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澄江全力打好撫仙湖碧水保衛戰

雲南澄江全力打好撫仙湖碧水保衛戰

澄江撫仙湖

澄江縣把長期保持撫仙湖I類水質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來抓,探索出一條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生態農業,治理農業面源汙染的路子,全力打好撫仙湖碧水保衛戰。

雲南澄江全力打好撫仙湖碧水保衛戰

治理成效

1、確定全縣畜禽規模養殖場所禁養區。

2、退出撫仙湖徑流區畜禽養殖場(戶)1090戶、畜禽138.8777萬頭(只)。

3、全面啟動撫仙湖徑流區塑料大棚拆除工作。

工作重點

1、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生態休閒觀光體驗農業轉變,有效削減農業面源汙染。

2、通過壓縮壩區蔬菜面積,發展節水節肥節藥型農業。

3、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實施、農戶參與的農藥、化肥等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

4、實現撫仙湖徑流區入湖氮汙染負荷削減率達到40%、磷汙染負荷削減率達到26%以上。

雲南澄江全力打好撫仙湖碧水保衛戰

撫仙湖北岸生態調蓄帶

近年來,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由化肥汙染、農藥汙染、畜禽漁業汙染、農業固廢汙染、水土流失汙染和農村生活汙染等構成的農業農村面源汙染成為撫仙湖的主要汙染源。澄江縣把長期保持撫仙湖I類水質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來抓,探索出一條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生態農業,治理農業面源汙染的路子,全力打好撫仙湖碧水保衛戰。

拆除大棚關閉畜禽養殖

4月16日,記者在澄江縣右所鎮補益村三臺地養殖場原址看到,20多畝土地已基本復耕完畢,下一步將按照統一規劃開展生態修復,而去年這裡曾是一家13萬隻規模化養雞場。

為徹底整治撫仙湖徑流區畜禽養殖帶來的汙染,確保撫仙湖生態安全,澄江縣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發佈了《撫仙湖徑流區畜禽規模養殖場(戶)關閉搬遷的通告》《澄江縣人民政府印發〈關於保衛撫仙湖雷霆行動畜禽規模養殖場(戶)關閉搬遷方案的通知〉》《澄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保衛撫仙湖雷霆行動畜禽規模養殖場(戶)關閉搬遷方案補充意見的通知>》和《澄江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澄江縣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的通知》等,把整個撫仙湖徑流區劃定為畜禽養殖禁養區,對撫仙湖徑流區實施畜禽禁養限養。

為做好撫仙湖徑流區內畜禽規模養殖場關閉搬遷工作,澄江縣採取摸清底數、判定區域、依法關閉搬遷等有效措施,全面推動關閉搬遷規模畜禽養殖。

2018年3月,澄江縣完成了全縣畜禽養殖戶數、地址、存欄數量、圈舍面積、糞汙處理設施設備等相關養殖情況的調查統計工作,同年6月,確定全縣畜禽規模養殖場所禁養區。

針對禁養區內需關閉搬遷的規模養殖場,澄江縣採取由所屬鎮(街道)為主體,相關職能部門配合,召集利益相關方協商的方式開展關閉或搬遷工作。

截至2018年10月30日,澄江縣人民政府共投入補助資金9611.5萬元,退出撫仙湖徑流區畜禽養殖場(戶)1090戶、畜禽138.8777萬頭(只),完成了畜禽養殖關閉搬遷任務,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取得新進展。

下一步,澄江縣將圍繞撫仙湖保護,不斷健全完善長效監管體制,強化監督檢查,嚴防撫仙湖徑流區畜禽養殖死灰復燃,確保撫仙湖穩定保持Ⅰ類水質。

澄江縣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種植業健康協調發展、堅持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相統一原則,開展撫仙湖徑流區塑料大棚拆除工作。

澄江縣農業主管部門抽調工作人員分赴徑流區5個鎮(街道),調查塑料薄膜大棚情況。經調查統計,撫仙湖徑流區共有塑料大棚143戶,佔地745.22畝(不含已申請備案的科技大棚)。澄江縣制定《保衛撫仙湖雷霆行動塑料薄膜大棚拆除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塑料薄膜大棚拆除範圍、拆除時間和補償標準等,全面啟動撫仙湖徑流區塑料大棚拆除工作。

為此,澄江縣農業主管部門抽調16名工作人員,組成4個小組,深入6個鎮(街道)和相關社區,採取縣、鎮(街道)、村(社區)、組4級聯動,全力推進塑料薄膜大棚拆除工作,截至目前,共計簽訂拆除塑料大棚協議143戶,745.22畝大棚已基本拆除完成。“在拆除大棚工作中,臨時搭建的大棚拆除相對容易,但部分自動化程度高的科技示範大棚(如花卉、科研類),拆除成本高、難度大。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爭取儘快全面拆除撫仙湖徑流區內塑料薄膜大棚。”澄江縣農業主管部門負責人表示。

全面開展土地流轉休耕

據統計,撫仙湖徑流區全年化肥施用量達2.7萬噸,農藥施用量達254.66噸,農業面源汙染佔入湖汙染負荷總量的70%。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撫仙湖徑流區內大水大肥種植造成農業面源汙染嚴重問題,成為撫仙湖水質保護的重點和難點。

澄江縣制訂《澄江縣撫仙湖徑流區土地流轉發展生態農業實施方案》,僅用5個月時間,共計簽訂流轉合同41648戶,合同地塊面積5.82萬畝,到位資金6.8億元用於撥付鎮(街道)兌付農戶,目前除少數特殊原因外,已基本兌付完成。2018年土地流轉休耕輪作後,建成綠色生態菸葉基地10000畝、香根草種植基地4000畝、生態油菜種植31000畝,輪作區化肥、農藥施用量同比分別減施3750噸和39.7噸,削減率達93.9%和89.4%。

