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想表達些什麼?

覺主24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文化大革命運動期間,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1968年,王小波在雲南生產建設兵團勞動,這段經歷便是其重要代表作《黃金時代》的原型,《黃金時代》開篇便寫了"我"二十一歲時在雲南插隊。一部作品所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往往都要和作者的生活經歷結合到一起,正是這段在雲南插隊的真實經歷促使王小波寫出了這部《黃金時代》。

當時王小波還只有16歲,正處於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但是在文革時期,並有什麼明媚張揚的青春,沒有誰有資格去說青春。青春在這一時期是荒蕪的,猶如枯草,沒有生機。雖然灑脫自由的青春不被當時的大環境允許,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活在思想的青春裡。王小波將自己對青春的美好幻想全部傾注在筆下,寫出了自己和書中人的《黃金時代》。儘管這部作品有大量描寫性的文字,但不得不說的是,王小波用自己的大膽勇敢挑戰了那一時期的中國人,打破了傳統思想的束縛,描寫真實的、自由的、赤裸的慾望和虛偽的人性。那段時期人們習慣了將無說成有,將黑說成白,將對說成錯,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顛倒,是非對錯全靠人說,而不是做。

主人公陳清揚與王二討論關於自己不是破鞋的問題,陳清揚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破鞋,但所有人都說她是,就連自己相信的王二也說她是,並且王二還試圖證明她是破鞋。王二說:"大家都說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沒什麼道理可講。"一句話就表明了答案。用看似幽默的語言講述一件令人無比悲傷的事。其實王二知道她不是,但是事實與別人認為的事實往往是不一樣的,沒人關心所謂的事實,人們只關心這個事實能否讓自己接受,讓大眾接受,並且這個事實能否給大家帶來新鮮感。這與陳清揚無關,與大眾眼中的、心中的想法有關。所以陳清揚是不是破鞋對於大家來說沒意義,人們說是便是。這本應與陳清揚無關,但不巧陳清揚是其中的主人公。其實如果沒有陳清揚也會有其他人,總會有一個如陳清揚一樣的人被大家指指點點,這些都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這是現實社會的縮影。不僅陳清揚有這樣的遭遇,王二也是遭遇過的,還有許許多多的陳清揚、王二有著這樣的遭遇。痛苦而又無奈,悲哀而又絕望,即便是受到了這樣的對待,王小波依舊是用幽默的語言將這樣的題材加以整合,寫出了這部《黃金時代》。在那個時代裡還能保持著這樣的光芒實屬不易,但也正是那段苦難的經歷造就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引人發笑卻又發人深省。


“反英雄”的人物形象

所謂"反英雄",是指解構人們印象中那些英雄的形象,或只關注那些生活中最為庸常的生命。"反英雄(anti-hero)"與英雄是一個相對立的概念,是電影、戲劇或小說中的一種角色類型。黑色幽默文學作家們通過描寫人性的陰暗面來揭露黑暗的現實社會,通過對"反英雄人物"的描寫來揭露真實的人性和慾望,他們遭遇不幸,具有自私、委瑣、卑鄙等與高尚品質相反的特點。這些"反英雄"們的突出特點是"尋找自我"。

王小波筆下的王二們便具有反英雄的特徵,王小波筆下有各種各樣的王二,身份性格、長相皆不同,卻又都有些共同之處。有的是一臉"流氓相"的流氓,有的是身材高大威猛的大學教授,有的是離了婚的單身漢,還有的是身材矮小、毛髮很重的從沒插過隊的人……每一個王二卻也都有著共通點,強烈的好奇心和嚮往自由渴望自由的心,以及無法更改的真實,他們從來不是當時社會意義上的好人,更不是偉人。他們只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最平凡最真實的普通人,他們懦弱、膽小、瘋狂,他們虛偽、憂鬱、迷茫,他們無所事事,他們荒唐度日,或壓抑自己的慾望,或釋放自己的惡念,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而是活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黃金時代》裡的王二經常與"破鞋"陳清揚做愛,捱過批鬥,寫過很多詳細的描寫性愛的交代材料;《革命時期的愛情》裡的王二是豆腐廠裡的工人,蒙受冤屈,經受"幫教"改造,上批判會接受批評;《我的陰陽兩界》裡的王二前半輩子是個沉默寡言的陽痿患者,被周圍人當成低智兒一樣接受同情,後半輩子是個娶了女權主義者的中年業務骨幹。他們不完美,有很多缺點,也有汙點,可行走在這世間的大多數人不都是這樣嗎?

