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和杜聿明的關係是怎樣的?

Dy20161013


2004年12月24日,82歲的楊振寧和28歲的翁帆結婚,耄耋之人抱得一個嬌妻,驚住了不少人,也羨煞了不少人。

不過,翁帆卻只是楊振寧的續絃之妻,他的原配另有她人——杜致禮。

杜致禮是何許人也?杜聿明的女兒!

1924年,杜聿明聽說了孫先生創辦黃埔軍校的事,一時心情激盪,又得於右任先生推薦,於是,他心揣理想地踏上了去廣州的路。

杜聿明一路趕到廣州,也如願考入了黃埔,成了所謂的“天子門生”,當然,當時的蔣還不是“天子”,不過也快是了。

只是,杜聿明早期的路走的不太好走,他當時是在自己的同鄉、同期同學關麟徵底下任職,自覺受到了關的打壓,始終施展不開手腳。後來,他在古北口打了一場還算漂亮的戰役,獲得了第17軍軍長徐庭瑤的賞識後,便趁機離開了關麟徵的25師。

杜聿明也因為獲得了徐庭瑤的賞識,從此一路高升,他在徐庭瑤的舉薦下當上了國軍第一個機械化師——第200師的師長,憑著200師屢立豐功,從而當上了第5軍軍長。

他也憑著手裡的功績贏得了蔣的信任,成了蔣的嫡系心腹。

後來,他率領中國遠征軍直插緬甸,誰料最終竟迎來了“敗走野人山”的慘痛一幕,可是,他不僅沒有因此失寵,反而愈發得寵,只因為兩個字——聽話。

杜聿明也因為聽話,最終輸掉了淮海戰役,成了我軍的俘虜。

可見,杜致禮的來頭是真不小呀!

杜致禮是杜聿明的女兒,所以,楊振寧自然便是杜聿明的女婿。

楊振寧生於1922年,1942年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獲得本科畢業,又於1944年研究生畢業,然後留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附屬中學任教。

這一年,在這所附屬中學讀書的杜致禮也因此認識了楊振寧,這個只大她5歲的男人成了她的數學老師。

當時,楊振寧實際上已經獲得了“庚款”留學美國的資格,所以他也沒有在附屬中學待多久,1945年辦理好了出國留學的所有手續後,他便離開了這所附屬中學,去了美國。

杜致禮這個當時只有18歲的少女也沒想到,幾年之後,她將會和她的楊老師再次發生交集,而且這個交集的大小竟是54年。

1947年,杜聿明在東北被我軍打得喘不過氣來,可謂是節節敗退,蔣一看,趕緊派了陳誠去瀋陽接替杜聿明,杜則趁機申請離沈去滬治病。

後來,杜致禮打算去美國留學,所以杜聿明便想順道和杜致禮一道去美國,在美國接受更好的治療,不過卻因為蔣的阻撓沒有走成,只有杜致禮孤身一人去了美國。

1949年,杜致禮在美國普林斯頓突然遇到了闊別4年的楊振寧老師,原來,有的離別真的是為了重逢,有的人即便分別了,終究會再遇見。

這次重逢,楊振寧已經27歲,杜致禮也已經22歲,異國的邂逅,讓他們擦出了火花。

這一年,杜致禮的父親杜聿明卻已經輸掉了淮海戰役,成了我軍的俘虜。

所以,1950年8月,楊振寧和杜致禮結婚的時候,他連自己的老丈人也沒有見過。

杜聿明被俘後,他的夫人曹秀清被迫帶著兒女去了臺灣,不過,因為杜聿明被俘的原因,他們去了臺灣,便註定了會被戳脊樑,會遭受不好的待遇。

杜聿明的兒子杜致仁1956年考上了哈佛,可是家裡卻拿不出錢,杜聿明又不在身邊,怎麼辦?曹秀清低聲下去跑去問蔣借錢,可是,蔣一直記恨著杜聿明受俘不死的事,所以對杜聿明的家人也是耿耿於懷,曹秀清要借3000美元,蔣偏偏只借1000,還要分兩年給,將杜致仁氣得不輕,杜致仁抑鬱之下自盡了。

