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美軍的對地攻擊機一樣,海軍有沒有類似的對地攻擊艦的存在?

青雲水客


有,叫做火力支援艦

這是中國的,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甲板上的5個黑色區域吧

近看

這些東西是122mm 火箭發射器

2017年5月舷號516的江湖級火力支援艦退役。這是我國唯一一艘這樣的船。專門做對地攻擊的。

可以利用火箭炮對敵方港口、灘頭陣地進行高強度火力覆蓋/


火力支援艦其實在二戰期間美國建造了很多,通常是用登陸艦改的。

在登陸艦的甲板上密密麻麻的安放數十個火箭發射器。

利用密集的火箭彈攻擊日軍海島。

但是由於火箭彈的精度喜人,因此在二戰結束後就陸陸續續退役了。

這種軍艦打起來還是很壯觀的。

只不過問題點在於——開火10秒鐘,裝彈2小時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

當時也沒有什麼自動裝彈機構,所以裝彈還得靠人力。

而且問題點在於,暴露於甲板上的這麼多待發的火箭彈,如果被敵方命中一枚炮彈後就是地獄了。因此作戰效果也並不比想象的好。

在二戰後,速射炮的廣泛裝備,也為軍艦提供了高精度持續性的火力輸出能力。所以這種船基本上就沒有人用了。


軍武數據庫


第一、如果樓主說的是艦艇直接對地打擊任務

其實,陸軍,海軍,空軍都有自己的定位,打擊任務也有所不同,陸軍的裝備主要針對地面目標,海軍的裝備主要針對海上目標,空軍主要針對空中目標,沒有必要海軍必須陸海空通吃,這樣就失去了劃分陸、海、空軍的價值了。

海軍的裝備主要是對海面艦艇進行打擊,以我國的055為例:導彈主要是反艦導彈,H/pg-11型艦炮,H/PJ-45a型130艦炮,Gs/ARi型反蛙人艦炮,48+64單元通用垂髮等武器主要是對大型水面艦艇打擊。



(055型驅逐艦)

當然了,像中國,美國,俄羅斯不過近年來一些國家的垂髮系統都是通用型,可以直接對陸打擊,而且都可攜帶核彈頭,起到威懾作用。

例如:我國的東海-10超音速巡航導彈可攜帶核彈頭。

我國的055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都可以裝備對陸巡航導彈,不過我們重點說一下052D型驅逐艦,那些說052D不具備對陸攻擊的可以閉嘴了,央視節目透露:我國052D型驅逐艦垂直髮射裝置具備裝載併發射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能力,官方已經證實了。

美國的戰艦也是可以的,據英國《簡氏防務週刊》近日報道,日本防衛省將為海上自衛隊2艘改進型愛宕級宙斯盾驅逐艦裝備美國“標準”-6導彈,日本已在2019年防衛預算中列出採購這種導彈的費用。對此有評論認為,一旦日本的宙斯盾驅逐艦裝備“標準”-6導彈,將進一步打破地區軍事平衡,對地區穩定產生不利影響。“標準”6是世界上第一款攻防兼備,空、海、陸目標“通吃”的幾近“全能型”導彈。

印度也有對陸攻擊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



(052D型驅逐艦)

第二、如果樓主說的是間接的對地打擊任務

那麼這個就多了1,航空母艦:各國的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就是專門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航母戰鬥群就像一個移動的小島一樣,可以直接開到別的國家近海進行威懾。

2、各國的驅逐艦:驅逐艦有直升機可以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當然了也配有對地巡航導彈。

