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功:戲裡戲外“醉”鍾情

刘海功:戏里戏外“醉”钟情

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是第一大地方劇種,被西方人稱讚為“東方詠歎調”。豫劇魅力無窮,劇團遍佈全國。在中原地區,不管是在城市農村,或是廠礦企業,或是田間地頭,或是大中院校和小學操場,只要仔細聆聽,豫劇總會在不經意間“飄”進耳朵,或生角,或旦角,或老生,或丑角,瞬間讓人陶醉。“戲比天大”是老一輩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的名言,代表了豫劇藝術的執著,也代表了藝術家們的追求。這其中就有豫劇名家、著名藝術表演家任宏恩掌門弟子河南省豫劇三團國家一級演員劉海功。

“倒黴大叔”造詣好,喜事多

刘海功:戏里戏外“醉”钟情

劇照

早就知道河南豫劇三團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搖籃,從這裡走出去的名家深受戲迷喜歡。在豫劇三團有一個演員,他既是“栓保”“常有福”,還是“小二黑”,有時候還是“穆桂英”“花木蘭”,還當過唐朝皇帝“李世民”,最讓人能笑大半天的他還是“七品芝麻官”,他就是劉海功。

今年57歲的劉海功,在戲曲的海洋裡鍛鍊了44年。他是1975年春考入河南省臨潁縣共產主義大學文藝班,1977年進入該縣豫劇團,198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許昌市戲曲學校。

《倒黴大叔的婚事》在當時響徹大江南北,著名唱段“春風吹的人心醉,從省裡,從省裡回來我常倒黴,下了車拐個彎我趕了個會,大夯嫂見了我又買包子又買鍋盔,她那買鍋盔,她說是小意思請請你這張嘴,幫俺買頭小毛驢不要吃虧,三百塊買下了這個飛毛腿,樂的她一蹦大高笑彎了眉,笑彎了眉,莫看這驢小可又犟又鬼,哎哎哎,差一點挨摔又倒黴,又倒黴 。”任宏恩在戲中把“常倒黴”演得活靈活現,深受觀眾喜歡。

在許昌戲校學習的日子,劉海功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絕好機會,即使在節假日,也在學校練嗓子、練唱腔。功夫不負有心人,1987年,在全省戲校藝術類唱腔比賽中,劉海功憑藉《劉自得上任》“魚兒靠水瓜靠瓤”經典唱段,被河南省豫劇三團選中,成為三團的一名演員。

從此,他和著名錶演藝術家任宏恩結下了不解之緣。時至今日,劉海功還清晰得記得,那是他喝酒喝得最痛快,最高興的一次。那一次,那濃郁的五糧醇香讓他陶醉。

“全能演員”最愛現代戲

刘海功:戏里戏外“醉”钟情

劇照

《村官李天成》中的喬二順、《小二黑結婚》中的老和氣、《倔公公和犟媳婦》中的大兒子、《風雨故園》中的十公公、《成龍夢》中的李小虎,《朝陽溝》復排及演出中的拴保,劉海功飾演的現代人物遠遠多於傳統劇目中的角色。當記者問到這個問題時,劉海功說,他喜歡現代人的角色,真實、形象豐滿。

18集電視連續劇《好人謝延信》是劉海功“觸電”後的第一部戲,劉海功扮演謝延信的胞兄劉延勝。該劇以200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全國道德模範、焦煤集團普通礦工謝延信(原名劉延信)的事蹟為原型,講述他為了實現對亡妻的承諾,34年如一日,含辛茹苦,無怨無悔,照顧癱瘓在床的岳父、有病的岳母和有智力障礙的內弟的感人故事。

為了演好劉延勝,劉海功和劇組人員先後到博愛、焦作、沁陽、滑縣和謝延信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體驗生活,和有關人員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參觀謝延信事蹟展覽會、參加座談會、專題訪問等一系列活動,對劇中人物的工作環境、生活規律、勞動狀態、精神面貌,有了全新的認識,為強化戲劇情節,開掘思想內涵,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當年9月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收視率一路走高,感動了億萬觀眾。

第一次演電視劇,讓他興奮不已,隨後,他還參與了電影《村官李天成》,電視劇《紅蜘蛛》《大鐘歌》等的拍攝。

2010年5月,中國首部數字高清電影《農家媳婦》籌備時,導演王建偉經過層層選拔,最後選中劉海功飾演男一號賈松山。隨後,劉海功還拍攝了廉政戲曲電影《白髮孃親》、豫劇數字電影《家有賢妻》,此劇榮獲河南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小二黑”魅力感動“蘆媽媽”

