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曝光10款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

視頻監控領域這一標準4月30日實施 助力城市安全智慧升級

近日,中國安全防範產品行業協會正式發佈了《視頻監控室外電子設備箱通用技術要求》團體標準,適用於視頻監控系統中使用的室外電子設備箱,規定了視頻監控室外電子設備箱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據悉,這一標準自今日(2019年4月30日)起開始實施。

據瞭解,這一標準的實施是為了促進了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高質量建設,更有利於安防視頻監控行業健康長遠發展。(OFweek安防網)

新聞早知道 | 警方曝光10款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

深圳智慧派出所用上“黑科技” AR全面賦能安防

戴上AR眼鏡,目光所及之處,對方面部、身份證、駕駛證等相關信息都清晰呈現在智能終端上。這不是科幻電影中的一幕,而是實實在在地出現在了深圳塘頭派出所。據介紹,這款AR眼鏡用於移動執法和遠程指揮調度等,與警用裝備直連,能夠實現信息可視化和信息實時互通。

深圳警方介紹說,這一技術能夠將安防系統中的信息直觀投影到任意介質,並可實現互動,增強了安防值勤人員收集、理解、處理信息的能力與效率。(OFweek安防網)

聯想將發佈首款使用國產定位芯片的手機

聯想宣佈,將推出全球首款搭載國產雙頻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SoC芯片HD8040的聯想手機,該款芯片由華大北斗研發。HD8040是一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基帶和射頻一體化SoC芯片,集成了浮點運算單元,計算能力實際躍升40%以上。(36氪)

廣東警方曝光10款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

新聞早知道 | 警方曝光10款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

廣東省公安機關大力開展App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清理整治工作,2019年第一季度,共監測發現1670餘款App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行為。其中,“WiFi萬能鑰匙”“電視優化大師”“雪球股票”等10款App,存在讀取用戶通話記錄、短信或彩信,收集用戶通訊錄、用戶設備上已知賬號,超權限使用用戶設備攝像頭或麥克風等突出問題。(36氪)

騰訊安全:年度最大病毒團伙浮出水面,峰值感染或接近4000萬

騰訊安全御見威脅情報中心發佈消息稱,近日通過對幽蟲、獨狼、雙槍、紫狐、貪狼等多個病毒木馬家族的技術特點、病毒代碼的同源性、託管等線索進行多維度綜合分析發現,這5個在國內持續活躍、影響惡劣的病毒家族由同一個黑客組織操控。該類病毒在去年7-8月最為活躍,日均感染用戶高達3000萬-4000萬,至今仍有超過200萬臺電腦被其控制。(騰訊科技)

哈佛醫學院 AI 新成果:0.1 秒內確定結核病菌的耐藥性

近日,哈佛醫學院Blavatni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算法,能夠檢測出治療前對常用結核病藥物的耐藥性。在實驗中,他們成功地在0.1秒之內準確預測了結核菌株對10種一線和二線藥物的耐藥性,而且比類似模型的預測精度更高。

研究人員聲稱:“我們的模型強調了人工智能在結核病中的作用,但其重要性遠遠超過了結核病。AI通過快速合成大量數據來幫助指導臨床決策,以幫助臨床醫生在許多情況和其他疾病中做出最明智的決策。”(智東西)

哈佛研製世界首臺激光無線電收發器 為超高速Wi-Fi鋪平道路

外媒報道稱,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完成了藉助半導體激光器發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的首次實驗。這種混合式光電器件,能夠利用激光來提取和傳輸微波信號,為有朝一日的超高速 Wi-Fi 數據傳輸技術鋪平了道路。(cnBeta)

特斯聯發佈AI邊緣融合服務器致慧X9

新聞早知道 | 警方曝光10款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

日前,特斯聯科技正式發佈自主研發的邊緣側新產品——AI邊緣融合服務器致慧X9系列。致慧X9是一款兼具AI計算能力與存儲能力的邊緣融合服務器,主要用於需要人臉識別二次交叉比對與數據後處理功能,同時又需要本地數據存儲的使用場景。(騰訊科技)

智能硬件增長迅猛,聯發科助阿里和亞馬遜贏得市場認可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近日公佈的報告顯示,預估在今年底前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將達到2.079億臺,相較於2018年的1.14億臺同比增長82.4%,成長空間相當巨大。另外這份報告還顯示,雖然美國目前智能音箱的增長幅度為46%,依然是最大的智能音箱市場,但中國內地卻同比增幅166%,呈現出驚人式增長。業內人士分析,智能音箱有望成為下一個大規模爆發的國民新設備。(DoNews)

2019全球智博會,“AI黑科技”智能服務機器人XR-1榮耀迴歸

新聞早知道 | 警方曝光10款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

據瞭解,由CloudMinds達闥科技發佈的雲端智能柔性服務機器人XR-1將在2019全球智博會上首發,XR-1關節採用INNFOS-智能柔性執行器SCA,擁有出色的動作能力。XR-1填補了中國長期在高端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空白,為中國機器人底層伺服技術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是機器人時代的重要創新。(Do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