3,各國的兩棲攻擊艦:這個更具備對地打擊,兩棲登陸艦就是奪島神器,可以攜帶艦載戰鬥機,坦克,陸軍裝備等,我國的075型,有了它就可以收拾灣灣了。

4,各國潛艇:各國的潛艇可以發射超音速導彈對陸進行打擊任務,像五大流氓國家,還可以發射核導彈,起到戰略威懾作用。


軍武次魂


1996年的臺海危機,讓我們意識到,即使裝備不如人,要承受十分慘重的傷亡代價,但為了國家統一,必須要做好犧牲準備。

為了掩護登陸部隊行動,我們應急將053HG型江湖級護衛艦的516號九江艦改裝成火力支援艦。
九江艦拆除導彈發射架等無關設備,換裝2座2聯裝100mm艦炮,全艦安裝了5部共10具50管122mm火箭炮發射器,可同時齊射250枚火箭彈,並擁有再填裝能力,用來破壞敵方灘頭工事。


九江艦使用的火箭彈是陸軍122mm火箭彈改進而來,火箭發射器擁有雙向穩定系統,並有火控系統,射擊精度相對較高。早期火箭彈最大射程25公里,經過改進後增程火箭彈可以打到50公里以上。

九江艦屬於特定歷史時期產物,當年我們空軍沒有能力做到有效火力支援,海軍只能靠自己。從現在眼光來看,516艦射程較近,生存能力差,100mm艦炮射程和威力也顯不足。


二戰時期,美軍也將一些登陸艦改裝成火箭炮火力支援艦,用來掩護登陸部隊展開。

冷戰時期,美國海軍負責給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是衣阿華級戰列艦。但是這種戰列艦雖然經過火控升級,但是火炮精度依然有限。並且這種4.5萬噸運營費用實在太高,所以美軍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考慮,在衣阿華級戰列艦退役後下一代給“四等人”專用的火力支援艦。
衣阿華級戰列艦進406mm主炮身管壽命有限,到80年代庫存火炮身管壽命已經接近耗盡,重新生產成本太大,所以必須要退役。

美軍第一個想法就是“武庫艦”,最後設定排水量達到2.4萬噸,配有500多個垂直髮射系統,垂髮隔艙間有凱夫拉裝甲隔層進行保護,艦上有宙斯盾系統,自身防禦能力極強。該艦可以攜帶發射300枚以上戰斧巡航導彈,並有垂直艦炮系統,可以給四等人們提供極強的火力支援。

但是武庫艦造價昂貴,建造預算當時接近半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蘇聯解體後,美軍軍費大減,恰好當時根據美俄第二輪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要裁掉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於是美國海軍就靈機一動,將這4艘核潛艇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成為水下“武庫艦”。


俄亥俄級核潛艇將一個三叉戟導彈發射桶改裝成7枚戰斧巡航導彈發射器,從而成為最大可攜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的水下武庫艦,並且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更強。

但俄亥俄級改裝的巡航導彈核潛艇無法解決持續火力支援問題,受制於特殊發射結構,這種巡航導彈核潛艇無法進行海上補充導彈,攻擊後需要返回本土母港才能補充導彈。所以美國海軍最後還是設計了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作為主力火力支援艦。
DDG-1000配有兩門155mm的AGS


先進艦炮,使用增程滑翔炮彈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85公里。並配有模塊化供彈系統和自動彈藥庫。對比美軍驅逐艦之前裝備的127mm MK-45 Mod4艦炮,AGS艦炮的裝藥量是其3倍,持續打擊火力為2.5倍,對地面目標壓制能力為4.5倍。
DDG-1000隱身化船體可以更加靠近靠近危險海域,自身防禦能力也非常強大,而兩門AGS艦炮連續打擊,可以提供長期持續火力。


五嶽掩赤城


現在擔任美國海軍對地攻擊任務的是被稱為全能勞模的F/A-18E/F多用途戰機。自從戰後美國國防部統一二戰前和二戰時期有,叫做戰列艦,主要任務就是對海上和陸地單位炮火輸出,被稱為重炮鉅艦時代。二戰之後,隨著航母的效率與綜合力量被證明無法替代,大炮鉅艦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原先海軍的制海權作戰和近海登陸作戰思路,被進一步升級為綜合平臺立體作戰思路。

