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耀武的軍事才能?

天翼用戶58944


王耀武絕對是國民黨眾多高級將領中,最為善戰的一個有謀有略的戰將。

在這方面粟裕大將給予王耀武過一個評價,他說國民黨中,最會打仗的將軍,一個就是薛嶽,另一個就是王耀武。

可見,王耀武的軍事才能有多高。

其實王耀武軍事生涯,除了抗戰時期,他的事蹟多多少少都和粟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粟裕也是他多年的老對手。

粟裕將軍對他的評價,應該算是很中肯的。

這從王耀武擔當過的軍職,也可以看出一二來。

一般國民黨的將軍中,被蔣介石重用的,都是浙江系和黃埔系。儘管王耀武也是畢業於黃埔軍校,但是,他是黃埔軍校三期的學生。

被蔣介石重用的基本上都是一期像陳誠,胡宗南之類的。到了王耀武的三期生的時候,他已經是晚輩中的晚輩了,也就是說留給他的重要職務已經不多了。

再加上他是山東大漢,和蔣介石的浙江老鄉團,八杆子打不著。黃埔軍校三期畢業的人,在國民黨中擔任重要職務的,除了王耀武,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來。

解放戰爭的時候,王耀武更是被蔣介石委派為封疆大吏,鎮守山東。

這是多麼重要的一個職務,能當一方諸侯的人,你說是不是已經走到了蔣介石的核心人物之中。

可見,王耀武絕對是蔣介石最為信任的一個人。

王耀武之所以能被蔣介石信任,正是他靠自己的實戰,一步一步打出來的。

讓王耀武真正成名的,正是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他帶領的74軍,真可謂是所向匹敵,可以說他經歷過,抗戰時期的所打的每一場大仗,硬仗。

74軍在當時有一個稱號,叫做“鐵軍”,這個稱號正是王耀武任軍長的時候,帶領著自己的部下,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大家都知道薛嶽指揮的萬家嶺大捷,滅掉了日軍106兵團。

當時的王耀武的74軍,正是這場戰役的主力。僅萬家嶺一戰,74軍就殲滅了日軍4000多人,也正是這一戰讓74軍名揚於天下。讓王耀武成為了蔣介石的核心將領之一。

之後的長沙保衛戰,常德保衛戰,王耀武的軍隊,更是立下了赫赫的戰功。

這樣英勇善戰的王耀武,當然被蔣介石委以重任了。

抗日戰爭之後,蔣介石派王耀武鎮守山東,當時山東幾乎都在我軍的手中,也就是濟南,青島幾個大城市,在國民黨的手裡。

王耀武要想去山東,就必須經過空軍,所以,他正是坐著飛機,被空運到濟南去的。

不過在這裡,他遇到的是他一生不可戰勝的粟裕大將。

當時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正是在山東這一片土地上。可以說國民黨的將領,無論是誰遇到粟裕,都是頭疼的一件事。

因為粟裕打仗,從來都不按常理出牌,你絕對猜不到他會怎麼打這個仗。

有的時候,他會先組織我軍優勢兵力,殲滅國民黨最強的一支部隊,張靈甫的74師不就是這樣被他全殲於孟良崮的嘛。

有的時候,他會指揮我軍優勢兵力,打國民黨最弱的一支軍隊,有的時候採用的是合圍的戰術,有的時候採用的是各個殲滅的戰術........

總之,只要遇到粟裕,等待國民黨的就是失敗。王耀武也沒有打破這個“魔咒”。

王耀武在華東戰場上,不是敗在了粟裕將軍的手下一次,而是一敗再敗,最終落了一個濟南城池被攻破,王耀武也被活捉,做了俘虜的下場。


史學達人


總體來說,王耀武的個人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不應該叫人家餅乾廠廠長)屬於能爭善戰鬥國民黨高級將領。有指揮才能,陣地戰、夜戰、反包圍、殲滅戰各個戰法都精通。王耀武作戰時雷厲風行,殺伐決斷;也敢打硬仗,王耀武年年對日作戰,應該是所有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戰績僅次於薛嶽的。

