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老了就怕死”?你怎麼看?

窗臺野花


人都是這樣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多少都有些勇於挑戰及不怕死的精神,我們常說大不了一死了之就是這種想法讓很多人或多或少的吸取經驗教訓來充實自己的人生及提現自己的價值。

但是當你人慢慢變老以後這種精神開始消退,因為雖然你上無老但是你下有小,捨不得兒女子孫的狀態讓你又想多磨幾年再說,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你這一生當中經歷的風風雨雨已經夠多了,總是在乎著自己的子孫能看到你身體健康長壽,總想著還能再為這個家出一份力,也想自己享受一下子女的孝順也就是享福,讓別人也看看你的子孫滿堂。

這麼多年來說實話我看過太多的農村留守老人,每年回家鄉都會少一個或者是幾個,記得前年的時候回家鄉村裡的每個老人都去拜訪一遍,去年回去就少了兩個老人,有一戶子女已經兩年沒有回家了,他天天就搬把凳子坐在院子裡或是大門口盼著他們回來探望,雖然隔不久有電話回來,但還是希望能見到自己子孫的親人,家裡就他一個曾與他聊天時耳朵都不怎麼聽得到,經常要說很大聲,他說如果哪天在這個時候沒有看到我就證明我已經走了。

其實很多老人不是怕死而是期待著自己的子孫能經常回家探望探望,要求不多就怕自己哪天過世了都沒能看到自己想見到的人,煩請那些在外拼搏的人們,看到這條回答請多想想錢再多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果人沒了就只能看著照片懷念了,謝謝!


月球行


人也有不怕死的,我爺爺60年代得了尿毒症,那時的醫學比較落後,治不好,最後他撲河而死,90年代我父親得了肺結核,工廠效益不好,拿不出錢來不能報銷,自己又沒錢,他絕食而死,等我們發現了他已經喂不進食了,成了我們一生的悲哀!等於是貧困自殺啊!兩千年代,我老婆的哥哥,因得了糖尿病,雖有醫保,但每月只有幾十塊錢,連看感冒都不夠,最後雙腿變得像燒烤的木炭一樣發硬發黑,他跳江自殺而死,到現在連死屍都沒有找到,只有寫幾個字立碑。我好像也不怕死的人,因為我大致算了下,人一生約2萬多天,一晃就到了,當年情竇初開的閨女,眼沒眨幾下就變成老太婆了,血氣方剛的小夥變成步履蹣跚的老頭,所以我很看淡人生。原來以為有鬼神的世界,心想在人間活死了,還可以道陰間再活一次,某年某月,半夜12點我到湖北襄陽烈士塔(埋死人的山),因解放襄陽犧牲了幾百名戰士得名,只見整個山都是白壓壓的碑,我就想碰到鬼,瞭解他們的世界,呆了一個鐘頭,除了淡綠色的火苗在四周飄蕩,我知道那是磷火。從此我不再相信鬼神!人死了如燈滅,永遠從世上消失了,傳宗接代已經沒有意義了!


用戶1530147686845


人老了就怕死,其實在農村,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人越老越怕死,雖然大家平時都不在乎,都說自己不怕死,而真的當死亡降臨到我們身邊時,都想好好活著,而對於年齡大的老年人,這種心理就越發強烈。

我們村裡就有這樣一個老太太,能笑死個人,老太太身體很健康,精神頭也很好,但是特別容易感冒,在外面不敢換衣裳,一換衣服馬上著涼,有次他身體感到不適,孩子們把她送到了醫院,當然,老年人身上肯定有這病那病,這個老太太都80多歲的人了,醫生說想治好這病需要手術,而老奶奶的年齡太大了,做手術有風險,家人就給老奶奶保守治療。

誰知老奶奶知道了,就給村裡的人說,自己的孩子不給她看病,她還想多活幾年,有時候老奶奶就會傷心的哭起來,當然,老奶奶不是想作手術,而是想多活幾年,是不想死,但有生就有死,這個是自然規律,誰也避免不了,老奶奶都80多歲了,這在以前就算高壽,其實老奶奶就像個孩子的性格,兒女對她也很孝順,日子過的也很不錯,或者現在她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畢竟像這個年齡以前都吃過很多苦。

所以說,平時別聽誰說自己不怕死,如果真的不怕死,那肯定也是沒有辦法了,有句話叫好死不如賴活著。尤其是當死亡不斷靠近的時候,這個想活著的願望就越發強烈。

當然,也有把生死看的很淡的人,人老了自然就會死亡,萬物皆如此。我姥爺最後那幾年,我們這些外孫結婚,姥爺都不敢來,因為年齡太大了,他怕自己去了給別人製造麻煩,比如死在別人家裡,我們這些作晚輩的也常常給他說寬心話。

