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封鎖伊朗石油出口,會造成啥影響?

西北大地


回答問題: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已經全面生效,也不再對任何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與地區赦免——在2018年11月4日起開始對還在進口伊朗石油的8個國家與地區予以為期半年的赦免,日前特朗普政府聲明,此後不再有任何赦免。

不僅如此,美國和法國等有四個航母+兩棲艦群在伊朗波斯灣外海、扼守紅海的阿拉伯海、地中海遊弋,看來軍事也將全面封鎖。

這是經濟與軍事的雙管齊下。

今天的話題是,美國全面封鎖伊朗石油出口,將造成什麼影響?

如果美國確實嚴格執行經濟和軍事兩個層面的封鎖,那伊朗的命脈就會斷——畢竟伊朗的經濟命脈就是石油出口。本就非常嚴重的經濟與社會問題會徹底爆發和失控。

但對世界石油供應來說,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伊朗石油出口最多時候,也不過每月600到700萬桶左右。

沙特領銜的OPEC成員和美國稍微增加一點產量,就完全能填補上——事實上,美國自己不僅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原油生產國(通過頁岩油革命,並在推進“稠油”革命),眼下正在想辦法控制據稱儲量和沙特差不多的委內瑞拉石油資源——委內瑞拉石油主要是深層且含硫的“稠油”,開採與冶煉難度都很大,但美國的稠油技術正在成熟。

基辛格曾經說過,糧食、貨幣、能源,是控制世界最為主要的基礎條件——軍事則是佩刀,美國之前主要通過美元間接世界能源和其他貿易,美國糧食出口佔據世界差不多1/3,現在美國不僅自身石油產量世界第一——基本可滿足自己的消耗(美國多年來一直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國),且產量改在增加——不久應該會轉化為出口國——至少完全可自給自足還在想辦法直接控制委內瑞拉石油,同時加強對中東石油的直接和間接控制。

筆者始終覺得,特朗普同時下“伊朗棋”和“委內瑞拉棋”,第一目的就是如上。

美國之前在中東動作,受制於從中東進口石油,所以不能放開手腳,但現在不是了。

有人說,能源是美國的“新權力”,就美國而言,其能源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本國石油完全自給自足,然後直接控制委內瑞拉石油,間接掌控中東石油——如果對伊朗戰爭,則可能直接掌控伊朗石油。

如果是這樣,那這個世界能源的大半江山就在美國手中,其還通過美元間接控制能源貿易。

總而言之,美國的伊朗戰略和委內瑞拉戰略,背後是其極大的野心——如果其能源戰略達到目的,或在很大程度上達到,那其對世界的控制將更加全面和深入。

補充說明: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從經濟和軍事雙管齊下,雖然對暫時的石油供應影響不大,但對油價的影響很大——美國在上月宣佈將不再赦免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國家和地區之後,油價已經幾連漲,但這個漲價其實直接受到石油供應的衝擊很小,而更多是對可能引發的中東危機乃至於戰爭從而大範圍波及世界的長線與深層擔憂。

如果引發戰爭,將更導致油價的暴漲,同時將直接影響整個中東的石油生產量和出口量,但美國由於自己石油已經自給自足,所以不會受到什麼影響,相反,其會加緊對委內瑞拉石油的控制,並強化控制中東石油(通過保護實現),至於伊朗,則可能通過戰爭直接控制。

美國之前一直打壓油價,主要目的是夯實自己的石油基礎,並做更大的石油戰略的準備。現在到了其“收穫”的時候了——其最終目的,是直接控制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生產,並對別的石油生產和流通的間接掌控更深入牢靠。

美國這盤棋很大,棋盤是世界,棋子則是石油。當然,美國另外還開著棋局,棋子是貿易和其他。

它在把這幾盤大棋在同時下。

如果美國的目的實現,你儘可能想象以後的世界能源供應流通會怎麼樣? 不僅如此,這個變化還將導致美國與整個世界的關係變化。


西北大地


首先就是對當事國伊朗有重大影響,如果真的實現,將沉重打擊伊朗的經濟,讓伊朗沒有資金改善伊朗的經濟,更不能研發和購買新式武器。據說如果實現,伊朗的國民經濟將下降3%,可以看出來美國這一招夠毒。

封鎖伊朗石油出口對美國來說,就是增加了美國石油的出口,同時制裁造成了油價上漲到一定程度,會給美國和沙特等石油輸出國帶來豐厚的利潤,在這方面,美國和沙特封鎖伊朗有其動機。這些只是擺在桌面上的得失。

封鎖伊朗石油出口,必然導致伊朗的強烈反彈,也會促使很多石油進口國對美國不滿,認為美國干涉了經濟的自由。勢必使美國和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中國等國家的矛盾升級,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的速度,據報道這幾天伊朗和中國還有俄羅斯等國都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也加速了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取代美元已經成為大趨勢。這就是美國製裁伊朗,濫用美元的支付地位帶來的後果。

封鎖伊朗石油出口,會把伊朗逼向絕境,如果真的成功了,伊朗除了襲擊美國似乎看不到別的有效的方式,畢竟伊朗總統說過,真的把伊朗逼急了,隨時可以發生戰爭。那個時候封鎖霍爾姆斯海峽就會成為現實,造成中東的石油運不出去,直接導致石油價格的高企,也會對世界的經濟帶來惡劣的影響。