更有趣的是,1955年至1956年間,杜聿明託人送了一封信給楊振寧,杜致禮看罷信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父親還活著。

1957年,楊振寧獲得了諾貝爾獎,杜聿明聽說此事後,又寫了一封信給楊振寧,信的內容不過寥寥二三十字罷了。

親愛的寧婿: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獎金,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

這封信雖然很短,可是,卻很有深意,杜聿明說“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當然也是故意為之。

1959年,杜聿明獲得了特赦。

1963年,曹秀清從美國飛回了祖國,在和杜聿明分別了十數載後終於再次攜手。

1971年,楊振寧訪問中國,周總理設宴為他接風洗塵,杜聿明和曹秀清當時也應邀在場,畢竟楊振寧是杜、曹夫婦的乘龍快婿,他們在場的話,更容易拉近關係。

周總理當時風趣地對曹秀清說:“您坐到女婿旁邊去,丈母孃最愛女婿嘛!”

這一句話,頓時讓一席晚宴的氛圍活潑了起來,杜、曹對女婿的關係也親近了起來。

楊振寧和杜致禮在1950年結婚後,時隔21年,杜聿明和楊振寧這對翁婿才總算見到了面。

杜聿明對楊振寧這個女婿也很滿意。


吾與吾國


杜聿明是楊振寧第一任妻子杜致禮的父親,兩人是翁婿關係。

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下,這一對翁婿關係,說起來讓人十分唏噓。

杜聿明是國民黨高級將領,解放戰爭時曾任東北安保司令、徐州剿總副司令,是名副其實的一方大員。淮海戰役後,杜聿明被俘虜,接下來有傳出被處決的謠言,讓杜聿明的妻兒們受盡苦楚。

在謠言的影響下,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帶著孩子們流亡臺灣,卻不料成了臺島當局的人質,受盡虐待。曹秀清和杜聿明共有三男三女,長女杜致禮,即楊振寧之妻,二女杜致義,三女杜致廉,長子杜致仁,次子杜致勇,三子杜致嚴。人口這麼多,杜聿明又不在身邊,沒有收入,生活上很困難。

到臺灣後,曹秀清被逼無奈,在家設立杜聿明烈士牌位,才獲得一部分的兒女學費資助,可是這些錢還是太少。1956年杜聿明長子杜致仁考入哈佛,沒有學費,曹秀清申請貸款3000美元,結果只拿到500美元。拿到500美元的杜致仁萬念俱灰,服毒自盡。

杜致仁自殺的第二年,臺島當局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杜聿明母親的葬禮給予了更高的規格。原因其實很簡單,杜聿明的大女婿楊振寧拿到了諾貝爾科學獎。

楊振寧得到諾貝爾獎,這是杜家生活的轉折點。在臺灣生活越來越困難的曹秀清,到美國去。蔣介石乘機要求曹秀清請楊振寧到臺灣工作。曹秀清早就看透了蔣介石翻臉不認人的嘴臉,假裝同意後終於離開了臺灣。(楊振寧20多歲得到諾獎,是諾獎最年輕的得主)

到了美國,曹秀清才知道杜聿明沒有死,而且在1959年獲得特赦。當時的美國和臺灣到處流傳著汙衊、咒罵新中國的消息。可是楊振寧的父母卻總是能從上海轉機日內瓦到達美國。曹秀清毅然決定,回國看望杜聿明。

就這樣,楊振寧夫婦幫著丈母孃曹秀清和老丈人團聚了。即便如此,楊振寧和杜聿明還是沒有見過面。曹秀清回國,是1963年,當時杜聿明已經特赦多年,和溥儀、王耀武等人擔任了政協委員、文史館專員。

曹秀清回國不久,跟著文史館一行環遊中國,先後到了南京、無錫、蘇州、上海、杭州、黃山、南昌、井岡山、韶山、長沙、漢口、西安、延安、洛陽、鄭州等地。曹秀清發現,那些關於新中國的傳言全部都是編造出來的謊言。

