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金公司2018:老牌公司折戟 有人歡喜有人憂

作者 楊希

持牌消金公司2018:老牌公司折戟 有人歡喜有人憂

消費金融行業方興未艾。2018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波動大、差異大,有黑馬營收猛增,也有老牌公司業績折戟。

2018年年報季接近尾聲,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去年業績如何?

目前國內共有2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開業23家,其中有17家能夠公開查詢到業績。

從已公佈數據來看,捷信、招聯和馬上消費金融淨利潤排名前三,穩居消金公司第一梯隊;第二梯隊是緊跟其後的中銀、中郵、海爾、湖北消費金融,這四家公司淨利潤均達到億元以上;錦程、哈銀、蘇寧等八家公司淨利潤均未突破1億元,為第三梯隊。

持牌消金公司2018:老牌公司折戟 有人歡喜有人憂

圖:持牌消費金融公司2018年淨利潤、營業收入情況(注:捷信“營業收入”一欄為主營業務收入)

淨利潤三甲:增速驟降 捷信營收超百億

從盈利指標來看,淨利潤前三甲公司內部仍有較大分化。2018年,捷信消費金融實現淨利潤13.96億,招聯消費金融淨利潤為12.53億,相比於緊隨其後的馬上消費金融8.01億的淨利潤,前兩家頭部公司保持一定優勢。

從利潤增速來看,2018年頭部消費金融公司淨利潤增速均大幅回落。數據顯示,2017年招聯金融淨利潤增速為266.97%,而馬上金融則高達8792%。而到了去年,招聯消費金融淨利潤增速驟降至5%;馬上金融淨利潤增速也出現“腳踝斬”,回落到39%;捷信消費金融淨利潤同比增長37%。

持牌消金公司2018:老牌公司折戟 有人歡喜有人憂

從營業收入來看,三家頭部公司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由高到低依次是馬上消費金融(77%),招聯(67%)和捷信(41%)。其中,捷信消費金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5億,是唯一一家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持牌消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捷信消費金融的觸角已伸向了海外。據捷信官網披露,截至去年年末捷信共有活躍用戶1400萬,為全球10個國家的1.11億客戶提供服務。

“億元俱樂部”:海爾增長兇猛成黑馬

淨利潤緊隨第一梯隊之後的,是中銀、中郵、海爾和湖北消費金融,去年淨利潤均達到1億元以上。

持牌消金公司2018:老牌公司折戟 有人歡喜有人憂

海爾消費金融和中郵消費金融分別成立於2014年12月和2015年11月,去年淨利潤已經超過了首批成立的錦程消費金融和北銀消費金融。

中郵消費金融淨利潤為2.03億元,同比增長199%。海爾消費金融實現淨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252%;實現營業收入10.48億,同比大增314%。淨利潤、營業收入雙雙猛增,在17家持牌消金公司中最為亮眼,成為去年業績黑馬。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消費金融行業普遍發力於場景應用,海爾將目光投向了年輕社群。據海爾消費金融官網,該公司鎖定“年輕人群信用消費”這一細分信貸需求,推出了最快1分鐘可放款的信用借款。

中銀、華融、蘇寧業績下滑明顯

淨利下滑背後各有隱憂

中銀消費金融實現淨利5.60億元,同比下降59%,在淨利過億的7家消金公司中,中銀是同比淨利負增長的唯一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

去年年內中銀消費金融三度被罰,合計罰金近300萬,成2018年罰單數額最多的消費金融公司。被罰原因有“存在以貸收費的行為”、部分消費貸款業務存在三項違法違規事實,包括“借款人收入情況貸前調查未盡職”、“未嚴格執行個人貸款資金支付管理規定”、“未採取有效方式跟蹤檢查貸款資金使用”以及因違反《徵信業管理條例》。

持牌消金公司2018:老牌公司折戟 有人歡喜有人憂

蘇寧消費金融淨利潤為0.45億元,同比下降79%;華融消費金融淨利潤為0.17億元,同比下降87%。

華融消費金融由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持股55%,而華融賴小民案,或許也已波及華融消費金融。據報道,2018年10月,華融消費金融董事長賈傳寶、總經理鄒新亮雙雙被免職。而2019年初始,華融消費金融迎來了年內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首張罰單。今年1月,華融消費金融因違反央行徵信管理相關規定,被央行處以罰款5萬元。

中小消金公司展現增長動力

在淨利潤1億元以下的消費金融公司中,部分後起公司業績頗具看點。

首批成立的北銀消費金融,去年實現淨利潤0.35億元,全年投放個人消費貸款40.54億元,存量客戶111萬。

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和幸福消費金融成立於2017年。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去年首度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0.11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66%,達1.07億;幸福消費金融去年虧損縮小,為0.13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4%,達1.41億元,距離盈利只有一步之遙。

成立於2016年末的河南中原消費金融去年實現營收5.22億,累計放款237.37億,貸款餘額86.54億,累計放款569萬筆,客戶數204.01萬。

同樣成立於2016年末的長銀消費金融未明確公佈盈利數據,但其股東廣匯汽車在2018年年報中確認了951.77萬的投資收益,按照25%的控股比例計算,長銀消費金融去年實現了0.38億的淨利潤。

僅從數據來看,新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展現出一定的增長動力。

消費金融行業方興未艾。2018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波動大、差異大,有黑馬營收猛增,也有老牌公司業績折戟。面對擴張和監管,各持牌消金公司或許只有建立差異化的競爭、獲客優勢,通過金融科技和場景融合,方能維持穩定的盈利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