王耀武。國民黨中將軍銜。生於1904年。典型的山東大漢。畢業於黃埔三期。抗日名將,獲得過國民黨的最高勳章青天白日勳章。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任七十四軍師長。後繼任任第七十四軍軍長;1946年任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兼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後敗於粟裕之手。被俘1968年去世。



蔣介石評價王耀武是“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這個評價應該是相當地高。素有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說。王耀武善打硬仗、有謀略,是被粟裕等我軍高級將領少數看得起點的幾個人。王耀武最出彩,最值得稱道的就是著名的上高戰役。當時他指揮麾下“七十四軍”,取得了殲滅日軍幾千餘人,當場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巖永,克復高安!此役被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而且由於王耀武是商鋪員工出身,有商人特有的精明。頗有點長袖善舞和審時度勢的能力。他會做人做做事。的將軍,對上司、同僚乃至下屬都能做到滴水不漏,令所有人滿意。他的公關能力很高,打點周到自不必說,第一次覲見蔣介石,就連高官身邊的秘書隨從都禮遇有加。 既有能力還有情商,所以四十歲的王耀武執掌山東軍政大權。



七十四軍後來就是大名鼎鼎的張靈甫七十四師。也就是說,王耀武是張靈甫的頂頭上司。但就能力而言,張靈甫比王耀武差點的太遠,我實在不知道,有人些人為何讚揚張靈甫,就就因為張靈甫長的帥,帥有屁用,能打仗還是能刷卡。王耀武在黃埔生中地位僅次於胡宗南,被美國總統授予自由勳章。國民黨軍中素有:三李不如一王,日軍評價:支那頭號王牌,與日軍作戰未有敗績。

王耀武在薛嶽的指揮下,參加了第二次長沙會戰。王耀武殲滅日軍106師團萬餘人。但王耀武把功勞都給了部下張靈甫團長。張靈甫就此成為抗日明星。而譚家橋戰役是粟裕一生敗的最慘的一場戰役。而他的對手就是王耀武。常德會。餘程萬率五萬餘人抵擋日軍三萬餘人長達12天的進攻,王耀武后率部率部反擊,經過幾天激戰收復常德。 知道要餘程萬可是黃埔一期生,卻成了王耀武的部下,說明王耀武既會做官。



在解放戰爭中,當整編74師被粟裕全殲滅,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全軍覆滅,師長張靈甫被當場擊斃。王耀武得知自己的嫡系被滅痛哭不已。 濟南戰役中,王耀武困守孤城,被粟裕14萬大軍包圍,18萬大軍打擊援軍。又加上吳化文起義,王耀武完全喪失鬥志,孤身化妝逃離,在壽光抓獲。因此王耀武恨了吳化文一輩子。1968年一代名將得知自己妻子攜帶所有的家產嫁給自己的副官逃亡國外的時候,一病不起,含恨而死。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粟裕曾說過,國民黨軍隊裡有兩個人最能打,一個是薛嶽,另一個便是山東大漢王耀武。能獲得粟裕如此高的評價,可見王耀武在軍事上確實有一套。

粟裕與王耀武一生共有三次交手,分別是譚家橋戰役、萊蕪戰役、濟南戰役。譚家橋戰役王耀武大勝,萊蕪戰役王耀武脆敗,濟南戰役王耀武被俘。

王耀武是黃埔三期生,山東泰安人。既不是蔣介石的同鄉,又無靠山背景,可以說他的成績完全是靠自己“打”出來的,憑著真本事成為蔣介石的愛將。

王耀武“發跡”於“圍剿”時期。因參與第四次“圍剿”,建立軍功,受到蔣介石親自會見,晉升補充第一旅少將旅長,時年只有28歲,在黃埔三期生中脫穎而出。

1934年12月,紅十軍團在譚家橋設伏伏擊王耀武部。粟裕時任紅十軍團參謀長。在戰鬥中,紅十軍團副軍團長尋淮洲負傷犧牲。1935年1月,王耀武部又在懷玉山地區包圍紅軍,粟裕率800餘人突圍。

