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限購”救車市?

在“汽車下鄉”與“取消限購”的政策提振下,汽車市場有望緩解銷量下行的壓力。

本刊記者 許夢旖/文

過去的2018年,是中國車市的“寒冬”:據中汽協數據,2018年全國汽車銷量2808萬輛,同比下降2.8%;其中乘用車銷量2371萬輛,同比下降4%,為199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對於2019年中國車市的走勢,業內主流聲音基本是“不容樂觀”。

“汽車下鄉”推消費

2019年年初,各大車企陸續公佈了各自的銷量目標,部分車企仍十分謹慎,銷量目標基本與2018年持平或者保持微增長。但也有不少企業較為樂觀, 2019年的銷量目標增速甚至在20%以上。

近日,中汽協公佈了2019年一季度的汽車銷量情況:2019年1-3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3萬輛和63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8%和11.3%。其中,乘用車產銷達523萬輛和526萬輛,同比下降12.4%和13.7%;商用車產銷均為11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和2.2%。

與之對應的是新能源汽車的逆襲。

數據顯示,2019年1-3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產銷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02.7%和109.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完成22.6萬輛和22.7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09.3%和121.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萬輛和7.2萬輛,同比增長85.2%和79.1%。此外,一季度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前十的車企為上汽、吉利、長安、東風、長城、北汽、一汽、奇瑞、江淮和比亞迪,10家企業一季度共銷售汽車272.5萬輛。

1月29日,發改委在官方網站發佈消息稱,發改委同工信部等10部委聯合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下稱“《實施方案》”),在以高質量的供給催生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方面,提出了6方面24項政策措施。而在這項加大供給側改革、促進消費的重要政策中,拉動汽車消費被放在了首位。

《實施方案》的推出,被業內解讀為新一輪“汽車下鄉”正式拉開帷幕。

其中,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的當數“汽車下鄉”和“皮卡進城”兩項新政。《實施方案》提出,為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在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農村居民報廢三輪汽車、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或者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給予適當補貼,帶動農村汽車消費。

2月,長安歐尚、一汽大眾率先響應“汽車下鄉”政策,長安歐尚旗下六款車型享受補貼,金額從3000元至2.2萬元不等;一汽大眾旗下“汽車下鄉”政策的主力車型為捷達、2018款寶來、全新一代寶來、蔚領四款車型,其中捷達享受2200元報廢補貼、2018款寶來享受2500元報廢補貼;其餘車型根據不同優惠方案,可享受4000元至9000元不等的報廢補貼,全新一代CC的報廢補貼則高達1.2萬元。

當前,中國國產皮卡市場共有13個整車廠商,21個主要在售車型。長城汽車是皮卡行業的絕對龍頭,其約七成為柴油車型,三成為汽油車型,市場份額常年保持在30%以上。2018年前11個月,中國皮卡市場的總計銷量為39.9萬輛,同比增長13.7%。其中,長城、江鈴、鄭州日產分列前三位,市場份額分別為 31%、16%和 10%。

中信證券認為,相關車企的下鄉補貼本質上是一種廠家讓利,對於銷售的促進有一定積極影響,但對企業盈利會有所影響;後續其他車企有望跟進,汽車銷量的改善將一定程度上提升行業景氣度。

取消限購“振”車市?

國內汽車銷量的下滑幅度已經開始放緩。

根據中汽協數據,3月,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5.2%至252萬輛,標誌著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銷量已經連續第九個月下滑。但這也是自2018年8月以來的最小降幅,降幅比前兩個月明顯收窄,市場似乎有所回暖。

目前,國內汽車市場正在分化,中高端市場情況相對樂觀,中低端壓力依然較大。

2月27日,雲意電氣公佈年報,公司 2018年實現營收6.59億元,歸屬淨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67%、-4.71 %。公司表示,業績變動主要受汽車行業銷量增速下降等因素的影響。

浙江世寶2018年營收同比下降1.83%,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77.71%,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樣包括“國內乘用車銷量下降的影響”。

亞太股份2018年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49%、91.08%,下降的主要原因仍包括汽車銷量下滑的影響,公司銷售未達預期。

作為汽車龍頭的比亞迪2018年營收和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速分別為22.79%、-31.37%。公司表示,淨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燃油車行業下滑帶來的激烈競爭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司業務的盈利水平。

或是為了加力扭轉頹勢,4月17日,市場層面流傳出一份發改委下發的汽車、家電等消費鼓勵文件,在這份名為《進一步擴大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0年)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的文件中,發改委要求各地方在上述重點消費行業中實施鼓勵政策,其中涉及到汽車的有兩處。

具體來說,《徵求意見稿》內的汽車政策包括下面幾項。

首先,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已實施限購的地方2019年和2020年車牌增量指標數量在2018年的基礎上分別增加50%、100%;取消對無車家庭購車的限制,對小客車更新指標的申請不得設置數量限制。

其次,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政策,已實行的同類政策必須取消。

此外,燃油汽車車主更新購買新能源汽車後,仍擁有再次更新購買燃油汽車的權利。2020年前後,重點汙染城市的80%出租車和網約車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最後,鼓勵地方加大新能源汽車置換、運營補貼力度,降低新能源出租車、網約車、城市物流車等車輛使用成本。

為了控制汽車增量,國內各大城市均早已出臺了汽車限購政策:以北京地區為例,新能源汽車的指標已排到了8年之後,普通燃油車的指標更是遙遙無期。

如果《徵求意見稿》得以實施,限購地區的汽車銷量必會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將十分明顯。

早在2019年年初,北京地區就曾給出過400萬輛的市區內燃油車上限,並計劃裁撤185萬輛燃油車,但卻從未限制過新能源汽車總量。

《徵求意見稿》中提道,“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已實施限購的地方2019年和2020年車牌增量指標數量在2018年的基礎上分別增加50%、100%,取消對無車家庭購車的限制,對小客車更新指標的申請不得設置數量限制。”

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應加快由限制購買向引導購買轉變,根據路段擁堵情況合理設置擁堵區域,細化交通管理措施,科學引導車型出行,對擁堵區域外車牌核發不予限制。

而在新能源汽車上,《徵求意見稿》要求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經實行的必須取消。破除地方保護,各地對新能源產品一律發放專用號牌,並給與同等優惠政策。燃油車車主更新購買新能源汽車後,仍享有再次更新購買燃油車的權利。

這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利好:城市用車和出租車全面更換新能源汽車,意味著這個此前封閉的市場將向新能源汽車廠家全面開放,且短期內不用考慮這個市場被關閉的可能性。

其次是老舊車更新政策。《徵求意見稿》指出,要充分發揮中央財政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資金作用,以獎補方式支持地方開展老舊柴油貨車淘汰試點工作,推進高排放車輛更新升級;適當擴大獎勵補助範圍,對使用年限不超過10年的乘用車報廢更新為節能環保或新能源汽車給予獎勵補助,鼓勵淘汰排放標準落後的車輛。

此外,對重點汙染城市,出租車和網約車在2020年之後80%換成新能源車,並享受高速過路費優惠。

總體來看,《徵求意見稿》是在目前政策方向上的進一步延續,既繼承了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大方向,又不僅僅侷限於現有層面。和此前實施的汽車政策相比,新政徹底打破了部分地區“一方面講刺激銷量,一方面又不讓買車”的尷尬局面。

據發改委數據,2018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同比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國內汽車市場出現2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若扣除掉汽車類商品,再按照相同口徑計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大概回落0.4個百分點。換言之,單汽車消費一項大概造成了0.8個百分點增速的落差。

取消限購政策的正式實施,或將成為2019年汽車行業影響最深遠的政策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