1971年,中美關係回暖,楊振寧和杜致禮回國探親,自此楊振寧才有機會見到自己的老丈人杜聿明。此後的連續很多年的暑假,楊振寧都會帶著妻子杜致禮回國探親。

杜聿明和楊振寧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杜聿明告訴女婿,要為祖國統一和科學事業發展多做貢獻。

楊振寧第一次見岳父,已經是50歲的老人了,他很緊張地叫杜聿明杜先生。提醒他,應該叫岳父大人,場面十分溫馨。

在宴會上,杜致禮絲毫沒有楊振寧那樣的緊張感覺,開玩笑說,大陸什麼都好,就是重男輕女,我是陝西人,楊振寧是安徽人,宴會就設置在了安徽廳,這不公平。杜致禮的父母杜聿明和曹秀清都是陝西米脂人,所以杜致禮說自己的陝西人沒錯。

1981年,杜聿明在北京去世,楊振寧得知,立刻返回國內參加葬禮。當時主持杜聿明追悼會的是政協的有關同志,專門推遲了葬禮,就是為了等楊振寧。

2003年,杜致禮去世,楊振寧十分傷心。一年後,楊振寧和小自己54歲的翁帆結婚,引起轟動。楊振寧回應媒體,說翁帆是上帝恩賜的禮物。對比杜致禮年輕時照片和翁帆對比,發現兩人極其相似。

2017年,95歲的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為我國科學實驗做貢獻。當今的科學界,楊振寧毫無疑問是首屈一指的科學城就最高的人。


歷史知事


楊振寧一生先後娶了兩個妻子,一個叫杜致禮,一個叫翁帆,杜致禮是杜聿明的長女,那麼楊振寧就是杜聿明的女婿,因而兩人是翁婿關係。


楊振寧這位科學家和杜聿明女兒的結合頗有些羅曼蒂克,1949年的聖誕節,在美留學兩年的杜致禮來到普林斯頓唯一的中餐館“茶園餐廳”準備用餐,這天楊振寧也隨一些朋友也來到了這個餐廳,杜致禮一眼便認出了5年前的高中數學老師楊振寧,但女性的矜持,讓她嬌羞的不敢立刻上前攀談。

楊振寧看到眼前的杜致禮,眼前也為之一亮,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在記憶中不斷搜索,終於憶起眼前這個文靜優雅的女士是他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附屬中學教高中時班上的一名優秀女學生。

他鄉遇故知,倍感十分親切,兩人便興致勃勃地聊起來。此後兩人不斷約會,不久就相戀了。

楊振寧與杜致禮於1950年在普林斯頓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因為中美關係當時比較緊張,他們並沒與大陸的杜聿明見面(因為當時杜聿明於1949年淮海戰役中被俘,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

1951年兩人有了愛情的結晶楊光諾,寓意將來楊家子孫拿到諾貝爾獎,果然,1957年35歲的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因宇稱不守恆理論諾貝爾物理學獎,震驚海內外,楊振寧的家人及杜致禮的親人皆得到政府的關照。

杜聿明也因為女婿的此項成就於1959年獲第一批特赦,受到政府照顧的杜聿明寫信告知女兒女婿被赦消息,信中充滿感激之情,好像女婿是他生命中的貴人和恩人。

1963年曹秀清在楊振寧的幫助下先到美國小住,然後再回到北京與丈夫杜聿明團聚,分別十多年的夫妻終於久別重逢,歡喜之餘,對這位女婿又多了一份情意,但翁婿間只有書信往來,從沒見過面。

直至1971年中美關係一鬆動,楊振寧便攜夫人杜致禮回國訪問,第一位華裔科學家回國,中國政府自然高度重視,周恩來親自接見楊振寧夫婦,就晏請了杜聿明夫婦和他們的其他親屬。

這一次是楊振寧和杜聿明之間的第一次見面,楊振寧向杜聿明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道:“杜先生好!”周總理立刻笑著說:“入鄉隨俗嘛,應該叫岳丈大人哦!”然後又風趣地朝曹秀清說,“你坐到楊振寧先生身邊去,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嘛!”大家都輕鬆地笑起來,場面氣氛十分和諧。

