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在甘南州碌曲縣有個素有“東方小瑞士”之稱的郎木寺鎮,這裡風景如畫,空靈絕美。在小鎮中央,流淌著一條美麗的小溪,區區不足兩米寬,當地人卻喚它為“白龍江”。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將郎木寺一分為二,江北屬於甘肅碌曲縣,江南屬於四川若爾蓋縣。曲曲一條小河,在甘南大地蜿蜒流淌之際卻孕育出了我們意想不到的深厚文化和優美景色。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古名"桓水"、"羌水"和 "白水"。《尚書·禹貢》中 "西頃因桓是,浮於(嘉陵江),逾於沔(漢水)"的"桓水",即指今白龍江。《漢書·地理志》記載:"羌道,羌水出塞外,南至陰平入白水,過郡三,行六百里。"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發源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與四川若爾蓋縣交界的郎木寺,流經甘南州的迭部縣、舟曲縣、隴南市的宕昌縣、武都區、文縣,在四川廣元市境內匯入嘉陵江,在甘肅境內流長381.5公里。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屬於嘉陵江的一級支流,流域面積31800餘平方公里,河長570餘公里。作為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龍江還是中國西部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線。流域年降水量600-900毫米,年徑流量約87億立方米,5-10月流量大,佔全年的75%左右,也是地質災害容易引發的月份。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整個流域山巒起伏,江河縱橫,上游屬岷山山脈,中游屬秦嶺山系,白龍江沿岸的開闊區域不多,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坡陡崖,居民絕大多數散居在河谷或半山坡上,交通不便,自然條件艱苦。也正因如此,民風淳樸,方言有一定的特色。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流域民族遷徙記

白龍江流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全流域有近130個鄉鎮,藏族鄉鎮佔1/6。據甘肅省統計局1999年的統計,白龍江流域總人口約120萬人,其中漢族約108萬人,藏族約11萬人,佔總人口數接近1/10。其餘還有回族、氐族、蒙古族等,但數量不多。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在元代以前,白龍江流域的主體民族一直是羌、氐、藏等少數民族。漢族雖然陸續有進入該流域落業的,但數量很少。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明代開始,為了鞏固邊關,教化“異族”,政府開始了往白龍江流域大規模地遷徙漢人的“工程”。加上明清兩代的軍屯、民屯,更為重要的是兩次流民高潮,使漢民逐漸成為流域的主體居民。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由於白龍江發源於藏地,使得這裡盛行佛教。甘南境內沿白龍江有郎木寺、拉路寺、旺藏寺、黑峪寺等寺院,而在隴南地區更有數十座寺院錯落分部於白龍江兩岸。數百座佛教寺廟,使得白龍江成為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郎木寺

郎木寺確切的來說並不是寺院的名字,而是小鎮的名字,但在小鎮上卻有兩座寺院。白龍江源頭的溪水穿鎮而過,在江北甘肅境內,有一座塞赤寺,又稱“達倉郎木寺”;在江南四川境內有一座格爾底寺,這兩座寺院都屬於郎木寺小鎮,只是很多人都以為其中一座便是“傳說中的郎木寺”。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整個小鎮,民居與寺院完美融合,這裡雖地跨兩省,生活著藏,回,漢三個民族,但看上去卻十分和諧統一,頗有幾分梵天淨土的禪意。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燦爛的陽光,湛藍的天空,大朵大朵的雲是郎木寺的標配,再加上流光溢彩的廟宇,遠處的高山,森林,都讓這裡如畫般讓人迷戀。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拉路寺

迭部有23座寺院,5座是苯教寺院,拉路寺就是其中之一佐倉寺因位於迭部縣城東電尕鄉拉路村西,故又名拉路寺,是1958年關閉的日蓋寺、薩讓寺、謝謝寺3個寺院合併新建的苯教寺院,建於1981年。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每年正月十三、十四是拉路寺法會的高潮,舉辦曬佛和法舞。法舞中午時刻在大經堂前廣場進行,參加舞蹈者十人左右,在鼓號伴奏下舞者頭戴面具,有鹿、犛牛、法王、武士等,身著色彩豔麗的服飾舞蹈。舞步多為左右迴旋,或單足站立著轉動。戴著法神面具、隨鼓鈸莽號等法器的抑揚而進退疾徐有序的舞蹈,常能將法事活動的氣氛推向高潮,吸引大批信教群眾爭相觀看,從而達到最廣泛地弘揚佛法的效果。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旺藏寺

