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史上的今天: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光之子》

獨特的水彩畫風獨步業界,用遊戲傳達對美的追求與體會。

除了每年慣例的各種3A大作以外,其實育碧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各種遊戲領域的新嘗試,只不過那些被寄予厚望的3A作品實在佔用了太多的宣傳經費,導致很多有創意的小遊戲缺少在媒體上露面的機會。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對於一款一般來講沒有強勢IP支撐的小眾遊戲新品來說,要殺出重圍實在是困難重重。

遊戲史上的今天: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光之子》

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也不是完全沒有例外,比如在2014年4月30日首先登陸PC平臺的2D水彩畫RPG《光之子(Child of Light)》身為一款實驗性質突出的新作,幾張設定圖一經公佈整個業界的反響可以用爆炸來形容,誰能想到一家法國公司(承擔實際開發工作的是育碧蒙特利爾)能腦洞大開地參考吉卜力工作室、天野喜孝等日本藝術家的作品風格來開發一款2D橫向卷軸的回合制RPG,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相信誰都會把這樣的消息當成毫無價值的謠言一笑置之。

遊戲史上的今天: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光之子》


遊戲史上的今天: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光之子》

遊戲的整體畫面風格是一種清新自然的水彩畫風,在配色方案上利用高對比度的顏色來突出主體與背景的區別,但整個色調又相對比較柔和,沒有過於明豔的對比色,給人的第一印象類似針對兒童製作的簡筆水彩畫。很多場景中的線條看似很隨意,但組合在一起並不會給人雜亂的感覺,反而跟遊戲比較隨性的環境氣氛相得益彰。在借鑑日式動漫畫部分配色技巧的同時,又要跳脫出來構建起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本身已經很難,再加上這對於育碧來說無疑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與冒險,製作組當時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遊戲史上的今天: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光之子》


遊戲史上的今天: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光之子》

童話般簡單純粹的故事配合主配角充滿歐洲少女風情的造型,不光對女性玩家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相信就連不少純爺們的心也會因為主人公歐若拉公主的舉止而深感觸動,心甘情願地跟著她一起去探索充滿美感與想象力的異世界。由於作品性質的關係,本作的主線並不長,也沒有太多值得挖掘的蒐集要素,就算不刻意加快進度一般也能在10個小時左右通關,但在旅途中不僅有上天入地的各種風格場景,還有復古而激烈的戰鬥等著玩家。

遊戲史上的今天: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光之子》


遊戲史上的今天: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光之子》

作為一款RPG,遊戲出人意料地採用了在日本都已經不太能見到的半即時制戰鬥系統,遇敵後會進入一個專屬的戰鬥場景,主角隊伍在左,敵人在右,由每個人的速度決定行動順序,可以選擇普攻、特技、魔法、組合技等等與敵人作戰,整體節奏偏慢而且戰鬥難度偏低,平衡性也有一些問題,明顯是考慮到因畫面而來的女性玩家、兒童玩家的接受度而專門進行了調整,不過這部分並非遊戲的核心體驗,所以有些瑕疵影響並不大。

遊戲史上的今天: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光之子》


遊戲史上的今天: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光之子》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款讓業界感到震驚的優秀遊戲作品,在遊戲過程中隨便截一張圖都足以用來做壁紙,堪稱藝術性與遊戲體驗的完美結合,如果不是因為流程太短、內容太有限而讓人感到意猶未盡,相信《光之子》能取得的成就將遠比現在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