《黃金時代》中不僅僅有王二,還有一些像王二一樣的人,比如《似水流年》裡的李先生、《三十而立》裡王二的朋友許由等等,他們的生活並不順利,甚至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苦難,可他們卻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內心的追求,只是有人終身追求,有人堅持不住罷了,他們自嘲自諷,自我放縱,肆意無道,其實也不過是被壓抑太久的無辜者,在那個時代成為社會常態的可憐人,卻也不失為某種程度上的勝利者,至少在自我方面保住了自己。

反英雄人物形象懷疑一切傳統價值,有真切的自我思考,通過這種方式解讀自己,有種"眾人皆醒我獨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黃金時代》中的王二是追求自由的戰士,也是不敢反抗的弱者。這樣的人物形象是黑色幽默藝術表現手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小波深受黑色幽默文學的影響,他在《革命時期的愛情》裡說:"雖然我一生的主題是悲觀絕望,但還有一種氣質在主題之外。"這種氣質大概就是他的有趣。"正如我們的生活不應該是我寫的這樣,但實際上,它正是我寫的這個樣子。"無論經歷了什麼,他都不在意別人的判斷,從來沒有忘記自我,也從沒有喪失對生活的渴望與好奇心,更沒有更改這種以喜劇寫悲劇故事的寫作方式。


一往文學


39957

愛琢磨的安小姐

9小時前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本書,也是他傾注最多心血的一本書。書中以文革時期為時代背景,寫了文藝知青陳清揚和王二之間的故事。書中的語言通俗,幽默,還夾雜點流氓的味道,比如破鞋,偉大的友誼等等。雖然看上去整本書都好像是在調侃,開玩笑,甚至有點耍人的味道,但仔細想想還真是頗有很大的諷刺意味,比如所謂的批鬥會,所謂的檢討書等。看過王小波一些其他書,比如特立獨行的豬,沉默的大多數等,可以發現他有一種轉化快樂或者說弱化生活的無聊/無趣的能力。怪不得很多人提起王小波都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有趣的靈魂。他的小說能讓你不自覺地想笑,甚至笑到肚子疼,非常治癒。

一本正經地講笑話,還能悟出點哲理,這應該就是王小波最吸引人的地方。看似俗,其實只是你不懂人家的深刻。每每想起他任實驗室老師和如何利用好朋友的那段,就不由自主暗自偷樂。幽默還能這麼來,完全將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啊。用他調侃自己的一句話說:你說駱駝能好看嗎?😄


愛琢磨的安小姐


作為一個生前鮮為人知、死後卻聲名遠播的作家,王小波憑藉他的那份嚴肅而深沉的幽默打動了很多的讀者。王小波的作品大多是關於文革那個特殊題材的,他在作品中為讀者呈現了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荒誕離奇而且畸形殘酷的社會生活,在那種變態的環境中人性的惡與良善和生命的頑強與堅韌。《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之一,整部小說以“文革時代”為故事背景,敘述了男主角王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環境裡的生活境遇。和那些同為對歷史的反思而寫作的文人式的寫作不同,王小波擺脫了杜甫式的那種憂國憂民的使命感和教化普通老百姓的救世情懷,以極端的冷靜而又玩世不恭的流氓態度和反諷精神從容地敘述了遊離在時代和社會邊緣的人們的生活狀況。從流氓式的寫作來看,王小波和王朔很像,也有人說王小波像卡夫卡,不管怎麼樣,王小波對文革的抒寫影響和打動了很多的讀者,這可以從他去世後掀起的研究他的文學熱潮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來。

