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隨完份子不去吃席,為啥?

新大風歌


我是海南黑鳳梨,我來回答!

農村最近掀起冷席風氣,封了紅包不去吃酒席,這種現象在我們海南現在也是很普遍,而且不僅是在農村,這種現象的出現,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下面我們來詳細說說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一、沒時間去吃酒席,我想這是最普遍的一個現象。在農村的,現在大多數人都已經出去打工,年輕人在家的並不多,很多的時候,一些關係不是太好的朋友或者路途實在太遠了,只能封紅包過去。在城市裡也是這樣的,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時間去吃酒席而只能封紅包過去。其實我覺得很多的酒席都是在還人情,在我們海南這邊,假如你家辦酒席,人家封紅包來了,一般需要用本子記下金額和人名,等待以後別人也有酒席了,好把這些人情還回去。而現在大家的工作壓力也大,很多時候需要還人情卻走不開,只能給紅包。我認為這是最普遍的一種情況。

二、因為現在農村的生活都過好了,酒席對於人們的吸引力沒有那麼大了。記得在我們小時候,因為大家生活都過得不太好,平時根本吃不到什麼好東西,於是大家最期盼的就是誰家辦酒席了,家裡大人去吃酒席就會用塑料袋把酒席的菜都打包回來給家裡的小孩們吃。而我認為,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都高了。很多東西平時生活也都可以吃到了,於是對於酒席也就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很多時候時間沒有那麼充裕或者沒有那麼方便就選擇不去吃了。

三、最後,我認為最後一個原因是因為現在人們的人情越來越淡了,很多時候這種酒席只是一種還人情的行為。在以前,誰家有酒席了,總是親朋好友都來幫忙,不僅是大家一起來吃酒席,而且是大家有人情味一起來幫助。而現在雖然人們的生活都過好了,但是人情味卻淡了許多。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只是給個紅包,還個人情,不太想去就不去吃酒席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海南黑鳳梨,您的關注、點贊與評論是我最大的動力!關注後可以給你分享更多有趣的內容!







海南黑鳳梨


大伯手裡拿著一把寫著名字的紅包,看著好幾桌空席,小聲嘀咕:現在的人都怎麼了,禮金都給了,席面也開了,怎麼就沒人來吃呢?

大伯說,以前吃一次席比過年還開心。那時候家裡的小孩多,為爭去吃席的名額兄弟幾個還大打出手呢!現在隨了份子錢卻不去吃,時代真的變了。

相隔太遠,互相隨份子錢就算了

我記得我前兩年結婚,就不想通知我的大學同學。同學分散在天南海北,來是不可能來了,知道了也只是發個紅包,所以就想“偷偷”結完婚就好了。

最終,同一個宿舍的死黨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風聲,紛紛發來祝福並紅包,可是沒有一個來婚禮現場的。前兩天,其中一個舍友結婚,又得隨禮回去,來來往往,倒顯得有些俗氣了。

情誼淡了,彼此來往得少了

我從小就不愛走親戚,每次父親都會說:你不去親戚家,親戚也不來我們家,那還算什麼親戚?親戚之間就該多走動走動。

以前總是說“禮輕情意重”、“人來即禮到”。可是現在變了,紅包多大要攀比,送的禮品要比較貴重不貴重。現在的親戚,在一起的的時間太短,彼此的情誼斷了,彼此來往得次數自然就少了。

席面等級不高,沒有必要來

農村俗話叫做“紅事叫,白事到”,很多喜慶的事並不是很重要,只是請親朋好友來吃一頓而言。一般的紅事,在外上班的人是不會火急火燎地趕回家的,通常給一些禮金就好了。


白事的話,是不能寄禮,需要本人到場的。哪怕離家好幾百公里,也是需要趕回去的。不然的話,錯過了是沒有補救的方法的。


以上是一點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關注。對於那些碎完的玻璃,拿回去翻修,的現象,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吐槽、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