在四維立體作戰的現代化軍事作戰之中,美國海軍的思路是提供的更多是聯合平臺,平臺化是美國打造海軍的作戰群的思路,也就是說,一個航母艦隊,海陸空天全覆蓋,攻擊防禦攔截與指揮,基本上什麼都能幹了,對地攻擊當然不在話下。

按照美軍一個航母戰鬥群的建設,其中驅逐艦和護衛艦主要負責戰鬥群的制海優勢與區域反潛防空,潛艇負責突襲和機動,而航母艦載機則負責完成其他主要的對地攻擊任務。為了適應南海與日本海戰場,美國還較為不主流地開發了濱海戰鬥艦,但是濱海戰鬥艦也並不負責對地攻擊,而是負責地面部隊的掩護與機動轉運,主要提供直升機平臺和登陸部隊平臺。

軍航母戰鬥群對地攻擊的任務基本上就是由驅逐艦完成,驅逐艦攻擊陸上目標的方式就是兩種。艦炮和巡航導彈。以美國海軍主力驅逐艦阿利伯克級為例。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發射海基巡航導彈,比如我們熟悉的戰斧巡航導彈。阿利伯克級裝有MK-41垂髮系統,前四後八共十二發射單元。按照阿利伯克的載彈量計算,滿打滿算全部搭載戰斧導彈,大概可以搭載80-85枚左右,可以說是足夠用了。伊拉克戰爭時期,美國發起了針對薩達姆的斬首行動,兩天之內向巴格達發射了300多枚戰斧導彈,全部是由驅逐艦發射的,如果大家還能找到當時美軍攻擊時的畫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震撼。

1996年的臺海危機,讓我們意識到,即使裝備不如人,要承受十分慘重的傷亡代價,但為了國家統一,必須要做好犧牲準備。為了掩護登陸部隊行動,我們應急將053HG型江湖級護衛艦的516號九江艦改裝成火力支援艦。九江艦拆除導彈發射架等無關設備,換裝2座2聯裝100mm艦炮,全艦安裝了5部共10具50管122mm火箭炮發射器,可同時齊射250枚火箭彈,並擁有再填裝能力,用來破壞敵方灘頭工事。

美軍第一個想法就是“武庫艦”,最後設定排水量達到2.4萬噸,配有500多個垂直髮射系統,垂髮隔艙間有凱夫拉裝甲隔層進行保護,艦上有宙斯盾系統,自身防禦能力極強。該艦可以攜帶發射300枚以上戰斧巡航導彈,並有垂直艦炮系統,可以給四等人們提供極強的火力支援。

但是武庫艦造價昂貴,建造預算當時接近半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蘇聯解體後,美軍軍費大減,恰好當時根據美俄第二輪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要裁掉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於是美國海軍就靈機一動,將這4艘核潛艇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成為水下“武庫艦”。

俄亥俄級核潛艇將一個三叉戟導彈發射桶改裝成7枚戰斧巡航導彈發射器,從而成為最大可攜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的水下武庫艦,並且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更強。


經常用了


要是說像攻擊機一樣的戰艦,有很多啊。舉個例子,拿美國海軍來說,首先想到的是航母打擊群,但是還有一個力量就是美國的遠征打擊群。就是美國海軍最機動的艦隊,由兩棲攻擊艦,驅逐艦,巡洋艦,核潛艇等軍艦組成。

所以要說對地攻擊最強的當屬兩棲攻擊艦了,就拿美國的最新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來說,他能搭載F-35B、MV-22、CH-53K運輸直升機、AH-1Z武裝直升機,通用飛機,光這兩樣的艦載機足以對陸地構成強大的威脅。該級戰艦一次能搭載38架艦載機。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兩棲攻擊艦,比一般國家的輕型航母還要大,採用全貫通甲板,飛行甲板還有機庫,貨倉,車輛艙門等。除了上述戰鬥機可以對地攻擊,還可以出動兩棲戰車,用氣墊船運送坦克,步戰車,輪式戰車等陸戰武器,還能搭載1800名士兵。供裝載車輛的甲板達到2400平米,貨倉容積3900立方米,這個數據讓準航母很眼饞了。