一、流氓外衣下的嚴肅與反諷

《黃金時代》整部小說以倒敘的方式,追述回憶了那段充滿了異端體驗的歲月,“異端”二字,足以概括那個吃人的社會。小說敘事沒有明顯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和“王二”的性格一樣,無拘無束,打破了時間上的跨度;幾個故事情節同時交錯進行,始終用一種調侃但背後暗含嚴肅的風格述說普通人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王小波的幽默是帶有戲劇性的,不是可以營造出來的,就像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等小說中表現出來的那樣,看似平淡,一笑帶過,笑過的豁達背後蘊含的是對那個“異端”時代下強烈的心酸。小說最開始就提到的陳清揚的和“破鞋”有關的故事,陳清揚急切地想證明自己不是“破鞋”,但在那個年代,她如果證明不了她的無辜,就證明不了自己不無辜。越是荒誕的世界裡,看起來越是有邏輯的越是虛假的,這種是非顛倒中,個體的生命只有戰勝主導的邏輯世界才能獲得自救,這中反抗式的自救也貫穿了整篇小說。

小說開篇作品開篇王二和陳清揚的相識緣於陳想讓王證明她不是“破鞋“,王二卻說由於陳清揚缺少寡居女人應具備的生理特點,因而必須承認自己是破鞋。他認為寡居女人必是一副萎靡之態,如果有女人一個人過火而青春不減肯定是因為她有在背地裡偷情,王二的這種想法在村民中是普遍都有的。所以這種邏輯當然不是王二本人的,而是代表那個時代的觀點。照理村民們那樣看沒什麼,但作為知識青年的王二不會蠢到那個地步。王二的看法貌似與當時的環境妥協,其實是深諳世事之後的生存之道,這也在側面反映了那個異端的時代對正常人性的變態摧殘。王二最終不能為她證明什麼,原因很簡單,“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於是陳清揚莫名其妙就成為了“破鞋”,這是沒有道理的;可是在眾人看來大家說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沒有什麼道理可講,這本身就是一種荒誕,但它卻真實地存在。陳清揚在沒有偷情的情況下被人指稱為“破鞋”,但當她承認了她和王二所謂的“搞破鞋”問題時,反而沒有人再叫她 “破鞋”。同樣王二在無休止地寫材料交代問題的過程中,並沒有按照政治意識形態去檢討自己的錯誤,而是以一種娛樂心態,在交代材料的書寫中展示自己的寫作天賦,作者這種反諷式的處理,極大地消解了政治權力的權威性,同時也顯示了歷史的荒誕,表現了在特定環境下的生存的無奈。歷史學家的總結也許就只是這樣,但生活在那個時代而受苦的人們的苦難,又會有誰去體味。

反思文革那段歷史的作品有很多,有的抒寫心理層面的苦痛迷茫,有的抒寫政治的黑暗和民主的缺失,但王小波的思考走得更深,也更理性。很多人對文革的定義就是“集體非理性”,而作者正是用一個邊緣化的知青的絕對去見證歷史,冷靜地調侃歷史,最後自然地實現了超越歷史的效果。這種理性的諷刺是整部小說背後的精神“內核”,故事情節自身有序的展開,但背後的這種理性從未減弱。小說對王二和陳清揚二人在出逃、批鬥、被監禁、寫檢討過程中的性描寫也是基於這種反諷的需要。王二的人生哲學就是,“既然我們是破鞋,我們就破鞋到底”。每次被批鬥完之後,王二的性慾都會非常的迫切,而且被鬥得越狠,性慾越強,以對在當時被視為“洪水猛獸”的性慾的放縱表達他對軍代表和團領導等當權者的辛辣嘲諷,揭示他們人性深處的虛偽和邪惡,而這種虛偽與邪惡,不知道奪取了多少鮮活的生命。性慾是人最基本的本能和自由,性也是人本身具所有的崇高而美好的訴求。作者顯然不是為性而性,對性慾的大膽描寫反映出來的是對人性自由欲求的肯定。人性自由詩文藝復興和啟蒙主義的主角,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深刻的理性認識。以此來反映現實的荒誕與殘酷,對每個人本身的尊崇,也成為了超越權力、超越意識形態的鬥爭的一種方式。這種類型的反思,是反思文革歷史的作品中少有的,因而也就更加珍貴。

