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居民一季度人均收入達到4600元實際增長6.9%,你有沒有覺得收入增長了?

閬人侃農事


很好,很好,不錯,不錯。

看到這樣的統計結果,相信作為一個農民,應該感到很幸福和知足。

一季度,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達到4600元,平均每個月的可支配收入也在1500多,農村的家庭一般有兩個孩子,我們按照農村家庭6個人來計算,一人1500,6個人就是9000元,每月有這麼多的家庭收入,這樣的鄉村生活真的是太好了。


那麼你的家庭達到這樣的收入了嗎?是不是又拖後腿了?感覺自己每天都忙忙碌碌,怎麼還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是不是感到傷心和難過?先別這麼自卑,也許脫後腿的不止你一個人。

現在是春耕季節,人均月收入就有1500元,這要是秋收季節的話,那可不是更高了嗎?那不是當農民年年都要發財吧!

因此我覺得這樣的統計結果,真的很沒有必要,也很難說明問題,我們知道財富遵守28規律,也就是說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而這樣一平均就沒有了貧富差距,問題變得更隱蔽,當然這是官方給出的數據,可信賴度高,比如有的地方農村改造,家家戶戶都是百萬富翁,而大多數的人都是沒有收入來源,別說人均月收入1500,就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也沒有多少收入。


我哥哥開春以來還沒有找到活幹,在外面跑網約車,一個月才掙了500元,因為現在網約車也需要一定的配置,而他現在還買不起車。前幾天和人跑保險,也不知道能掙不掙到錢,家裡還有一個大學生。

這樣的統計結果,這樣的人均收入,在外人看來是多麼的光鮮,感覺農村處處好風光,我認為應該把目光集中到那些需要幫助的農村人身上,瞭解一下他們的真正的生存狀態,人均收入提高是好事,但是到底是哪一部分人提高了,是普遍提高還是隻是個別地方的收入提高。

我本身就是農村人,這個季節就是賣賣菠菜和青菜,蒜薹,一天到晚的忙,每天能收入100元就不錯了,抽空的時候還要在果樹園裡勞動,錢真的不好掙。


其實關於農村人均收入這個並不難,相信每個農民都有一本賬,但是對於這些打零散工的人來說,對於主要靠莊家地收入的農民來說,這樣的人均收入統計結果明顯存在偏頗。

你有沒有覺得收入增長了,還是被平均了?不說了,我要賣菜去了,經常拖後腿,從未被超越。


鄉村小二哥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

這個數字太不靠譜了。我現在在農村搞農民人均收入調查,現在有兩個村已經搞完,第一個村,第一季度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是792元。第二個村,第一季度人均收入是2740元。

2

我準備調查五個村,現在還有三個村沒有搞,估計再有17天左右,就能搞完。然後五個村一平均,就是我調查的數字。這五個村是我去年11月份精心選取的,分為超好,好,中,差,超差五個擋次。已經完成了超差和中的等級的調查。

3

這個季度的農民收入主要有四項,①是大棚蔬菜的收入。②是食用菌的收入。③是外出打工的收入。④是經營性收入。

4

今年外出打工人數明顯的減少,有一部分人外出了,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又返鄉了。巳經調查過這兩個村有39人返鄉。另外外出務工人員明顯下降。第一個村比上年下降23%,第二個村比上年下降17%。

5

蔬菜價格和食用菌價格,與上年比分別都有下降。

6

這是我調查的部分結果,以後會陸續發表。



英莫問667


我是個六十歲的農民,年輕時起早趟黑出工還是不夠吃,毎天一個正勞力一天三毛錢,八十年代分到了土地,生活是好了,但這幾天土地收回說是流轉,第一年分了每人一千錢,年齡大的農民可以失地保險,現在我們可以種的只有毎人十幾個平方的臨時菜地,這幾年就是這個收入,家庭七個人,三老二小,靠兒子媳婦上班工資,家裡有點房租,怎麼算也沒有農民什麼收入了,農民苦點沒事,日子確實比過去好好了,但你們也不要拿農民開刷,巳經是生活在最低層的人了,不想能有什麼尊重,但也不要把我們當㺅子 ,必經我們是種糧種菜,你們是要吃這個活著的,


義商梟鷹101246A


農村居民一季度人均收入達到4600元,實際增長6.9%,你有沒有覺得收入增長了?

