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A名哨評申花爭議進球:世界頂級裁判偶爾也會犯錯

編者按:中超新賽季開打,球迷又擁有了大量話題空間。每一輪賽後,我們都會邀請前英超職業裁判公司總經理基思-哈克特(Keith Hackett)對每輪聯賽中的爭議判罰進行無涉利益、堅守中立的點評。哈克特是最為資深的首批英超裁判、也是英格蘭足球裁判體系奠基人,目前擔任國際足球理事會技術顧問、歐足聯裁判委員會技術顧問。他曾被評為FIFA史上百佳裁判,曾挖掘並培養了2010年度世界最佳裁判霍華德-韋伯。希望這位FIFA史上百佳裁判的解讀,能夠對球迷和輿論釐清判罰增添助益。

FIFA名哨評申花爭議進球:世界頂級裁判偶爾也會犯錯

中超第7輪,跟上一輪判罰的爭議話題雷同,同樣是由越位觸發。

本輪爭議發生在上海申花主場2-3不敵天津天海的比賽之中。

第72分鐘,申花外援瓜林大禁區線上左腳射門被後衛封堵,皮球經摺射來到伊哈洛腳下。他在禁區內得球轉身打門被天海門將張鷺撲出,埋伏在右路的吳毅臻兜射破門。在觀看過VAR後,主裁判克拉滕伯格認定進球有效。

FIFA名哨評申花爭議進球:世界頂級裁判偶爾也會犯錯

克拉滕伯格是中國足協首批聘用的職業裁判。值得一提的是,克拉滕伯格也是哈克特的弟子。經仔細觀察辨別,哈克特在英國謝菲爾德通過即時通訊工具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並不護短的他認為,弟子此次判罰有誤。

FIFA名哨評申花爭議進球:世界頂級裁判偶爾也會犯錯

以下是哈克特對此爭議給出的解讀:

分析這粒進球是否有效的關鍵,在於判斷天津天海防守球員接觸皮球的動作,屬於“有意踢球”(deliberate play)還是“無意折射”?通俗而言,也就是“人踢球”抑或“球碰人”?

讓我們來解析這粒進球發生的過程:

首先,當申花球員完成第一腳射門時,他的另外兩名進攻球員(伊哈洛與莫雷諾)處於明顯越位位置。然而,越位犯規是指已處在越位位置的球員主動參與進攻(即在越位位置上得利),顯然此時,伊哈洛與莫雷諾並未主動參與進攻。

接著,皮球經過二次運動後,來到申花前鋒伊哈洛腳下。此時需要注意:儘管在第一腳射門完成時,伊哈洛處於明顯越位位置,但當皮球經過運動再度來到他腳下時,伊哈洛已處於非越位位置。這也是本次判罰的爭議所在: 伊哈洛此時接到的球,是天津天海球員“有意踢球”還是“無意折射”?

“人踢球”才有之後發生的一切;如果是“球碰人”,比賽在此時已被判定為攻方越位犯規,進入死球狀態。

經過反覆的多角度回看,我認為這粒球絕對不該被定義為防守球員“有意踢球”。首先,防守球員沒有足夠時間判斷和處理來球;其次,防守球員沒有主動向皮球方向移動;最後,防守球員沒有其他處理來球的選擇。

因此,這是一粒“球碰人”而非“人踢球”的案例。也就是說,這粒判罰所需要參考的,應該是申花球員第一腳射門時,伊哈洛所處的(越位)位置,而非皮球經過二次運動後來到伊哈洛腳下時,他所處的(非越位)位置。也就是說,伊哈洛在越位位置上得利了。

從這個角度出發,這粒進球應該被判無效!當值邊裁做出了準確的判斷,並第一時間高舉旗幟,做得好!相反,主裁克拉滕伯格在忽略邊裁正確意見的同時,給出了錯誤判罰。

誠然,克拉滕伯格或許會自我辯護道:他認為天津天海防守球員主動向皮球方向移動,因此判斷為是天津球員“有意踢球”,並將球送到伊哈洛腳下。但我不同意他的觀點。

FIFA名哨評申花爭議進球:世界頂級裁判偶爾也會犯錯

因為克拉滕伯格在做出最終判罰前,還向VAR進行過二次確認。VAR存在的價值,本應該提升判罰精準度,並杜絕此類錯誤的發生!我知道越位判罰難度很高,但在此案例中,克拉滕伯格在藉助VAR技術的情況下仍然給出錯誤判罰,只能證明:足球畢竟是人參與的運動,世界頂級裁判也是人,偶爾也會犯錯。

(感謝Keys to Football聯合創始人朱淵先生為完成此文提供重要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