《黃金時代》中王二、陳清揚之所以對強加給他們的不公逆來順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社會清醒而無奈的認識,但這種清醒既是深刻的,也是痛苦的,明知該反抗而反抗不得,這份傷痛該是多麼地刺痛人心,而作者卻把這麼強烈的感覺寫得如此戲謔,如此冷靜,這也就是王小波不同尋常的地方。整篇小說,圍繞的就是一個簡單的邏輯:既然歷史是荒謬的,那麼就以反抗諷刺荒謬,以性愛對抗虛構的意識形態和注意,以此星星之火點亮人間。小說的題目 “黃金時代”,意味深刻,同樣也是在反諷。當非理性的愚昧和荒誕成為時代的主流,並且被以暴力摧殘的形式施加給整個社會的時候,能夠與之抗衡的就只有理性精神。從這點可以看出,王小波是受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的滋潤的,顯然對文革的理解和反思也更加的深刻。

二、無厘頭的語言幽默

《黃金時代》是對當時荒謬時代的還原和深刻反思,而故事的主角王二,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即使做了很多英雄性的好事,卻永遠也不是英雄。這種非英雄式的抒寫與社會主義中國的英雄話語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對照一下,也是對英雄式抒寫的反諷。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英雄而又要每個人都成為英雄,甚至不惜以個人自由意志為代價,這不是黨和政府無厘頭的搞笑麼?

總的來說,《黃金時代》是以深刻的理性抒寫,展示了生存境遇裡現實與虛擬相交織的荒誕現實,通過反諷的語言將這種另類的自由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與這種理性的反諷緊密相關的是作者語言的戲謔、調侃和幽默。整部小說,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荒誕的無厘頭式的語言幽默而有了美麗的色彩。

《黃金時代》的語言充滿了混混式的機智趣味,又不乏反諷味道。例如說陳清揚是“破鞋”。“破鞋”一詞在小說第一章第一段就反覆出現了七次,作者顯然是有深意的。那什麼叫“破鞋”呢?《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說:破鞋,指亂搞男女關係的女人。在那個個人欲求,尤其是性慾過街老鼠樣人人喊打的年代,“不正當男女關係”這幾個字背後的壓力只略小於“反革命”。陳清揚被所有的人稱為“破鞋”,但在王小波的筆下,不僅將它的貶義色彩刪掉,王二和陳清揚還一本正經地討論“破鞋”的問題:

“有一天她(指陳清揚)從山上下來,和我討論她不是破鞋的問題。”

在此,中性詞的“討論”與貶義色彩極濃的“破鞋”相搭配,便使其貶義性消解了。作者有意將“破鞋”作為一種社會關係,不去計較當時的社會加之於其上的道德批判,從而形成了一種輕鬆的解構,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而且,陳清揚這一當事人對破鞋的態度是與常人完全不同的。

“據她觀察,破鞋都很善良,很樂於助人,而且不樂意讓人失望,因此她對‘破鞋’還有一點欽佩。”

兩個人對“破鞋”的討論越是一本正經,越能形成對當時那種意識形態和各種主義的消解。不得不說,王小波的睿智和深刻遠非常人所及,寫得越深刻,才能成功在90年代打動那麼多的人。

小說裡還有關於王二和陳清揚“出鬥爭差”的描寫:

“等了好半天,聽了好幾篇批判稿,才輪到我們王、陳二犯。原來我們的問題是思想淫亂,作風腐敗,為了逃避思想改造,逃到深山裡去。後來在黨的政策感召下,下山棄暗投明。聽了這樣的評價,我們心情激動,和大家一起振臂高呼:打倒王二,打倒陳清揚!”

出這樣的 “鬥爭差”,犯罪主人公自己卻不知道所鬥為何。在那個時代,政治認識和思想覺悟成為評判一個人壓倒一切的標準,而看起來已經深刻反省了自己“錯誤”的被鬥爭者卻絲毫不知自己到底為什麼不對。到了後來,才一恍然大悟,原來問題是“思想淫亂,作風腐敗”。這種強烈的反差而構成的反諷,該是多麼地強烈。在批鬥會的現場,犯罪主人公王二也竟然高喊:“打倒王二,打倒陳清揚!”試想一下,一個人邊叫罵自己,邊自己抽耳光的樣子是多麼滑稽與荒誕!

