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豐明源 :不是所有芯片,都能稱為”中國芯“

上海晶豐明源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10月,主營業務為電源管理驅動類芯片的研發與銷售,公司產品包括LED照明驅動芯片、電機驅動芯片等電源管理驅動類芯片。公司採用集成電路行業典型的Fabless模式,即無晶圓生產線集成電路設計模式,專注於集成電路的研發設計和銷售,而將晶圓製造、封裝和測試業務外包給專門的晶圓製造、芯片封裝及測試廠商。

2018年,晶豐明源實現營業收入7.67億元,同比增長10.40%,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僅為6.86%。

1

行業天花板低,發展空間受限

根據招股書披露,晶豐明源2016年LED照明驅動芯片國內銷量為23.04億顆。2016年我國國內LED照明產品產量約為80億隻,公司2016年LED照明驅動芯片國內銷量為23.04億顆。按照每隻LED照明產品通常配套一顆LED照明驅動芯片測算,公司2016年國內LED照明驅動芯片市場佔有率約為28.80%,市場佔有率較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晶豐明源的通用LED照明驅動芯片總收入4.72億元,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總收入0.79億元,LED照明驅動芯片總收入5.51億元。而2016年,晶豐明源淨利潤僅2991萬元,到目前為止仍未突破億元大關。從銷售數量來看,2016年晶豐明源佔國內LED照明驅動芯片高達近三分之一的高市佔率,LED驅動芯片市場體量小,行業天花板明顯,未來市場空間有限。

並且,該行業集中度並不低。除了晶豐明源以外,與晶豐明源同期申報主板IPO的明微電子2016年營收達3.12億元。據其2017年報送的招股書申報稿,2016年“中國LED照明產品出口十強企業”中,有七家企業應用了明微電子的照明驅動芯片。晶豐明源擴張之路並非一往無前。

2

增長性不確定

從收入結構來看,2018年,通用LED照明驅動芯片營業收入5.79億,佔總營收比為75.57%;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營業收入1.25億元,佔總收比為16.30%,兩者相加佔總營收比近91.95%,是晶豐明源的核心產品。

科创板分析 | ​晶丰明源 :不是所有芯片,都能称为”中国芯“

像前面所說,行業總體增速不高。受其影響,晶豐明源本身的增長速度隨著減緩。

根據晶豐明源2018年4月23日報送證監會的主板IPO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和最新的科創板招股說明書申報稿,2014-2018年,通用LED照明驅動芯片銷售收入分別為3.09億元、3.37億元、4.72億元、5.48億元、5.79億元。2015年-2018年同比銷售增速分別為9.27%、40.07%、16.08%、5.66%,增速呈明顯的波動,2016年增速到頂峰後迅速回落,2018年同比增速回落至5.66%。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7年在衝刺IPO階段,2018年4月申報稿提供的會計報表期間是2015年-2017年,這個期間公司有通過降價進行業績衝刺的嫌疑,高增速難以持續。(下文詳細分析)

科创板分析 | ​晶丰明源 :不是所有芯片,都能称为”中国芯“

而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方面增速亦堪憂。2015-2018年,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銷售收入分別為0.39億元、0.79億元、1.17億元、1.25億元,2016年-2018年同比銷售增速分別為104.34%、48.08%、6.68%。晶豐明源到2015年才進入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市場,因此前期基數小,增速較大;而後續增速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2018年的銷售收入得同比增速已下降至6.68%。

科创板分析 | ​晶丰明源 :不是所有芯片,都能称为”中国芯“

另一方面,晶豐明源仍在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2015-2017年,電機驅動芯片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58萬元、31.71萬元、215.81萬元。2018年,電機驅動芯片收入達570.46萬元,佔營業收入0.74%。體量非常小,市場佈局仍在極初步的階段。

營收體量不大、行業天花板低,再加上原生業務的增速緩慢、新的業務增長點尚未培育出來。晶豐明源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3

核心競爭力不明顯,靠價格戰獲市場份額

目前晶豐明源所屬的LED驅動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行業已高度市場化,競爭非常激烈。隨著眾多IC設計廠商的不斷進入,芯片產品出現同質化嚴重趨勢,價格戰在該傳統芯片的市場上並不少見。

