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要降了嗎?房價真的能降嗎?

李路林


據統計,10年來國家對房地產進行了85次調控,但結果還是房價越來越高。那麼房價為什麼久高不下,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我國的土地制度。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國家實行土地公有制度,土地不可以買賣,連出租都不行。到了今天土地分為兩種,一種是農村土地劃歸農民集體所有,城鎮土地則屬於地方政府所有。地方政府有土地,老百姓手中有一點存款,怎麼樣才能讓老百姓心甘情願的把存款拿出來給地方政府發展經濟呢?

二、地方政府規劃一片新城區,把70年的土地使用權以拍賣的形式賣給房地產開發商,開發商從哪路搞錢呢?當然是銀行了。銀行要盈利,貸出去越多,盈利越多,於是把老百姓存款給了開發商,開發商用這些錢支付土地出讓金,一套房子房價的百分之四十是土地出讓金,加上開發商和買房者各種稅費,房價百分之八十進了政府口袋。

三、炒房團炒房,大部分也是銀行貸款。高端玩法是開發商找來許多身份證,從銀行貸款,買自己建的房,把房價炒上去,然後賣給普通老百姓二手房,其實開發商在房子蓋好的那一刻,成本與利潤早都拿回家了。

四、政府調控,控制銀行貸款,但每個銀行都有一個影子銀行,比如基金、信託、理財,這些都不受監管機構控制,然後在給開發商貸款,中國的房地產基本都是這麼玩的。你說房價能降麼?


洛水大咖


一二線城市房價回調成交量大幅下滑,三四線樓市房價有築頂趨勢。任志強說2019年“有錢也買不到房”,未免危言聳聽。

10大高房價城市有8個環比下跌

一線城市。深圳率先“停漲”橫盤一年微跌;北京房價見頂環比微跌,環京板塊下跌40%左右,炒房者急拋;上海房價同比環比均下跌,並有土地流拍;廣州環比同比微漲。

二線熱門城市。廈門是2016年領漲先鋒,但今年領跌,樓面價和二手房跌幅達30%;南京房價7個月連續下跌、蘇州環比下跌,均有土地流拍現象;杭州樓市後知後覺,一年來十分火熱同比漲幅80%,但進入8月份以後,新房公證搖號5個月中籤率大幅提高,中籤後棄購以及不用搖號的樓盤增多,二手房成交量下滑43%,樓面價下降三成;成都二手房掛牌價、成交價均持續下跌。表明購房者日趨理性,觀望氣氛漸濃。

三四線城市。樓市漲幅收窄有築頂趨勢,成交量下滑,有價無市。棚戶區改造不再單一貨幣化分配:例如徐州市實行實物分配住房;安慶市“限地價、限房價、限拆遷戶”,由貨幣化改為實物分配,意味著此類城市去庫存暫告結束。上圖為8月份百城房價漲跌分佈情況

開發商錢荒加快推房速度

房企融資困難,金融政策暫停開發商新增信託融資。今年是房企三年集中還債的第一年,調控形勢下壓力增大。恆大地產開始打8折銷售,萬科促銷跟進,碧桂園大量推盤上市,以期儘快回籠資金。

短期看政策降房價已在路上

堅持“房住不炒”調控力度不放鬆,7.31會議“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態度堅決,被住建部約談的城市,如果環比再次上漲有可能被嚴厲問責。


水宜說房


為什麼說房價要降了?是因為有許多現象出現了。

1.房屋交易量持續萎縮,有價無市。

2.廈門、南京、深圳等多地房價下跌,尤以廈門下跌最多,島內島外下跌5000—15000/平。

3.土拍市場遇冷,現在地王快絕跡了。武漢市8.28日掛牌12宗地,2宗流拍,7宗底價成交。8.30日武漢又掛牌4宗地,均以底價成交,其中包括小米公司武漢總部用地底價成交。開發商不敢拿地,要麼資金緊張,要麼對未來房價沒信心。

4.炒房客開始甩賣

廈門有人一口氣打包拋售島內思明區檳榔東里的整棟6層樓房共12套!北京有人7折甩賣41套房子。

我只說了上面4種現象,我們常說透過現象看本質。本質是什麼?房價高了,漲不動了也賣不動了。這個時候買房,擔心接盤。這個時候拿地,地價未跌,房價不漲,將來沒利潤。炒房客這個時候不甩賣,留在手上就是貶值。