《黃金時代》雖然是以“文革”時期為寫作背景的,但社會的動盪不安也好,黑暗殘酷也好,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而是有意地迴避了這個事實。幽默、誇張的語言,王小波希望通過和諧、歡愉的性愛描寫折射出人與人之間的惡劣關係。不得不說王小波是個反諷的高手,連調侃都能調得那麼的漫不經心又意味悠長。萬不能被時代容忍的 “破鞋”,犯罪意味極強的 “作案”以及多次被光明正大拿來作為性愛動機的“敦偉大的友誼”,作者都賦予另類涵義,以喜劇、幽默的形式進行反思。這種無厘頭的喜劇式的幽默,逗笑了讀者,逗哭了他們的心靈,逗出了他們對文革歷史的深刻的認知。

三、戲謔調侃背後的反思

文革給人們造成的傷痕是刻骨銘心的,這從數量眾多的“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中足以看出。在一個本身荒誕的時代氛圍中,發生任何荒誕的事都不足為奇,在那樣的生存環境中,王二和陳清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顯示著微小生命的不容摧殘的頑強,昭示著不屈和反抗。儘管從現實的層面來說,他們的反抗與顛覆是不可能成功的,畢竟“胳膊肘擰不過大腿”,但王小波以獨特的方式揭示了面對人生障礙時年輕人對苦難的反抗與超越。王二是“流氓”,“固執得一如他不回頭的背影”,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來,小說主人公王二的身上寄託了王小波自身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他推崇一個自由的、開放的多元社會,如前文所說,王小波應該深深地受了文藝復興和啟蒙主義的啟蒙。總的來說,這部《黃金時代》是一部年輕人的成長經歷,只不過環境特殊了一點,近乎於殘忍或者說就是殘忍,反映的是個體生命面對生活的經歷、改變與反抗。荒誕的背後,小說帶著一份悲壯,更帶著作者對世界、對人生的深刻的思考。如果說他留下了什麼重要的啟示,那一定是個人存在和人性自由神聖不可侵犯,也就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所信仰的內容。對於中國人而言,而這條路遠沒有走完,還有很長很長。



李家公子


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是其創作生涯的頂峰之作,而這三部之中,王小波個人最滿意的當屬《黃金時代》,該書所講述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一對男女之間所發生的故事。關於小說的創作,王小波一直認為那就是純粹的對無聊的抗爭,而他的作品最終都會歸結為一句話“生活充滿了障礙,這太他媽有趣了!”在《黃金時代》裡有大量的文字是關於主人翁之間的性愛場面的描寫,而且毫不迴避細節,有不少人因此否認該作品的文學價值,覺得低俗不堪。可以如果你抱著看小黃書的心態去讀這本書,你便會發現它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想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文革時期,大家的獨立人格是不存在的,大腦被愚昧的思想所洗禮,終日人心惶惶,備受煎熬,千人一面,在這種大環境下,人類最原始的衝動,也就是性是處於被壓抑的狀態,當文革的枷鎖解除,原本被壓抑的東西一下得到釋放,渴求的程度也因壓抑而倍增。對王二而言,性是他唯一的精神享受,對陳清揚來說,與王二的相濡以沫可以無視他人異樣的眼光。他們的生活是對文革的控訴和回擊。性壓抑在那個時代是普遍的,人們會想辦法去尋求釋放,王二與陳清揚選擇的生活不僅不是低俗的選擇,反而是勇敢的典型。認真讀了《黃金時代》便會發現,性愛描寫不一定就是骯髒低俗的。


藝滴設計


《黃金時代》,情而不色,王小波,一個時代的“放蕩”。

通讀全篇,翻開卷首,“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像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把生活喻為性慾,在受生活慢錘細打的過程中,變成一顆牛肉丸,落入世人的虎口,真的是對生活最“放蕩”的描述,最詩意的總結。

那個肆意動盪的年代,二十一歲的王二去雲南插隊,那一天他生日,四野無人,萬籟無聲,他的內心獨白暴露了一切,“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想在那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用現在的話說,生活裡流氓無恥的王二,也向往著“詩和遠方”的生活,只不過,在那個昏濛濛的時代,再如何折騰,最後總歸不了了之。

