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王榮軍:“不平等的民主”——美國貧富差距擴大與政治極化並行

點擊上方可訂閱關注我們哦!

王榮軍:“不平等的民主”——美國貧富差距擴大與政治極化並行

作者:王榮軍,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

來源:摘自《人民論壇》2019年第4期《 “不平等的民主”:美國貧富差距擴大與政治極化並行》;國際研究學部

【美国研究】王荣军:“不平等的民主”——美国贫富差距扩大与政治极化并行

王榮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

貧富差距擴大對美國廣大低收入群體的政治參與造成了負面影響,政治權利上的實質不平等程度擴大。與之相伴的政治極化現象使政策僵局頻現,低收入民眾利益難以得到充分照顧。從形成原因和政策應對情況來看,美國的貧富差距擴大和政治極化趨勢相互交織影響,兩種趨勢可能長期並存。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的貧富差距無論是從收入水平指標還是財富水平指標來看,都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與此同時,美國政治極化現象也愈演愈烈。

一、“不平等的民主”:政治權利實質不平等的擴大

在資本主義政治體制下,政治態度既受個人的絕對收入和財富水平影響,更受相對收入和財富水平影響。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貧富差距擴大,經濟不平等程度加劇,會導致多數美國民眾的政治參與熱情下降,只有富裕階層的政治參與度能夠保持或有所上升。

美國不同階層在政策影響力方面非常不平等,而且這種不平等一直在擴大。富裕階層對美國聯邦政府的政策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而不太富裕的美國人對政府政策沒有多少實質影響力,這種狀況與哪個政黨在白宮執政並無必然關係,美國貧富差距的擴大隻會維繫甚至進一步加劇這種狀況。

收入水平並不一定能決定民眾在所有政策問題上的態度,對有些議題的支持或反對態度可能與民眾的收入水平沒有太大關係。美國學者的一項研究認為,擬議中的政策議題中近半數在各收入階層中得到的支持率差別不大,上下不超過十個百分點。但是,觀點相左而非觀點相近的情況才能更好地說明政治參與度和影響力的狀況。當觀點分歧時,富裕階層的主張會產生重大影響,而中產階層和窮人的主張很少能對最終政策產生實質影響。研究表明,得到20%的富裕美國人支 持的政策,最終出臺的可能性是20%,而得到80%的富裕美國人支持的政策,討論出臺的時間能減少約一半。這種模式可以在美國過去的許多政策走向中得到實踐驗證。

傳統上,民主黨被認為是代表勞動階層,而共和黨被認為是代表富裕階層的黨派。然而,兩黨實際上都不真正重視底層民眾的聲音。縱覽兩黨近幾十年來的執政史,就不同收入階層在政治中的影響力而言,可以大致確定的是:富裕階層的政策影響力始終大於中產階層和窮人;富裕階層的政策影響力在不斷上升而不是相反。

導致富裕階層政策影響力不斷上升的因素很多,其中選舉費用的不斷提高肯定是重要因素之一。總體而言,美國政客競選所需的費用越高,貧富差距越大,對富人提供的競選資金的需求就越大,富人的政策影響力也就越大。個別政客依靠技術便利提供的條件通過大規模小額籌款獲得競選資金的做法並不能成為否定富裕階層資金影響力的理由。富裕階層與其他收入階層的美國人相比更願意參加投票,自費參與政治競選相關活動的可能性更大,政治捐款更多,這些都是富人更容易獲得政治影響力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政治捐款。低收入階層參與政治事務的熱情確實不高,但美國中產階層參與政治活動的活躍程度與富裕階層相比差別並不大,但在政治捐款方面無法與富裕階層抗衡,也就無法獲得與富裕階層相當的政治影響力。

二、美國政治極化與貧富分化的互動邏輯

美國政治極化現象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它與美國貧富差距迅速擴大在時間上幾乎是同步的。美國政治的極化不僅表現在國會兩黨的投票和政策宣示上,也體現在不同地區和普通民眾之間利益和理念的對立中。國內外學者對此已進行了許多深入研究,政治極化與貧富分化或者說經濟不平等加劇之間的關係始終是備受關注的問題。美國學者基思·普爾和霍華德·羅森塔爾對美國收入不平等與政治極化之間的關係進行了長期的跟蹤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顯示,反映收入不平等狀況的基尼係數和他們所編制的國會兩黨政治極化指數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兩者相互影響。

美國政治極化和貧富分化具有相互強化的趨向,因為導致貧富差距、收入不平等擴大的因素往往也產生推動政治極化的影響,政治極化反過來又強化這些因素,使之長期化。其一,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升級會提高技能和教育帶來的收益,從而抬高熟練技能或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的收入,使低技能勞工處於不利地位,這被認為是導致收入不平等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技能、教育方面的差異,不僅會導致勞工之間收入的差異,也會放大他們對政治和社會問題看法的差異,加劇他們政治上的分歧。其二,從家庭構成上看,受過良好教育、高技能的人與教育和技能程度低的人傾向於在水平相當的人群中各自組建家庭,不同教育和技能水平的家庭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的共同點也往往較少,從而在社會結構上增加了政治對立的可能性。其三,全球化的發展一般會導致高技能人群的競爭優勢的強化,進一步提高技能和教育帶來的收益,不同技能人群的收入不平等狀況也因而會繼續惡化。這種與國際競爭相關的利益分化肯定會導致和加劇政治主張上的分歧,同樣會助長政治極化的傾向。

利益分化意味著利益共同體認知的削弱甚至消失,從而加劇政治主張的分歧,而這種分歧會削弱收入再分配政策措施的政治支持,反過來強化收入不平等程度。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劇,會導致經濟利益集中到更小範圍、緊密度更高的小群體中,加強這部分企業和社團的權力和影響力,利益集團尋租的可能性和衝動更強,從而進一步強化收入不平等和政治極化的格局。

因此,貧富差距擴大至少有三個影響政治極化的渠道:一是有效削弱共同體認知,為政治極化提供土壤。二是提高利益集中度,為少數最富裕群體組成的特殊利益集團遊說、尋租活動提供可能性。三是因利益的根本衝突易將政治對手認定為敵對和出賣國族利益的群體,減少就社會各階層都支持的議題達成妥協的可能性。

三、美國政治和經濟不平等相互強化的長期化趨勢

美國資本主義民主本質上是不平等的,而當前美國貧富差距擴大和政治極化趨勢相互交織影響,經濟上的不平等和政治上的不平等正呈現出相互強化的趨勢。贏家通吃的經濟分配格局帶來的是贏家通吃的政治格局,最富裕階層作為一個群體對政治的影響力不斷上升。

以收入和財富差距不斷擴大為代表的經濟不平等加劇,導致共和和民主兩黨中政客的政治代表性差異加大,從而鞏固和增強了美國精英政治行為的分裂傾向,將政治極化不斷推向深入和持久。而政治極化的後果就是美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日益與弱勢群體脫節,貧富差距問題得不到有效的政策應對,公共政策實施的後果是強化經濟不平等。如果按現在減稅同時大規模增加支出的路走下去,美國政府債務不可避免地會重新開始快速膨脹,進一步擠壓政府福利支出擴大的餘地,以公共政策應對貧富差距問題的希望也更加渺茫。

當前,美國貧富差距擴大和政治極化趨勢相互交織影響,相關公共政策調整的困難明顯。如果因為長期拖延難決而使貧富差距和經濟不平等擴大的現象日益固化,美國社會必將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