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中國人“找芯追魂”!

外國人總說:中國人真是奇怪,明明很多東西直接買就行了,非要花錢和時間去研究,最後性能還不好,還是要找我們買,這不是浪費錢嗎?

1、中國人太“傻”?

我想,不管是你我,聽到這段話都會有這樣一個想法:“管它好不好用,至少我得有”。前有“巴統條約”後有“瓦森納條約”;蘇聯曾經以轉讓核武器技術為條件要求在中國沿海駐軍;因為認為中國工程師靠自己無法完成海底沉底隧道技術的研發,外國公司給出了極高的技術支援價格,僅僅是動動嘴給一份檔案,就要我們給出15億的代價;中興違反美國的要求與伊朗電信公司進行交易,遭到美國全面制裁,最終以中國在貿易戰上讓步,中興交付罰款為代價解除了制裁。

他,為中國人“找芯追魂”!

我們看得太多了,以至於對於其它國家有著天然的不信任感,即使我們現在能夠買到需要的技術和設備,但是當我們的利益與他們的利益有所衝突的時候,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把柄了。中國擁有14億人口,擁有世界最大的市場,這是每個外國公司都垂簾欲滴的一塊大蛋糕,為了能夠從蛋糕上分一塊走,並且阻止中國分他們的蛋糕,他們可以徹底撕破自己的偽裝,用盡各種手段阻止我們。

在高科技領域中,這種情況尤為嚴重,特別是在芯片領域,作為與其它科技領域關係最為緊密的一個產業,芯片領域的發展決定了其它產業的發展上限。比如說我們曾經運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使用的就是美國英特爾設計的處理器,後來為了遏制中國超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美國政府就將高性能的服務器處理器列入禁運行業,導致天河二號無法按照計劃進行升級,被美國的超級計算機搶奪了第一的位置。

他,為中國人“找芯追魂”!

不過,幸運的是,經過接近20年的發展,我們的芯片已經有了不少的進步,至少不會因為美國的禁運就導致再也無法造出超級計算機,不管是飛騰-1000還是申威1600,雖然性能不如英特爾的至強,但是至少夠用了。以至於英特爾的高管也對此表示了擔擾,他們擔心失去來自中國的大訂單,同時也讓中國的同行們擁有了更多的研發資金和支持來追趕英特爾,他們認為美國政府讓英特爾的商業信譽蒙受了損失的同時還可能在未來培養出一個可怕的對手。

如果我們沒有屬於自己的“芯”,那麼英特爾高管絕對不會說出這樣一句話來的,從無“芯”到有“芯”,我們的科研人員付出了許多,最早的芯片是由倪光南院士參與開發的“方舟1號”,雖然方舟1號並不是計算機處理器,但是它的出現讓中國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芯”。

2、中國第一“芯”

方舟公司創建於1999年,同年,倪光南院士被柳傳志掃地出門,離開了經營10年之久的聯想公司,主要的原因就是倪光南院士堅持加大對自主芯片與系統的投入,希望能夠以聯想的資本帶動中國PC行業的國產化,讓中國的PC行業不再受制於美國,但是因為高昂的研發費用,以及與柳傳志提出的“貿工技”路線相違背,最終倪光南院士被趕出了聯想。

他,為中國人“找芯追魂”!

離開聯想的倪光南院士沒有消沉多久,因為國產芯片與系統的事情刻不容緩,必須有人來做,巧合的是,原日立半導體公司的微處理器設計總監李德磊從美國帶回來了一隻有著處理器設計經驗的團隊,並找到了倪光南院士。兩者一拍即合,終於在2001年完成了第一枚國產芯片的流片,比之龍芯團隊還早了幾個月,不過兩者的領域不同,所以並不能一概而論。據當時參與項目的人員回憶,當看到那顆芯片測試通過,電子在芯片中跳動時,感覺自己的心也跟著跳動了起來,中國,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芯”,即使它現在還很弱小,但是至少有了。

3、“芯”與“魂”必須配套

有了“芯”,我們還得有“魂”,“魂”就是操作系統,Windows是最大的攔路虎,而倪光南院士希望搭載“方舟1號”的設備,能夠不採用Windows,做到全面的國產,於是他們利用開源的Linux系統,製作了一臺NC,之後倪光南院士找上了北京科委副主任,希望北京市政府的電子化辦公採購中,能夠考慮一下方舟NC。

他,為中國人“找芯追魂”!

結局就是,在科委副主任的力推下,方舟NC成為了北京市政府新的辦公電腦,同時針對內置系統進行了全國招標,希望能夠獲得一套配套的軟件,而在最關鍵的辦公軟件中,微軟的Office落選了,因為倪光南院士希望能夠使用國產軟件。因為此事,微軟中國區高管辭職,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甚至寫信給中國政府,希望能夠再給微軟一個機會,而由倪光南院士領頭的十幾位院士也一起寫信給政府,力推國產軟件,最終,國產軟件贏了。

4、折戟沉沙

但是,事實證明,倪光南院士的步子邁的太大了,文檔格式的不兼容,功能上的缺失等問題甚至嚴重到影響正常工作,讓北京政府的工作人員十分頭大。以至於最後還是換回了Windows系統,原本採購的數萬臺方舟NC也變成了廢鐵,被回收再利用,國產系統的第一次大範圍普及,失敗了。之後國產系統的歷次嘗試,也均以失敗告終,國產系統一度淪為網友們的笑柄,但是,當年的項目組人員卻不這麼認為,其中一個人回憶說,如果當年我們的系統能夠有現在這樣,那麼我們就不會輸了。

他,為中國人“找芯追魂”!

圖片為後來的優麒麟操作系統

後來人們再看到倪光南院士出現在新聞上,是他在一個會議上希望政府採購拒絕微軟的Windows,選擇國產系統,後來,他更是公開聲明,希望政府機構停止採購Windows 10,這讓倪光南院士遭到了許多的非議,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倪光南院士的堅持,為什麼一個80歲的退休老人,還要在各個場合為了不成氣候的國產系統奔走?

筆者也不明白,但是筆者知道,如果沒有倪光南院士,我們也許連中國人自己的系統長什麼樣,都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