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決戰毛主席接到林彪的電報為何大吃一驚

文章摘自:人民網。

11月初,山海關一帶黃沙漠漠,蒿草遍地,狂風四起,人站在室外,陰冷透體。

我軍與蔣軍先頭部隊在山海關發生撞擊,成為東北戰場的第一道硝煙,第一個火花。

山海關,華北通東北之咽喉要道,北依秀峰迤邐的燕山山脈,南臨帆船點點的渤海灣。1377年,明洪武十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在秦皇島東北設置山海衛,然後建起山海關城。北寧線像一條大動脈連接關內關外的山山水水,由於它咽喉一樣的戰略地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與山海關連成一體的是九門口,比山海關更為雄偉險要,像一道高大的屏障橫亙在大地上。要爭控制東北 第一步就是鞏固佔領山海關。

東北決戰毛主席接到林彪的電報為何大吃一驚

毛主席電令林彪攻打錦州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就喜歡看地圖,以後,在長期的戰爭生涯中,看地圖成為習慣。這時,他在延安的窯洞裡研究著冀熱遼一帶的地圖。山海關確實是關口要隘,確實像雞脖子。山海關已經被我軍與蘇軍一起收復,現為我軍解放區。

毛澤東同幾大書記研究,覺得爭取東北,控制東北,第一步就是鞏固佔領山海關一帶地區,在山海關截住蔣介石的石覺所部和趙公武所部,使之不能出關,保證我軍先期進入東北,打開局面,保證大批後續部隊和地方黨政幹部能夠順利進入東北。因此,他先令冀熱遼軍區張鶴鳴新編19旅守山海關,繼令從山東開來的山東軍區楊國夫為師長、劉其人為政委的第7師晝夜兼程開赴山海關。反正毛澤東此時就是一個信念,在山海關重兵扼守,不使蔣軍從這裡通過一兵一卒。他的思想就是要堵。

破舊的山東惠民城裡,山東軍區奉中央軍委命令由渤海軍區司令員楊國夫任師長、劉其人為政委、龍書金為副師長,組成了第7師(以後為第6縱隊17師,43軍128師,在東北戰場是一支勁旅,參加瞭解放錦州、天津的攻堅戰鬥)。楊國夫抗日戰爭時任八路軍山東戰區抗日遊擊隊3支隊司令員,在山東一帶是聞名遐邇的夏伯陽似的人物。接羅榮桓電令,楊國夫師立即挺進東北。第7師是山東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用“乳汁”養育起來的部隊。

在部隊出發的路上,鑼鼓聲、鞭炮聲,像過節一樣,站滿了挎著籃子拿著剛煮好的雞蛋以及花生、紅棗,流著淚珠往子弟兵口袋裡塞的鄉親們。部隊指戰員群情激動,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山東。他們進入河北省境內後,正趕上當地洪水氾濫,一片汪洋,無法行軍。當地人民群眾用木船運送部隊,到霸縣,7師部隊上岸,在泥濘中步行。冀東軍區司令員詹才芳接見了楊國夫、劉其人、龍書金等7師領導,他說:“中央來電報,楊國夫師即到山海關,任務為協同當地部隊鞏固山海關一帶地區,粉碎美蔣從秦皇島一帶對山海關地區的進攻。立即增援山海關19旅。”部隊馬不停蹄,火速上路,經豐潤、撫寧、灤縣,道路崎嶇,山徑迂迴,人馬難行。突然飛章告急,蔣軍已在秦皇島登陸,正在向我山海關軍民發動進攻。中央軍委令7師從速。再從速。

不能讓敵人發現我軍大部隊已進入錦州

11月3日,夜色朦朧,微弱的月光如水如霧,大地籠罩著神秘的氣氛。在溝壑縱橫、山峰羅列的冀東一帶,楊國夫7師繞道石門寨的偏僻小路,出九門口,從關外迂迴增援山海關。19旅旅長張鶴鳴見到楊國夫,久久握住楊國夫的手,眼睛裡閃著亮晶晶的淚花。

