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從來不在幼兒園大便?這個原因父母必須儘早知道

來源丨父母在線(fmzxkf1)


一位媽媽留言:

我兒子今天在幼兒園拉在身上了,老師沒有及時通知家長,回家後才換洗的。我兒子有個習慣,回家拉大便,在幼兒園從沒有拉過。我現在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被其他小朋友笑話,或者他害怕被老師取笑或看不起等,在他幼小心靈上留下陰影。該如何處理才好呢?

童書媽媽三川玲去年就因為孩子在幼兒園不拉大便,給孩子換了一間幼兒園。她的經歷是這樣的:

孩子本來在家門口的一級一類園上學,卻在去年年底費盡千辛萬苦把孩子轉學到離家車程30分鐘的一所國際幼兒園去。很多人就不理解了。

“家近是個寶啊,幹嘛花那麼多錢跑那麼遠?”

三川玲直言,

是因為孩子的大便!她發現孩子在舊幼兒園的兩年中,從來不在學校拉大便!孩子每天“規律”地選擇早上或晚上回家拉粑粑,“成功”地避開了所有在幼兒園的時間。這是個大問題!尿尿和拉粑粑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三川玲認為:敢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反映了孩子是否在幼兒園鬆弛,是否有安全感。

有意思的是,在給孩子轉園後,她瞭解到,孩子在新幼兒園很自由,很放鬆,很快就拉粑粑了。

其實,之前也有很多媽媽說過類似的問題: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便便。

孩子為什麼從來不在幼兒園大便?這個原因父母必須儘早知道

@甜甜媽:

我女兒在幼兒園就是不願意大便,一直憋著,到家裡就很正常,有時憋不住了,就拉在褲子上。問她為什麼,就說不想在幼兒園拉,一回家就直奔廁所,真是讓人頭疼。

@俊俊媽:

我兒子也是一樣的,不願在幼兒園大便,一定要忍著回到家裡再大便。很奇怪的是,週末孩子在家的如廁時間就很正常,也不會憋著。

@浩浩媽:

我曾問我家孩子,在幼兒園“便便脹”了怎麼辦,他說回家拉。

從媽媽們的講述來看,孩子在幼兒園不大便的情況並非個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孩子情緒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到他能不能放鬆、自在地拉便便!

孩子在幼兒園憋大便、尿褲子,是發育倒退嗎?

也有媽媽發現,“孩子明明已經訓練成功,可以自行大小便了,怎麼一轉眼又拉在了褲子上。難道,孩子的發育過程真的會倒退嗎?”

我想起我女兒也出現過這樣類似的情況。她其實很早就不用尿不溼了,也可以很好地控制,能夠自己去上廁所。但是在3歲左右去上幼兒園時,有一段時間又出現了尿褲子這種事件。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呢?對待這個特殊情況,家長又該如何處理?

1

孩子上幼兒園是他人生中的一個大變化,可能會引起大小便反常。

當要拉便便或者尿尿時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不敢跟老師說,或者他不習慣、不喜歡幼兒園的廁所。

因為在家裡上慣馬桶了,幼兒園是蹲便的,所以他不習慣,他也會出現這種尿褲子,憋大便的情況。


  • 建議:父母要與老師積極溝通,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

當孩子出現憋大便的問題時,父母需要審視孩子的生存環境,而不要將解決問題的焦點放在孩子的大小便上。

父母要與幼兒園老師進行詳細的溝通,找到具體原因,並且讓老師和家長配合,寬慰孩子,告訴孩子在哪裡都可以拉大便,家裡可以,幼兒園也可以,在外面的公共廁所也可以。

家長和老師要告訴孩子:在幼兒園拉完後,老師可以幫助擦屁股,老師一點也不會嫌棄。

三川玲給孩子換幼兒園的方法,也不失為一個解決之道。父母們可以根據家庭能力和孩子的情況進行選擇。

除了幼兒園這個問題,很多家長也跟我說過,孩子在排便這個事情上總遇到一些別的問題。

比如說孩子總是要拉出來了,才可能去跟家長說“我要上廁所拉臭臭”。有的時候已經尿了褲子,才跟家長說“媽媽對不起,來不及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

孩子為什麼從來不在幼兒園大便?這個原因父母必須儘早知道


2、孩子控制不了,可能是處於生理發展的正常階段。

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的生理發展的原因。譬如說他肛門周圍的這個括約肌,他控制大便的能力比較差,其實他可能意識到要拉的時候,卻在這個過程中控制不住,所以就拉了。

