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說“給我來點無脂肥羊”,這位大臣巧妙應對……

張鷟生活在唐代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和玄宗前期,因此他的《朝野僉載》記載了很多武后朝的見聞,“頗多媟語”。

張鷟的《朝野僉載》裡有一篇《無脂肥羊》,記載的是唐太宗佚事。

唐太宗問光祿卿韋某,須無脂肥羊肉充藥。韋不知所從得,乃就侍中郝處俊宅問之。俊曰:“上好生,必不為此事。”乃進狀自奏:“其無脂肥羊肉,須五十口肥羊,一一對前殺之,其羊怖懼,破脂併入肉中。取最後一羊,則極肥而無脂也。”上不忍為,乃止。賞處俊之博識也。

唐太宗說“給我來點無脂肥羊”,這位大臣巧妙應對……

這裡說的是,唐太宗要用無脂肥羊充當藥引子——這是什麼庸醫給開的藥方子?脂多而肥,肥怎能無脂?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面對至高無上的唐太宗,光祿卿韋某無奈,只有去請教侍中郝處俊。機敏的郝處俊抓住唐太宗不忍殺生的特點,給編造了一個說法:要得到無脂肥羊,須讓一隻羊面對其餘五十隻肥羊,看著那些羊一一被殺戮,那隻羊恐懼至極,以至於嚇破的脂肪融入肉中,這樣就能得到“無脂肥羊”了。

這個辦法當然很殘忍了——如果要得到一隻無脂肥羊,需要殺掉五十隻肥羊——唐太宗肯定不忍為之,所以就放棄了以“無脂肥羊”入藥的做法。

這個郝處俊在唐太宗身邊多年,瞭解他的心性,靠足智多謀救了那些可憐的肥羊;唐太宗虛心納諫,成就了郝處俊的博聞廣識。

唐太宗說“給我來點無脂肥羊”,這位大臣巧妙應對……

讀唐宋筆記,都知道那時羊貴而豬賤。就說蘇東坡被貶在湖北黃州時,他寫過一篇《豬肉頌》,說:“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說明那時豬肉沒人吃,價格很便宜,“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他發明“東坡肉”的做法,弄得他老人家每天早上都飽食一大碗,吃得其樂融融。

那麼,為什麼那時豬肉沒人吃而羊肉很貴呢?其實在周朝時,豬肉是皇家餐桌上的標配。《周禮·天官冢宰》規定:“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這六牲就是馬、牛、羊、豕、犬、雞,這個豕就是豬。為什麼到了唐宋,就沒人吃了呢?

唐太宗說“給我來點無脂肥羊”,這位大臣巧妙應對……

我們知道,豬是雜食性動物,什麼都吃,甚至垃圾也吃、糞便也吃,所以古人就認為豬肉不乾淨,有身份的人是不吃的。宋朝時皇家就規定:“飲食不貴異品,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見《續資治通鑑長編》), 按當時御廚的記載,每年用“羊肉四十三萬斤,豬肉四千一百斤”,兩者相差大約一百倍,可見羊肉受歡迎的程度了。

羊因為只吃草,食性單一,又會反芻,所以肉質比較細膩。當時的達官貴人無不以能吃起羊肉作為身份的象徵,所以才有了豬肉“價賤如泥土”的說法。

唐太宗的御醫來個“無脂肥羊”的藥引子,也夠搗蛋的。幸虧內官郝處俊巧妙處置,不然也是個大難題。

唐太宗說“給我來點無脂肥羊”,這位大臣巧妙應對……

這就要說說唐太宗的寬容納諫。唐太宗作為創業的君主,還是很有度量的。據記錄唐太宗一朝政事的《貞觀政要》記載,有很多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的諍議和諫奏。

比如有這樣一則:唐太宗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駿馬,平素放在宮中飼養,有一天突然無病而暴死。唐太宗大怒,要殺那養馬的宮人。長孫皇后勸諫說:“過去齊景公因為馬死而殺人,晏子對著養馬人歷數其罪:‘你把養馬而死,這是第一條罪狀;你把馬養死而使國君殺人,老百姓知道一定痛恨國君,這是第二條罪狀;眾諸侯知道後,必然輕視我國,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齊景公聽後便免了養馬人的罪。陛下讀書時曾見過這則故事,難道忘了嗎?”唐太宗聽後,有所寬釋。他對房玄齡說:“皇后能用前人政事來啟發我,很好很好。”

這就是用古人的例子來勸誡國君,起到了春風化雨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