當然,還有很多會引起房價下跌的因素。房地產商從今年底開始為期4年的償債高峰期,天量的空置房,房產稅越來越近等等。

房價跌肯定是從三四線城市開始,我有個在小城市(縣級)做房屋開發的親戚就為年底做了2套預案,第一套是常規銷售,做廣告,經常僱腰鼓隊,自行車隊,舉著廣告牌全城遊街,高價賣一套算一套,如果不理想,趁著返鄉人員的增多搞優惠促銷,如買房送全屋家電,買房送裝修等等。

一二線城市還熬三年,就會有大量空置房湧向市場。

房價未來肯定會跌,跌30/%對中國經濟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反而能刺激消費。

首先採益的是汽車產業,很多糾結是買房還是買車的如果能抽出幾十萬,肯定會買車,因為需要代步,也是個身份。

其次,受益的會是股市,股市火了,炒股的人市值增加,就敢拿出更多的錢來消費。

第三受益的會是保險業,買房少花的錢可用來給老人孩子、給自己買保險,前天濰坊水災,很多家庭幾十年的財產被衝沒了,如果他買了保險,他就會減少損失。

受益的還有教育、醫療、大眾消費等,銀行儲蓄也會回升,銀行也有錢支持實體,不能總指望央媽救濟,實體若被激活了,產業欣欣向榮,民工也好找工作,工廠也有利潤,地方政府就不會再依賴房地產了,房價繼續跌,習以為常,最終房子會象手機汽車一樣,不再是高大上。

總之,房價跌,對經濟是好事,對社會也是好事,實在找不出不跌的理由。





無語石1


看了一些人的回答,各有理解吧。

我想補充點不一樣的想法!

1.房價要降嗎?現在的樓市不是要不要降的問題了,是必須降溫。降溫是首要條件了,房地產17年末總市值430萬億,我國GDP總量才40萬億。裡面多大的泡沫不言而喻,降與不降先等等探討,肯定是不能再漲了。

一個企業辛苦打拼一年,不如上海一套房子利潤高。再漲下去,幾乎沒有人再做實體產業。經歷了中興銷售芯片以後,決策層肯定已經意識到樓市不能再大。再放任膨脹結果就是不可控。

2.不能再漲是定性的,要降嗎?顯然決策層出臺的各項政策也不是。決策層的各項政策不難看出是要穩房價,限制資金流入地產。

初衷是穩房價,但實際結果能不能與意願相符。根據近幾月現狀,應該是穩不住,房價要降。為什麼這麼講?

筆者從事在一家上市地產企業金融事業部從業9年,與很多金融機構、各大房企朋友閒聊很多得到的一致感慨,地產現金流很緊張。

房地產商的高槓杆成就了企業,現在也是高槓杆可能會要命。大家都明白,用別人的錢賺錢最快,地產蓬勃發展的幾年,地產商用盡了槓桿,借來了天量的錢。但錢終歸是要還的,現在限制資金流入地產,量價雙跌的情況下,唯一的出路可能就是,降價回款自救。

一旦區域內有一家降價,就會連鎖整片區域下降。大家都要爭取本就不多的客戶!

而另一個問題是,近期二級市場掛牌出讓土地價格大部分低於再售開發商土地價格,等到低價土地入市以後也會讓房價下降。

房價真的降價要來了。

3.房價真的能降嗎?最近回答過幾個問題,全國房價下跌50%會怎樣?我思考了很久。說說我的感悟吧。真的下跌50%,我們會比現在富有嗎?會更幸福嗎?

很多人會想吧,房價跌這麼多,房子便宜了一半,當然會過的更好。我只能說也許吧!

房地產總市值430萬億了,下跌50%,是要蒸發掉215萬億啊。接近我國3年的GDP總量,這麼大體量的市值蒸發,所有人很難說獨善其身吧。

房子同糧食一樣都是商品,假如糧食跌浮巨大,會發生什麼?難道我們想糧食便宜了,麵包,方便麵,蛋糕,等食物便宜對我們是好事嗎?農民怎麼辦?多少個家庭破產,以後還有人種糧食嗎?

