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那么多目标都没实现?好巧 我也是

不久前我还在感慨2018年过的真快,实际上这一转眼2019年都过了两个多月了。

上学的时候总觉得一节课45分钟难熬,尤其是数学课,老师讲的口若悬河,我听的迷迷糊糊,每天盼望着早点下课。上班之后忙起来又觉得时间不够用,再繁琐的工作里自我挣扎。

之前工作的时候有个同事,每每到快下班的时候就听到她那边传来:"啊.....天啊,怎么还有这么多事没做,好累啊"。

她问我们:"你们不是这两天要出差了吗,要做PPT要备课件还要准备这个准备那个,你们怎么安排的啊?"

我如何做安排,那就是立flag,我也喜欢给自己立flag,能不能完成这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比如我在2018年的时候给自己里的flag有:1.去喜欢的地方旅一次游

2.和好朋友一起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

3.存10000块钱

4.找一个够高够帅性格好的对象

定了那么多目标都没实现?好巧 我也是

结果在2018的12个月里面有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工作,还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找工作。

后来我想了想给自己的flag不要过大,不然本身能实现的flag就成了dream。

所以不如换成:

1.随便哪里旅次游

2.和好朋友吃顿火锅

3.存1000块钱

4.找个活的对象

定了那么多目标都没实现?好巧 我也是

或许是在给自己立flag的时候目标太过长远,导致自己内心就认为难以完成而没有信心,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有着不少盲目是切实际的想法,实际完成的可能性反倒是相对较小。

所以在工作上我给自己的flag都是比较容易实现也合乎本身的,比如:保证自己两个小时内交稿;一个小时做PPT一个小时熟悉内容并脱稿。

我认为:所有的目标首先应该都是合理的,问题来源不是因为时间不够也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来自于自我认知误区。

1.明确的目标与自我实力相驳

就好比如说我给自己定下2018年的目标有4个,每一个看上去都好像挺容易实现的。

旅游不难吧,但是旅游的时间却造成了我的困扰,想要旅游就只能选择在法定节假日,而选择这种日子的后果就是人看人,人挤人。

和朋友一起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看上去也很简单,实际上大家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大家的休息时间都不一样,能够聚到一块都得靠买六合彩的运气。

存钱和找对象都是我妈替我操心的一件事情,只是都是瞎忙活一场。每个月都有不少的开销,又是在爱花钱的年纪,想要老老实实的存下钱还真不容易;再说了自己啥也没有还想找一个啥都有的对象,这不是在做梦呢。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我的2018,虽然和我立的flag多少有些区别,但是似乎还是处于一个理想状态。

工作原因去了有十几个城市,手机相册里也有不少风景照;和两个十几年的发小第一次在同一个地方相聚,同睡一张床一起傻笑到半夜;为了租房子存了4000块钱,虽然后面过得非常的拮据,但是感觉很好;和喜欢的人见了面一起做饭。

回到我最初给自己立的flag,简直相差太远,啪啪打脸。

盲目不切实际却美好的目标能带来的大部分都是一种小激动的心情,在这些目标出现的时候,就会幻想目标实现后的样子,兴奋的多巴胺让人没办法理性的思考这些目标我到底能不能完成。

就好比如在工作中老板抛给你一份工作:"今天下午4前给我一份昨天会议整理的PPT"。

那这个属于外部目标,这个目标和你本身能力是成正比的,是在行动实力的可行范围内,因为参加了昨天的会议才知道会议内容,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达到目标。

如果老板说:"你最近表现不错,最近合作的项目交给你,完成之后你升职为总经理",是不是突如其来的压力让你无话可说。

当然了,这种电视剧剧情是不可能会发生的,这种目标太大,即使结果很吸引人,但是却不在个人实力范围之内。

定了那么多目标都没实现?好巧 我也是

所以,认清自己比给自己定目标更重要,不要纠结于要给自己定下多么伟大的目标,而是要关注本身有没有这个实力完成目标。

2.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

巴金森在其所著的《巴金森法则》中写下这段话"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 要那么多时间。"

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

我之前那个同事也是挺有意思一人,明明工作都摆在桌上了,她却能拿出时间来看偶像剧。

问她工作忙不忙,她又说今天很忙,事情特别多,但是先追剧反正下午还有时间;于是就有了开始的时候临到下班还在"奋笔疾书"。

总是被外界因素干扰工作,是因为自制力太差吗?