去年,還看到一則消息,一個獨居老人,晚上總是睡在門口,不睡到家裡的床上,因為他怕自己死了沒有人知道,而睡在門口,村裡的人就會發現,這也看出了獨居老人的一種無奈。

有時侯老人就像是個孩子,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關心老年人,不僅僅是物質,更多的的是多陪陪身邊的老人。


鄉村小二哥


"人老了就怕死",最主要的是明知自己已時日不多,卻還有放不下的人和事,所以不想死。其實不只是老年人,年輕人也怕死,任何人都怕死,因為沒有人知道人死了之後會怎麼樣,不怕死的人有的是因為年輕,覺得死亡離自己還很遙遠,有的是生無可戀而已。我也怕死,捨不得我的父母和我的孩子。


我20歲之前,是不怕死的,因為我覺得死亡和我至少還有幾十年沒有太大關係,離我還很遙遠。那時候家裡爺爺奶奶姥姥都還健在,身邊過世的都是一些不是特別熟悉的人,於我是沒有感覺的。就在我20歲的那年,我的爺爺姥姥紛紛離世,後來是我的奶奶,再後來親眼見到村子裡有年輕的後生車禍而死,同父輩的年齡有兩個癌症死亡,突然就覺得死亡好像離自己很近,就發生在自己身邊,特別是近年來,手機網絡的發展,各種意外頻頻發生,真的是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誰會先來。看著懷中的幼子,我還沒有陪伴她長大,看著日益年邁的父母,我還沒有報答完你們的養育之恩。怎麼捨得離去,生自己的和自己生的真的是此生最無法割捨的存在。




人越老越怕死,更多的是割捨不下自己的子孫吧,抑或是捨不得陪伴自己半生的老伴踽踽獨行。所以,如果可以,放下工作,放下手機,多回家陪陪孩子玩玩幼稚的遊戲,多陪陪父母嘮嘮家常,聽他們絮絮叨叨童年的舊事,就像重回自己小時候一樣。


CiCi小蘑菇


人老了,就怕死,人不老,更怕死。

人老了,之所以怕死,並不是單純的怕死,而是日子好過了,心裡不想死。

鄰居的媽,92歲了,但身體很好,耳不耷,眼晴看得清,但她經常嶗叨,兒子們對她不好,不關心她,其實並不是她講的那樣,兒女們對她都很好,不論在那家吃住,兒子或女兒,不能離開她的視線,吃飯,睡覺,出行你都得帶著她,就象一個依戀的老小孩,總想讓你知她的存在。

昨天,我陪她聊天,我問她,你怎麼這樣離不開兒女們呢?她說,我好怕死,現在的日子很好過,我捨不得死。我喜歡活看。

人,都想活著,活著才有希望,活著才有信念,活著才能實現自已的價值,活著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世界的奇妙。,


15096028208


正常現象,是個人都害怕死,但是年輕人通常會不以為然,是因為沒有到那一步

老人,尤其是高壽老人,每一個冬天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煎熬,熬過了一個冬天就是生,熬不過可能就危險了。


我奶奶今年也80有餘,老太太身體還算康健,在我看來很知足了,但是偶然看到她的行為或是語言還是會感受到,她對自己身體的擔憂,和對生的渴望。

今年尤其明顯,她會嘮叨自己不會做飯了,也不認識稱了,感覺記性也不好,常常忘記,我通常都會安慰她,但有些話還不能說,你要說這個年紀已經不錯了,能照顧自己,她聽了也不見得有多開心。

而且,今年她會去聽好多課,只要人家一忽悠,她就各種保健品,保健帽子衣服往家裡買,爸爸說奶奶這個年紀了,孝順,孝順首先就是順,順她心意,花的自己的錢,真的沒必要苛責。

因為不管怎樣,她都是感到害怕,希望自己健康長壽,我們有時候離死很遠不覺得,可是真到了那一步,有誰不希望多活兩年是兩年呢~


保險島


人老了就怕死,其實在農村,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人越老越怕死,雖然大家平時都不在乎,都說自己不怕死,而真的當死亡降臨到我們身邊時,都想好好活著,而對於年齡大的老年人,這種心理就越發強烈。

我們村裡就有這樣一個老太太,能笑死個人,老太太身體很健康,精神頭也很好,但是特別容易感冒,在外面不敢換衣裳,一換衣服馬上著涼,有次他身體感到不適,孩子們把她送到了醫院,當然,老年人身上肯定有這病那病,這個老太太都80多歲的人了,醫生說想治好這病需要手術,而老奶奶的年齡太大了,做手術有風險,家人就給老奶奶保守治療。