1972年杜聿明再次與回國訪問的楊振寧杜致禮見面,周恩來總理一如既往地接見了他們,一家相聚,其樂融融。


1973年7月杜聿明最後一次見到楊振寧夫婦,這天中午女兒女婿來到杜聿明家中吃飯,政協機關的廚師還到協助曹秀清做飯菜,杜聿明一家歡聚一堂。

7月17日,毛主席和周總理先後接見了楊振寧,毛主席還和楊振寧合影留念,這張照片放大後來掛在了杜聿明家的客廳中間引人注目的地方,成了杜聿明家的一道美麗的風景,只要有客人來訪,必然談起這段美好的往事。

誰知這一次見面竟成了永遠的訣別,1981年78歲的杜聿明沒有抵擋住病魔的襲擊,不幸辭世,楊振寧夫婦風塵僕僕回國奔喪,但已是天人兩隔。

楊振寧和杜聿明在中國現代史上都書寫了自己輝煌的人生,在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彩重抹的一筆。一位科學家,一位抗日名將,兩人只有過三次短短的相會,表面只是禮節上的往來,但親人之間互相幫助扶持已融入不言中。

2003年,杜致禮因病去世,楊振寧悲痛欲絕,年底便回中國定居。楊振宇與杜致禮相愛相守半個多世紀,但一直在美國生活,所以與國內親人團聚的日子比較少,因而楊振寧和杜聿明只見過三次面,但翁婿關係是和諧的,美好的。


2004年,82歲的楊振寧娶了28歲的翁帆為妻,因為楊翁之間年齡差距54歲,曾轟動一時,但從楊振寧看翁帆的眼神,好像在欣賞一幅精美的藝術品,翁帆的相貌極像楊振寧相愛相守53年的妻子杜致禮年輕的時候,或許他是在欣賞已故的妻子杜致禮。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楊振寧因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且科研成果斐然而被人們所熟知。楊振寧年輕時便表現出了優異的學習能力和過人的天賦。因此楊振寧在動亂年代依然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完成學業,然後在西南聯合大學教過幾年的物理。

隨後楊振寧前往美國留學,並且在美國順利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加入美國國籍並且留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並且與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該項理論的發現可以說是物理學界的重大突破和進展。並且因為這一理論的提出與好友李政道於1957年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年楊振寧35歲,李政道只有29歲,二人也因此成為了諾貝爾獎有史以來最為年輕的獲獎者之一。楊振寧與李政道也成為了全世界中國人及華人的驕傲。



1949年冬,楊振寧在美國期間遇到了前往美國留學不久的杜致禮,這位杜致禮女士便是杜聿明的長女。曾經在西南聯合大學讀書,而杜致禮大學讀書期間的物理老師便是楊振寧。於是在一個晚會上相遇的兩個人,互相留了聯繫方式。其後二人之間的感情迅速升溫並且確定了戀愛關係。


1950年,相敬如賓、感情日趨成熟的二人在美國舉行了婚禮。這一年楊振寧28歲,杜致禮23歲。第2年楊振寧便與杜致禮生下了第一個兒子,這是二人愛情的結晶。同樣這個孩子也是杜聿明的外孫。

因此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與曾經的國軍高級將領杜聿明實際上是女婿和岳父的關係。而就在長女杜致禮與楊振寧相愛、相知和步入婚姻的殿堂並且擁有愛情結晶時,杜聿明作為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中被俘的高級將領,正在戰俘管理所進行改造。對於地球的另外一邊,對於自己女兒杜致禮身上所發生的這一切都毫不知情。


隨著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全世界範圍內名聲大噪。尤其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中國人和華人華僑中成為了舉足輕重的物理學家。因此,當時有意吸引楊振寧等人回國工作。蔣也有意向楊振寧示好想要吸引楊振寧前往寶島,於是對杜聿明在臺北的老婆孩子們開始轉變態度,照顧有加。改善了杜聿明在寶島的家人的生活狀況。

1971年,在國際關係改善之後,楊振寧和夫人杜致禮終於有機會踏上回國之路。這一次回國之旅,楊振寧第一次有機會見到了自己的岳父杜聿明,此時的杜聿明已經於1959年被特赦而成為了中國的自由公民。並且在文史館工作,而且還成為了政協委員,參與到了國家的建設之中。