事实上,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任何让自己坚持的事情,都会消耗能量。比如工作太久之后,会想吃点零食,想玩游戏或者看偶像剧,开始控制不了自己,就是因为意志力被耗光了。

定了那么多目标都没实现?好巧 我也是

《成功、动机与目标》里,将"自制力"分析为"自制肌",认为是会消耗,也能保养,更能增强。

我的感受是有对的地方也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好比我逛了一天街,但是我没有买任何东西,我控制着自己想要购物的欲望,结果是我又懊恼又开心;懊恼的是那件很喜欢的衣服、限量款的口红没能买下来,开心的是没有一时冲动乱花钱。

逛了一天的街这是对"自制肌"的消耗,没买任何东西是对"自制肌"的增强。

比如我规定自己在一个小时内将工作完成,那么这一个小时我就会增强我的"自制肌",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但是如果是一天的时间,那么"自制肌"就会被消耗,完成工作的速度就会降低。

为了节省我们的自制力,可以将实现目标的行为植入潜意识,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些"如果…就…",比如:如果我两个小时内结束工作,那就奖励自己一份小零食。

在我设定的这个"如果…就…"里面,我的可行范围很大,所以我的自制力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获得最大的锻炼,而不是被消耗。

我们总是对自己过多的期待和抱以过多的信心,美国VOX新闻网发布了一篇文章。心理学家在对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159名学生进行了实验:通过心理测试对159名学生的自控力强进行了打分,这些人被要求在一周内同时完成一项任务。

如果通过自制力来抵制诱惑达到目标是非常有效的,那么实验结果应该是自控力越强的学生应该完成得越好。

但实验结果发现,到了学期末,那些自我控制力表现更好的学生并没做的更好,而是感到筋疲力尽;而那些能够顺利完成目标的学生只是因为受到的诱惑更少。

定了那么多目标都没实现?好巧 我也是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都有两个小人,一个在说'还睡一会儿'另一个说'要迟到啦'",所以我能够每天早起防止自己迟到。

这种意志力能够有效抵制诱惑的观念其实在我们心中是从小就被培养的,但是由此养成每天早起习惯的人少之又少。

完成目标需要自制力,但是我们往往会在一开始制定目标的时候忽略了本身的自制范围。

3. "想要"和"我要"界限模糊

不久前我一朋友跟我发微信上跟我吐糟说最近过得不开心,跟我倒了不少糟心事儿,我都能理解,谁还没点乱七八糟的事呢?

于是我提议:"要不咱俩出去冲动消费一把?"

但是很快被她推翻了,她笑着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发财啊,钱包空空就是我的糟心事儿。"

我想起昨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一段话:

羡慕你们这些有钱的,难过了伤心了,可以立马飞出去旅游、喝野酒、疯狂购物,浪荡人生;而我们这些穷的,只能窝在家里哭唧唧地啃着零食喝着凉白开,看电锯打打游戏掉掉分。

很多人想要的财富自由、想要升职加薪、想要获得认可尊重。

实际上我也有想过"一夜暴富",我记得去年生日的时候,我许的愿还是希望发财。

定了那么多目标都没实现?好巧 我也是

不过"想要"这个目标并不是一定要实现,不实现也没关系。

好比如我知道我并不能一夜暴富但是我还是'想要'一夜暴富,所以即使就是现状我也还是会安然接受,因为我知道没有多少人是真正会一夜暴富,天马行空的泛泛而已。

我发现大部分的人都是一样的,给了自己一个目标,然后盲目的去想着实现。

就好比头上吊着苹果赶路的骡子,或许最后能吃上一口清甜的苹果,或者是被累死在渴望的路途上。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是讲一个NBA球星的,他去向教练请教,如何才能成功。教练把他带到了河边,一把把他按在了河水里,因为呼吸困难,只能一直在挣扎。

教练把他拉出来,问他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最想要呼吸。教练告诉他,当你对成功的渴望像对呼吸的渴望一样强烈时,你也就能够成功了。

为什么很多目标都没能实现,就是因为对目标的渴望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的强烈。

"找一个够高够帅性格好的对象"对我来说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或许是因为周围的朋友已经开始结婚甚至生子,或许是因为家人有意无意的提起。

回头看看之前给自己定制的目标计划,似乎"想要"的部分更多。

吃饭的过程中,当你说出"我想"吃什么时,证明你现在还不是很饿,吃不吃都无所谓;当你感觉很饿时,说出的不会是"我想"吃饭,而直接是"我要"吃饭。因为现在很饿,对吃饭这个需求是迫切想要的,其它任何事,都阻挡不了我要吃东西的渴望。

定了那么多目标都没实现?好巧 我也是

你的渴望有多强烈,目标实现的可能就有多强大。

我要财务自由

我要升职加薪

我要得到认可

..............

"我想"变成"我要"更加有激情,有了激情就要创造出渴望,虽然产生不了对呼吸的渴望,但是可以创造饥饿时的状态。

不努力赚钱会怎样?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孩子想读个好学校都交不起学费;

不能实现财务自由会怎样?永远都在还信用卡,每月债务压力大,生活拮据;

不被人认可会怎样? 没人看到你的价值,只能一辈子碌碌无为。

给自己实现目标的触发点,不要说"我想"而是多说"要";制定目标确定可行范围,不需要花哨也不需要假大空,适合你的目标才是最佳可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