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春分者,

陰陽相半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農曆二月,生靈們似乎在整冬的枯寂中卯足了力氣,窗外開得恣意熱鬧,春陽懶散地打在踏青的男女老少身上。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郊外岸柳青青,城中高樓聳立,春意在鋼筋水泥的夾縫中生存,不妨到水圍 1368 國際街區,重溫深圳的廣府文化。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水圍今日,百年滋味,一處安藏


說起深圳,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新興城市、「 時尚之都 」,卻鮮有人提及它的本土文化。而水圍村似乎就是為了讓你重溫深圳文化而存在的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600 餘年歷史,7000 多平方米,20000 餘人,其中更有 700 餘人為莊子後代。作為嶺南名村 —— 水圍村或多或少繼承了莊子重視自然的思想 —— 更新改造前,水圍便一直倡導「 環境建村 」。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莊子像、敬老莊公園、教師樓、圖書館……這些文化綜合場所,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在科學規劃下得以興建。而上百歲的古榕和 14 世紀明朝的龍秋古井,也得以修繕保留。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在古榕下唱粵曲、演摺子戲,六百年前的掘井之景,和著曲聲,將我們拉回千年前的明朝記憶。而改造後的水圍將深圳這座城的新舊文化融於一處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年輕的吉他手唱著流行的歌,你走過沿街連廊連柱的騎樓,從偶遇的果茶店裡捎上一縷果香四溢,流連在彩虹般的純色院子間,似乎不只是塗了另一種顏色,連你的心情都換掉了;倏地,你又迷醉於昏暗燈光下的那家小鋪,然後在下一個轉角品嚐粵東南的風情。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水圍印象,城市更新,再造重生


如今的水圍,很難與當年「 髒亂差 」的城中村聯繫在一起。昔日,一提到深圳的城中村,只會讓人想起狹窄擁擠的街道,和雜亂無章的綠化。那時的深圳走的太快,一邊是越建越高的大廈,另一邊則是成為城市發展「 灰度地帶 」的城中村。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深圳不算大,卻不斷有人湧入這裡尋求機遇,城市發展用地日益不足,人才保障房更是一「 」難求。城中村便成了這些流動人口的臨時落腳地。只是利益迷眼,許多城中村試圖通過大拆大建獲得更多收益,而讓村落代代傳承的文化遺失在塵灰之中。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大沖等居住環境較差的城中村,通過拆除重建得到了徹底的改造,使得它們能夠與周邊城市片區相契合,可那些原村落肌理、那些傳統生活方式與生活結構,都不復再見。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以水為財圍而聚之 」,1368 年,深圳福田掘井立村,就此有了水圍村。雖然投入 3 億多元對舊水圍進行改造和環境建設,依舊無法解決整個深圳城中村的通病。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面對城中村的發展危機,2015 年,深圳市政府開始對福田區 15 個城中村進行深化改造。在一年多的統籌調研後,2016 年 6 月,作為城中村改造牽頭項目,政府投資 1 億元啟動了水圍 1368 國際街區建設。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建設時,改造團隊最大程度地考慮了「 」的優先性。原本的騎樓僅僅只在結構上做了細微調整:一至三層為商鋪,四至八層為公寓。不僅村民的傳統空間得以保留,而且新租戶的生活條件、店鋪入駐後的名譽和盈利都得到了保證。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同時,水圍村還是深圳市首個利用城中村「 握手樓 」改造為人才保障房社區的試點,在如今佔地 25000 平方米的水圍 1368 國際街區,國際公寓就有 17500 平方米,更是為人才發展提供了落腳空間。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而在 7500 平方米的商業區中,南區集眾多粵東南老字號小吃、餐廳酒吧於一體,北區則是「 創意天堂 」,滿足任何購物慾。餐廳餐吧、手作手信、文化藝術……如果這裡還不能成為最有深圳味兒的廣府文化街區,還有哪裡能勝任呢?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水圍的改造是深圳舊改的一次全新探索水圍再造重生宜居宜商宜業,成為深圳的文化名片



水圍將來,理想生活,由此現容


西方同樣存在「 城市更新 」,卻多以都市村莊、城市邊緣區和貧民窟來稱呼,並沒有「 城中村 」的概念。相對於西方的「 城裡人 」都在往郊區迀徙、中心區反而成為貧民窟來說,我國則恰好相反,許多城市都如同深圳一般,不斷吸引著人們向市中心集聚。於是,擁有大量廉租房和便利生活設施的的城中村得到了人們的青睞。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從水圍村的改造中摸索出的綜合整治模式,不僅讓開發商避免了長週期的拆遷過程與高額成本,也讓「 拆遷暴富 」和「 釘子戶 」們失去了借題發揮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滿足了村民和外來人才的雙向需求:水圍建成深圳首個檸盟公寓,把宣傳水圍與人才、產業升級合二為一;合理的房租分析,給租戶們帶來切實優惠,也讓水圍獲得了開放的人才交流空間。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政府、開發商、村民、租戶……各方的需求與困惑都得到妥善解決。走在繁華的水圍 1368 國際街區,似是回到了近代人聲鼎沸、吆喝不斷的街頭,又不時能看到別樣的異域風情。

春分|這個城中村竟是網紅打卡地


有人說,騎樓展現的是一種大多數人追求的理想生活。「

住騎樓養番狗 」,早茶之後,慵懶地靠著躺椅,翻閱上個月新出的書,剛會跑的小奶狗圍著腿一圈一圈地轉……而如今的水圍展現的正是這樣一幅令人心生嚮往的春日畫卷,期待著你的探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