誰知老奶奶知道了,就給村裡的人說,自己的孩子不給她看病,她還想多活幾年,有時候老奶奶就會傷心的哭起來,當然,老奶奶不是想作手術,而是想多活幾年,是不想死,但有生就有死,這個是自然規律,誰也避免不了,老奶奶都80多歲了,這在以前就算高壽,其實老奶奶就像個孩子的性格,兒女對她也很孝順,日子過的也很不錯,或者現在她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畢竟像這個年齡以前都吃過很多苦。

所以說,平時別聽誰說自己不怕死,如果真的不怕死,那肯定也是沒有辦法了,有句話叫好死不如賴活著。尤其是當死亡不斷靠近的時候,這個想活著的願望就越發強烈。

當然,也有把生死看的很淡的人,人老了自然就會死亡,萬物皆如此。我姥爺最後那幾年,我們這些外孫結婚,姥爺都不敢來,因為年齡太大了,他怕自己去了給別人製造麻煩,比如死在別人家裡,我們這些作晚輩的也常常給他說寬心話。

去年,還看到一則消息,一個獨居老人,晚上總是睡在門口,不睡到家裡的床上,因為他怕自己死了沒有人知道,而睡在門口,村裡的人就會發現,這也看出了獨居老人的一種無奈。

有時侯老人就像是個孩子,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關心老年人,不僅僅是物質,更多的的是多陪陪身邊的老人。


殺破狼SPL趙升


死是肯定的,不死是不可能的,老年人怕死嗎?不怕,因為幾十年來他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死年輕時都不怕,現在老了更無所謂了。可是為什麼老年人總是讓人感覺到怕死呢?這裡有一個問題,很多人沒有注意。老年人和年輕人的計時方式不同,才造成了所謂老年人的恐懼。比如再有十年將如何如何,年輕人覺得無所謂,十年辦不成,就下一個十年再說,因為他年輕還有若干個下一個。而老人則不同,十年對他是個極限,這個極限對他來講是難以逾越的障礙,這樣他開始倒記時,他每過一天總的天數就少一天。他還有太多的事還要辦,他的兒女都己經步入老年,但是他老不放心,願意指導他們,孫子還小,可是他願意看著孫子成親,等等等等等等,太多了,使他變的焦慮了。他不怕死,他怕時間太快,他又不能讓時間停止,更不能延長,他的不安與焦慮讓晚輩,讓旁人覺得他怕死。這就是越老越怕死的真實情況。


愛笑的朋友_5555


常言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死”畢竟是人最後的歸宿。有誰不怕?何況還是經歷了人間風風雨雨的老年人。

怕死是人的本能。年輕人經常會說不怕死,這是因為自我感覺離死亡還很遠;年老的人,每過一天就離死亡近了一步。都有照相的經歷吧,當第一次面對閃光燈的時候,本能的反應就是退縮。儘管閃光燈是輔助的,是無害的,但閃耀眼閃光的一瞬間,一定會心頭一顫。這其實是人本能的一種反應。人死了,一切感覺、知覺的活動也會自然停止。“人死如燈滅”,沒有人知道死亡之後到底怎麼樣?既然死亡是未知的,那人們會對死亡產生一種懼怕。對於老年人來說,明知道自己的生命在一天天地減少,同樣也會對“另一個世界”多了比年輕人更多的恐懼。



死亡意味著孤獨。。兒孫滿堂的老人,子孫繞膝,活的是一種心態,即使子女對老人不好,那也是自己血脈的延續,看著也踏實。就是那些終身未娶的孤家寡人,獨來獨往,但是生活人在眾人的圈子裡。而死亡就意味著和伴侶、子女、孫輩、其他所有人及生存環境訣別。然後孤零零去一個“未知的世界”。因此對老人來說,害怕死亡,就是無法面對孤獨。


無法面對死亡的痛苦。人是有無限的想象力的。從身邊去世的人,或者經常在電影、電視劇、電視新聞等看到那些人在彌留之際的掙扎、呻吟以及親人的哀號……會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這種痛苦和害怕,也由此“轉嫁”到老人自己身上。

留戀現在社會的優越性。老人都是從吃糠咽菜的苦日子中熬過來的。好不容易將子女拉扯大,看到了當今社會的巨大變化。即使是農村老人,儘管每月只有幾十元的養老金,可這對他們也是極大的心理安慰。從每月到農商銀行領取養老金的老人看得出他們的自豪感、存在感。80歲以上的老人又有了高齡補貼,他們越老越想活著。用老人們的話說:“社會這麼好,我幹嘛要離去”!