此時距離楊振寧與杜致禮結婚已經過去了21年。楊振寧儘管已經是近50歲的人,見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時依然表現的十分緊張。既然不知道該如何稱呼自己的岳父杜聿明。反而稱呼其為“杜先生”。周總理在旁看出了楊振寧的緊張,便露出了親切的微笑,笑著提醒楊振寧在中國還是要按照中國傳統的禮儀,稱呼杜聿明為岳父。


這次見面十分的融洽。杜聿明也滿足了多年來的心願。同時也十分欣賞自己的這位名聲顯赫的女婿。從此以後楊振寧與杜致禮便經常回國看望自己的岳父和參加一些國內的學術和學科會議。更是在杜聿明去世之後,遠在美國的楊振寧與杜致禮聽聞父親去世的噩耗,千里奔喪參加了岳父杜聿明的追悼會和葬禮。

2003年,與楊振寧攜手相伴了半個世紀的杜致禮去世,楊振寧傷心欲絕。於2004年迎娶了當時只有28歲的翁帆。這一年楊振寧82歲。二人的年齡相差了整整54年。

2017年,95歲的楊振寧自願放棄美國國籍,重新加入中國國籍。與年輕的妻子翁帆一起在國內生活。你對楊振寧的一生有著怎樣的認識?


珞珈山的貓


楊振寧教授是杜聿明將軍的女婿。。。

楊振寧的第一任夫人叫杜致禮(1927年12月 — 2003年10月),陝西米脂縣人,是系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中將)杜聿明的女兒。。。

杜致禮青少年時期正碰上抗日戰爭,曾經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附中。在學校裡杜致禮認識了她的數學教師楊振寧—當時剛從西南聯大畢業,準備去美國繼續深造的青年才俊。解放戰爭時期,杜致禮隻身前往美國留學,進入宋美齡為她安排的波士頓著名女子學院也是宋氏三姐妹的母校“衛斯里學院”攻讀英國文學。可是不久她父親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被俘,家道中落,為了節省開支,杜致禮轉到紐約聖文森學院。1949年聖誕節,杜致禮在普林斯頓中餐館“茶園餐廳”邂逅了5年沒見的楊振寧,之前的師生關係拉近了兩人的距離,杜致禮也從一個懵懂的學生成長為漸漸盛開的少女,一年之後28歲楊振寧和23歲杜致禮在普林斯頓舉行了婚禮。 她和楊振寧在普林斯頓度過了大部分時光,知道楊振寧由於工作調動至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之後,杜致禮也轉往石溪分校擔任中文教師。他們一起攜手度過了53年的歲月,於2003年10月杜致禮因病去世。

其實科學家成為將軍的女婿,楊振寧教授並不是孤例:我國兩彈一星元勳,被譽為中國火箭之父的錢學森教授也是民國著名軍事家,陸軍上將蔣百里先生的女婿。。。


以上。


包大人玩科學


物理學家楊振寧是國民黨陸軍中將杜聿明的女婿,他的原配夫人正是杜聿明將軍的愛女杜致禮。不過,楊的夫人杜致禮已經於2003年去世了。



一個是眾人皆知的科學界名人,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另一個是經歷過抗日戰爭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也是在淮海戰役中被我軍俘虜的國民黨高官。兩個人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事情要回到1944年,當時22歲的楊振寧正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附屬中學教數學,並認識了年僅17歲的女學生杜致禮。不過,當時兩人還是屬於師生關係。

5年後,楊振寧在美國再次偶遇了杜致禮。身處異國他鄉的兩人覺得相互吸引,倍感親切,於是迅速陷入了愛河之中,最後雙雙步入婚姻的殿堂。



不過,杜致禮的父親杜聿明已經在之前的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所以杜致禮在結婚時便沒有見過父親。同樣的,正身在戰犯管理所中的杜聿明也不知道楊振寧娶了自己的寶貝女兒杜致禮。

直到1957年,當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從美國傳到國內時,杜聿明還在北京戰犯管理所裡接受改造,他並不知道這個楊振寧就是自己的女婿。