而晶豐明源大有通過價格來搶佔市場,衝刺IPO的嫌疑。2016-2018年間,晶豐明源的主力產品通用LED驅動芯片和智能LED驅動芯片的價格均呈現下降趨勢,通用LED驅動芯片平均單價從0.2201元下降到0.2046元;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平均單價從0.3775元下降到0.3375元。

科创板分析 | ​晶丰明源 :不是所有芯片,都能称为”中国芯“

而晶豐明源2016-2018年毛利率水平分別為20.31%、22.06%、23.21%,遠低於可比上市公司士蘭微、全志科技、富滿電子等。其中,前面所提到的明微電子2016年毛利率為26.85%,晶豐明源同期毛利率僅為20.31%。富滿電子(300671.SZ)的LED燈、LED控制及驅動類集成電路產品,在2018年實現總營收2.22億元,毛利率28.66%,高於晶豐明源毛利率超過5pct。

作為細分行業的絕對龍頭,比同行業低的毛利率,側面說明公司未能有突出的核心競爭力。LED驅動芯片下游需求對價格敏感,晶豐明源只能通過降低價格來搶佔市場。降價效應的確帶動了銷售數量和銷售收入的上升。晶豐明源通用LED照明驅動芯片銷售數量從2016年的21.45億粒上升到2018年的28.32億粒,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銷售數量從2016年的2.09億粒上升2018年的到3.70億粒;對應的產品銷售收入也得到大幅增長。

降價策略往往殺敵一千自損五百,壓縮了公司的利潤空間和未來的發展後勁。而價格戰不是永動機,從長遠來看,降價效應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2016年,通用LED照明驅動芯片銷售收入同比增速高達40.07%後迅速回落,2018年同比增速回落至5.66%。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銷售收入也逐步回落,2016年-2018年同比銷售增速分別為104.34%、48.08%、6.68%,沒有核心競爭力,公司就沒有安身立命的根本。

4

對供應商依賴性強,獨立性和抗風險能力差

晶豐明源採用了芯片設計行業常用的Fabless經營模式,未自建產品生產線,晶圓製造、芯片封測等生產環節分別委託專業的晶圓製造企業、芯片封測廠完成。2018年,晶豐明源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的金額分別為38,713.46萬元、42,268.86萬元和45,149.70萬元,佔同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5.88%、71.29%和75.90%,採購的集中度非常高,不利於公司業務的獨立性。

科创板分析 | ​晶丰明源 :不是所有芯片,都能称为”中国芯“

其中,晶圓採購的問題尤為突出。所謂的晶圓採購,是晶豐明源向集成電路製造商下訂單,集成電路製造商根據晶豐明源的芯片設計方案進行生產。芯片產業鏈上,芯片製造一直是我國技術的痛點,佼佼者寥寥。而作為非核心技術的下游設計企業,往往面臨強勢的上游芯片製造商,對上游供應商沒有議價能力。2016年-2018年,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製造企業把成本轉移到下游企業身上,晶豐明源的晶圓採購價格應聲上漲,2017年平均採購單價較2016年同比上升6.46%。

芯片製造供不應求的時刻,價格上漲是小事,交貨週期一再延長、產能排期延遲才是大問題。2016年開始,晶圓供應緊張,晶豐明源就受制於原有晶圓供應商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業務的增長需求,致使採購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

科创板分析 | ​晶丰明源 :不是所有芯片,都能称为”中国芯“

而科創板招股書的數據顯示,2018年,晶豐明源的晶圓採購成本為25,085萬元,佔總成本的42.61%,其中向華虹宏力採購額為11,103萬元,向中芯國際採購額為10,566萬元,二者採購額合計21,669萬元,佔總晶圓採購成本86.38%,集中度非常高。晶豐明源嚴重依賴侷限的供應商,獨立性明顯受限,抗風險能力低。

5

結語

晶豐明源最大的問題,是核心競爭力的不足,本身的核心競爭力,不足以支撐他在原有細分領域擁有不可替代性。晶豐明源的問題,某種程度上折射出某些中國半導體公司的現狀。從芯片產業鏈上看,晶豐明源處於芯片設計企業。在中國芯片產業鏈中,設計和封測發展較快,與美國等先進企業差距在逐步縮小。芯片設計領域,企業數量增速飛快。但“遍地開花”的背後,是低端芯片設計企業過剩,高端芯片設計企業奇缺的結構失衡的局面。

芯片成為中國人人關注的痛點,但高技術含量和戰略意義的芯片企業才是我們稀缺的中國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