不知道這個數據是怎麼出來的,月均1533.33元人,如果家裡兩口人,就是3066.67元。我大伯家老夫妻兩個,大伯1945年出生,74週歲了,他們算是努力的,只要村裡有零活都做,自己還在山上找竹苗子,扎竹掃把,一把6元,看天氣吧,一個月能掙個1000元左右算是不錯的了。因為要去十幾公里外的山上找竹苗子,然後揹回來,打枝,扎掃把,燒葉等等工序下來,真心是不容易,我回家看到大伯母的手上都傷著,估計是有一段時間做不了。這樣努力的工作下來,一個月能掙到1500元,還真是不容易!畢竟,山上的竹苗子是有限的,且要看天吃飯,大家都要砍,不能算是可持續性收入。

所以我很想問問這個統計數據的來源,瞭解一下,農村居民的這些收入是怎麼來的,也能幫我老家的農民伯伯想想辦法,提升一下他們的收入。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尤其是農民伯伯。每個月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拿103元的養老金,在現代這個社會,103元真是啥也幹不了,六十歲以上的農民伯伯必須得勞作,勞作收入是他們生存下來的主力。

也有人跟我說,撫養父母是兒女的法定義務!這話沒有錯,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可是農民伯伯的子女,尤其是與我年齡差不多的中年人,大都沒有太高的學歷,小學沒有讀畢業的,佔了多數;有個初中學歷的,算是不錯的。現在的農村,靠各地,已經無法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和孩子教育,這些兒女不得不離鄉背井,說著帶著鄉音的普通話,為了生存而奔波。他們也很想在家陪著自己的老父母,與兒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去儘自己的義務,但是現實卻讓他們不能!倘若農民伯伯每個月能有500元左右的養老金,小病不說,大病有政策兜底,他們自己種點小菜,養點雞鴨,小病自己和兒女想想辦法,大病可以依靠國家,這樣我想農村居民也不會去看這個4600元/季或者是46000元/季的數據,他們會覺得很幸福!這樣也才是實現了我們習主席的中國夢吧!至少實現了農村居民的中國夢!其實中國農村居民要求真心是不高,但是達到500元/月的養老金,大病有保障,得是多少年之後呢?

希望我們的專家,和各行各業能多關注一下中國農村居民,而不是一個一個不現實的數據,卻無法改變他們的生活現狀。



明天與意外我相信明天


看到農村居民一季度人均純收入四千六百元,我很是高興了一陣,覺得真是國富民強了,收入這麼多,可喜可賀。

但轉念一想不對呀,一季度人均純收入4600元,除了在外打工的,經商的可能不拖後腿外,大部在以種植,養殖為主的農村人就難說了,因為一季度基本少有收入,基本上是投放,我真不知專家這數據從何而來,

看著上面漂亮的統計數字,摸摸自己的口袋,深感羞愧,我對不起廣大農大哥,給你們拖後腿了,我一季度真的沒收入什麼錢。




驟雨瀟湘


農村居民土地假如人均3畝的話,按照每年夏秋兩季計算:

夏季,小麥畝產1000斤,1元/斤,3畝就是3000元,減去每畝投資700元純收入3000-2100=900(元);

秋季,玉米畝產1200斤,0.8元/斤,3畝玉米收入2880元,減去每畝投資500元秋季每畝純收入960-500=460(元),3畝純收入2880-1500=1380(元)

農民年可支配收入900+1380=2280元

看病吃藥按照每月300計算每年為3600元

剩餘收入2280-3600=-1320元

過年過節每人消費200元的話,過完年人均剩餘收入為-1520元!

謝謝各位老師點贊,實話實說而已!還得說是風調雨順的年頭才這樣!




收藏家285626176


“數字脫貧”只能用在《報告》中,不能拿上網來,影響很壞!

這些來自哪裡是無法追究,人們說可以不予理睬,可破壞力很強!農民富了,農民已經吃不完用不盡了?瞞不了百姓,但對國家的決策誤導,對貧困傷害很大!

是哪來的這個數據?這個數據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和能不能說明問題?

首先我們來把這句話分解開來看:

“農村居民”、“一季度”、“4600元”、“增長6.9%”……

“農村居民”指的是哪個群體?是單指居住在農村依靠農業收入為主的人?還是包括沒有在農村外出打工的農村戶口的統稱?對這一群體弄不懂就無法依據後面的數據作比較。

“一季度”,這個階段來統計“農村居民”的收入,實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一季度有個春節,這“過年”哪裡的風俗人情最大、最鬧熱?——農村!很多人不僅開銷掉了去年一年積蓄的大部分,外出打工的人平均前後一個月會沒有收入的。當然還有更明顯的是:除了養殖業能收益點,蔬菜、水果、能比平時多收益點,這還沒到小春、大春收割期,還沒到其他經濟作物的收穫期,“農村居民”的收入從何而來?而且,現在的肉食、畜禽產品90%歸養殖場了,收益與虧損好象與“農村居民”無關了,不知農村的收入季節,身為農民的我實在慚愧!