房地產商同家庭一樣的,大浮下跌,得有多少地產商破產,後面是多少的失業員工。有人講,地產商這麼高利潤做了這麼多年,讓他把賺的錢再吐出來而已。真的不是這樣,房價高,不代表地產利潤高,其實房地產的淨利潤也只有百分之十幾。他們絕對沒有能力應對如此大的跌浮。

有幾位熱心看客提了一個問題,房價兩年翻了一倍,為什麼一年下跌50%就不行?是啊,我久久不能回答?對啊為什麼,我想了很久。

稍微有點思路了,我感覺因為這個社會接受了高房價。市場接納了高房價,讓開發商敢於大槓桿接納高地價,因為市場接納了高房價,讓銀行敢於貸款給地產商,因為市場接納了高房價,讓投資者敢於屯房。

這個高的房價,市場已經接納。現在是政策強行不讓上漲,否則還會上漲。所以市場接納的高房價,把所有人綁架到了這個泡沫裡面。

最近剛出文件,對於年銷售額300億,總資產1000億的房企准許,發放企業債券。為什麼在群眾強烈呼籲降房價的時候出這個文件呢?因為房企的現金流到了支撐不住的時候。如果不拉一把,真的要倒下。這個文件也實屬無奈吧,但是救的也僅僅是大房企,中小企業還是要死掉。

講了這麼多,總結下吧。房價真的不能降,大家肯定會疑惑了,剛剛說房價降價要來了。現在又說不能降。是的這兩個結論不矛盾。

歡迎不同意見評論!


無敵小鋼鍋


歡迎關注【職場小閣】,為您解答職場疑問。

關於這個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1】以深圳為例

全國主要城市有70多個,每個城市走勢和實際情況也不甚相同,以深圳為例具體分析,另外因為新房定價受政策影響,不能反映當前市場真實交易情況,所以參考二手房交易數據,更能說明真實情況。

【2】深圳二手房價走勢

下圖是截至2019年4月份深圳二手房價走勢圖,可以看出,從2018.5--2019.4,在這11個月裡,深圳二手房基本在52850-54337元之間浮動,級差在1487元,可以說是處於橫盤狀態,非常平穩。

【3】政策

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程是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關於樓市的內容出現在第四點:會議認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這說明,一是房地產調控是一個長期性政策,限購、限貸等政策可能長期存在。二是城市政府可以根據各自情況來進行不同的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政策會緊一點,反之,會有一定的調整,目的是防止房價大漲大跌。

【4】深圳實地看樓體驗

4月初開始聯繫中介看房,總體感覺,從買家來看:看房更加積極了,心態不是那麼的著急,預期2019年不會大漲,有合適滿意的再出手,從賣家開看,如果是自主性的,一般賣房,是為了買個更好的,就是改善型,他們同買家心理一樣,也不著急,,如果是投資性的,特別是在2016、2017入手的,這兩年來基本沒咋漲,沒漲對他們來說就是虧,他們是比較著急的,這幾個月的“筍盤”一般就是他們放的。

【5】總結

未來各個城市的房價會出現分化,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還是要慢慢漲,其他城市較大概率出現長期橫盤、有價無市,個別城市會出現全面下跌。


職場小閣


哪些說房價馬上跌的兄弟麻煩馬上把房子低價賣了,免得到時候不值錢了,呵呵~

吳桐分析開始

首先第一個點:大家說的房價上漲真的是房價上漲嘛?

難道世界上有通貨膨脹這一條到了房地產就不管用了?每個東西都在漲價,何止是房價?你問房價會不會漲彷彿是在問,吃的東西會不會越來越便宜,解放時一個湯鍋多少錢?現在多少錢?這只是舉個例,每個東西都在增加價值,畢竟通貨膨脹。

第二:房價下降意味著什麼?開發商玩不起,過去金融危機的跳樓事件會層出不窮,那些企業員工何去何從,進城打工的農民工何去何從,水泥廠,鋼材廠怎麼生存,滯銷是否只能低價求保本的銷售?為了存貨是否這一生態鏈上的企業只能壓縮成本,從哪裡?工資~原材料成本價,一個影響一個,最後是什麼情況?自己你以為和你沒關係?呵呵。通貨緊縮的後果你可能不清楚。想法太低級。