既然封鎖伊朗石油出口後果這樣嚴重,伊朗和很多國家必然會採取措施把損失降低到最低點,避免戰爭的爆發,幫助伊朗也就是幫助世界各國。這就註定美國封鎖伊朗必然失敗。


春風踢碎鬼門關


就我看三個方面吧。

第一,對伊朗國家本身,做為本國最主要的出口創收貨物,石油對伊朗的經濟可以說舉足輕重,這個收入的確實,勢必對伊朗國家的經濟造成嚴重影響;這個影響肯定會波及到伊朗的內政外交,特別是針對美國的外交政策,近期的講美國中央司令部被伊朗列為恐怖組織就是一個縮影.後面的一系列問題會慢慢顯現。

第二,對美國而言,對伊朗石油禁運,以為著對伊朗制裁的升級,這不僅會影響對伊朗的經濟以及軍事政策,還會涉及到第三方國家,如歐佩克組織國家、中國、日本、印度等關聯國家的政策。近期的伊朗威脅稱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也是對美國中東地區軍事、經濟活動的挑戰。

第三,對第三方國家,首先可能就是石油生產國家,中東地區的歐佩克石油輸出國家、俄羅斯等,伊朗做為石油輸出大國,一旦石油被禁運,這麼大的石油缺口一定會對國際石油價格與石油大國政策調整產生巨大影響。

其次,對石油進口國,特別是前期美國對中國、日本、印度等豁免國家,伊朗地區石油的進口比例也相對較高,特別是中國,美國禁運勢必會影響這些國家的能源進口。

中東地區,複雜的種族、宗教結構加上誘人的石油能源資源,改地區從工業革命開始一直是各個強國的角鬥場,國家關係也錯綜複雜,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運就是一個縮影,表面看是一個簡單得經濟行為,但一定會在軍事、外交、反恐等一系列問題上產生深遠影響,我們拭目以待!


上古小胖


核武器因為巨大的傷害性與破壞力,對人類的生存威脅極大。廣島核爆,切爾諾貝利核洩漏這些所造成的後果歷歷在目,如果核武器發展不受約束,尤其是中小國家或者極端政權或者極端組織獲得核武器,就會不考慮後果的使用,所造成的連鎖反應足以毀滅人類。

因此,為了防止核武器擴散,1968年7月1日由英國、美國、蘇聯和其他59個國家締結簽署的一項國際條約,即《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簡稱《核不擴散條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中國是1992年加入該條約。

至2018年7月1日,《核不擴散條約》50週年紀念日時,這項最初由英、美、蘇三國發起的,自1978年3月5日開始生效的國際條約,已經獲得世界上191個國家和地區政府的簽字認可。

美國限制伊朗石油出口的問題本質是伊朗進行核武器研製問題。伊朗賣石油沒有問題,但是如果用賣石油的錢去研製核武器就是問題了,這是被世界各國包括安理會所禁止的。

美國一直阻止伊朗研製核武器,這是行使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職責,是對全人類負責,對伊朗核問題不管不問是違背全人類的利益。

長臂管轄權是符合國際法的準則,在中國的法律中也有這樣的規定,比如民事訴訟中,即可以在原告所在地起訴,也可以在被告所在地起訴,就是長臂管轄權的使用。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長臂管轄權是美國製裁伊朗、限制其石油出口的國際法理基礎。

美國對外製裁一般分三部分:經濟制裁、人文制裁和政治軍事制裁。

經濟制裁是美國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人文制裁是一種柔性制裁和附加制裁,通常在其他制裁配套實施。比如中斷教科文衛的活動交流。比如不參加某個被制裁國家舉辦的奧運會或者某些體育賽事。政治軍事制裁是主要從外交層面出發的制裁。比如外交關係降級乃至斷交,軍事封鎖和禁運。這點上被美國製裁的國家也不少。比如古巴。被美國製裁了數十年,美國也沒動他們,就是圍著他不讓該國與外國有軍事交往。

美國這些年都制裁過國家有——俄羅斯、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蘇丹、伊朗、古巴、緬甸、白俄羅斯……

制裁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外交實力的體現。能夠用經濟制裁解決的事情就沒有必要採用軍事手段。

2018年美國退出了伊核協議之後,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先是對伊朗的工業產品,比如煤炭、鋼、鋁等制裁,以及金融制裁,禁止美元交易;之後又對石油等進行禁運。

這樣升級的制裁已經導致伊朗經濟出現了負增長,以及2019年GDP將達到-3%。這說明美國的制裁正在產生效果。

4月22日,美國宣佈將在5月初結束對進口伊朗石油的國際豁免權,目標是使伊朗的石油出口逐漸降到零。

對伊朗而言,該國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石油收入,佔政府目前預算的40%左右。

現在,美國的目標是將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而伊朗則面臨經濟壓力、高失業率和高通貨膨脹。

根據長臂管轄權,只要伊朗或者與伊朗貿易的國家與美國有最低程度的聯繫,美國就有權管轄,比如中興事件,美國的理由就是中興所用的芯片是美國產的,按照同樣的邏輯,進口伊朗石油的公司必須跟美國沒有絲毫關係,同時還不能使用美元。相信大多數國家在面臨著是選擇伊朗市場,還是美國市場的時候,會選擇後者。

在此背景下,顯然伊朗政府的財政收入將逐漸面臨枯竭,日暮途窮。

對伊朗來說,最好的做法,就是坐下來好好談判,達成一個各方面都滿意的限制核導發展的條約。


伯樂公


看財經報道或央視新聞


觀音菩薩的伴郎


美國害人終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