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美国造弹,后半生中国放牛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美国造弹,后半生中国放牛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1921年,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琼·辛顿出生于芝加哥。虽然祖母是著名作家,但琼·辛顿并不喜欢文学,而是对核物理极其痴迷。毕业后,她顺利从事核物理研究,并参与了“曼哈顿计划”。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美国造弹,后半生中国放牛

当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变成一团蘑菇云时,她忽然醒悟到,自己的爱好除了毁灭,并不能造福人类,这不是她想要的结局。于是,琼·辛顿毅然放弃了对核物理的研究。然而,突然的放弃让她陷入了迷茫。

1947年,琼·辛顿无意间看到了美国某记者的纪实作品,被书里描述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史深深吸引。那一刻,她重新找到了奋斗方向,兴奋地对家人说:“中国是一个希望之国,我要去延安。

1948年,除了亲人外,没人知道琼·辛顿随丈夫一起去了中国延安。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美国造弹,后半生中国放牛

琼·辛顿对此毫不在意。经过几年磨炼,琼·辛顿俨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奶牛饲养员,为了融入中国民众的生活,琼·辛顿早已改名为“寒春”

1952年,她带着1000多头奶牛落户于西安草滩农场。对牛奶纯度的要求是琼·辛顿从未改变的原则,有段时间牛奶紧缺,有人建议:每次清洗挤奶设备管道的水中也有牛奶,可将这些水加入牛奶中增加分量。琼·辛顿听后气愤不已:“我是不会欺骗民众的!”

不仅如此,不论她身在哪个地方,都为各家牲畜尽心尽力。她在农具革新方面更是战功累累,其中研发的奶牛饲料铡草机在当时销售近百万台,至今仍是乳品机械厂主导产品。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美国造弹,后半生中国放牛

1966年,为了表彰琼·辛顿,中国相关部门给予她副部级待遇,并奖励给她一套房子。但遭到了琼·辛顿的拒绝:“我不需要这些,我只需要和我的奶牛们待在一起!”岁月流逝,不变的是琼·辛顿对中国奶牛业的研发。

1982年,琼·辛顿来到北京某牛场,整日扎在牛群里,凭借着纯粹和较真的行事风格,将年产奶量不足7000千克的奶牛成功地改良为年产奶量9000千克的奶牛,有的奶牛产量甚至超过13000千克,直接推动了中国奶牛业乃至乳业的迅猛发展。

中国绿卡第一人:前半生美国造弹,后半生中国放牛

2004年,琼·辛顿成为最早获得在华居住权(即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士。

琼·辛顿一生都在为中国研究奶牛质量和产量而尽心竭力,直到2010年去世前,她仍住在乡间离牛场不远的矮小平房里,那是她的成就,也是她完美人生的最好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