最後:房價要跌我小時候就聽說了,親戚朋友都勸你不要買房,後來漲了沒見他們沒把錢補給你買房,現在告訴你房價要跌的,沒見他趕緊把房賣了。

總之未來發展是不清楚的,很多東西都說不準,說房價什麼情況說死了也不行,但我只知道一件事,人民幣,一年比一年值的東西越少。

我不是因為踏進這個行業才說它好,而是因為我知道它未來不差,所以選擇了這個行業。個人觀點,不代表權威。



商業地產專家吳桐


房價當然要會降。

估計無論是漲是跌,明天都是炒房客要哭爹叫孃的一年。

根據目前情況看,2019年是房價下跌比較嚴重的一年。

因為經過這次房價下降的危機之後,想買房的人群比以前冷靜多了。買了房很可能會成為接盤俠。

接的可是磨盤呀!!!

有幾人有此自信接下來不元氣大傷?

如果買家小心謹慎不願買房,那麼炒房客手中的房怎麼拋得出去?如果拋不出去,利用槓桿從銀行貸的錢怎麼還?

出得起利息嗎?

當然,現在他們出得起,那麼明年呢?出不起利息要緊急拋房自救,那房價能不降嗎?

苦果終要自已嘗。





龍嘯九天令


房價跌得了嗎——手機最貴大哥大,汽車最貴桑塔納


房價會不會跌?能不能跌?

人們常常毫不懷疑地說:中國房價不會跌!中國不像美日,有自身的國情,市場大,人口多,需求高,房地產是支柱產業,甚至連業主們都不會讓房價跌。

房價是不是真的不會跌?在和網友交流時,我舉了一個例子:手機最貴大哥大,汽車最貴桑塔納……

什麼意思呢?就是房價會跌,就象一二十年前手機、汽車一樣。

當年大哥大一到數萬元一部,抵得上當時大富豪“萬元戶”的身家了;而桑塔納4速手動擋車差不多20萬一臺,至少相當於今天的兩百萬以上。

而如今大哥大已成為文物了,且不說早早被“淘汰出局”,單單說最便宜的4G智能手機百元錢已經搞定了。而桑塔納最初的手動檔車,也早已不見了蹤影,如今最一般的低檔車都顯得太有“代溝”,配置高“老爺車”許多了,而且不用10萬元就可以買下了。

物以稀為貴,大哥大、桑塔納當年是稀罕物,如今卻是人手一臺智能手機,大街再寬也擠滿了各式各樣的汽車,私家車已經“車滿為患”……

有漲有跌,這是經濟規律。而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裡要說的是一個所有物質產品的大趨勢:

第一、科技發達、物質大生產時代,所有的物質產品都可以批量大生產,產能過剩將成為時代的特徵,比如全球的車市、樓市已逐步轉涼。只要有市場需要,有公眾需要,只要有可能成為熱點,就會扎堆生產,就會加速度生產,產能就會爆發或過剩。

第二、只要產能得到釋放,物質產品的價格一定會接地氣,就有可能成為“地板價”、“白菜價”。

第三、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將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將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基礎和第一步。

再說房價,可以回頭問一個問題:大陸房地產市場發展了多少年?

只有大約20年。

僅僅20年,新建成加上舊有的房子就能讓40億人居住,僅僅空置的房子就達5000萬套,空置率高達20%。

試想再過十年呢?整個中國更不缺房子了,加上租售並舉,公租屋、共有產權住房大力推進等,那麼,房價還能那麼“狂飆突進”嗎?還能永遠不跌嗎?

這是可以想見的。如今,房地產“撤退”,“去地產化”,多元化發展,打折促銷……雪花飄飛,寒冬將至。

馬雲放言說:8年後,房價如蔥。

如今,世界經濟下行,中國經濟必然受到明顯影響,而且自身也不可能始終高速度發展,未來需要的是高質量發展;而中國購買力、購買熱度及中國產品一旦趨冷,反過來也會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君不見,中國人不到世界各地買房炒房了,當地房地產就掉頭向下;中國的車市一旦飽和,世界的車企就得感冒發燒打噴嚏;如果沒有中國產品,連美國人都會感嘆“生活會變得一團糟”,更為重要的是沒有中國經濟的貢獻,世界經濟將會嚴重下滑或衰退。

從社會而言,世界終將向社會進步的方向發展,經濟也是如此,房地產也是如此。單一土地財政,最終行而不遠,最終要讓利於民,不爭利於企業。

除了高端房地產,地產業最終要切切實實向民生地產方向發展,推動住有所居。

房價下跌,房子迴歸居住的屬性,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您覺得呢?