淞滬會戰爆發時,時任第51師師長的王耀武率部參戰。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王耀武的51師和俞濟時的58師組建成74軍,俞濟時為首任軍長。

在南京保衛戰中,王耀武部損失慘重,51師僅剩4000餘人。此後王耀武率部參戰徐州會戰、蘭封會戰、萬家嶺戰役等,英勇抗擊日寇,屢建軍功,1939年升任74軍中將軍長。

上高戰役中,74軍一戰成名,被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贊為“抗日鐵軍”,74軍獲贈“飛虎旗”,王耀武獲最高勳章。上高戰役取得輝煌戰果,74軍在此役中居功甚偉。


王耀武率領74軍相繼參戰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場場硬戰。1944年王耀武因戰功顯赫晉升第24集團軍總司令,後任第4方面軍中將司令官,而另外三位方面軍司令官分別為盧漢、張發奎、湯恩伯。

1945年4月,王耀武率部參戰雪峰山戰役,致敵人死傷6000餘人。8月,王耀武迎來一生最為榮耀的一刻,他作為長衡地區的受降官,接受日軍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郎中將的投降。

1946年1月,王耀武部司令部空運至濟南。王任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兼山東省政府主席。萊蕪戰役中,粟裕以臨沂為誘餌,誘敵李仙洲部冒進,王耀武察覺李部危險下令撤退,但陳誠命李仙洲部堵住膠濟路一線,李仙洲部全軍覆沒。


濟南戰役中,粟裕率許世友、宋時輪等全殲王耀武11萬守軍,王耀武被俘。

王耀武軍事才能確屬卓越。在東征、北伐、新軍閥混戰、“圍剿”時期都有所建樹,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更是大放異彩。


歲月是一條河流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耀武的第51師從漢中調往上海,在吳淞口附近以羅店為中心陣地,阻止日軍從海上登陸,打破日軍從川沙登陸經羅店直趨嘉定,並切斷京滬線的企圖,成為整個戰劇的關鍵。

1938年7月,萬家嶺戰役,王耀武部旅長張靈浦奪取張古山主陣地,重創日軍106師團,王耀武成了74軍副軍長,1939年6月,成為74軍軍長。

1941年春,74軍參加了上高會戰,斃傷日軍少將指揮官巖永、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數千人,俘虜日軍百餘人,繳獲山炮等10門以及步槍千餘支。

1943年,常德會戰,74軍57師8000人只有100人生還,餘皆戰死;王耀武率51師反擊,激戰6天收復常德城,軍界讚賞其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

濟南戰役前,王耀武兩次飛赴南京,要求撤出濟南,集中兵力於兗州,但這建議卻遭到了蔣某等反對,認為濟南政治地位重要,必須死守,濟南總被陳粟的華野所攻破,王耀武逃亡途中被抓獲。

濟南的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防守城西的吳化文部2萬人的突然投靠華野,導致國軍軍心不穩,部隊配比突然失衡。

也因華野以優勢兵力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展開進攻,長官部一時並沒有判明陳粟的主攻方向。

善於帶兵的王耀武,有指揮才能,夜戰、陣地戰、殲滅戰等,都極為擅長,戰時雷厲風行,殺伐決斷,敢打硬仗,是國軍在8年抗戰中最能打的虎將之一。

八年抗戰,有七年王耀武是在前線度過的,因戰功卓絕不斷得到提拔,從師長晉升至軍長,再成為集團軍總司令,直至榮升方面軍司令。

作為黃埔第三期畢業,王耀武在江西與紅軍作戰時崛起,卻在抗戰中大放異彩,帶著第51師以及74軍打遍了大江南北,尤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戰最為出色。

長期被蔣某信任和重用,憑藉戰功成為黃埔系第一個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乃黃埔系最出色的將領之一。

王耀武精明強幹、頭腦清晰,善於帶兵打仗,抗戰時期,顯示出卓越的指揮才能,其所率的第51師,包括後來的第74軍,都是抗戰的王牌部隊,戰鬥力非常強悍,得益於王耀武帶兵指揮有方,所以他被陳毅、粟裕等高級將領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4月5日於杭州,每天都有精彩的內容推送,歡迎關注本文作者。