直到後來,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專程從上海來探望杜聿明時,才告知了他楊振寧與杜致禮的婚事。不過,此時距離兩人結婚已經過去了7年之久。杜聿明雖然覺得非常驚訝,但也為女兒的終身幸福舒了一口氣。此後,杜聿明與楊振寧只是通過書信往來,但都沒有機會親自見面。

到了1971年時,因為中美關係改善,楊振寧帶著妻子杜致禮到中國進行訪問,並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在周總理的安排下,年邁的杜聿明、曹秀清夫婦才總算是見到了自己的寶貝女兒和女婿。

據說,楊振寧當年第一次見到杜聿明時甚至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竟然脫口而出地稱呼杜聿明為“杜先生”,引得鬨堂大笑。後來在周總理的“提示”下,楊振寧才迅速改口叫了岳父,讓杜聿明哭笑不得。

(杜聿明晚年)


歷史的荒野


楊振寧,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創始人,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思想家。而杜聿明,是一位民國時期的將軍。楊振寧在國外娶了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為妻子。1944年,楊振寧認識了杜致禮。1945年赴美留學時,楊振寧並沒有跟杜致禮談戀愛。1949年,楊振寧與杜致禮在普林斯頓惟一的一家中國餐館中不期而遇,兩人竟然都有了“過電”的感覺。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和杜致禮在紐約結婚。杜致禮的父親杜聿明被俘虜後,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隨蔣到臺灣生活,後來在楊振寧的運作下,被統戰回大陸。之後,楊振寧、杜聿明倆家人在大陸團聚。

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成為歷史上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楊振寧的夫人杜致禮是杜聿明的長女。當時,杜聿明是國民黨43名首要戰犯之一,楊振寧的岳母曹秀清和岳母家中其他成員則在臺灣。1971年楊振寧要回國訪問了,是先往祖國大陸還是臺灣探親備受關注。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當楊振寧還是普通學者時,周總理就已經指示並通過從美國回來的楊振寧的老師張文裕遞信,讓在獄中的杜聿明與楊振寧取得了書信聯繫,通過楊振寧將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安好的情況,告知杜聿明在臺灣的家屬和同學好友,解除了他們的擔心憂思。

1957年,當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周總理當即決定派出中國科學家代表團前往瑞典祝賀。代表團其實只有兩人,就是楊振寧的老師張文裕和夫人王承書。張文裕在啟程前,按照周總理的指示,到北京德勝門外的功德林1號與杜聿明會晤,希望他以岳父的身份給女婿楊振寧寫一封祝賀信。由他帶往斯德哥爾摩頒獎儀式時面交楊振寧;杜聿明欣然命筆,寫了一封言簡意賅的祝賀信:

  親愛的寧婿:
  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獎金。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
  杜聿明即草

楊振寧給杜聿明回了信,託張文裕教授帶給杜聿明,信中向杜聿明表示感謝,並說,岳父的關懷使他很受感動。

親情國事,特別是來自中共的人情溫暖,使楊振寧選擇了祖國大陸。

曹秀清1949年去了臺灣。當時,杜聿明已被俘虜,蔣介石怕杜聿明“投共”,下了手諭,將曹秀清全家八口人作為人質,“送”到臺灣。

曹秀清到臺灣後,度日維艱,無人過問。1957年,楊振寧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積極鼓勵曹秀清設法取道美國轉往祖國大陸,曹秀清立即提出要去美國看女兒女婿。

國民黨當局突然對曹秀清“恩愛有加”,她提出去美國,不僅立即得到批准,而且被“蔣總統”和夫人宋美齡接見,說要為她送行。曹秀清表面上不得不敷衍,說:“楊振寧沒有到過臺灣,臺灣的情況他一點都不知道。我見到他後,一定向他好好介紹臺灣情況。臺灣是個寶地,物產豐富,環境優美,要他回來看看,為建設寶島貢獻力量。”蔣介石聽了微微笑,點頭說:很好。

