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你覺得哪句話最能代表河南人?

一介書生Bruce


說起方言,如果沒場景,將毫無意義。

場景: 黑蛋和二狗子摸爬蚱

黑蛋拿得礦燈正在滿壤地類kei爬蚱,樹頂忽然“呼啦”一聲,“嘎!嘎!”

黑蛋:“一個老馬嘎得,我以為啥家時類 馬勒戈壁 嚇毀我啦”。

過了一會。。。。。。

二狗子:“蛋! 來嘞些早類”,

黑蛋:“早個氣颳得 挨黑多啊時候才來 啥都沒neng住類”。

二狗子:“這微兒 月門地西亮類 趕緊kei吧 一會都變嘰嘹得了。”

黑蛋:“來嘞時候 忘了帶個木鍁了 有類剛露頭 摳不出來”

二狗子:“是類,我剛才孤寂德neng(四聲)半天 才扣物來 帶個抓鉤也管。”

黑蛋:“剛才一個老馬嘎得 呼啦一家譁 嚇毀我啦”

二狗子:“你白佛啦 我剛才在地下 扣住一個馬蛇豆得 考它娘 下回佛啥不扣了”

黑蛋:“那家時跟吊蠍虎得差不多,我就害怕那家花 還有面面虎得 瘮人!”

過了一會!

二狗子:“今天不多啊 才夜橫壤黑嘍多 因果才夜下雨了。”

黑蛋:“夜個也不少啊 今兒個 這幫龜孫種也不往外出啊。”

二狗子:“拜兒拜兒!拜兒拜兒!”

“呼啦”從棒得擴得竄出一條半莊得大類黑影。

黑蛋:“啊...... 賣b呀兒類 嚇毀我啦”說完,氣呼呼瞪著二狗子的狗。

二狗子笑道:“別瞪了 他是個牙得 跟你不配”

黑蛋:“kei個吊爬蚱 你還帶個吊龜孫熊二大爺幹啥類。”

二狗子:“帶恁大爺個蛋!”





三顧草房


河南文明發達比較早,加上地形多樣,方言很多,還找不出哪句方言能代表河南人。如果用一個字來代表河南人,那就是“直”。

我生長在黑龍江省,我們那裡全國各地的人都有,也有外國人,就是沒有本地人。我家的鄰居也是我的同班同學,他媽媽是河南駐馬店人,我問她河南老家有什麼特點,她說她們老家沒特點,如果說有特點的話,那就是“哈飛飛不開,刺魔魔不服”。我聽了幾遍沒聽懂,阿姨給我解釋半天,我才知道是“喝水水不開,吃饃饃不熟”!後來在深圳時,真的看到市場上有幾家河南人開的早點鋪,裡面的饅頭確實不熟且發黏,他們燒的水不開就舀出來喝,一問,就是駐馬店的。從那以後,我說的最像的一句河南話就是“喝水水不開,吃饃饃不熟”。

我有幾個原籍河南的同學,也有幾個河南籍鄰居,和工作以後遇到的河南人都不錯,所以在招工時,我優先錄用河南人。我對我錄用的人管理較嚴,做的不好我會訓斥,有一次我問一個河南人,我經常訓斥你,你煩不煩?他說,你不是在訓斥我,你是在給我加工資。他們很懂道理,很善良。


美食家145852835


河南,簡稱“豫”,位於我國中東部,又稱“中原”、“中州”,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作為曾經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達五千年之久,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故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

而許昌又位於河南的中部,許昌、平頂山一帶的河南話最能代表正宗的河南話,與外省相鄰的外圍地區的河南人,說話的口音都有些變化。

河南的方言很多,要說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莫過於一個字——“中”,河南人愛說“中”,如果你在外省遇到一個人說“中”,十有八九是河南人。

另外河南的其他方言還有:

使裡慌(累)

前兒(前天)

前貝兒(上午)

後貝兒(下午)

後魚兒(後天)

夜兒(昨天)

夜兒黑(昨天晚上)

今兒(今天)

弄啥(幹啥)

布老蓋兒(膝蓋)

羅車骨(踝骨)

歌老枝兒(腋窩)

姜磨頭(肩膀)

脖二耿(後脖頸)

囟球(傻子)

二杆兒(缺心眼,有點虎)

二結梁(和二杆兒差不多)

半調子(缺心眼)

八成兒(缺心眼)

平之(滅掉)

出屢(滑)

骨堆(蹲)

姜解兒(剛才)

坎兒坎兒(剛剛)

嚴們兒(剛好)

看美兒(剛好)

鼓動(幽默)

攪少皮(攪屎棍,別人又沒有辦法他的人)

翻眼皮兒(一個戳七道八的人)

事光皮(不愛幹活的人)

刺溜皮(和事關皮差不多)

額頭(額樓蓋兒)

瞎蹅(做不好事的人)

牙車骨(一個有點小無賴的人)

婆娘(娘炮,娘娘腔)