國平軍史


“寧碰閻王,莫碰老王”,這個老王便是王耀武,一個被老蔣譽為“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的山東大漢,一個完完全全靠戰功進入到國民黨高層的軍事將領。而他的軍事生涯和一支王牌部隊綁在了一起,這支部隊因他而出類拔萃,被其打造成了一支鐵軍,他也因這支部隊而聞名天下,成為名噪一時的抗日名將。



其實王耀武在國民黨眾多高級將領中來說他一無派系,二無人脈,三無資歷,但其日後卻能統領七十四軍並且將其帶領成為老蔣御林軍一般的存在,可見其軍事能力絕對不一般。而王耀武此人也可以說身經百戰,他從中原大戰時期就為老蔣鞍前馬後,歷經“剿共”,抗日戰爭,到後期成為主政山東的封疆大吏,而且還是國民黨的中央執行委員,他的軍政地位超過了太多比他資歷還高的黃埔生,而他的發跡則是源於他超強的軍事指揮能力以及組織能力。



眾所周知解放戰爭時期國軍的整編七十四師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而這支部隊最終在張靈甫的率領下被我軍全殲於孟良崮,但是這支部隊的真正奠基人卻是王耀武。在七十四軍剛成立的時候不過是支普通的二流中央軍,連當時的一些德械師都不如,但是這王耀武厲害啊,在他成為七十四軍軍長後,七十四軍的戰鬥力大大增強,在上高會戰、長沙會戰等等大型戰役中可謂大放異彩。尤其在萬家嶺大捷中,七十四軍擔任主攻,擊斃日軍精銳師團106師團四千多人,七十四軍一時名揚天下,而在常德血戰中,七十四軍五十七師死守常德,全師在戰後不足百人,足見七十軍全體將士頑強的意志力,而這一點足以看出王耀武的治兵能力。



當然了,王耀武確實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合格將領,他也因戰功被老蔣多次提拔,在解放戰爭時期成為了山東軍政首腦,但是這位軍事能力超強的將領很快迎來了他的俘虜生涯。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我華野發動了濟南戰役,經過激戰後,王耀武宣稱牢不可破的濟南城卻被我軍一週攻克,他也成為了我軍的俘虜,晚年成為了功德林裡的一員。

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謝您的關注!


絕筆歷史


粟裕將軍“攻進濟南府 活捉王耀武”在某種意義上是復仇之戰,十四年前,國民黨補充第一旅少將旅長王耀武所部在譚家橋戰役中擊敗紅十軍團,進而導致懷玉山失敗,方誌敏和劉疇西被俘犧牲,粟裕率兩個連400餘人突圍成功。



萊蕪戰役,王耀武發覺解放軍南線阻擊有詐,急令北線李仙洲兵團縮回濟南附近,卻在蔣介石的嚴令下不得不再次“南北對進”,終於將李兵團送進粟裕的口袋,三天內7萬人馬全軍覆沒,氣得顧祝同大罵:就是七萬只豬,三天也抓不完吶。

濟南戰役,王耀武堅持認為濟南孤懸解放區並不可守,飛赴南京面見蔣介石要求南撤徐州,蔣介石為國際觀瞻堅決不允,坐困孤城的王耀武只能負隅頑抗,吳化文部臨陣起義,王耀武兵敗被俘。



所以客觀的說,拋開政治立場,王耀武的軍事才能還是可圈可點的,黃埔三期的他可以被譽為“三李不如一王”並非浪得虛名,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都是黃埔一期的名將,但是戰功遠不及師弟王耀武,到抗日戰爭末期成立陸軍總司令部,王耀武同張發奎、盧漢和湯恩伯一起出任四個方面軍司令時,他是唯一的黃埔畢業生。