在土地流轉的同時,澄江縣啟動四規合一規劃編制工作,初步完成撫仙湖徑流區5.82萬畝土地流轉、田園綜合體、種植規劃、種植標準“四規合一”的初稿編制,為下一步土地流轉、種植結構調整、種植管理及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制定實施撫仙湖徑流區耕地休耕輪作農業面源汙染監測及效果評估方案,跟蹤評估耕地休耕輪作效果。

隨著撫仙湖徑流區耕地輪作休耕項目的不斷推進,吸引了眾多投資商到澄江縣考察、洽談農業項目。目前,申報農業項目招商引資企業100餘家,與11家企業(合作社)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部分成熟項目已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和投資意向書,開始選址佈局。同時,積極組建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生態建設及經營。

4月16日,記者在雲藍藍莓莊園看到,400多名工人正在有序地採摘、分揀、包裝藍莓。藍莓莊園技術總監保壘介紹,此前這片地裡種植的全部是韭菜,通過三輪土地流轉,目前莊園已流轉土地2000畝,生產的藍莓鮮果已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經農業部門統計,與種植蔬菜對比,種植藍莓畝均減施化肥100公斤、農藥0.5公斤,進一步削減了農業面源汙染、改善了自然生態環境。

全面治理農業面源汙染

撫仙湖徑流區耕地面積26.16萬畝,施肥強度63.07千克/畝(折純),全年化肥施用量約1.65萬噸;壩區7.96萬畝耕地施肥強度110.55千克/畝,全年化肥施用量約0.88萬噸,佔徑流區化肥施用量的53.33%;壩區常年種植蔬菜5.82萬畝,耕地施肥強度155.26千克/畝,全年化肥施用量約0.83萬噸,分別佔徑流區、壩區耕地化肥施用量的50.3%、94.32%,壩區常年種植蔬菜耕地已成為農業面源汙染的重度汙染區。

玉溪市邀請省內環保、農業方面的專家、學者對徑流區汙染負荷入湖量進行認真研究、科學研判,確定了農業面源汙染是氮磷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測算出“十三五”期間TN、TP削減目標。緊緊圍繞TN、TP削減既定目標,科學編制《撫仙湖徑流區耕地休耕輪作工作方案》,精準提出對撫仙湖壩區常年種植蔬菜的5.82萬畝耕地進行休耕輪作。

通過實施休耕輪作,5.82萬畝壩區常年種植蔬菜耕地氮、磷肥料施入量由原來的每年0.57萬噸、0.11萬噸,分別減少為0.12萬噸、0.04萬噸,每年就地削減純N(氮)0.45萬噸,減少78.9%,削減純五氧化二磷0.07萬噸,減少63.63%,能夠滿足撫仙湖水環境容量的負荷削減要求。

按照“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的原則,新環湖路以下區域用於實施湖濱緩衝帶建設,在有條件的區域適度建設人工溼地以及以喬木為主的自然溼地,主要河道及公路兩旁20米內種植綠化樹苗,形成生態良好的綠色屏障帶、湖濱緩衝帶和苗木基地。

全力打造農業新業態

“流轉土地僅限於種植藍莓、荷藕、烤煙、水稻、油菜、小麥、景觀苗木等生態、綠色、節水節藥節肥型作物,鼓勵水旱輪作。”澄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謝雲壽介紹,通過改造、提升傳統農業,打造農業新業態,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生態休閒觀光體驗農業轉變,有效削減農業面源汙染。

澄江縣按照“生態優先、因地制宜、休調結合、進退並舉”原則,發展生態苗木(林果、盆景、景觀苗木)和生態溼地1.35萬畝,其餘耕地按照農業產業規劃佈局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常年種植荷藕1萬畝、藍莓1萬畝;大小春輪作種植水稻—油菜或小麥1萬畝、烤煙—油菜或小麥1萬畝,通過壓縮壩區蔬菜面積,發展節水節肥節藥型農業。

採用“生態+種植標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生態+種植標準+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建設2萬畝綠色優質菸葉輪作基地。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收運儲體系建設,加快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實施、農戶參與的農藥、化肥等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

到2020年,通過實施撫仙湖徑流區5.82萬畝常年種植蔬菜壩區耕地(農業面源汙染核心區)休耕輪作,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削減農業面源汙染,與2017年相比,實現撫仙湖徑流區入湖氮汙染負荷削減率達到40%、磷汙染負荷削減率達到26%以上。

澄江縣政府先後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勵各類經營主體積極流轉土地按產業規劃和種植標準發展生態農業。鼓勵農戶以村(社區)為單位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將政府統一流轉的土地進行返租,按產業規劃、種植標準進行種植;鼓勵和支持流轉土地農戶向產業工人轉型,增加農戶收入;鼓勵並扶持澄江籍人員到撫仙湖徑流區以外流轉土地發展生態種植,連片面積5至50畝,簽訂3年以上流轉合同,每畝一次性給予補助500元;縣外穩定務工6個月以上農戶一次補3000元;每組織輸出1人,省外300元、市外省內200元、縣外市內100元;提供10萬元政府貼息創業小額擔保貸款。

悅蓮荷藕莊園依託種植荷藕,打造生態景觀,建成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莊園,2016年被評為玉溪市市級莊園,2017年承辦全國第三十一屆全國荷花展,並被評為最佳組織單位,農旅融合初見成效。(記者 賈雲巍 鄭海燕 文 圖)

記者:賈雲巍 鄭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