嫡系段祺瑞要求實行內閣制,於是形成了府院之爭。黎元洪免掉了段祺瑞,段祺瑞此時扮演了何進的角色,派徐樹錚邀張勳帶兵來助陣,而張勳扮演了董卓的角色,於是溥儀在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復辟了,黎元洪只能退位了。到了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黎元洪覆位。黎元洪雖然在南洋武漢發跡,但他最早是北洋水師李鴻章的兵。

【功績】

其功績有三點:第一武昌首義,第二維護共和,第三派兵入西伯利亞。

第三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代總統馮國璋。

馮國璋(1859.1.7-1919.12.28)今天的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西詩經鄉西詩經村人。清廷復辟,黎元洪躲到了日本公使館。段祺瑞一方面組建討逆軍,一方面給馮國璋發電報——四哥快來。副總統馮國璋這個"副"字於7月6日變成了"代"字。打敗張勳後,馮國璋於7月14日宣稱將總統之位奉還給黎元洪,黎元洪堅辭不受。儘管馮國璋跟段祺瑞都是袁世凱的手下,但他倆一個皖系,一個直系,鬧得還是府院之爭。對於南方,代總統主張和平統一,總理主張武力統一。直系的代總統還是鬥不過皖系的總理段祺瑞,更何況段祺瑞還拉攏奉系的張作霖呢?1918年總統大選,馮國璋、段祺瑞就和多爾袞、豪格一樣爭得不分勝負,那麼誰成了北洋的順治了呢?

【功績】他創建十多所軍校,寫出第一部現代軍事操典書。正如他在代行大總統時所說:他是清朝時不支持革命,民國時不支持帝制。

第四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總統徐世昌

徐世昌(1855.10.20-1939.6.5)河南省衛輝府府城曹營街寓所人。徐世昌曾是袁世凱的智囊,為人聰慧睿智,八面玲瓏,左右逢源,他對清廷、對張勳、對段祺瑞、對馮國璋、對黎元洪等都非常友好。徐世昌與1918年10月10日,當選總統後,走得還是馮國璋的和平統一之路。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張作霖、段祺瑞聯合孫中山向直系曹錕、吳佩孚發起戰爭,意外的是直系贏了。徐世昌因為五四運動,1922年6月2日,引咎辭職被迫下野。

【功績】開發東北、謀求外蒙、拒絕巴黎和會簽約。

第五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總理攝行大總統周自齊(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他支持袁世凱復闢,但又建立清華學堂(清華大學)。

第七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總理攝行大總統高凌霨(wei任期1923年6月14日-1923年10月10日 ),他是曹錕的嫡系,後來投靠了日本,成為了大漢奸。

第八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總統曹錕

曹錕(1862.12.12-1923.10.10-1924.11.2-1938.5.17)天津大沽人。曹錕他靠軍事勢力逼退了徐世昌,迎立了黎元洪,後來又把黎元洪當傀儡。最後,直接走向前臺,還是通過賄選的形式,他是歷史著名的賄選總統。他成為總統後,沒想到自己也成了傀儡,操控他的人就是吳佩孚。

【功績】將“地方自治”寫入憲法。

第九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總理攝行大總統黃郛(fu任期1924.11.2-1924.11.23)

第十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臨時執政段祺瑞(任期1924.11.24-1926.4.20)

【功績】第一、三造共和;第二、1925年段執政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至今我國國民在遵守挪威法律的前提條件下,仍可自由前去該島旅遊和考察。

第十一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胡惟德(任期1926.4.20-1926.5.13)

第十二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顏惠慶(任期1926.5.13-1926.6.22)

第十三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杜錫珪(任期1926.6.22-1926.10.1)

第十四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顧維鈞(任期1926.10.1-1927.6.16)

第十五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任期1927.6.18-1928.6.3)

因為題主提到的是國家元首,故而政府首腦福垊就不在詳細說明了。


福垊


北洋政府的奠基人是袁世凱,清末慈禧等掌權者被外國勢力多次打敗,賠款割地,喪盡尊嚴,他們迫切需要一支全新的軍隊,來捍衛主權,奪回失去的東西,於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袁世凱受命組建新軍,聘請國外教官,訓練處中國近代的第一支新軍,這就是北洋新軍。



當時北洋新軍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將領馮國璋,就是他提拔起來的。後來溥儀登基,袁被免職,但是後來南昌起義爆發,馮國璋受命去打仗,處於對恩公的回報,他一直不肯出力,最後清廷無奈只好再次啟用了袁世凱。不久,袁世凱終結了滿清政權,自己做了第一任總統,而他最大的成就,就是終結了封建王朝。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上任,但是因為各個派系的爭權,導致他沒有實權,所以他在任上,其實沒有功績。


黎元洪下臺後,馮國璋就開始做了總統,不過不久他就和南方的舊部失聯,失去了實權,不過此人反對帝制,對於袁世凱的倒臺,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且在他經營江蘇的時候,當地的經濟有一定的發展。

接下來就任總統的是徐世昌,此人對於內政建設很有一套,文化功底很好,以前還是袁世凱的謀士,對於推倒滿清有一定貢獻。他在國內鼓勵民間開辦工廠,還通過對農牧業、商業等的一些列措施,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再往後是周自齊,這是滿清的舉人,所以也是很有才學,曾是一位愛國人士,矢志振興教育,善於經營治下經濟的,還是一個反對賣國之舉的人士,但是後期卻成為一個斂財之人,還力挺袁世凱等人的復辟。