刘海功:戏里戏外“醉”钟情

劇照

“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是形容東北戲迷對二人轉的喜愛程度。在中原,豫劇同樣深深地紮根於人民心中,劉海功的戲曲讓廣大戲迷為之陶醉。

聽戲不光能當飯吃,並且能治病,還能救命。這個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的故事就發生在劉海功的身邊。今年70多歲的蘆玉梅是河南省新鄉市人,1972年患神經痛,當初由於醫療水平問題,沒有完全治癒,留下後遺症。1975年又遭遇了一場車禍,傷及腰椎。1995年9月,蘆玉梅突發疾病,造成半身不遂,行動多有不便。十年前偶然的一天,她在街頭聽到劉海功的唱段,頓時入迷,從此喜歡上了劉海功的戲曲,成為劉海功忠實的粉絲。

蘆玉梅告訴記者,聽劉海功的戲成了她一天中除了睡覺之外最主要的任務。

2014年10月29日,蘆玉梅肺原性心病復發,當時情況很危險,心跳每分鐘220次,吃藥、按摩都無濟於事。家人就把她隨身攜帶的兩部唱機同時打開,音量開到最大,隨著劉海功的唱腔在身邊迴響,很快渾身好象有一股熱流,流遍全身,大約持續了一刻鐘,她身上的冷汗不流了,臉上也有了血色,一切恢復了正常。因為蘆玉梅還患有腦血管病,只要一犯病,就會體克,任何方法都沒有用,只有劉海功的唱段才能喚醒她。

從劉海功收到蘆玉梅寄給他的第一封感謝信開始,10多年來,蘆玉梅的病情時刻牽動著他的心。每有一部新的戲曲唱片或者專輯出版,他總是給蘆玉梅寄去一份。有時候去新鄉演出,他總是帶著一部嶄新的唱戲機前去看望蘆玉梅,現場為老人表演。每年的3月13日是蘆玉梅的生日,只要不是外出演出,劉海功都前往新鄉蘆玉梅家中為老人過生日,為老人送去歡樂。

如今,蘆玉梅的病痛在常年的治療和聽戲中得以緩解,困擾她多年的神經痛也消失了。蘆玉梅逢人就說他又多了一個好兒子,不是劉海功,她不知道還要痛苦多少年。

“海韻中原”個唱更醉人

劉海功豫劇、曲劇、越調、四平調都很拿手,更令人驚歎的是他反串扮演的穆桂英、姜秋蓮等人物,表演形神兼備,唱腔字正腔圓,令人稱奇。82歲的戲劇評論家劉建勳先生即興作對聯一副:“好戲一折千般苦,專輯一盤萬種情。”

劉海功2000年參加首屆“紅梅獎”大賽獲得銀獎;2004年、2009年兩次奪得“紅梅獎”大賽金獎。2006年起,劉海功參加了電視劇《紅石坪》《任長霞》《市長的自白》《好人謝延信》的拍攝,在團裡參加了《倔公公偏遇犟媳婦》《村官李天成》《風雨故園》《朝陽溝》《小二黑結婚》《倒黴大叔的婚事》等大型現代戲的排練和演出,都將角色演得生動鮮活,準確到位。

從2005年至今,劉海功先後投入200多萬元,推出了個人CD專輯《戲海拾貝》,DVD新專輯“海韻中原”,錄製了音配像專輯,並自制服裝道具,親自選拍攝外景。為了拍好“春風吹得人心醉”這個唱段,他幾次從驢背上摔下來,不顧疼痛,反覆練習,終獲成功。2010年7月在鄭州群眾藝術宮成功舉辦了“海韻中原”個人演唱會。

劉海功告訴記者,雖師從任宏恩多年,但沒有舉行拜師儀式。2009年6月20日,拜師儀式在鄭州市舉行,終於了卻心中一大夙願。那一天,他為恩師敬上了一杯濃香美酒,他又一次陶醉於酒香中。

從十三四歲開始從事戲曲表演,從一個小男孩到一名豫劇名家,劉海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幾十年來,他塑造了一個個豐滿的舞臺形象,把戲曲和歡樂送到了千家萬戶。最近,他在大型現代豫劇《心上的樹》中飾演潘從正,成功塑造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近期將和廣大觀眾見面。用他的話說,作為一名演員,他把豫劇帶到了中原大地,他心甘情願,因為在他心中,戲比天大。

刘海功:戏里戏外“醉”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