我反覆在讀這個“一季度”,又反覆在推敲主要歸“農村居民”所得的一切可能,由於水平有限,看不懂。我只知道小時農村的“大人們”在冬臘月一見面互相問候幾句後總有一句話要問:今年你家收成好哈?老農說家庭收入講的是“年”而不是“季度”!

後面的數字不說了吧!至於“增長”,是和上一季度比(上一年四季度)還是和上年同季度比更不得而知。

我上高中時,週末放假回家,正值農村栽秧時,路過一叔子爸的秧田時我主動招呼:“XX爸:忙哈,秧快栽完了哈……”。對方是一50出頭的老農,一向風趣,回答:“預計到今天晚上,我家裡的秧能完成37.26%的任務”!大家哄哄而笑……

為什麼笑?就別分析了吧!

謝謝!



一號農民王永堯


農業農村部4月23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600元,實際增長6.9%。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增速繼續保持兩個“高於”,高於GDP增速0.5個百分點,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1個百分點。

這個增長收入不知道是咋來的,要按照這個架勢,今年農民收入比去年高很多,算下來,農民的月收入在1500多元,如果是打工的農民工,正常,三四千都有,但是,你要是說在農村的種地,一個月不可能有有那麼高,我們老家,一年種地下來,也就不到一萬塊,要按照一季度4600多元,一年農民的收入達到1.8萬多元,比去年增長3000多塊,這在農村,有點不太可能。



對於農民一季度收入和增收,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是這樣解釋的:1、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總體穩定,價格季節性上漲,帶動家庭經營性收入名義增長5.9%。2、外出務工總量和工資水平實現雙增長,3月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達到17651萬人,同比增長1.2%;月均收入達到3996元,同比增長7%,由此帶動工資性收入名義增長9%。3、各地落實產業扶貧3年攻堅行動意見,普遍建立了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產銷對接活動,產業扶貧成效不斷顯現,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



貌似說的有道理,加上3月份農民普遍外出打工,一個月收入有三四千元,也可以理解為增收了,大家平均下來,達到了4000多元,問題是,打工的只是一部分年輕力壯的,還有大量農村留守婦女和年紀大了的老人,他們也是農民,基本是零收入的。如此下來,被平均,也不可能達到這個收入。

總之,專家說有那麼多,就有吧,只是,不少人拖後腿了。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關注鄉村發展

助力農民脫貧

大家好!




我們先來看組數據,《據統計農村留守兒童已達到六千萬,留守老人達到了一億》。

朋友們反過來想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說明了什麼?

歸根結底是因為農村種田種地只能算是有飯吃,一年的收入僅僅夠日常開銷。農村人為什麼那麼節撿,不還是因為掙一分錢不容易嗎。

就這樣種田維持生活還要看天氣,如果幹旱水災,基本顆粒無收還搭本。



也是因為這種情況農村年輕點的都不得己的外出打工討生活養家。但是現實社會物價像是火箭一直攀升,房租更是水漲船高,在外打工很多單位又不包吃住。

就拿深圳為例:在深圳,房租最低1000,快餐最低15,午餐和晚餐早餐不吃乘30天,這只是生存的基本保障。大家很清楚的就能算出來,其它的還沒算進去,如果加上其它必須要支出的費用那在深圳一個月保守需要兩千多支出。而普通低收入群體不是廠裡上班就是物流類工作,收入靠加班靠熬時間。

說到這裡有朋友會問了,打工不也有高收入的嗎,有但是極少數。大多數都是農村出來的沒有文憑,只能幹著最累最苦的工作。收入養活自己都困難。



現在回到問題本身,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提高了。達到人均4600,GDP增長6.9%。

朋友們認為可能嗎?

上面已經分析了農村的經濟來源狀況,事實擺在那。



這些浮誇農村收入增長恐怕不是出自平民百姓之口。背後又是當權者欺上瞞下的把戲,其目的很明確,就是保住烏紗。

以上便是農村居民收入是否增長的分析。


鄉野傳說


我來回答一下,謝謝大家的支持

首先那,我反問一句樓主,你的調查結果從何而來那?

第一:今年工人工資與去年持平,沒有增長。

第二:糧食價格和去年相比無明顯增長。

第三:蔬菜,肉類價格略微上漲。

那麼問題來了?請問樓主農村居民一季度的上漲如何而來那?是因為個別村民發家致富,導致整體平均數字的上漲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