  • 建議:提前進行如廁訓練


一般來說,孩子1歲的時候開始有了一點控制便尿的能力,但是並不完善。

所以,在孩子一歲半左右就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有些孩子可能三五個月就形成習慣了,有些孩子可能需要一年,才能形成自己如廁,不尿床、不尿褲子、不拉在褲子上的這種習慣。

所以,我們在孩子如廁這個問題上,我們要給孩子充足的耐心和時間。

父母還要提前給孩子設置一些信號。譬如說我們告訴寶貝:你想尿了,你想拉了,有一點這種感覺的時候你就去往廁所跑,哪怕可能到時候你拉不出來,尿不出來,也沒有關係。

但是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你就需要讓大人知道,需要去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可能這個地方是馬桶,也可能這個地方是你的尿盆,也可能是個痰盂,反正你知道在這個地方你可以去大小便,就可以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3歲的時候,孩子對他的肌肉的控制力越來越好,他語言表達的能力越來越清楚,他對一些事件的適應力越來越好的時候,他對大小便的控制也會越來越好,排便的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3、孩子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情緒出了問題。

我覺得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大便,這可能是有情緒上的問題。

譬如說最近父母的工作比較忙,陪伴少了,孩子感到失落;又或者你們家準備添老二,老大可能缺少了更多的關注,這時候他用這樣的方式來吸引你。

  • 建議:給孩子更多的關注,不責罵、不威脅
“都這麼大了還尿褲子!”“你怎麼這麼笨啊!”“其他小朋友怎麼不像你尿褲子呢?”“再尿褲子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如果平時的陪伴已經減少了,父母不但不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還打罵和羞辱孩子,這會讓孩子產生自貶心理,影響孩子的人格中自尊的建構。

如果是準備要二寶的家庭,一定不能忽略了大寶的感受。建議媽媽們,只要身體允許,請多抱抱孩子。尤其是如果你告訴他,媽媽肚子裡有寶寶了,不能抱你了,孩子一定會很傷心。

身體不便,媽媽不能直接抱起,可以坐著擁抱老大,讓孩子感受安全感。

如果遇到有人開這種玩笑:“你媽要生小弟弟了,不要你了”,媽媽們一定要堅決的告訴大寶,“媽媽永遠不會不要你,媽媽永遠最愛你!”這樣的甜言蜜語永遠不嫌多。

孩子為什麼從來不在幼兒園大便?這個原因父母必須儘早知道

4、孩子喜歡憋大便,可能進入了肛門期。

孩子在進入肛門期,至少會持續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所以實際上到孩子大概4歲前後,他都會有這樣類似排便的問題。

  • 解決:接納和尊重孩子肛門期的表現

肛門期是孩子心理和生理發展必然要經過的一個階段,從內心尊重孩子的發展,最好不要作為家人的談資,更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議論。

家庭成員對待孩子肛門期表現的態度要一致,否則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導致這個階段的延長。

當孩子將大小便解在了褲子裡,要平靜溫和地告訴孩子:寶貝,這不是什麼問題,媽媽給你換上乾淨的褲子。

不要說無用的廢話,比如“寶貝,記住下次要去衛生間”,孩子很清楚自己應該去廁所,但又無法做到,這樣的糾結會讓孩子感到無助和痛苦,從而使孩子出現情緒變化。

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大小便的問題上失去了接納孩子的本能,他們期望孩子能夠“正常大小便”,潛意識裡攀比孩子的能力。

父母不可以內心無比焦躁,還裝作平靜,孩子會讀透成人的心,知道父母內心不接納他此時的狀態。

如果孩子尿褲子的次數很頻繁,可以給孩子用紙尿褲,減少孩子對自己反覆弄髒褲子感受到的壓力。


孩子為什麼從來不在幼兒園大便?這個原因父母必須儘早知道

在之前的心理諮詢中,我還遇到過20多歲,30多歲的人還尿床,其實這就是小時候的這種排便習慣沒有養好,或者說當時就是心因性的原因造成了他的排便失控,到了大了他還是會一直持續。

所以,這個是個挺關鍵的時期,請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來對待孩子排便出現“倒退”的情況。

【讀後感】其實作為家長,我也很苦惱,孩子都小學二年級了,還是習慣只在家裡大便,說過很多次,還是沒有改變。你的孩子呢,看完本文,家長的引導該提上日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