農筆記


我給你講講為啥冷!我只代表遼寧,先說說我們這都幹啥需要隨份子,擺酒席,1結婚,2死人,3生孩子,4/60大壽,66大壽,80大壽,5高考,6當兵,7家裡開業以及孩子在外地做生意開業一般爸媽都在家旁邊飯店擺桌,8蓋房子,孩子買樓房了,我可能還有不知道的就說這些吧、每一家還不一年有那麼一回事、全村好幾百戶、你就聽吧、天天都有放炮仗的,以前都是誰家辦事提前找人挨家通知、後來在村裡大喇叭直接喊誰誰家辦喜事,現在農村都哎聲遍地哪還有心情吃東西、一年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隨禮20000元、一年種地才幾個錢、那你要是不去呢、周圍人都不待見你、農村人觀念偏執、都怕自己家有個啥事沒人捧場、假如死人了、那要是沒人來抬不得讓村裡笑話死、所以咬著牙,有那種沒辦法家裡就是沒事的咋辦、把門框換個新的、擺桌、還有一件事情是真實的,有一家老母豬下崽子,放炮擺桌!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沒辦法啊都是逼的、村裡有個人,為人特別會來事,那是各家辦事情都找他做主持,這個主持能說會道、他自己家也蓋了倆房子,人緣好啊,擺桌收了二十萬左右,收玩了倆口子在家數錢高興,村裡人茶餘飯後議論也是人家厲害、後來每年的每天他都在還禮、這一年他兒子結婚,又輪到他擺桌了、好一頓宣傳,這一下接了26萬,等沒一星期、一家人搬走了,從此打電話不接人也聯繫不上了、後來知情人說、他真的玩不動了,才選了這個路、!農村啊!不容易!





財神1449316


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隨完份子不去吃席,為啥?

在農村很多人就喜歡無論大小事都要擺上幾桌,祝賀一下,但有些酒席純粹擺著好玩的,我隔壁村就還真有人因為拿到駕駛證請親戚朋友過來喝酒的,這人可以說真的是無聊到蛋疼,不過據說考駕駛證的錢通過這種收份子錢的方式給賺了回來😂,這世道什麼人都有!


這幾年農村確實也發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酒席,有的就像我上邊所說的那種,考到駕照請席吃飯的,還有孩子考上大學也請席吃的,還有住新房子請席吃飯等等,其實這些目的不就是為了賺份子錢嗎?說實話這樣亂七八糟的酒席不去也罷,首先浪費個人時間,還得花錢,吃的東西又未必好吃。


但是阿軍對有兩種酒席可能就會去,不過也要看對方跟我的關係是怎樣的,結婚會有選擇性的去還是不去,但份子錢一定會到位,還有一種就是喪事,這個對去世人的一種尊重,最後一個就是老人的大壽也會隨禮,這也是對老人的一種尊敬。

有的時候被人請到一些較無聊又還浪費時間的酒席,為了彼此之間留點交情,會隨禮但不去吃也很正常,也不是說一定隨禮了就要去吃,說真的還不如把自己寶貴的時間放在工作上,賺多點錢。

以上是阿軍個人對本問答的看法,隨禮這東西不熟沒有太多交情的朋友,就不要隨便出份子錢了,他們的目的不是請客吃飯那麼簡單,是帶有一定目的性的,有這樣行為的朋友,不要也罷。賺錢雖然要靠點手段,但這種賺朋友親戚錢的手段還是少用的好,免得以後親戚朋友都離你遠遠的。

鮮果農阿軍


小時候,特別喜歡去吃酒席,那時候吃酒席吃得不僅是美食,還有熱鬧。說個不怕大家笑話的,我那時候最大的夢想,不是考試拿第一名,而且最好村裡,親戚裡每天都有人辦酒席。這樣就可以天天吃酒席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因吃酒席而向老師請假的經歷,反正我是有的,哪怕是期中考試,都會請假去吃酒席。那時候,通訊不發達,加上學校管理不嚴,還真讓我曠課,事後補假成功了。