他去愛了,也去做了。

三十而立,王二忽而想起三十三年前,“走在大街上,匯入滾滾人流,我從我爸爸那兒出來,身邊也有這麼許多人,那一回我急急忙忙奔向前去,在十億同胞中搶了頭名,這才從微生物長成一條大漢,今天我又要搶什麼頭名,到一個更宏觀的世界裡去長大幾億倍。”

三十而立的王二,他眼前的世界裡是一個授精的場所,初來乍到,僅僅只是開始。

忽而似水流年,王二跟所有的人一樣,得愛我恨的人,掙錢吃飯,成家立業,養家餬口。他心裡清楚,除非有奇蹟發生,苦多樂少,這個世界上只有負彩,沒有正彩,流氓王二,已活脫脫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

而這一切的一切,大概就是他十三歲的那一年,爬過了那個神秘的爐子開始。

時代已經翻天覆地了,但又有諸多相似之處,你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有種真切的感受,王二,就像他另外一本書的書名,《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最終也隨著時代變遷,消失在三維世界的某個座標。

書中的小黃文刻畫得詩意般陶醉,卻沒有一絲不雅,那是真實般的存在。

好像讀懂了什麼,又沒讀懂什麼,在日子的一刻刻中,或則突然就懂了。

春節假期花了幾個晚上,中午和睡醒的碎片時間看完。

願我們的每個階段,都能把生活過成每個階段的黃金時代。


媒來眼去


真誠。

用王二和陳清揚的真誠來反襯現實的虛假與荒誕,但最終的落腳點仍不在揭露文革時代的罪惡,而是迴歸到真誠本身,這是他超越時代的地方。

因為真誠,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珍貴的。

因為王二的誠懇,和對人性世事的通透,同樣真誠的陳清揚被他的所謂偉大友誼所吸引,或者說是被他身上的一種韌勁所吸引,於是願意為了他的偉大友誼所義無反顧,更認同了王二的邏輯,把這當成對破鞋汙衊的反抗。

事實上當時還是愣頭青子的王二算不上多通透,但他對於別人的惡意和汙衊的反應——沉默,已經超越了絕大多數人,且這種沉默的反抗使得他反而在文革裡順利的走了下來。

除了真誠,還有對生命的態度——從容

以順從為從容。

“陳清揚說,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瞭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這句話就是作者的意圖,也是作者的生命哲學在王二和陳清揚身上的投射,人生就是如此,你再怎麼反抗也抵抗不過命運,順從而過,能讓你活得更從容,更有姿態。或者說,更有意義。

因為起碼你不會發現你一輩子的努力都是徒勞,這樣的話,你的反抗就成了一種折騰,這會造成你生命的浪費。既然明白了生活的操蛋,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儘量使自己活得開心。

這就是命。

附筆者最有感觸的一段

“陳清揚說她真實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一刻她感到渾身無力,就癱軟下來,掛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覺得如春藤繞樹,小鳥依人。她再也不想理會別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間把一切都遺忘。”

在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情意,從此再難以忘卻。

若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請不要忘記點贊哦~喜歡請關注我,帶你體會專業文學的魅力,培養理性思考的習慣。


亭林文學


王小波寫了許多“性”.這些描寫增加了作品的可讀性.當然,用類似的辦法來增加作品的可讀性,肯定不是他的初衷.他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作家,不是商業文化的作者.他的初衷(我估計)是想寫出人類歷史上一個特殊時代的特殊意義.人們所謂的時代意義,是概括和抽象的,其內容蘊含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他想著力表現的正是那個時代人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話說,“生活就是這樣的”.他寫的“性”,實際上是當時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初讀《黃金時代》,會覺得挺荒誕的.有點玩世不恭的味道.書中貫穿始終的那個名叫王二的人物,雖然在不同篇章中身份各異,可總顯得叛逆與神經兮兮,而且對“性”很感興趣.王二的性格如同他筆下的王二之人名,貫穿了許多作品.王二經歷過許多荒誕不經的事.