曹秀清清楚大陸的情況。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1952年回國,任復旦大學教授,在周總理的關心下,60年代後每年暑假都要與楊振寧的母親飛往日內瓦與楊振寧一家團聚,介紹大陸和杜聿明的情況。曹秀清確信杜聿明現在作為人民政府的“上層人士”,生活不會有問題。楊振寧杜致禮也鼓勵她去大陸,她對返回祖國大陸的信心就更足了。

最後,在楊振寧的安排下,曹秀清從美國飛往日內瓦,由中國外交部的同志親自接機,安排休息數日後,轉機飛往北京。當時祖國大陸物質條件還比較差,楊振寧為讓岳父岳母安度晚年,買了一批美國最新的家電如電冰箱、空調、電動縫紉機和照相機等託運到北京,均得到特別關照,免稅進口。

曹秀清回大陸後,楊振寧著手準備回祖國探親。當時,由於中美兩國隔絕來往,楊振寧一時還不能成行。

1971年春,中美關係開始顯現解凍融解跡象,美國國務院解除了美國公民不準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的禁令。楊振寧馬上給在上海復旦大學的父親楊武之去信說,他要回到祖國來做訪問。

楊武之立即把楊振寧的信息報告國務院,得到十分肯定的回答,祖國敞開胸懷歡迎楊振寧遠洋歸來。這樣,楊振寧攜妻乘法航徑飛上海,回到了闊別26年的故土。在上海,他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母親。他又給周總理寫信,挽救了包括鄧稼先在內的17名科學家的性命。之後,他在北京見到了他的摯友鄧稼先。楊振寧還見到了吳有訓、周培源等許多師長好友。

楊振寧後來這樣說:“到1972年夏天作第二次旅行時,我已經拿定主意,作為一名中國血統的美國科學家,我有責任幫助這兩個同我休慼相關的國家建立起一座瞭解和友誼的橋樑。我也感覺到,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道途中,我應該貢獻一些力量。”

同年7月28日,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並宴請楊振寧和他的家屬。周總理與楊振寧親切交談,談話內容從科學研究、社會問題、國際動態到家庭生活,毫無拘束。總理精神抖擻,談笑風生,當聽到楊振寧稱曹秀清“媽媽”,而稱杜聿明為“杜先生”時,立即糾正說:”應該稱為岳丈大人。”席間,周總理還風趣地對曹秀清說:”你坐到女婿旁邊去,丈母孃最愛女婿嘛!”在座的各位禁不往哈哈大笑。

1973年夏天,楊振寧和杜致禮又一次次回國訪問講學,這次回國,楊振寧向中央提出要拜見毛主席,很快,楊振寧就接到通知,主席要接見他。7月17日下午,毛主席親切接見了楊振寧,當天晚上中央電視臺就播送了這則消息。毛主席會見美籍科學家,在新中國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引起全世界的矚目。

楊振寧四次回祖國訪問,在國際上引起很大的反響。這期間有何炳棣、任之恭、王浩、陳省身、李政道、牛滿江等100多位美籍華人科學家來到祖國訪問,打開了祖國與國外的科學交流之門。談及楊振寧在外交上的貢獻,中國著名科學家周培源院士說:“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科學家訪問中國的第一人,也是架設起中美之間科學家友誼和交流橋樑的第一人。光是這方面的貢獻,楊振寧的成就就是無人能及的。”

1981年5月7日(農曆四月初四),杜聿明逝世,結束了悲劇而又傳奇的一生。當時楊振寧在蘭州大學給學生開課,他得知後,予以了奔喪。


懷疑探索者


#眼睛四周# 不一樣的看法!

