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不熟悉 如今明白人——來鳳“五員”“十事”讓196個村(社區)監督實打實

記者何冶 通訊員劉一君

曾經在村裡搞監督,既不專職,也不專業,所以工作像擠牙膏,上級領導和村黨支部書記交待什麼就做什麼。曾任來鳳縣三胡鄉石橋村計生專幹的譚豔菊將以前村紀檢委員的無奈看在眼裡。

2018年底,在村“兩委”換屆選舉時,她走馬上任該村紀檢委員,對照一張“一五一十”卡片,幾個月下來,監督日誌上記滿了20多頁紙。

為了激活監督“神經末梢”,今年來,來鳳縣紀委監委以清單化管理為手段,羅列村級紀檢委員日常十件事,讓紀檢委員對標對錶,既亮明身份,又成為監督的明白人。

“一五一十”亮身份

這張“一五一十”卡片,清單式地在一面寫著要當好“五員”(決策落實的監督員、黨紀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信息員、基層發展的聯絡員、從嚴治黨的參謀員),一面寫著日常監督聚焦“十件事”。

全縣196個村(社區)紀檢委員人手一張,譚豔菊把它擺在自己辦公桌上,抬眼就能看到。

自己是誰?要做什麼事?明明白白,“一五一十”。

“村委會成員有的很少來上班,有的天天上班,這樣不行!”3月8日,譚豔菊在“尖刀班”成員會議上放了一炮,勇敢地將炮口對準上班紀律問題,建議制定落實值班制度。

“我是紀檢委員,‘亮明身份,強化角色意識’是日常監督‘十件事’第一條,所以,發現不對必須要說。”譚豔菊坦言。

紅臉出汗,咬耳扯袖,隨著“五員”“十事”亮相,這樣的故事在來鳳縣各村時常發生。

“我建議現場將請假人員的名字通報出來。”2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上,三胡鄉金橋村紀檢委員楊勝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當天應到黨員31名,實到23名,有8人請假,本應現場通報請假人的名字,但村書記覺得此事甚小,就沒有進行這個環節:“他們都發信息給我請假了,手機上有。”該村支書不以為然。

農村黨員因外出務工、趕農活等原因,組織活動到勤率一直不高。“手機上有也應該通報出來,不然就難管理。”楊勝欽死扣不放。

日常監督“十件事”第四件就是要監督“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是否按“八事聯動”要求落實。

“以前怕傷面子,書記不採納我的意見,我就不再提了,如今職責所在,監督必須到位。”楊勝欽坦言。

2018年,楊勝欽連任村紀檢委員。曾經,他沒有專門的監督記錄,會議上提的意見也和村裡的工作記錄混在一起保存,如今他用起了專門的監督日誌,截至目前,已密密麻麻寫滿了17頁紙。

“一五一十”真監督

“鄧永亮這幾天對彭光燁有些意見,這個苗頭髮展下去會影響村班子團結,建議您找老鄧聊聊。”2月18日,譚豔菊私下找到村支部書記鄧磊。

彭光燁是該縣紀委監委駐村“尖刀班”班長,習慣於嚴格按程序管財理事,特別是財務報銷,更是一板一眼,每個程序都不疏忽。鄧永亮是該村村委委員,一直工作生活在該村,對嚴格的財務管理不習慣。

於是,因為財務報銷的一些小事,兩人鬧得不愉快,鄧永亮漸漸心裡不舒服,背後常有牢騷話。

班子團結至關重要,但這本是“班長”的職責,“五員”“十事”出臺後,譚豔菊作為從嚴治黨的參謀員,及時向“班長”提出建議,讓兩人冰釋前嫌。

翔鳳鎮花園社區紀檢委員李春明,這段時間是城管等部門的“常客”。

前些日子,他正在漫水鄉進行村級紀檢委員集中培訓,中午休息時,發現微信裡一直響個不停。

翻閱微信後發現,社區步行街居民對廣場亂擺攤的問題很有意見,但苦於找不到渠道解決。

群眾所需,就是職責所在。李春明立刻向社區書記和相關部門報告情況,尋求解決辦法。

由於該步行街屬於小區範圍內,城管鞭長莫及;小區物業因沒有得到業主委員會授權,無法干涉。李春明還發現,該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還沒成立……

李春明只能耐下心來,順繩解結。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近日已向鎮政府和“六城”同創辦公室提交了報告,清理整頓工作已納入議事日程。

“做好聯絡員,當好黨和群眾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是‘五員’之一,也是我的職責所在。”李春明說。

“一五一十”見效能

“每月1日到10日,鄧磊值班;11日到20日,譚豔菊值班;21日以後,鄧永亮值班……”這是石橋村村委會的值班表。3月8日,譚豔菊“一炮”放出了結果。

在值班表的背後,紀律、規矩意識漸漸在村委會深入人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理解彭班長了,以前圖方便的‘老哈數’搞不得。”鄧永亮看到紀律嚴明後村委會的管理更順暢,心服口服。

李春明在花園社區成了名人,走到哪裡都有人打招呼,居民既點贊,又信服。“他是實實在在地幫我們幹事。”社區一居民說。

因為李春明不僅積極“為民請願”,還紮紮實實為民監督。

今年來,花園社區轄區內的世紀廣場下水道啟動擴寬工程,由以前的約0.4米擴寬到0.8米,涉及到3條巷道的6條下水道。

施工過程中,李春明發現不少自來水、天然氣管道橫穿下水道,今後必然會發生堵塞。

“這必須清理改造。”面對施工方為難的表情,他態度堅決。同時,他還督促監理方,讓施工方清理已修下水道內的建築垃圾,確保便民工程真正便民。

職責,印刻在這196名村級紀檢委員的卡片上,記在他們的心中,也正落實在行動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