當我們長大之後,越來越不喜歡去吃酒席了。甚至會有反感的想法。不知是因為現在的美食不如過去那麼美味了,還是因為心境發生了很大改變。

先說,村裡家族兄弟間的酒席。這是我最不喜歡去的。首先,村裡家族酒席,既要給份子錢,還要去幫忙幹活,從早忙到晚。



村裡辦酒席,東家為了省錢,我這邊辦酒席請人幫廚的話,費用是很貴的。這筆錢省下來,差不多夠三分之一的酒席費用了。

一直以來,村裡辦酒席都是村裡同族兄弟們互相幫忙的。過去,我幫了大家,現在大家來幫我,天經地義,誰也不想多花錢去請外面的酒席公司。

由於,現在村裡人變少了,而且多為老人小孩。這辦酒席的時候,大家要幹得活變得特別多。我深有體會,每次辦酒席,我們家族兄弟的,都是要參加三天的。這三天都是從早忙到晚,累得腰痠腿抽筋。有兩次,累到根本就沒心情去吃酒席上的美食。

所以,我特別害怕村裡家族兄弟們的酒席。

至於親戚的酒席,會好點。作為客人的我們理論上,是不用動手幫忙幹活的。但是,也有例外。

我有一個姨和我媽是嫁到同一個村的。我們兩家是屬於同家族的成員。每次去她家吃酒席時,既要準備作為兄弟間的份子錢,又要準備作為親戚的禮品紅包,又要像同家族人一樣,要從早幫忙幹活到晚上。

在別的親戚家吃酒席,也有要幫忙幹活的時候。前面說了,現在農村裡,幾乎很多村子都少人了。辦酒席時,常常是人手不夠的。作為親戚來吃酒席的,大家看到後,不少人都會自覺幫忙做點力所能及的活,好讓酒席順利進行下去,早點吃飯。

當然了,作為親戚去吃酒席時,需要幫忙乾的活不多,不像同家族兄弟酒席那麼忙。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怕去吃酒席,很多人隨禮完就走人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1:現在大家生活變好了,酒席上那些美味食材,自己在家裡也可以經常吃,不像過去那樣在乎了。

反而,很多人害怕酒席上的菜餚,過於油炸熱氣,也害怕酒席裡的各種應酬,要喝酒抽菸啥的。

現在的人,都比較注重健康保養,已經不喜歡酒席上那些油膩熱氣的食物了。


2:像我前面說的,現在農村裡因為人少,幹活的人手不夠,去吃酒席很可能是要幫忙幹活的。

為了吃一頓美食而忙活很久,是得不償失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隨機後就走,不願意多呆。

3:現在很多農村人,都到城市裡工作了。如果歸農村吃酒席的話,要抽時間請假,然後做車回去,吃完酒席再坐車回城市。

這裡面,請假是要損失工資的,坐車回鄉下,是要出車費的,而且路途勞累。吃一次酒席,不僅要給份子錢,還有付出額外的成本。

現在移動支付那麼方便,用手機隨機一個份子錢,禮到情誼到,再多說點好話,親朋好友也不會怪罪。

於是很多人就習慣了這樣的方式。

大家覺得,現在冷酒席的現象,還有啥原因呢?


村哥小凡


我覺得有兩點原因:

一是大家對大魚大肉都免疫了,甚至看見會反胃,並沒有對吃酒席有任何的期待,城市裡的酒宴有時候都坐不滿人,更別說農村的酒席了。記得小時候,我老家吃流水席,如果不早早在吃酒席的人後面站著排隊,根本就吃不上。酒席上的燒白,粉蒸排骨,還有燉小雞等熱門菜式,均都是一端上來就被大家三下五除二夾沒了。老一輩的人特別喜歡吃喜宴上的喜沙,就是五花肉切片裡面再夾點紅糖,下面墊點糯米,特別甜膩。現在大家平時都吃比較油膩,大魚大肉都吃慣了,所以對酒席上的一些熱門菜式都沒有多大期待。