旺藏寺,藏語稱“旺藏扎西彭措林”,意為“吉祥圓滿洲”。位於迭部縣旺藏鄉的旺藏村。這裡清靜幽雅,佛法昌盛。具足八個支流的白龍江奔騰不息、宛轉東流,寺後大山狀如海螺號,寺前北山如曼陀羅堆積而成,俯視左右,扎西彭措琅彷彿座落在百瓣蓮花上。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有關記載,該寺由原卓尼七步寺及崗梢寺僧人俄仁巴·羅藏彭措和桑吉益希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初建時因本教盛行,皈依佛教出家為僧者很少。乾隆十九至二十五年,卓尼第十三代土司楊昭之祖母仁欽華宗護政,旺藏寺曾下令 “兄弟二人者一人須出家,兄弟三人者二人須出家為僧”。自此,寺僧增多,鼎盛時多達400餘人。該寺初由卓尼禪定寺派喇嘛二人擔任法臺,後成定製,並且所派法臺均系學經於卓尼禪定寺的大喇嘛。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黑峪寺

黑峪寺院,藏語全稱“賽布扎西隆布寺”位於舟曲縣憨班鄉北部的黑峪行政村寺上自然村內,距憨班鄉政府駐地9公里。黑峪寺院由賽布活佛頓珠嘉措創建於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頓珠嘉措被清朝授予黃土司的官爵,清康煕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他晉見了康熙皇帝,康煕皇帝讓他將該寺作為祝延聖壽的寺院,賜名“歸化寺”。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第四世嘉木樣圖丹旺秀住世期間,將寺院獻於拉卜楞寺,遂成為拉卜楞寺的屬寺,是舟曲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主要供奉香巴佛(即彌勒佛)。寺院始終傳承藏傳佛教歷史文化傳統,全年有72天舉行重大法事(一月祈願法會,二月嘉木樣圓寂日法會,三月藥師佛法會,四月觀音法會,五月給日法會,九月吉祥法會、佛降生法會,十月護法法會,十二月吉祥法會) 。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除卻以上白龍江流經甘南地區的寺院之外,在隴南更是沿著白龍江分部有武都龍華寺、武都通化山普化寺、武都城關蓮華山寺、武都龍鳳山寺院、武都龍鳳佛堂寺、隴南漢王寺、萬象洞寺院、廣嚴院、琵琶寺、鄔金寺、武都坪牙喇嘛廟等數十座寺廟。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武都龍華寺

武都龍華寺地處武都城區以西國道212線、蘭海高速公路、蘭渝鐵路途徑的兩水前村。因寺院修建在白龍江邊一段起伏的山頭上,山勢奇特如龍,斜臥於江邊,與隔江的鳳凰山成襄助之妙境,遂依據山型而得名。有龍鳳相悅。壯我中華之意。寺院建築精緻古樸。一江如練,南山如屏,攬東西四方田疇園林為妙景,匯上下五維山色氣韻合奇局。蔚為壯觀,是武都名寺之一。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1985年,龍華寺由張善人等居士發起倡議重建恢復,歷數年之艱辛,建成大雄寶殿。光謙法師請來三尊佛菩薩聖像。僧眾請光妙法師住持寺務。光謙法師現居普陀山法雨寺住持。光妙法師還在龍華寺修持。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武都龍鳳佛堂寺

武都龍鳳佛堂寺位於甘肅武都龍鳳鄉寺能幹村內,是一座初建於東漢時期的佛教寺院,一九九一年被當地文物、旅遊、宗教部門列為重點開發單位。最近經過重新修葺,已重新對外界開放。這座名為龍鳳佛堂寺的深山古剎,已經成為人們探幽訪勝的好去處。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佛堂寺因處在古秦州與西蜀交通的要道上,自古以來客商往來頻繁,又是兵家常爭之地,其文化與商業活動對當地的村鎮有深遠影響。龍鳳佛堂寺佛教活動起步較早,是隴南佛教活動記載中最早的寺院之一。有民諺傳:先修佛堂寺,後修漢王寺;剩下椽頭子,修了盤嶺寺;還剩幾碗面,修成觀音店。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由於篇幅原因,此文對白龍江流經寺院不再做一一介紹。但如果你對白龍江僅僅理解為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那麼就顯得有些片面了。因為在白龍江孕育出的土地上,還有悠遠深厚的民俗文化、曠古絕美的風景名勝,比如:扎尕那、巴寨朝水節、拉尕山、翠峰山,以及隴南的諸多名勝古蹟。

白龍江,中國西部的佛教文化聖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