作者崇尚真實,而不是荒誕不經.知道文學是怎麼回事的人,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出寫實傾向.這並不困難.不過得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親身經歷過書中描寫的時代.換句話說,讀者的年齡要在四十歲以上.

《黃金時代》描寫了一個荒誕的時代.其荒誕程度,無論現象還是本質,都不亞於書中的描寫.大鍊鋼鐵,拿起筆做刀槍,武鬥,出鬥爭差,開會磨屁股,學習班幫教,電臺干擾……當時均司空見慣.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崇尚理智的時代,很難理喻類似現象,繼而歸之荒誕,以為是作者的想象與虛構.然而,它們的確不是作家憑空想象出來的.如果一定要冠以荒誕之名,也是現實的荒誕,是荒誕的真實.生活中有諸如此類現象,作家忠實記錄下來,叫秉筆直書,是中國史家的傳統,而不是小說家的虛構.《黃金時代》雖然是小說,但有明顯的寫實性.素材是真實的;作家虛構了一些人物,把實有其事的事揉和在一起,構成一個故事.如果一部小說內容荒誕,但其荒誕程度遠沒有超過它所描寫的時代,不知道是否還能稱之為荒誕小說?

那個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作者用書名作了暗示.在西方神話裡,黃金時代是人類最美好的時光.用它做書名,固然不排斥反諷之意,但那個時代的確驚心動魄.人類各種各樣本性一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個獨特的時代.由於某種機緣,平時蘊藏在人類內心的種種陰暗秉性紛紛顯露,做出了只有理性動物才做得出來的種種荒誕行為.

王小波崇尚真實.身為文學家的他,在小說素材的處理上,似乎更像一名史學家.他遵循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確切地說,不是我們理解的浪漫化現實主義,而是更具有現實主義本原意義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家王小波成長在文學現實主義的氛圍中,思維方式肯定受之影響.而他如同小說人物王二般的叛逆性格,則體現在對批判現實主義精神的承繼上.

《黃金時代》洋溢著濃厚的批判現實主義精神.作者對那個時代魂牽夢縈,耿耿於懷;小說的素材來自現實;他要把那個時代的“真實”寫出來;作品的“真實”建立在時代基礎上,表現了它的“真實”……總之,作者在創作上恪守了現實主義文學“真實性”的原則.

具體的敘述則表現得不那麼現實主義.時空跳躍,人物行為怪誕,故事發展的非邏輯性……都是挺現代的寫作技巧.這些技巧運用是否得當姑且不論.如果讓我做個實驗,把《黃金時代》中的每個故事,根據時間與空間的順序重寫一遍,就能看出它們其實很現實主義.作者只是把現實主義的故事用非現實主義的手法重新排列組合.此外,他的每一個故事都衍生出一、兩個小故事.形式不同,意義相關.當然,那也可以通過現實主義文學的倒敘,或者插敘來完成.

唯一的例外只是小說的敘述方式.作者用主觀性的敘述取替傳統的講故事,使之與現實主義文學有了實質意義的不同.作者主觀性的敘述淡化了小說的批判現實主義傾向,使之具有現代主義文學的風格.也就是說,有了荒誕的意味.


不只是設計


別問表達什麼,因為既可以一句話說清楚,也可以很多句話都說不清楚,厲害的作家都是這樣的。讀過幾遍之後你能體會到的就是你認為的表達的,因為讀不出來,別人再說也沒用,這不是議論文,沒有主要觀點。

王小波的厲害之處除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飛翔的語感,對於生活的深刻見解,還有非常理性的思維能力,這些構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王小波。《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也是很多人的寶藏,讀懂後會感嘆天朝竟有這樣的作家!

若非要說表達什麼,王小波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裡已經寫的很清楚了。


三年二班許三多


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即使身處陰溝,也要仰望星空。


東風清雲淡


每個作家的作品均脫不掉時代的烙印,作品被特定時代賦予特性的色彩。性,這個話題永遠是每個時代的主流。有的作者隱隱描寫,有的開放式的描寫。王小波是後者,他的作品不可否認的在這方面給一部分讀者興趣。真正理解作者思想意義的,體會文章深層靈魂的才是這本書的知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