既然“人老了就怕死”,做為子女要多抽時間陪陪老人,多打幾次電話,減少老人的孤獨感;不要讓老人參加追悼會或村裡的喪事,以免情觸景生情;避免與老人談論死亡的話題,“繞道”兇殺死亡的電視節目……讓老人順其自然的生活著。


為生活而提神


怕死的心理,不止是當你老了的時候,只是年齡越大,離死亡越近,那種緊迫感和恐懼感更加強烈,怕死的心理的更加凸顯而已。



求生本能,追求永生的美麗傳說


從生物的角度來看,人怕死是一種求生本能,是生命進程中沉澱下來的、有利於物種延續的“怕死”基因在作祟。

《自私的基因》一書的作者認為,任何生物,包括我們人類,都是求生的機器,而組成這個機器的就是一個個的基因。

為了生存,基因們可謂費盡心機。因為它們造出的這些生物體,要能在幾秒鐘的時間裡對周圍的環境做出反應,比如吃東西、攻擊或是逃跑。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基因造出了大腦這個控制室。

基因通過編程支配大腦,下達命令,用不同的行為策略提高生存幾率。基因編寫的生存規則,包括人對危險的感知、遇到攻擊時的求生機制、對疼痛的反射等。

於是,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延長生命成了全世界人類的主題,而追求永生更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狂妄叫囂。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多少帝王相信“長生不老”的神話,痴迷煉丹道術;古埃及法老死後將自己裹成木乃伊,他們相信肉體不死,靈魂就能回來。

木乃伊 - dede14.com

人們對“永生”的渴望,也從現實轉移到了虛幻的文學作品。

在《西遊記》裡,各路妖精都想吃唐僧肉來長生不老;西方的都市傳說“血腥瑪麗”,為了青春永駐,飲血浴血;西方文化更是創造出一種永生生命——吸血鬼。

關於永生這個美麗傳說,人類的探索從未停止過。


未知的恐懼,成就宗教信仰



孔子曾言:“未知生,焉知死?”

如果“死的問題”想得太多,反而會讓我們忽略了眼前更重要的“生的問題”。所以孔子教育我們要“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

可是,從人出生那一刻起,生命何去何從的問題伴隨我們終身。因為未知,所以恐懼。

真正面對死亡的時候,有可能並不會恐懼,反而會感到無力 -《圓桌派》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死亡的看法不斷變化,無數科學家對“死亡學”進行認真地研究和探索。

世界著名的人腦研究所的俄羅斯教授威德羅夫斯基表示:“經過長期觀測發現,人體死後,從屍體中發放出一種肉眼看不到的物質。如果這種物質有靈性,可能就是‘靈魂’。在尚未得到證實之前,這只是一個假設。”

最著名的是在日本東京開展的“阿拉本3號”計劃,為“死亡學”開闢了一片嶄新的天地。科學家對19到75歲瀕臨死亡的垂危病人開展觀測,他們的實驗結果證實了人體死亡以後,尚有生命信息的反饋。

scientificamerican.com

在科學無法解釋的未知和科學觸及不到的地方,宗教信仰誕生了。很多宗教是以恐懼死亡為基礎,教義闡述了人死後的去向。

佛教的六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輪迴,警示世人要積極行善,切勿作惡。根據你生前的行為功德,決定你死後墮入何道。一切皆有果報因緣,自作自受,生死於六條道趣,接受制裁。

基督教有兩個永恆境界:天堂和地獄。人幹了壞事,死後就要下地獄;做了好事,就可以前往天堂。


<strong>

慾望糾纏無法割捨的塵世羈絆



當一個人的年齡漸長,他會開始看淡生死,因為他走過很長的路,見過無數的人,領略過了世間百態,他活夠了,所以可以從容地接受死亡。

只要做好準備,隨時都能去赴死。

當你還沒有活夠,還沒有做好準備,你就會害怕死神的突然降臨,它會剝奪你感知這個美好世界的能力。愛人的笑臉看不見,好吃的美食吃不到,美麗的風景感受不到。

塵世的羈絆,也讓你留戀人間,捨不得離開。

你捨不得親情愛情,捨不得金錢權勢,捨不得當下未來……你的一生,在不斷地獲取和經營,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獲得的地位、建造的房子、枕邊的人、膝下的兒女,突然讓你放棄你辛苦拼搏的一切,你會甘心嗎?

你赤條條地來,卻難免不捨得赤條條地離開。

“死亡體驗館”創始人Ting如是說道 -《奇葩大會》

人為什麼會自殺?當他與這個世界的羈絆斷了,對世間沒有了留戀和牽掛,活著,就會成為一種痛苦。自殺的人認為,死,比活下去簡單多了。

伊壁鳩魯說:“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你自殺了,也就解脫了,只剩下人間一片哀嚎。

有人想不開要自殺了,也有人加把勁地“享受”生命。

他們認為前世來生、輪迴轉世是一種宗教迷信。死後將去什麼地方毫無意義,活著要好好享樂才是最重要的,繼而被慾望奴役,深陷情慾、名利慾、權勢欲的無底洞……


願我們都珍惜每分每秒,活在當下,充實過這一生,心態平和地迎接死亡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