在13和52兩個美械軍氣勢洶洶地進攻、山海關危在旦夕的緊急形勢下,張鶴鳴對主力部隊及時趕到的心情不待多言。雄兵猛將,來得適逢其時呀。突然,一隊人馬走入江家屯,把“前指”又搞得緊張了一陣子。一看原來都是山東來的熟人,楊國夫師長等。“前指”人員與7師從山東分手一個多月,在荒遠的江家屯見面,親熱得不行。黑麵包公似的尹健科長立即把楊國夫引到林彪的小屋。林彪見到山東7師師長楊國夫,臉上露出了笑容。“你就是楊國夫?”林彪上下審視著這條漢子。“把你師的情況彙報一下吧。”林彪急於想聽聽山海關的情況。楊國夫彙報了保衛山海關戰鬥的情況後,說:“現在的問題是山海關有兩個部隊,除7師外,還有李運昌的19旅,指揮不統一。19旅有電臺,7師沒電臺,無法與總部請示彙報,19旅有通錦州的電話線路和電話,7師不能用。7師是聾子、瞎子,影響作戰。”林彪靜靜聽罷,說:“張鶴鳴19旅,應編入7師建制,歸你統一指揮,19旅的電臺、電話線路、電話等由7師統一使用,以利作戰。你把我的指示立即通報李運昌。”楊國夫得令,快馬加鞭回山海關去了。

中央軍委來電:“山海關作戰部隊統一由楊國夫指揮。楊國夫、張鶴鳴應防側後,嚴密監視石門寨之敵,防其包圍迂迴,並派出小部隊襲擾疲憊敵人。”楊國夫根據中央電文精神,立即調整了7師和19旅兵力部署,從波濤洶湧的大海邊到山海關城垣,從角山寺到二郎廟,再到九門口,設立了一道由勇敢不怕死精神凝結而成的鋼鐵屏障。

這天夜間,天空陰雲密佈,地上陰風透體。我軍向敵軍發起突然攻擊,經過一夜激戰,迫敵後退10餘里。8日夜,我軍3個團出擊,斃傷俘敵近千人,繳獲美式武器數百件,一度迫近水環山列的秦皇島。毛主席、黨中央發電嘉勉。

狂妄自大、仗勢欺人的石覺、趙公武頑軍,像烏龜似的把頭縮回去了。但是,我軍裝備武器量少又低劣,沒有火炮,部隊衣食不佳,體力不濟,要想多殲滅敵人辦不到。敵人兩個軍在杜聿明的指揮下,為了等待援軍,只是不緊不慢地打拉鋸戰。雙方在竭盡全力對峙著。

我黨從延安調來的大批幹部和從承德方向過來的部隊,從山海關流水似的通過,奔赴東北三省。但是,在實力相差甚遠的情況下,7師守軍在寒冷的天氣中,總有一種撐不住的感覺。這時,冀熱遼軍區李運昌、沙克見山海關形勢危急,迭電飛報中央,要求已至玉田的我軍主力黃克誠師、梁興初師火速增援山海關,攻擊敵人的側背,以解除山海關之圍。

棗園窯洞的煤油燈下,毛澤東慢慢地吸著一支菸,想法則不同。他想,山海關戰事,由李運昌和楊國夫兩部憑藉險要山川遲滯頑軍前進,是可以的。主要是爭取時間,掩護黃克誠師、梁興初師到達錦州,充當殲滅頑軍的主力。黃、梁二師是秘密武器,所以,他們不必走山海關,可走山海關以西,取捷徑,隱蔽前進,以免暴露。不能讓敵人發現我軍大部隊已進入錦州,這樣在錦州就有好戲可看了。

毛主席看到林彪的電報後,大吃一驚

詹才芳、李運昌應把行軍路線調查好,並通知黃克誠、梁興初兩部,以免他們走彎路,貽誤戰機。江家屯的土屋裡,林彪在思索,在審時度勢,認為黃、梁兩師與山海關近在咫尺,山海關我軍吃緊,眼看不支,危在旦夕,敵頑也系孤軍深入。

所以在未報告延安毛澤東的情況下,先電告黃、梁兩師即從現地出發,向義院口、駐操營前進,向敵之左背進攻,務須消滅其一部,以遲滯石覺、趙公武前進。為執行上項任務,該兩師可暫勿向錦州、義縣前進。然後,林彪才把這個命令報告了中央。這叫作先斬後奏,大將在外,有這個機動權力。