抗日鐵軍第74軍,雖組建俞濟時手中,亡於張靈甫麾下,而實際將其打造成“五大主力”之首的,則是第二任軍長王耀武。

從萬家嶺大捷到74軍獲得“飛虎旗”的上高會戰,從長沙保衛戰到常德會戰,抗日戰爭華中戰場最激烈的幾年,是王耀武以74軍軍長之身在戰爭中將這支部隊錘練成“虎之師”,即便是王耀武升任第29集團軍總司令後,74軍也仍然是在他的指揮之下作戰。張靈甫接手的,已經是一支裝備、意志和戰力成型的精銳之師。



王耀武雙商均高,不僅戰場直覺敏銳,戰術指揮得當;與國民黨高層各個方面都搞得關係融洽,與所屬部隊的手下軍官們也能打成一片,帶兵有方。

可惜輔錯了人,軍事才能在蔣介石的瞎指揮下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他成為高級將領受蔣介石直接指揮後,這種情況愈發嚴重,其實也是一批國民黨軍隊能戰之將的共同悲哀和下場,比如淮海戰役隨其後被俘的杜聿明中將,同病相憐。


度度狼gg


王耀武於1928年參加北伐。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1932年參加了第四次圍剿。1933年冬,任陸軍暫編補充第一旅少將旅長。1934年,率部參加對我區的第五次“圍剿”。9月又奉命率部參加“圍剿”我軍方誌敏部,12月14日在譚家橋戰鬥中,以優勢兵力圍攻紅十軍團副軍團長兼紅19師師長尋淮洲部,致使尋淮洲傷重而亡。此役紅軍方面粟裕指揮的一隻約四百人部隊衝出包圍圈。   



1935年1月,在懷玉山中俘獲紅十軍團21師師長鬍天桃以下官兵200餘人。1936年8月,所部改編為陸軍第51師,王耀武任少將師長。 1937年率部參加淞滬會戰,隸屬於74軍,軍長俞濟時。12月參加南京保衛戰,戍守南京東郊淳化鎮、湖熟鎮等地。部隊迎戰日軍後損失慘重。12月11日第51師渡江時王氏猶乘車入城巡視鼓樓,並晉見唐生智未果,只好在亂軍之中棄車登上挹江門,駐軍第36師1個排長用綁腿將王氏送出城。王氏出城後找到師工兵營的一艘渡船,才撤離危城。  

 


1938年4月,急調蘭封參加蘭封會戰。蘭封會戰結束後該師調往南陽,中途開往江西,參加了南潯路戰役。是役該師於張古山與日軍血戰七日,粉碎敵軍突圍的妄想,也奠定一代雄師的威名。戰後該師調往長沙,並協助長沙在文夕大火後的重建工作,受到民眾好評。10月參加武漢會戰,在江西德安萬家嶺戰役中,傷亡官兵2000餘人,給日軍以沉重打擊。1939年第74軍調往贛北戰場,此後在羅卓英將軍指揮下成為贛北一系列大戰的主力。4月參加南昌會戰,所部兩次攻克高安,並攻克祥符關,重創日軍。9月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因作戰有功,王耀武於1940年接替俞濟時任74軍中將軍長(轄51、57、58三個師)。   



1941年3月上高會戰,第74軍因功獲頒武功狀兩軸。5月12日,奉頒庸字第91號青天白日勳章。9月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12月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1942年4月參加浙贛會戰。1943年5月參加鄂西會戰。11月參加常德會戰,所部57師固守常德18天,全師僅餘數百人。1943年春調防湘西。1943年11月常德會戰第74軍再度重挫日軍,王氏以功升任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1944年3月王耀武升任第24集團軍中將司令長官。駐節桃源,督訓第73軍,第74軍與第100軍。老蔣信任甚專,特許王將軍自行決定團以上人事調度。集團軍特地成立軍務科主司其事。5月參加長衡會戰。12月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成立,何應欽為司令長官,下轄四個方面軍。王將軍升任總司令後成立集團軍將校班,並大力栽培有功軍官,行伍軍官多送2分校或高教班進修,參謀軍官送西南參謀班,軍需人員送軍需學校,並選送多名高級將校到印度戰術學校受訓。