二是現在大家都比較忙碌,辦酒席的時候大都是禮到人不到。或是微信支付寶轉禮金,或是讓人幫忙代給禮金。



私塾中人


在農村娶媳婦聘閨女,小孩子過生日,老人做壽,親朋好友都要前去隨禮祝賀,主家也要設宴款待一番。這也是親戚走動,互相親近,增加感情的一次機會。人們都樂於此事,可現在出現了只隨份子不赴宴既冷席現象,這是為什麼呢?散人覺得可能有一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 過去隨禮湊份子是出於幫助

記得小時候,有親戚婚喪嫁娶什麼事,母親就蒸好多饅頭(我們老家叫饃饃)帶著。帶多少也是有規定的,根據親戚遠近而帶的數量也不一樣。母親這一輩的叫食盒,論個不論斤,具體多少個記不得了。我們下一輩的成家立業的叫誇盒子,數量減半。有專門盛饅頭的籃子,也分大小。後來演變成有帶油條的,有帶掛麵的等不一。有的親戚實在,蒸的饅頭就大,有的親戚刻薄,就蒸的個小,反正路數量不論斤兩。有的為此還鬧意見生氣。



散人覺得那時人們的糧食都不夠吃的,遇到個大事小情的,親朋好友都去了,糧食又沒那麼多,辦事都用了,以後的日子怎麼過?所以就都帶吃的,你隨錢也沒地買呀,這是在互相幫助。隨著社會的發展,糧食充足了,慢慢的改成隨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二 人情世故變薄了

人們都說城裡人沒有人情,那是為什麼?因為城裡人富裕,關起門也能過日子。在農村可不行,從事農業生產,需要的農具又多,人們日子過得又緊,不是每家每戶都能把農具制全,都要互相借用,你來我往,互相幫忙,隨份子去做席也是一個親近的機會。往往鄰里之間親戚之間有隔閡的,通過這些大事,做席赴宴就解決了。

現在不同了,人們富裕了,改制的農具也制了。不能說萬事不求人,相對來說比較少了,這樣來往也就少了,人情世故變薄了。

三 人們忙了沒時間了

過去,農村人除了從事農業生產,別的沒什麼事幹,就是幹個買賣也不會走多遠。現在可不同了,幹農活不是主業,到外邊打工做買賣倒成了主業了,一年四季不著家。天南海北的到處跑,真的沒時間去參加宴席。可是情面不能沒有,也就隨個份子了事,人不到禮到。

四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

過去人們生活水平低,一年到頭也吃不上頓好吃的,走個親戚做個席,也能改善一下生活。現在日子好過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白麵大米吃個夠,隔三差五買點肉,細菜農村集市也有賣的,也是一年四季能吃生,也就不湊熱鬧了。

人不到禮到,人情面子不能丟了。所以就出現了所謂的冷席現象。


棗廬散人


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隨完份子不去吃席,為啥?

我記得小時候,一聽有宴席家裡大人都會帶著我們全家出動,去吃吃喝喝熱熱鬧鬧。家裡有喜事本身就是特別喜慶的事情,來的人多了說明你家親戚多朋友多,在外人看來是個大家族人品,另外也說明了你家的為人比較好。


現在為什麼隨完份子不去吃席呢?

