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提到木雕作品

你一下子想到的可能是典雅古樸的色調,

厚重堅實的線條......

但你有見過這樣的木雕嗎?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髹漆後貼金,立顯輝煌與大氣;層層疊疊的線條,使木雕變得精巧又靈動。這件獨具匠心的木雕作品就是出自潮州木雕大師郭少俊之手。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用一隻鉛筆悉心描摹出圖案的輪廓,持一把古樸厚重的刻刀或淺或深地細細雕琢,這雙歷經滄桑的手彷彿有某種神奇的魔力,將一塊樸實無華的木頭變成一件精巧的藝術品。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 雙鳳朝牡丹 》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 郭少俊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

高級工藝美術師


在繼承傳統的過程中大膽創新,不斷追求新的突破,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褪去現代生活的浮躁,只沉心做好一件事,也努力推廣木雕文化,傳承給更多的年輕人!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 郭子儀拜壽 》


潮州木雕也被稱為「 中國四大木雕 」之一。與其他門派的木雕不同,傳統潮州木雕主要以「 金漆木雕 」為主,雕刻完成的木雕作品貼上純「 黃金箔 」,讓原本古樸的木雕顯得金碧輝煌,大氣而不失穩重。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木質細密的香樟木是潮州木雕的首選材料,防腐不蛀,適宜鏤空雕的技法。從選材、畫稿,再到修光與上漆,一絲不苟的工序凸顯了郭少俊對於木雕認真嚴謹的態度。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情懷與鬥志,支撐他重拾刻刀


見素生活∶與木雕是如何結緣的?這麼多年堅持下來的動力是什麼?

郭少俊∶我的爺爺到我父親都是在做木雕,我從小對美術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畫畫,想想以前上學每次老師佈置的畫畫作業,很多同學都排隊讓我幫他們畫。與木雕結緣在我 17 歲時,父親生病,為了分擔,算是擔起了重任,期間還跑到深圳一年時間,心想看有沒有其他門路可走,最後因為自己對這種手藝的情懷與鬥志,重新返回潮州拿起刻刀,就到現在了,也應該是很自然的吧。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從重返潮州,拾起刻刀,到成為一代木雕大師。心懷熱愛一輩子的堅守便不再是苦悶而是生活的本真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 四君子 》

見素生活最滿意自己的哪一件作品?可否與我們分享一下它背後的故事?

郭少俊∶最滿意的作品就是在 2012 年設計創作《 四君子 》,其內容是「 梅蘭竹菊 」,代表「 春夏秋冬 」四季,稱為四君子,它們所象徵的品質分別是「 」,在國畫、寫意畫上面都比較常見,但在木雕上我要把它們表現出另一種感覺,潮州木雕的特色是多層次鏤空雕,我在設計圖稿時以工筆畫中細節化的佈局,力求生動逼真,從而達到密而不亂,層次分明。此作品也獲得國家級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廣東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調整再出發,那些與茶相伴的時光


瓶頸期是每個創作者都不可避免會經歷的過程,但郭少俊很少困頓於此。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見素生活您會不會有木雕創作過程中的瓶頸,是如何度過的呢?

郭少俊∶肯定是有的,平時我正常晚上才設計圖稿,可能是習慣,也可能晚上更能讓心靜下來,有時候畫圖稿過程中覺得不是很「 」,所以怎麼畫都不是最滿意的,我便沒有再繼續下去,我會去泡茶喝,靜靜的品,在品茶過程中可以尋找到靈感,有時候真的對我很有用!都知道潮汕功夫茶,我的日常裡也同樣不能沒有它作伴,白天在雕刻過程中,也會泡茶喝,有時候一天下來都看不到雕出什麼,有時候卻很快能見到效果。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潮汕功夫茶是他多年的「 老朋友 」,悠悠清香無意間浸潤了郭少俊淡泊平和的性格,這也讓他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木雕工藝。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在繼承中摸索,在嘗試中創新


像大多數民間藝術一樣,潮州木雕一開始也是以傳統題材為起始,後人受前人的影響,大多跳脫不了傳統題材的窠臼。在郭少俊以前的作品中,傳統題材也是他創作的主要靈感來源。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但隨著年歲的漸長、閱歷的加深,郭少俊對於這個問題也有了新的見解:「 傳統的東西當然很好需要保留與傳承但是在傳統的基礎上也要有創新這同時也是追求突破的過程。」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 八駿雄風 》(局部)

他不斷外出參觀學習,拓寬眼界,積累知識。在保留傳統的鏤空雕技法的同時,也不忘大膽融入自己的新想法。現在的他在木雕中更加註重整體的佈局在畫稿時也著重強調美感與視覺衝擊力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 祠堂獅子 》



保留與傳承,傳統手藝需要向陽而生


2006 年,潮州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對木雕手藝人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但傳承也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困境。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 關二爺 》素雕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 關二爺 》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 關二爺 》(局部)

一件木雕作品從構思到完工需要歷經時間與汗水的打磨。這樣精雕細琢的工藝品註定無法實現產業化。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他們很難沉下心來磨鍊技藝,靜心去雕琢一件作品。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見素生活您對將來有什麼規劃或者目標呢?

郭少俊∶說小也小,說大也大,我的目標是可以把潮州木雕真正帶出去,在技藝方面不斷探索創新嘗試。在今年,以我名字命名的木雕藝術館在各級領導、專家的指導下已經落成,接下來在學術理論、實踐培訓中將有更專業的平臺,我希望能把潮州木雕這一非遺傳承給更多年輕人,通過文化博覽會、展覽會等平臺,將這一傳統藝術傳播得更廣、更遠。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見素生活聊了這麼多關於木雕的話題,我們還很好奇您在工作之餘有些什麼愛好?

郭少俊∶我平時除了創作和參加一些活動會議,也會去有山有水的地方,還會去一些有歷史的建築走走看看,有時候能在這種過程中又想到一些新的創作思路,同時心情也比較放鬆、自然。還有跟我的家人在一起喝茶聊天,我的家庭算是很和諧溫馨的。

十七歲擔起家族傳承,他用三十餘年的堅守做好這一件事

▲《 滿載而歸 》


雕刻木頭同時也是一個雕琢心靈的過程,在刻刀的一起一落間紛飛的是木屑沉靜的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