棗園窯洞裡,毛主席看到林彪的電報後,大吃一驚,覺得大事不好,倘如此用兵,全盤皆亂。黃克誠、梁興初兩部4萬餘人,為我軍野戰主力,都是老115師的部隊發展起來的,現在遠道疲勞,急需休整,應在將來決戰時用。黃、梁還是迅速通過山海關地區,進到錦州,以位於錦州機動地區為適宜。山海關、綏中地區,楊國夫師及李運昌的19旅可以守住險要,堅持一段時期,以掩護黃、梁師到達錦州。

黃、梁兩師到達後,可爭取一星期時間的休整。兩種截然不同的命令同時到達了黃克誠和梁興初師。

時值初冬,陰雲密佈,寒風勁吹。警衛員在毛澤東的窯洞生了一盆炭火,但窯洞內仍然寒氣逼人。

幾天來,毛澤東的目光在注視著戰略樞紐地區錦州,他在考慮我軍應以錦州地區作為我主力集中作戰的戰略樞紐。在冀熱遼的程子華任務十分艱鉅,他必須兼顧到東南兩個方向:南面以粉碎從北平向承德進攻的蔣軍為目標,創造戰場,佈置工作;東面迅即派大批幹部並有得力領導同志去朝陽建立領導中心,將幹部分配於朝陽、凌源、阜新、錦州、義州各縣。就遼西的交通要道來說,習慣把此線叫做“北線”。要發動民眾,鎮壓反動武裝,組織人民游擊隊及地方軍,創造戰場,援助錦州、山海關主力作戰。還要為我軍以後打大仗建立穩固的後方兵站線,供給糧食,收容傷病員,輸送幹部,以確保錦朝鐵路線於我軍手中。錦朝鐵路線是我冀熱遼的動脈。所以,冀熱遼分局的任務很重。

在毛澤東看來,黃、梁兩部遠道新到,如果開義院口、駐操營,即使殲滅敵人一部,也不過是戰術勝利,反使我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勢將處於被動。林彪應謹慎使用主力,以求將來決戰時一戰解決問題。應令李運昌、楊國夫兩部堅持山海關、綏中之線,節節抗擊疲憊敵人的兩個軍。黃、梁兩部隱蔽開至錦州、錦西、興城三角地區,休整部隊,恢復疲勞,補充槍彈,熟悉地理,瞭解民情,演習夜戰。俟石覺、趙公武兩個軍進至綏中地區或興城地區業已疲勞消耗至相當程度時,我方可集中最大兵力打擊敵人。

黃克誠有3.5萬人、梁興初有7000人、楊國夫有7000人,李運昌、沙克在盤山、錦州至山海關一帶至少有2萬,共約7萬人,以逸待勞,以靜制動,於最有利之時機、地點,由林彪或羅榮桓親自指揮,舉行反攻,分作幾個戰場,像劉鄧在平漢戰役中一樣,每次殲滅其兩三個師,最後全部殲滅蔣介石的兩個軍,即能從戰略上解決問題,蔣軍就進不到東北了。

冀東兩個野戰旅,可調至山海關、綏中、興城之線的西面山地隱蔽集結,於正面主力舉行決戰時,從側面切斷敵軍後路。總之,從內線作戰著眼,此種方針最為有利。

毛澤東林彪關於怎樣使用黃、梁兩師,意見分歧

林彪與毛澤東關於怎樣使用黃、梁兩師,意見分歧。毛澤東從戰略方面考慮使用部隊。林彪從戰役方面考慮使用部隊。假如按照林彪的命令向進攻山海關的蔣軍側背猛烈一擊,結局會是怎麼樣?石覺、趙公武會不會受到重創?情況不得而知。毛澤東考慮山海關、綏中、興城一帶,左山右海,地形險要,我軍可在隘路扼守立腳,深溝高壘,擇險而守。同時發動人民群眾支援我軍,踴躍支前。還要把民兵游擊隊組織起來,襲擊蔣軍,不使蔣軍越過。堅守一段時間,我軍就有辦法了,可在錦州一帶有大的作為。因此,他電令李運昌、沙克:你們必須堅守山海關、綏中、興城之線,掩護我主力集中錦州。合眾社稱蔣介石佔領了山海關,情況如何,即告。

