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說:凡是被壓抑的,最終都會以更加醜陋的形式表現出來,是這樣的嗎?

名靚優品


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是在哪裡,但是我看到了,還是想回答一下題主提出的問題。

看到這句話,我在腦海中想起的,居然是前幾天剛剛緝拿歸案的弒母青年吳謝宇。他在弒母之後,過得是他的另一面的人生:嫖妓、買彩票、在酒吧做男模。在逃亡的日子裡,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過得如他的笑容一般輕鬆愉快。

吳謝宇的這些角色、這些事情,幾乎都不符合我們這個社會正統的價值標準,也不符合在一個家庭裡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畢竟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美好的人生,能夠剋制住自己不適當的慾望,能夠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也能夠建立一個和美的家庭。

我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在吳謝宇的成長過程中,看不到有什麼父母在他的教育上面的有失偏頗之處,即使他的母親不願意在丈夫死後接受別人的捐贈,我也不覺得這會對吳謝宇的人生能產生多麼負面的影響。

只是,別人的日子其實我所能想到的,我所能參與到的,所以是不是吳謝宇壓抑太多,還是天性如此,真的讓人難以判斷。


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被壓抑太久之後,暴露出來的未必是最醜陋的,但卻是最真實的,真實到把人的獸性的一面、本能的一面、乖張的一面、暴力的一面一一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而卻不符合社會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


清風說心理


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對一個彈簧壓的越用力,彈回的幅度就越大。人性更是如此,如果人性被壓抑,當有一天釋放出來,會是摧毀性的致命的。

希特勒小時候很窮,他經常被富裕的猶太學生欺侮,對於猶太人仇恨深深埋在心底。在他上臺執政以後,開始宣揚種族主義,屠殺大批猶太人,僅僅歐洲被屠殺的猶太人就達600多萬人。

新加坡有一個華裔女子,叫鍾愛寶,後來改名叫郭盈恩。她生於1972年,其父是劇作家,其母是鋼琴師。成長環境十分單純,自幼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在修道院辦的女校就讀,青春期幾乎沒有和男生接觸。

17歲那年,在新加坡上大學,她對同學說,“我居住在一個保守,壓制的環境下,我感覺到體內有種性躍動在萌芽,覺得越來越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

直到她去英國讀書,她開始把壓抑的性意識釋放開來,在英國交了很多男朋友。當聽到美國要拍《性女傳奇》,在徵召演員。她去美國應徵。在拍攝現場,用10小時,不停的與251個男人做愛,一舉打破了世界紀錄。

所以,心理情緒要合理的疏導,不能拼命壓制。壓抑的結果,積累的情緒多了,會鬱結於心,要麼在沉默中死亡,要麼在沉默中爆發。以爆發的形式釋放,終究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那個結果一般都很醜陋!








灤河之岸


壓抑是人心理基本的防禦形式之一。如果我們產生了一些想法,與現實或者是道德,相背離的時候,就會被我們壓抑下來,形成潛意識。如果壓抑無法得到釋放,那麼他就會偷偷的繞過我們的意識領域以其他的形式釋放出來。精神分析認為被壓抑的觀念,會以夢的形式展現出來。如果壓抑得比較嚴重會以其他不可思議的行為表現出來。

比如說,我們這個社會對性始終是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性是一種非公開化的,每個人認為公開的談論性,是不道德的和不文明的。但是性又是我們的本能需要,如果一味的壓制性,這樣會給我們的身心帶來相當的傷害。在青春期的時候,青少年對性沒有一個足夠的認識,但是,這個時期,又處在性萌發的時期,所以在心理上就表現出對性的渴望。但同時社會的道德又使他對性的需要產生了羞恥感。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青少年對自己的手淫行為,會產生不可原諒的念頭,但另一方面,本能的性需要又促使他產生手淫行為。

更為甚者,在這種矛盾心理的狀態下,青少年可能對性對象產生了偏差。如戀物癖,偷窺癖,露陰癖等等。

因此,過分的壓抑我們的觀念,情緒等不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我們要學會適當的釋放。這個社會上,最可怕的,不是那些整天凶神惡煞脾氣暴躁的人,反而是那些逆來順受老實巴交的人。因為這些人在遇到不平事情的時候,總是在壓抑自己。自己被欺負了,壓抑。自己被騙了,壓抑。自己被領導愚弄了,壓抑。越多的壓抑就會帶來越多的爆發。比如說妻子常年被丈夫欺壓,家暴,妻子可能每次都忍受,每次將自己的憤怒的情緒壓抑下來。但是等到壓抑不住的時刻,妻子往往選擇殘忍的殺死丈夫。社會上關於妻子肢解丈夫的案例也時有耳聞。這就是過度壓抑的後果。


風起江湧月明空


這種表述是不完全準確的。壓抑作為一個心理學術語,通常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理論,即精神分析理論有關。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被壓抑的情感和意識會進入人的潛意識當中,最終可能通過變態或異常的形式展現出來,也可能通過藝術創作和體育運動等形式表現出來。

一個人被戀人拋棄,處於失戀的痛苦之中,情感需要因無法得到滿足而被壓抑,他有可能因此出現強迫症和抑鬱症等症狀,他也有可能因此創作出一幅畫作,一段音樂,一首詩歌,一部小說。


瘋狂和天才是壓抑表現出的兩個極端。通常情況下,對於正常的普通人而言,它會在日常生活中既可能表現為消極的行為,也可能表現為積極的行為,比如把失戀的痛苦化為工作的動力。

弗洛伊德有一個著名的觀點,他認為文明就是人類本能壓抑的結果。弗洛伊德有本著作就叫做《文明及其缺憾》。


心理諮詢師程鍩


物理科學對力的基本解釋是合成分解。人的意識活動狀態就象物理學定義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處於自主平衡狀態下,沒有外力作用下屬於穩定狀態,外力和內力統一會定向運動,如有阻力也就是反作用力,肯定會有明顯的反應。就象老師批評學生,批評的得當,學生學習成績會向上,不得當就會有負面作用,當人們處在各種複雜的社會矛盾中,矛和盾的存在狀態,很象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反作用力的微量存在,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釋放,以免轉化為對抗,產生不良後果!這就象液壓傳動系統中的溢流閥發揮的作用,

        當系統壓力升至規定極限壓力時,系統壓力壓縮閥芯,打開回油箱的通路,使多餘的壓力迴流油箱,保障系統安全。在正常狀態下,一定要學會理解、包容,對不良情緒不預積累,以保證心理健康和健康的人生。


已亥天蓬


是的,為什麼有“物極必反”,“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一說嗎,這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彈簧效應”。


12號渡老師蔣水華


太絕對了

壓抑久了,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是會爆發出來的,但是這個要看情況和壓抑的事情了,好壞不一定的。

如果某個人壓抑了對你的喜歡,突然有一天你有女朋友了她知道了,瘋了似的突然對你表白說了許久對你的想法,這未嘗不是個好事,雖然壓抑很久一直在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是什麼醜陋的壞事

但是如果,一個人壓抑了對方對他的頻繁的挑釁,到某個時間點,反擊給你的點,應該會比較極端的。這樣的醜陋不醜陋,也不太定義的

視情況而定的,還是儘量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的,這樣對你對別人都不太好。個人建議把。


身騎白馬揍大象


是的,幾千年前,大禹治水的成功告訴我們,要疏不要堵。要堵,要壓抑必壞。


納蘭雨杭


這個說法太絕對,壓抑的情緒也可能合理化的演變成某種愛好產物,藝術作品,文章。如果情緒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就可能變成心理問題,心理變態,或者習得某種不良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