先行者總部——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 歡迎訂閱——


經行天下光未央


我在的小城鎮,房價的確有降低,但是並不明顯,學區房價格還是很高,大部分人的壓力還是在房子上面。

在我們這邊買房最好升值期已經過去了,現在買房的人大部分都是因為工作地的需要、結婚需要或者是孩子上學的需要。買房的首要考慮因素是是否是學區房,越好的學校房價越高,即使貴點也沒關係,大家都深信,再窮不能窮孩子的教育。我屬於自私的那種,我不想要孩子,我覺得有了孩子以後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被佔用了,以後會佔據我和老公的二人空間,自己需要承擔更大的負擔。大家總說孩子是夫妻間的橋樑,這個不可否認,但是目前我的狀態覺得孩子給我帶來的可能更多是我不想要的負擔。

現在房地產公司還在各種絞盡腦汁的去開發蓋房。年輕人大部分趨向於去大城市,所以大城市的房價居高不下。我在的的城市市區和開發區房價也都挺高,往下面鄉鎮去,房價低、空房多、入住率極低。我父母總說現在感覺大環境不太明朗,錢不好掙,用的又快,所以他們現在也不願意買房。

房價下降可能是個趨勢,但是不會像有的人想的那樣一下子直接讓大家都買的起,政府也會調控。如果北京上海的房子大家都買的起,那估計北京上海可能堵到寸步難行。


君凌g


房價已經開始下降了,這個下降是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價最先開始下降。像廈門,以及燕郊、通州等環京樓市的房價也在下降,從最高處跌去了三成左右。其他的一二城市二手房價呈現微幅下跌,整體價格出現了鬆動。

現在,很多地方新房被開發商降價促銷,像萬科甩賣廈門的聯體別墅等。此外,開發商拿地也趨於謹慎,就說明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有風險了。而二手房價已是有價無市,房產中介紛紛關門裁員。業主即使降價幾十萬甩賣,也難獲成交。如今,相對比較強勢的是西北、東北等地的三四線城市房價補漲餘波,不過漲幅逐步也已收窄。

很多人對房價真的會降,產生過懷疑,因為在他們看來,房價漲了二十多年,每次說下降,都是不真實的,最終房價還不是每年都在迅速上漲。這次憑啥相信房價真的下跌,而不是假摔呢?對此,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理由?

第一,春江水暖鴨先知。過去房價漲跌,房企毫無反映,因為他們認為只要堅持下去,春天總歸會來的。現在以萬科為代表的十八家房企“去地產化”,就是不僅把自己的名字中的“地產”二字去除,而且業務也要轉型了,也就是說要降低商品房業務在企業中的佔比,以後要開拓租賃市場、保障房市場,或者轉做其他行業。這說明,房地產市場的天真的變了。未來房地產市場去投機化後,樓市也不會出現過度的火爆行情,開發商要想業務高增長,只能轉型其他領域了。

第二,本輪房地產上漲行情經歷了三年多時間,現已出現了疲態。這也說明了,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這場全民加槓桿引領房價上漲行情,已經用到了極致。房價如果再要上漲空間已經有限,而且系統性金融風險很大,正因為如此,決策層近期頻頻要求提高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國內房價再上漲已無可能,接下去只能是下跌,迴歸居住屬性了。

第三,炒房歷來有“買漲不買跌”的傳統,房價上漲時,大家一起湧入房地產市場,現在各地房價都出現了成交量萎縮,價格下跌已成趨勢,人們已經對未來房價趨勢下跌達成共識,現在沒人願意再投機性購房。再加上明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各行各業都在裁員增效,所以,經濟下行也使一部分剛需望而止步。房價全面降價,房地產市場降溫時代已經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