黎元洪在他之後,又做了一年的總統,但是很遺憾,和之前一樣,依舊沒有實權,最後索性不幹了。

下一位叫高凌霨,是個漢奸賣國賊,毫無貢獻。

曹錕是下一位總統,此人能做總統,多虧事先賄賂各位選民。他的成就沒多少,最重要的是有點名族氣節,在日軍邀請他賣國的時候,他拒絕了。

黃郛也有短暫代理過,雖然任期極短,卻做了幾件實事,比如和馮玉祥一起政變,比如驅逐溥儀等,還在中日外交中挽回了一點損失。

段祺瑞是下一任總統,這是一個極為兇猛和極富謀略的將領,曾經推動過消亡滿清的謀劃,還極力勸阻袁世凱稱帝。他極力推動共和,其實算得上是一個頗有見解的將領,並且他還收復了外蒙,功勞也不小。

胡惟德做總統期間,沒有什麼貢獻,倒是在之前一直負責外交事宜,不管是滿清還是後來的民國,都有他的影子,不過依然沒什麼貢獻,只是充當一個傳聲筒的角色罷了。

顏惠慶的名字,很少人知道,但是這是這個時期裡面,諸多總統中較為出色的一位,他多年維護中國的尊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杜鍚圭也做過總統,但是他和國外勢力沒有來往,所以得不到支持,只是一個傀儡。不過他一生從戎,也算是為民族做了些貢獻。

最後一任是張作霖,此人雖然粗鄙,但是不屈服於日本人,最後被日軍炸死。

這就是這個時期的15個總統,因為任期太短,所以在任上都沒有太多的貢獻,很多都是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混亂。


小鎮月明


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分割線,辛亥革命終於取得了勝利,封建帝制也隨著清王朝的滅亡結束了它在中華大地上的主導地位。

新的政權——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1912年到1927年,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混亂的15年,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在短短15年之內,就換了15位元首,政權動盪,可見一斑。

15位元首分別是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馮國璋、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 杜鍚圭、 顧維鈞、 張作霖(按時間排序)。

孫中山,首任臨時大總統,任期不長卻影響深遠,是無數革命黨人心中的精神領袖,後來也獲得了“國父”的尊稱。他的功績是跨時代性的,因為首先便是他影響了國人的革命精神,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為中華民國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堅決反對軍閥的理念,深入人心。


孫中山的總統任期很短,主要是起到了凝聚當時一盤散沙的革命黨人人心的作用,也發揮了良性的過渡作用。

袁世凱,首任正式大總統,歷史書的評價是盜竊辛亥革命成果的小人。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民國代清的和平過程,有他的巨大功績,而且也只有在他的任期之內,國際社會才承認了中華民國的合法性,而他,也是第一位法律上認可的總統。

袁世凱錯就錯在妄想自己做君主立憲制的皇帝,引發了眾怒,很快,就在國內國外的壓力之下病死。


黎元洪,當過兩次民國副總統,還當過兩次民國總統,這經歷也是獨一份了。不過這個人,大概是無功無過的最好例子,他坐上總統的位子也是因為各方面的制衡,作為首義的元老,他本身並沒有實權,所以沒有什麼太大的功績,也沒有什麼過失。

馮國璋,一年左右的代理大總統,比黎元洪還缺乏表現。因為他不算是正式總統,只是代理總統,他在位期間,實權一直在段祺瑞的手裡,所以兩個人鬥爭不斷,根本沒有機會和實力做出一些功績。


徐世昌,15位總統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大概在位了五年。他是一位文人,是袁世凱的幕僚,同時也是一名傀儡總統,因為他在位期間,實權依然在段祺瑞手中。

他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還一度收復了外蒙,在維護國家主權方面,絕不含糊。

周自齊,代理過十天總統位置。他曾是駐美大使,外交能力很強大,清華園就是他選址並建立的。

高凌霨,在位不足四個月。他最為令人唾棄的“成績單”,是後來做了可恥的漢奸。

曹錕,賄賂來的總統,但是人品不錯。在位期間除了辦了一件大事,可以說沒有什麼其他過人的功績,那件大事就是頒佈了民國憲法,光是這部憲法,都值得大書特書一筆,怎麼盛讚他都不為過。

曹琨晚年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很有錚錚鐵骨。


黃郛、胡惟德,都是代理總理,時代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機會去表現自己,沒有什麼功績。

段祺瑞,標準實權派,在位時間朝野褒貶不一、譭譽參半,對待日本人的作風很有特色,欠錢不還能賴就賴,但也被日本人抓住了不講信譽的把柄,埋下了後世紛爭的隱患。

下臺之後也與大部分北洋元老一樣,堅拒日人拉攏,保持了北洋風骨。

顏惠慶、 杜鍚圭、 顧維鈞這幾位在位時間都不算太長,表現乏善可陳,顧維鈞是外交精英,在後來的國民政府中也長期擔任外交職務。


張作霖,最後一任總統。在任期間最大功績就是維護主權,堅決抵制俄人日人滲透,為此遭到了殺身之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