…………

等等不勝枚舉。

由於方言不好用文字或拼音準確表達出來,含義也不好準確的翻譯,只能口口相傳,請各位指正,見諒。


豫中農人


若是說到那一句河南方言最能代表河南人,那麼我想大多數人都知道,那就是河南“中”字,“中”是河南方言中的代表詞,可以說是一字蓋頂,並且傳播甚廣,成為了大多數人對河南人的直接印象。但除了中字,還有很多方言也是能代表你是河南人。


其中最近網絡熱詞“懟”,便也是河南方言的一部分,懟在北方方言中具有鮮明的地位,是其漯河舞陽方言,當地有“喝了舞陽水,句句不離懟”之說,懟字是萬能動詞,只要是和動作有關的詞,如打,罵,吃,喝,乾等都可以用懟來表示,不過隨著方言的傳播,和近兩年網絡的爆紅,現在懟字幾乎全國都在使用。這也是河南方言中一個鮮明的代表。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河南方言,比如近期網絡爆紅的“擺捉急,某事兒”,在搭配上開封地區的獨特口音,簡直是河南方言中的經典之作。


在許昌和濟源等地區,還有這一個獨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廝跟”,該詞只是在河南小範圍使用,是其鮮明河南地方方言,有一起,一塊的意思。

當然像乖乖類、得勁兒、股堆,清老起來,俺、木有、信球,憋不住,等也是河南方言的代表之作,具有很強的河南方言代表性,當然最能代表河南人的還是中!中!中!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我是豫州記,河南本地資訊平臺。

豫州記


一個字“中”!

就連河南省會鄭州的城市宣傳片,都是“一個都說中的地方”!

一個“中”字意義非凡,涵義廣泛。既是地理上的中間,又是歷史上政治中心,還有社交上的承諾、許可、贊同、褒獎等諸多涵義!

河南地處黃河之南,九州腹地,中國之“中”,故又稱““中原”、“中州”。



河南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歷史上在河南建都的朝代就有20多個,八大古都河南就佔了四個,是當時的國家政治經濟中心,是最高權威、絕對安全的象徵!

河南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厚重的歷史,豐富多元文化,造就了河南人“中庸的個性”,憨厚又狡黠、誠實又虛套,做事勤懇卻不夠細緻。但河南人普遍吃苦耐勞,生存力強,被稱為中國的吉普賽人!


“記憶中原,老家河南”!


官稱文哥


言歸正傳,其實天天生活在河南,大部分地區都是中原官話,很多方言也是字同音不同,自然就看不出來哪一句話比較特殊,哪一句最能代表河南人。比如我們常說“今黑喝湯吧”、清道一碗胡辣湯,再吃倆包子妥了“、”老鄉,你去哪嘞?你幹啥嘞?“等等。

但在外省生活一段時間就會發現,他們認為河南方言有著鮮明的特點。比如像“中、幹啥嘞、老鄉、俺家、俺這裡“等等都代表著濃濃的河南方言意味,很多人都把這作為河南話的標籤。

其實在河南像信陽、濟源、安陽等等這些交界處,他們說話特點也很明顯,只是與豫中、豫東地區相比影響較小。

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老鄉,你看俺寫裡中不中,中嘍點個讚唄!”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喜歡請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流行最廣的代表河南人的一個字就是“中”,是同意的意思,也有讚美的意思,讓你做什麼事,你可以回答“中”,誰幹活漂亮,你可以誇他“真中”,“行不行”就是“中不中”?
豫劇花木蘭


說誰個漂亮就誇她“長的真得勁!”鄭州燴麵很有名,特點就是碗大面寬湯味足,想象吧,一位秀氣的姑娘捧個盆一樣大的碗吃著燴麵!

說什麼事沒注意,可以說“不徐乎”

河南人現在已經融入全國,在外面說著當地話或普通話,回到家鄉說本地話或河南普通話,最有代表性的是豫劇,基本上全國人都能聽的懂!
豫劇“收姜維”

中國首富許家印老家就是河南。

“陳、林、黃、鄭”四大海外大姓的發源地出之河南,百家姓的一百個姓出至河南或重要分之於河南,可以說河南是中國人大半個老家!
黃氏發源地紀念碑


黃蜂二師兄


這一題目我答過3次了,其中一次答得較全,不僅有河南的代表性方言,而且還有許多省的標誌性方言。網友反映:“收集得很全",請查閱。


齊聲喚賢


初中出事 有幸在河南上一年學 印象最深就是 鴨子毛 意思等同jb毛。順便打聽我在鄢陵縣一中 有個同學叫龔亞光或者鞏亞光 那年84大閱兵 我走的時候他說可能也跟父母去了河南鞏縣 我想他了 雖然只在一起一年 但是我初二年級到外地上學最好的夥伴 去少林寺春遊照相我沒錢了他主動給我交了兩塊錢 沒開學我就回西安了 找他說去鞏縣了 有知道的給個話 印象中大高個


拍桌狂笑看你瘋


嫩在家等著,俺去搞個井蓋賣了換點錢,再買點酒回來俺倆哈兩杯,中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