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情感障礙和青春早期精神分裂症的前驅期,如何鑑別診斷?

於佳儉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該病經常被稱為瓦解型,特徵性症狀包括分裂性行為和(或)言語,伴有平淡和不恰當(不協調)的情感。如果存在任何的妄想或者幻覺,也傾向於分裂特點並不是圍繞一個主題。患者一般發病年齡較早,持續性病程,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亞急性起病。臨床主要表現是:言語增多,內容荒誕離奇,想入非非,思維凌亂,甚至破裂,情感喜怒無常,變化莫測;表情做作,好扮弄鬼臉,行為幼稚,愚蠢,奇特,常有興奮衝動,患者體能活動亢進,也有意向倒錯,如吃髒東西,吃痰,吃大小便等。幻覺生動,妄想片段,常零亂不固定,內容荒誕與患者的愚蠢行為一致。病程發展較快,雖可自行緩解,但治療和維持不及時,不繫統也容易再發。復發狀況要考慮到患者的維持用藥,家庭和社會的維繫因素,以及個人對疾病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等。

情感障礙

又稱心境障礙,既往稱之為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異常改變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組精神障礙,伴有與異常心境相應的認知、行為、心理生理學以及人際關係方面的改變或紊亂。心境異常典型表現為心境高漲,思維奔逸,行為增多的“三高”症狀,或表現為心境低落,思維遲緩,行為減少的“三低”症狀。其實情感障礙和心境障礙還略微有所不同,以前的情感障礙狹義上只包括重性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在心理學定義,心境是指持久且恆定的內在情緒體驗的狀態,而情感是指一段時間內情緒狀態的外在表現,故現在情感障礙更廣義。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需要符合兩條標準,本次發作符合躁狂發作(或抑鬱發作)的標準,既往至少有過一次其它情感障礙發作。如本次為某種類型的抑鬱發作,則既往需有至少一次輕躁狂、躁狂或混合性情感障礙發作。

精神分裂症前驅期,

問題中我們看到有前驅期這個詞,在出現精神分裂症顯著症狀前,患者常常有一段時間表現不尋常的行為方式和態度的變化,由於這種變化較緩慢,可能持續幾個月甚至數年,或者這些變化不太引人注目,一般並沒有馬上被看作是病態的變化,有時是在回溯病史時才能發現。這一段表現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驅期表現,臨床可歸納為“前哨綜合徵”類型。

1.非特異性變化----特異性的精神病前症狀----精神病。

2.特異性變化----對此變化的神經症性反應----精神病。

3.前哨綜合徵,這些症狀自動緩解,並不直接發展至精神病。

主要的前驅症狀按出現頻度遞減:注意減退,動力和動機下降,精力缺乏,抑鬱,睡眠障礙,焦慮,社交退縮,猜疑,角色功能受損和易激惹。

其他臨床表現為:猜疑或偏執觀念,焦慮,易激惹,恐慌,不安寧,人際關係差,工作,學習,家庭活動中遇到麻煩,社會活動交往困難,呆坐,寡言少語,無故發脾氣,一種難以理解的方式說話,不那麼切題,不能自控,精力不足,缺乏主動性,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勝任正常工作,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

而上述表現均為精神分裂症前驅期的臨床特點,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疾病發作初期可能僅為言語、情感、行為活動方面的輕微異常,一般不易被察覺,患者也不會有精神分裂症前驅期這樣嚴重影響社會功能的表現。

總結

綜合考慮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社會功能受損較嚴重,雖有緩解可能,但比例較低,大多數患者隨著年齡增長疾病再次復發,每次復發也會使原有病情加重,治療難度加大。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疾病發作時除了出現相應的情感症狀,還可能伴有一定的精神病性症狀,如幻覺、妄想等,在精神病性症狀出現時往往容易與精神分裂症混淆,但雙相情感障礙的病人幻覺、妄想表現會隨著病人情緒穩定,情感障礙好轉而減輕,甚至消失,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在幻覺、妄想這樣的症狀上殘留,而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即使是青春型也不會在情感障礙症狀上那麼豐富,情感反應不協調,思維邏輯障礙等都有明顯區別。


精神知多少


雙向情感障礙是抑鬱症和躁狂症交替出現。躁狂症表現為情緒高漲,愉悅,說大話,思維奔逸,亂花錢,但同時有些躁狂症的病人表現的更有能力。

精神分裂症是出現幻聽,幻視,幻視,說話沒有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