既然說說楊振寧和杜聿明的關係!如果簡單,一句就可以概括回答,而且能絕對做到精準,簡潔。

但是,我們說說這裡的道道,豈不是更好。


楊振寧簡介: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是很多大學的教授和學院的院士。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相互瞭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人才交流,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

杜聿明簡介:1904一1981。陝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



看起來,一個是在國內的抗日將領,一個是在國外的物理科學家。看似沒有關係,但是關係也非常簡單。那就是楊振寧是杜聿明的女婿。


楊振寧已故妻子杜致禮,乃是杜聿明的大女兒。

杜致禮在美國留學,遇見了自己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附屬中學讀高中時的數學老師楊振寧。


1950年8月26日,28歲的楊振寧和23歲的杜致禮在普林斯頓舉行了婚禮。



當時,杜聿明被俘,正在改造,他的妻子已跑到臺灣,不知去向。相當於杜致禮和楊振寧結婚時,與父母處於失聯狀態。


最終,杜致禮與楊振寧攜手53年,於2003年10月去世。


楊振寧 夫妻 杜致禮

杜聿明 父女 杜致禮

楊振寧 女婿 杜聿明


希望朋友們繼續關注#眼睛四周#,在以後的道路上,互相灌水,澆花,成長。


眼睛四周


1944年一個名叫杜致禮的少女來到西南聯大,由於抗日戰爭的原因,杜致禮離開了家人,不得已到西南聯大就讀。在西南聯大當時有一位青年才俊,那就是剛剛23歲的楊振寧,此時的楊振寧已經是西南聯大的數學教師。也就是在這一年,杜致禮和楊振寧結識,當然那時的他們是師生關係。在第二年,楊振寧便赴美留學深造去了。



而杜致禮也在宋美齡的安排下赴美留學,但是世道變遷,隨著國共和談破裂。在1948年,杜致禮因為國民黨失敗而家境中落,為了生活杜致禮不得已轉學。也就是在這次轉學過程中,杜致禮邂逅了5年未見的楊振寧,這時的楊振寧已經是一名小有名氣的物理學家了。他鄉遇故知,並且還是在感受到世態炎涼的時刻,於是兩人少了師生的隔閡,開始了在生活上互相幫助。日久生情的兩人最後在邂逅後的一年後結婚,對於這場婚禮,楊振寧回憶這是上天對他的饋贈,當時楊振寧28歲,杜致禮23歲。



兩人攜手走過了長達53年的歲月,期間楊振寧功成名就,而杜致禮一直不被世人所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就是杜致禮思想上是一個很傳統的女性,一直忙著相夫教子,由於楊振寧每天忙著搞研究,所以基本上夜不歸宿是常有的事。所以整個家庭都是杜致禮在操持,楊振寧在得知杜致禮患重病的時候,才放下工作陪其走過了人生的最後一程,看到杜致禮用的還是十幾年前的老傢俱,穿的也是皺巴巴的舊衣服,楊振寧深感對不起杜致禮,流下了淚水。


杜致禮作為楊振寧的原配,也是楊振寧畢生最難忘的人。而且杜致禮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杜致禮是杜聿明的女兒。也就是說楊振寧是杜聿明的女婿,雖然這兩人幾乎沒怎麼見過面,但是杜聿明卻對這樁婚事十分滿意。


小司馬遷論史


楊振寧出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曾任清華大學教授。據《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記錄,楊振寧1938考入西南聯大,1942年本科畢業,194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1945年,楊振寧赴美留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歷史學家何宗武先生也是西南聯大出身,他在《上學記》一書中回憶,楊振寧非常聰明,在聯大是個名人。楊振寧讀研究生期間,曾在聯大附屬中學代課,抗日名將杜聿明的女公子杜致禮就是他的學生。

楊振寧與杜致禮結婚照

後來杜致禮赴美留學,在美國與楊振寧相遇。他鄉遇故知,兩人分外高興,交往也就多了起來。1950年,楊振寧向杜致禮求婚,隨之舉行了婚禮——這對昔日的師生變成了恩愛夫妻。

淮海戰役期間,杜聿明被蔣介石任命為徐州“剿總”副司令長官兼前進指揮所主任,實際上是徐州“剿總”的一把手。後來杜聿明被解放軍俘虜,1949年後關入北京功德林監獄改造。

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還在改造的杜聿明不知楊振寧就是他的女婿,直到楊振寧之父來訪,杜聿明才知道了女兒杜致禮的婚姻情況。後來杜聿明專門致信楊振寧表示祝賀,楊振寧馬上給從未謀面的岳父回信並寄上了禮物。

晚年杜聿明與夫人在一起

由此可見,國民黨名將杜聿明與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是翁婿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