同時,該型戰艦有全球指揮信息控制系統、聯合和指揮信息系統、攻擊指揮系統、數據鏈等近海兩棲作戰系統。艦體還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

當然自身的火力也不弱,擁有海麻雀艦空導彈,還拉姆近程艦空導彈,20毫米6管加特林機炮,12.7毫米重機槍。所以這款戰艦是最佳的對地攻擊配備。

雷姐機械空間


講老實話,這個問題意義不大,但還是聊聊。二戰前和二戰時期有,叫做戰列艦,主要任務就是對海上和陸地單位炮火輸出,被稱為重炮鉅艦時代。二戰之後,隨著航母的效率與綜合力量被證明無法替代,大炮鉅艦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原先海軍的制海權作戰和近海登陸作戰思路,被進一步升級為綜合平臺立體作戰思路。

【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


四維平臺的立體作戰

在四維(太空-海陸空)立體作戰的現代化軍事作戰之中,美國海軍的思路是提供的更多是聯合平臺,平臺化是美國打造海軍的作戰群的思路,也就是說,一個航母艦隊,海陸空天全覆蓋,攻擊防禦攔截與指揮,基本上什麼都能幹了,對地攻擊當然不在話下。

美軍去年在AI流行的階段,將AI技術的軍事化延伸定調在了美軍的聯合指揮體系,而非裝備或作戰體系,這也就佐證了未來美國海軍的平臺化體系建設將繼續走下去。

按照美軍一個航母戰鬥群的建設,其中驅逐艦和護衛艦主要負責戰鬥群的制海優勢與區域反潛防空,潛艇負責突襲和機動,而航母艦載機則負責完成其他主要的對地攻擊任務。為了適應南海與日本海戰場,美國還較為不主流地開發了濱海戰鬥艦,但是濱海戰鬥艦也並不負責對地攻擊,而是負責地面部隊的掩護與機動轉運,主要提供直升機平臺和登陸部隊平臺。


艦艇對地攻擊的方式

按照題主的問題,刨去對地攻擊機之外,海軍航母戰鬥群對地攻擊的任務基本上就是由驅逐艦完成,驅逐艦攻擊陸上目標的方式就是兩種。艦炮和巡航導彈。以美國海軍主力驅逐艦阿利伯克級為例。

艦炮是比較簡單,直接的近海攻擊陸地的方式。波克級驅逐艦的艦炮是MK45單管單發五英寸54倍或62倍徑艦炮,但是這種方式一般很少用到,首先是因為軍艦不可能對陸作戰時開到近海艦炮射程之內,其次是現代化打擊講究是是乾脆利落,艦炮精確度不高且殺傷力太小。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發射海基巡航導彈,比如我們熟悉的戰斧巡航導彈。阿利伯克級裝有MK-41垂髮系統,前四後八共十二發射單元。按照阿利伯克的載彈量計算,滿打滿算全部搭載戰斧導彈(一般不會),大概可以搭載80-85枚左右,可以說是足夠用了。伊拉克戰爭時期,美國發起了針對薩達姆的斬首行動,兩天之內向巴格達發射了300多枚戰斧導彈,全部是由驅逐艦發射的,如果大家還能找到當時美軍攻擊時的畫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震撼的。



這種攻擊方法似乎在近幾年沒有太大的改變,2018年美國藉口敘利亞疑似使用化學武器,也對巴沙爾來了一波戰斧雨待遇,聯合英法兩國發射的200多枚巡航導彈之中,美國人共發射了140多枚戰斧,而其中將近100枚左右,就是由停泊在地中海的美軍戰鬥群驅逐艦發射的,其餘則由美國在沙特的軍事基地陸擊發射。

由此七師弟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美國海軍似乎沒有專門對地攻擊的艦艇,但是基本上每一艘裝了導彈發射系統的作戰艦艇都可以導彈直接攻擊陸地。