同日,他又發電文:山海關、綏中、興城之線必須堅守,掩護我主力———黃、梁兩個主力師集中錦州。時間至少三星期,多則兩個月,望動員民眾構築多道防禦工事。這裡共有多少兵力,戰鬥力如何,民眾發動如何,游擊隊民兵組織如何,地形利於作戰否,即告。

同日,敵軍第52軍25師和13軍89師出九門口,經角山寺東麓對我山海關守軍側背薄弱部位進行包圍。在山海關前線,駐在大茅山口的我軍4個戰士跑到20團部報告,他們連被敵人包圍了。

20團陳乙齋團長派偵察員前去了解情況,發現很多敵人正踏著一場薄薄的早雪在長城山腳迅速運動。我黨地方幹部也跑到師部報告:“敵人迂迴部隊從義院口直插綏中縣,拂曉可能進到山海關東側上、下牛羊溝一帶。”

第7師指揮部設在一間民房裡,師長楊國夫半信半疑,立即派閻捷三參謀長帶騎兵班去查清情況。閻捷三上到北山高峰處,見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蔣軍部隊正在山谷間從西向東運動。晚上,我軍山海關總指揮楊國夫召開緊急會議。楊國夫心想,是撤,還是守?如守,會被敵人切斷退路,背海面山,我師雖然可以將卒並憤,負固死守,堅持數天,但有彈盡糧絕、人地兩失、全軍覆沒的危險。現在部隊已經減員三分之二,傷亡減員嚴重,而無後繼援軍。如像毛主席要求的,至少三個星期,待黃、梁二師進到錦州再撤,絕對辦不到。但是,我軍如撤,進入東北的大門丟失,責任重大,敵人兩個軍突破山海關後,沈錦一線再無我軍防守,他們就可以長驅直入,到達錦州、瀋陽,影響我軍戰略的實現,後果難以想象。但是,如果敵軍兩個師迂迴屬實,那就非撤出不可,絕不能讓在抗戰中成長起來的渤海子弟兵坐以待斃。他知道,此舉非同小可,需要把敵情搞準確。敵情屬實。

敵軍以第13軍54師經石門寨正在攻擊九門口。第52軍25加強師全部輕裝,秘密經石門寨以北我軍未設防的城子峪,沿通往綏中公路急進,意在進至中前所後,切斷我軍退路。

由杜聿明指揮的這兩個軍,火力比日本軍隊強,陸、空步炮協同,炮火作延伸掩護射擊,步兵看信號衝鋒,天上還有美帝國主義的飛機掩護助威。陰風雪雨敲打窗欞,楊國夫痛苦地決定撤出戰鬥。這是他有生以來最難作出的決定。他命令偵察科長崔醒農通知市內部隊撤出,並帶兩個排炸燬鐵路橋、公路橋。有的部隊通知不到,就放火為號。同時,他命令兩個團跑步前進至上、下牛羊溝一帶山村。敵軍先頭師正在圍著篝火吃飯,楊師突然襲擊,敵人潰亂。而後雙方又對峙一日。楊國夫師順著綿延起伏的山窪撤退。蔣軍13軍、52軍,尾隨楊國夫師前進。楊國夫師為擺脫依賴機械化的敵人,沿著綏中一帶山中的崎嶇道路走。可是,每到一個村莊或到黃昏時,敵人就對我軍突然發動襲擊。奇怪。敵人好像有“諸葛亮”,會神機妙算?師部人員都百思不解。

後來他們抓到了20多個俘虜,這才知道,北寧線兩側的每個村莊,都有電話直通沿鐵路車站和城市,凡有過往部隊和發生什麼情況,偽政府人員都要向國民黨軍隊報告。農村的偽政權在充當蔣軍的耳目,敵人在暗處,我軍在明處。這就是淪陷區與我解放區的不同。此後,楊國夫令我偵察員穿上俘虜軍裝,部隊每到一村莊,偵察員先找偽政府人員,並冒充敵人同他們交涉。在敵佔區搞軍事活動的經驗逐漸豐富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