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呂布的第一次敗仗輸給孫堅,竟另有隱情?事實真相是什麼?

小說:呂布的第一次敗仗輸給孫堅,竟另有隱情?事實真相是什麼?

根據史料記載,呂布的第一次敗仗是被孫堅打敗的。情況是這樣的,當時孫堅麾下有數萬兵馬,來勢洶洶,董卓任命胡軫為大都護率步騎五千前去迎戰,而呂布和華雄二人是胡軫的部將,一個是騎兵都督,一個是步兵都督。

  雖然董卓派來的只有五千人馬,但是孫堅卻沒有正面迎戰,而是駐守在營寨裡。我想原因可能是孫堅麾下的兵馬雖然是胡軫的數倍乃至十倍,但是戰力比較低,士氣也不高,凝聚力也不夠,士兵們都比較懼怕董卓派來的如虎狼一般的軍隊。

  戰前胡軫說了句:“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諸將聞而惡之。

  因為這句話導致了部下的將士對他產生了厭惡,諸將之中肯定是有呂布的,也保不齊還有華雄在內,雖然他跟胡軫都是涼州人,但也未必就一定不會關係不好。當然這只是猜測。至於胡軫這樣說的原因是什麼,從這句話看來應該是有人違反了軍紀,大概是有士兵內訌。那個時候軍隊裡的士兵大都沒什麼文化,脾氣不好是很正常的事,三言兩語不和就動手都是常有的事,即便是現在的軍隊我想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後來呂布跟胡軫兩個人鬧了矛盾,也許是因為胡軫說的這麼一句話,也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會不會是因為戰功的原因呢?這一次是五千對數萬,如果戰勝的話那功勞是不小的,如果胡軫這人有點自私,想獨吞功勞,那麼自然會引起諸將嫌惡。不過我覺著多少有點說不通,如果五千對數萬打贏了,那麼肯定人人都會有功勞的,董卓又不是笨蛋,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偏心的。所以我覺著應該還是因為諸將都是性情中人,呂布就是不爽胡軫才會想要搞他的。

  具體細節方面想必有些人是知道的,我再發給諸位看看。

  部隊行到廣城,離陽人城還有幾十裡。天已經很晚了,士馬勞累,應當駐軍休息,而董卓預先制定的作戰計劃,也要求在廣成住宿,秣馬厲兵,養精蓄銳,然後再乘夜進兵,天明時分攻城。但諸將都嫌忌胡軫,想敗壞他的大事,不想讓他成功。於是,呂布等人便說:“陽人城中敵兵已經逃跑,應該快點去追趕,尋求戰機。否則,就沒有機會了。”胡軫便率軍連夜進發。

  到了陽人城下,城中守備十分嚴密,偷襲不可能成功。這時,軍隊飢渴困頓,士氣低落。加上是在夜間,沒有塹壕工事防禦。將士們剛剛解甲休息,呂布又令人傳佈謠言,說孫堅率城中將士乘夜來襲。軍眾黑夜中,不明真假,擾亂奔逃,棄盔甲,失鞍馬,十分狼狽。孫堅乘勢出城追擊,胡軫全軍潰敗,部下督華雄也被斬殺。

  以上兩段是我從網絡上查到的,覺得還有那麼點意思,還是比較符合當時的情況的。

  所以這一次戰敗嚴格說起來不能說是呂布被打敗了,因為本身就不想打贏,所以敗了也是應該的。

  我覺著,可能從這個時候開始呂布的性格開始發生了轉變,因為他一時的小心眼,導致了華雄被孫堅斬了腦袋,此刻呂布的心裡應該是不舒服的。

  華雄被孫堅斬了腦袋,並不意味著華雄的武力就不如孫堅,當時的情況是潰敗,華雄作為胡軫的部下是要掩護他撤退的,估計在掩護的時候陷入了孫堅部隊的包圍,加上孫堅本身的武力不俗,部下得力的大將也有幾個,像黃蓋就是一名猛將,如果華雄是在群毆的情況下被殺死的話,那就說明他的武力是在孫堅之上的。因此相反我覺得是孫堅忌憚華雄,才會一下把華雄的頭給砍了,讓華雄死的不能再死了。

  而呂布雖然敗退了,但是卻給孫堅留下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感嘆。因為這一句出自東吳人所寫的《曹瞞傳》,所以我才會有這樣的認為。

  另外再談談兩點,一個是華雄與關羽之間的武力高低,另一個是樊稠的武力高低,因為樊稠是在本書「六十六章」裡第一次登場的一個角色,要與顏良單挑,所以這裡要提一下。

  演義中華雄是被關羽一刀斬殺的,羅貫中的敘述是關羽趁華雄猝不及防將他斬殺的,這從道義的角度來說算是可恥的。我以為,在凡是正面單挑的情況下實施偷襲的一方,在他的心裡對方的武力是不輸於自己的,甚至於可能還要強一點,至少我認為羅貫中不覺得華雄比關羽武力差,所以才這樣去敘寫。

  關羽是河東人,肯定很清楚西涼人是如何的勇猛,而且在羅貫中的想法裡關羽多半是認識華雄的。因為董卓在河東呆過,華雄那個時候還是董卓的部將,被關羽認識也不足為奇。也許他們本身就認識,但是自從關羽亡命了以後二人便多年來一直沒有再相見過,華雄因為覺得關羽有些熟識,所以就開口問關羽的姓名。而關羽雖然認出了華雄,但因為立場的原因,便只好悶聲將華雄給襲殺了,如果是這樣那關羽的內心就是不道義的。不過也可能是關羽覺得華雄效命於董卓,便恥於和華雄相認,所以才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把華雄給斬殺了。當然這只是我對羅貫中這般安排情節的一種猜測,實際因為什麼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所以我覺得華雄的武力應該是與關羽相當的。

  另外一個樊稠,也跟華雄一樣是董卓的部將,作為董卓的部將那肯定是武力不凡的,因為董卓本身就是武力過人,如果你的武力不行那董卓多半也是看不上眼的。所以我覺得樊稠的武力應該不會比華雄差哪去,因此也就應該與關羽差不多。

  還有一個顏良,死得時候的情況跟華雄一樣,也是在猝不及防之下被關羽斬殺的。當然這是羅貫中寫的,史料上沒這麼寫。不過我覺著羅貫中對於歷史肯定是研究的比較透徹的,他之所以這樣寫應該也是有他的依據的。

  而我之所以又拉個顏良出來,是因為他跟樊稠在本書是同時登場的,並在虎牢關前單挑,我根據自己的想法將兩人塑造成武力同水平的武將。

  另外,關於武力的意思,可能有些人不是很明白。在本書裡,武力就是就武將的武藝和氣力的統稱。武藝是指武將在技巧方面的運用,而氣力是指武將天賦的力量和體力。

  說實話,我最煩惱的就是寫打仗,因為要牽涉到當時的地理、地形、地勢以及地質,在什麼樣的天氣情況下會不會發生什麼樣的地質災害,如何會影響行軍打仗。鬼知道當時是啥具體情況。所以寫出來的東西都很不符合事實,因此大夥看了不要在這方面太在意。

  另外如果大夥覺得情節寫得讓人看著不夠過癮的話,可以在評論區提出點意見出來,這樣我也會很高興的。嗯嗯,就這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