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館和監獄組成“CP”高牆裡有了文藝青年

“我來自偶然,像一片塵土。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服刑人員一邊唱歌,一邊揮舞手語,嘹亮的歌聲響徹高牆內外。 他們每週都會有固定的時間開展經典誦唱課。這是東莞監獄對刑犯開展文化改造的一個縮影。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去年開始,東莞市文化館在高牆內落地了“共享文化館”,助力東莞監獄用展覽、演出、藝術培訓等文化產品對服刑人員開展精神世界的改造。

文化馆和监狱组成“CP”高墙里有了文艺青年

文化館和監獄組成“CP”

東莞市文化館將2019年定位為“基層文化提升年”,通過總分館制建設把更多高品質的文化資源下沉到基層,圍繞“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提出了“共享文化館”的概念,推進公共文化供給側改革。

“共享文化館”的具體操作模式是東莞文化館與合作伙伴組成“文化cp”,合作伙伴提供場地等硬件設施,東莞文化館則化身“中央廚房”,配送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類的“菜品”。 “共享文化館”的服務對象的定位為特殊群體和小眾群體,這類群體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需求,更容易實現“菜品”的精準配送。

東莞市文化館館長黃曉麗表示,許多特殊群體對文化的需求非常迫切,需要有針對性、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因此,在開展“共享文化館”建設的時候,優先考慮在公安、法院、園區、學校、企業等行業領域,從而更好地聯動社會各界助力文化共建共享,更好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針對性和覆蓋面。

目前,東莞文化館已經與廣東東莞監獄、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東莞外國語學校、長安鎮烏沙社區、東莞生益科技、廣東33小鎮六個單位合作建立了“共享文化館”。

文化馆和监狱组成“CP”高墙里有了文艺青年

作為罪犯向善向上、悔罪新生的場所,監獄裡既需要雷霆風暴洗禮,也需要春風化雨浸潤。 2018年9月6日,東莞監獄與東莞市文化館正式“牽手”,協議在高牆內創辦“共享文化館”。雙方以此為平臺,在文藝演出、文化展覽、文娛培訓、社會幫教、活動策劃、場館建設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讓監獄民警和服刑人員都能夠共享到文化發展的成果。

東莞監獄監獄長張貴靈表示,“共享文化館”在監獄裡的落成有助於教育改造的社會化和專業化。一方面豐富了教育改造罪犯的手段, 另一方面則探索了利用社會文化資源做好服刑人員文化改造的新模式。

高牆裡有書畫班和聲樂班

記者到東莞監獄進行了實地探訪,真實感受到了高牆內的文化氣息。每個監區內都有文藝青年,形成了一個監區一個文化品牌的態勢。有的監區以歌舞為特長,有的監區則有自己的樂隊,還有的監區有專門的舞獅隊。每個監區還有自己的走廊文化和床頭文化,在走廊上和床頭上貼滿了反映仁義禮智信等儒家傳統的經典名言名句。

文化馆和监狱组成“CP”高墙里有了文艺青年

在十四監區,犯人們每週有固定的時間集體開展唱誦課。在唱誦課上,所有犯人都正襟危坐,大聲朗誦和高歌。他們每個人面前放了一個小本,本子上是手寫的詩詞和歌詞,既有像《沁園春·雪》《長征》之類氣勢磅礴的革命題材,又有《感恩的心》這樣的委婉動人的內容。在演唱《感恩的心》的時候,大家還會揮舞手臂,做出手語。

按照 “共享文化館”的協議,東莞市文化館在各監區已有的文化活動基礎上重點配送展覽、晚會、藝術培訓等文化產品。去年10月到今年1月,“共享文化館”內開展了書畫班和聲樂班。東莞市文化館派了3名專業老師到監獄裡上課,按照硬筆書法、軟筆書法、繪畫藝術、電子琴四個類別分別為服刑人員開展培訓。培訓活動為期6周,每週一上四節課。

考慮到服刑人員的實際接受能力,老師們在開展藝術培訓時特別注重循序漸進。書畫班的老師採取提問和講授的方式,當場解答學員練習中遇到的困難,並利用高清投影儀演示正確的寫法,及時對學員常見的錯誤進行糾正。聲樂班的老師則注重鼓勵,在精神層面告誡學員們只有通過反覆練習才能收穫技能。

在培訓期間,許多學員興趣高漲,下課鈴響了,還捨不得收起筆墨和離開電子琴,期盼著下週培訓授課早點到來。春節期間,好多學員自己寫了春聯。在今年3月東莞監獄舉辦的“文化創建書新篇”書畫活動中,參加了培訓的學員門共創作出了200幅優秀的書法繪畫作品,在高牆內掀起了一抹墨香熱潮。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葛宇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