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河南狀元最集中的地區,跨度長,人數多

一、狀元現象

這裡是河南狀元最集中的地區,跨度長,人數多

這裡是河南狀元最集中的地區,跨度長,人數多

河南狀元分佈,洛陽以前期為多,開封以後期為多,河南的文教中心從洛陽轉移到開封,再東移至睢杞地區。以睢州為中心的睢杞地區是河南省狀元最集中的地區,前有張去華、張師德、劉蒙叟、宋準、宋庠、宋祁、許安世,後有孫賢、劉理順等,跨度長,人數多,延續千年。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1977年河南省理科高考狀元是睢縣人李永舫,現為中科院院士。

(一)父子狀元

張去華為大宋朝第二位狀元,其中第十子張師德在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又考中狀元,被稱為父子狀元,一時傳為美談。有人寫詩賀道:“封禪汾陰接歲榜,狀元俱是狀元兒。”中狀元后,張師德上殿奏事,宋真宗向他諮詢時事,他回答詳備,真宗十分高興:“朕在藩邸時即知卿父名,今又知卿才!”

這裡是河南狀元最集中的地區,跨度長,人數多

清香館——父子狀元故居

(二)兄弟狀元

宋祁、宋庠兄弟二人是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的進士。《宋史》本傳記載,兩兄弟參加禮部考試,宋祁考了第一名,皇太后以為弟弟第一,哥哥屈居其後不合適,便將宋庠擢為第一,宋祁退到第十二位。雖然宋祁沒有當成狀元,但還是被民間稱為狀元,所以宋庠、宋祁被稱為“兄弟狀元”。宋祁堪稱歷史上最委屈的弟弟,本為狀元,卻被哥哥搶走,相位也被哥哥搶走,但他因“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詩詞而名垂千古,贏得“紅杏尚書”的美譽。

這裡是河南狀元最集中的地區,跨度長,人數多

兄弟狀元故居(古睢州儀封轄地)

(三)祖孫狀元

許安世,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丁未科狀元。許安世師從丁寶臣,以詩文為歐陽修、王璉等文壇巨匠所稱重。中狀元時,年僅二十七歲。許安世入仕後,累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享年四十四歲。蘇軾曾解衣為之助葬。許克昌,許安世侄孫,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庚辰科梁克家榜進士第二名。許克昌舉進士時本來名列第一,因有官職在身改第二,堪稱半個狀元,是水利學家。

二、狀元之因

(一)開封地脈

睢杞地區靠近北宋都城開封,杞縣一直是開封下轄縣,而睢州在宋明(中前期)時期是開封府轄地,直到嘉靖年間才劃歸剛成立的歸德府。睢縣在宋末升拱州,轄楚丘(曹縣)、寧陵、太康、考城(蘭考、民權)、柘城等,元代時轄考城、儀封(蘭考)和柘城,明時轄考城和柘城,清時不再轄縣。以睢州為中心的睢杞地區不僅是開封東部的屏障,也是文教的中心。

這裡是河南狀元最集中的地區,跨度長,人數多

這裡是河南狀元最集中的地區,跨度長,人數多

(二)千年遺風

北宋以後,雖然都城遷移,但作為文化依然有一定的慣性。尤其是統治中國的理學在這裡依然十分興盛,乃理學名區,出現大批洛學學者,可謂“宋興伊洛,元大蘇門,明清盛於睢水”。另外世家大族延續著中原的千年文脈,如睢陽(睢縣)許氏可追溯到唐宋,千年文脈延續至今。

這裡是河南狀元最集中的地區,跨度長,人數多

(三)書院林立

北宋時期,睢杞地區位於東京開封和南京商丘之間,商丘有四大書院之首的睢陽書院,宋初曾創造過“七榜五十六”的輝煌成績。今天我們無從考證,北宋時期,睢杞地區的狀元就讀於何處,但受到兩京之間的文教影響是必然的。宋以後,明嘉靖年間,睢州設立錦襄書院,一時文風極盛,明末僅睢州一地出進士35人,清代,睢州繪川書院、洛學書院,柘城朱陽書院,儀封請見書院,杞縣玉泉書院等相繼設立。明清時期,這些書院作為四大書院之首睢陽書院之延續的觀點層出不窮,可見書院之盛。

這裡是河南狀元最集中的地區,跨度長,人數多

這裡是河南狀元最集中的地區,跨度長,人數多

小結:俗語云:“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千年來作為開封東部的文教中心睢杞地區開始衰落,而開封西部的鄭州地區開始崛起。在建設新中原的時期,我們回首往事,如過眼煙雲,在國家提倡文化自信,需要一場新的文藝復興的新時期,追尋文化根脈,研讀中原文脈的意義非比尋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