這個問題要從以下幾方面說起:

1、以前農村家裡人們都很少上班,都是在家裡種地,時間比較充足,一說串親戚就都去了湊合熱鬧。現在呢?農村裡的人都找個工廠上班,時間相對都比較充實。平時也不能休息,所以到了有宴席的時候,抽空去寫個份子錢然後就急急忙忙的走了,或者讓別人代寫下份子錢。

2、現在不像以前,以前自己家裡很少做些好吃的,為了滿足自己的胃口,當然得去參加宴席了,滿足自己的肚子才好。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吃的慾望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我們這農村家裡都是雞魚肘子這三個硬菜,人們早吃膩了,單單這個已經滿足不了我們的胃口了,也就沒有特別想吃的慾望了,一般不是關係特別近的親戚朋友也就找個藉口不去了。

3、現在人們去哪都是開車,開車不能喝酒。所以為了自身安全就寫個份子錢,然後就走了。有人會說到了酒桌上你可以不喝酒啊?其實這個問題就有點強人所難,到了酒桌上,你說不喝酒別人又勸你喝,喝了不能開車,不喝的話都是親戚朋友也不合適。所以也就不吃了直接走。



我是鄉下小三哥,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記得關注我,分享更多的農村見解。


鄉下小三哥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這是為何?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上小時候自己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去和父母一起吃酒席,那時候覺得吃酒席是最幸福的事情,各種飯菜都饞的自己流口水,最喜歡的就是那道八寶甜米飯,後來長大後感覺吃到的八寶甜米飯都沒有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吃酒席吃到的好吃。

那時候如果誰家辦紅白喜事,一個村裡面的人都會來幫忙,一些推小車賣小零食的老人還會早早的在辦事人家的門口擺上攤子,桌子都是擺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最興奮的就是小孩子了,飯菜一上桌小孩子的筷子一個比一個快,吃完之後大人們還會將桌上沒吃完的飯菜收一收,拿回家繼續熱著吃。就算是收回家的剩飯,那時候都覺得無比的美味。但是現在不同了,農村辦事已經遠沒有過去那樣熱鬧了,不少人家辦事的時候都有些冷清,吃飯的酒席也沒有過去的多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種原因生活條件變好了,現在農村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都變得比過去好很多了,村裡面的小汽車、小洋樓比比皆是,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吃的也比過去好太多了。小時候吃肉都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現在想吃隨時都可以,下館子更是經常的事情。不僅吃的好,各種菜品大家也都吃過。所以酒席上的那些飯菜大家已經沒有那麼感興趣了,吃不吃也都可以。想想小時候吃酒席大部分都是會帶上自己的孩子的,為的就是給孩子吃點好的。現在小孩子生活的好,對肉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如果不是節假日很少會有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去吃酒席的。自然吃酒席的人就少了。

再加上現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車,開車去吃酒席就不能喝酒,這樣就讓很多男性失去了去吃酒席的興趣了。

第二個原因人變忙了,這個在農村很常見,村裡面平時人都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小孩子忙著上學,青壯年勞動力忙著打工掙錢。村裡面不是逢年過節很難見到年輕人。如果不是逢年過節的辦事情,家裡麵人自然就少了。在農村辦喜事最喜歡選擇的時間就是臘月裡,為的就是這個時間大家都在家,辦事比較熱鬧,有人氣。但是臘月裡辦事的多了,就容易“撞日子”,一個人只能選擇去一家,自然也會出現去酒席的人少了。

另外大家為了生活在外打拼,如果不是自家關係特別親近的親戚辦事,一般都不會回家,大多數都是將錢直接轉過去就行了。不像是過去農村人常年在家,就算不在家親戚朋友家辦事,自己去不了也會託人把禮錢送到。而現在即使自己不去,一個轉賬錢就到了。有時候也在想科技發達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有時候看似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卻也讓我們變得冷漠了,我們可以不用面對面就能把事情解決了,人與人的直面溝通變少了,人情味有時候也變淡了。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有一點大事小情都要辦酒席,大部分都是集中的春節前後,就像我本人,春節回家也只有短短的十來天時間,年前忙著家裡的一些事情,年後還有親戚要走,所以時間都是非常緊的,再加上這期間酒席比較集中,有時候一天都有好幾場,根本沒辦法應付,都是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不隨份子錢不好看,只有隨了份子錢,匆忙就走了,況且吃酒席一般都還要等,而且菜也不太好吃,真的不如在家裡,自己燒點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