七師弟


當然有啦,美國人實際上還是很重視對岸攻擊的,在二戰時期就專門使用登陸艇等改裝過專門的火箭船,可以發射大量的火箭彈,當時就使用戰列艦進行火力支援任務也是常態,在二戰之後,美軍雖然看上去並不重視對岸火力,實際以建航母為中心,大量艦載機就是主要的對岸攻擊火力。

上世紀80年代,美軍曾經恢復了戰列艦的列裝,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供對岸火力,到上世紀90年代是美國提出的新一代戰艦的建設計劃,最早的武庫艦就是對地攻擊艦了,當時就追求由海到陸戰略,這就到今天就是DDG1000,一款對岸火力攻擊艦,只不過美軍對岸火力的定義有所不同,

美軍早期是對登陸作戰部隊的支援,到了90年代之後被改變了,變成對大陸縱深內目標進行打擊,所以他使用的是巡航導彈,而不是炮彈,這個觀點不是說美國先進,相反成了麻煩。突出對地打擊,後果就是失去制海與制空能力,造成DDG1000沒有發展的空間了了


浴火


一是航空母艦。有艦載機可以起飛對地攻擊,有艦載武器發射導彈對地攻擊,可起飛直升機搭載特戰人員到地面作戰,可對地實施電磁干擾。



二是驅逐艦等艦艇。可發射導彈對地攻擊,可起飛直升機搭載特戰人員到地面作戰,可利用主炮對地火力打擊。



三是潛艇。可以發射導彈對地攻擊。

四是兩棲攻擊艦艇。可發射導彈對地攻擊,可起飛直升機搭載特戰人員到地面作戰,可裝載地面裝甲部隊等實施對地攻擊。



五是海軍航空兵。可以從空中對地實施打擊。

等等,還有很多,現在的海軍,有天上飛的,有地上跑的,還有水中游的,啥都有!


第一哨兵


當然有這種類型的存在。像驅逐艦和戰列艦,這類的艦艇都可以對陸攻擊。

看過戰狼二的觀眾對其中的一個場景應該很熟悉。冷峰孤軍一人前往工廠解救人質,但在撤離途中遭遇僱傭兵和叛軍圍剿。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叛軍肆意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海面上的中國海軍軍艦通過冷鋒的手機定位到叛軍的位置。垂直導彈發射井上的覆蓋打開,在接到上方命令之後,艦長怒吼:“開火!”,導彈翻山越嶺落在敵軍的坦克上。戰狼二中出現的軍艦是05D型驅逐艦。而導彈發射場景應該是05A型驅逐艦演習中的發射場景。並且在青島軍演中出現的055型萬噸驅逐艦。也擁有強大的對陸作戰能力。


戰列艦也可以作為海上的對陸攻擊平臺。血戰鋼鋸嶺這一部劇中。美國人就是利用海上的戰列艦作為移動炮臺炮臺向懸崖陣地上的日軍進行覆蓋式打擊。諾曼底登陸中,盟軍也利用戰列艦作為海上移動炮臺向灘頭上的德軍進行火力壓制。


藍色空間量子


實際上空軍有空軍的軍事裝備,陸軍有陸軍的軍事裝備,當然,海軍就有海軍自己的軍事裝備了。而海軍擁有的軍事裝備中,當然就包括反艦導彈在內的,各種各樣的,五花八門的和多種型號的軍事裝備。而這些軍事裝備,在大國之間,都一直存在。

這個就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以及中國和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反導彈系統,所以。和美軍的空對空,地對地導彈一樣,海軍也有自己的反艦導彈,這個不足為奇了。而且,在大國的海軍之中,這是一件比較普遍的武器裝備,而沒有什麼可炫耀的了。

海軍擁有的反航導彈,還可以裝備普通彈頭和核彈頭,而且還可以根本自己的需要進行彈道調整,裝備調整等等。這些也可以充分的將其發揮到了極致,以便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