第24集團軍人事暢通,整訓嚴謹,蔚為勁旅。1944年冬,第24集團軍擴編為第4方面軍,增轄第18軍。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軍中將司令長官,下轄18、73、74、100等四個軍十一個師及其他後勤部隊,共12萬餘人。美並以金武德准將代表駐方面軍總部,團以上單位均配美顧問,進行美械調整。1945年2月20日,任官陸軍中將。1945年4月日軍四個師團進犯湘西,是為湘西會戰。王耀武率部阻敵於雪峰山,後又將雪峰山之敵包圍,斃傷日軍6000餘人。5月在國軍第六次大會上,王耀武當選為委員。王耀武獲國外金質自由勳章。 抗戰勝利后王耀武在長沙受降,第4方面軍本部受降後調武漢,所屬第74軍,新6軍衛戍南京,第73軍移防鎮江,第100軍調駐南通,第18軍出戍武漢。



1946年3月1日,第4方面軍改編為第2綏靖區,任司令官兼行政長,駐節濟南,負責山東全省軍政事務,並於同年11月,接替何思源,兼任山東省政府主席暨全省保安司令官,所指揮的部隊,包括第8軍、第12軍、第54軍、第73軍、第96軍,嗣後,又有整編第46師、整編第2師、整編第84師等部加入戰鬥序列。1946年中進行魯中圍剿我軍,打通膠濟線和津浦線,進展順利。



1947年2月萊蕪戰役失利,山東軍事轉入不利局面。5月整74師全軍犧牲,王耀武大受打擊。山東軍事也因主力部隊的抽調而轉入守勢。3月至7月,山東境內先後成立第9綏靖區(臨沂)、第10綏靖區(兗州)、第11綏靖區(青島)。第2綏靖區轄界收縮至濟南、歷城、長清、平陰等24個縣,但王耀武仍有權指揮全省保安部隊。7月19日,國軍派王耀武為山東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國軍同時派定其為大會代表等。8月18日,蔣飛抵青島,向王耀武佈置膠東作戰計劃。該年冬,為節約兵力,國軍在山東以濟南、青島、濰縣、兗州僅四大支點城市維持防務。      


李三萬的三萬裡


在國民黨軍中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三李指的是山東籍黃埔一期畢業的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一王指的是山東籍黃埔三期畢業的王耀武。

王耀武善於帶兵和具有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其開始展露頭角的是在江西,1932年國民黨發動的第四次圍剿時,王所在的32旅被紅軍圍困在宜黃。旅長柏天民打算放棄宜黃撤退,時任團長的王耀武力薦堅守宜黃。最後堅守宜黃城24天,王因功升為補充第一旅少將長。1934年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與紅軍在譚家橋相遇,此戰著名的紅軍將領紅19師師長尋淮洲犧牲、紅21師師長鬍天陶被俘。戰後,王升任第51師師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王耀武的51師和58師和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4軍,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其中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王耀武的51師與其它部隊消滅了日軍第106師團4000多人。1939年,王耀武升任74軍的第二任軍長,74軍在他的指揮下先後參加了三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其手下猛將如雲,如餘程萬(常德會戰)、李天霞、張靈甫(張古山之戰)等。1944年,王耀武因戰功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下轄73軍、74軍、79軍、第100軍。1945年,王耀武任第四方面軍總司令,親自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雪峰山會戰,會戰長達兩個多月,最終以日軍的失敗而告終,王耀武出席了日軍在湖南芷江的投降儀式。此戰之後,年僅40歲的王耀武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48年,華東野戰軍發動了濟南戰役。負責防守濟南的正是王耀武,解放軍打出了“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號”。由於吳化文的起義,在經過8天的激戰,解放軍解放了濟南,王耀武在化裝逃跑的途中被民兵發現抓獲。

王耀武絕對是國民黨軍中的一員猛將,擅長打陣地戰,敢打硬仗和惡仗。本人雷厲風行、殺伐決斷,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的說法。


歷史軍魂


王耀武,字佐民,山東省泰安市人。黃埔三期生,國民黨中將軍銜。生平大小戰役無數,也多次立功,特別是八年抗戰中屢立奇功,在國民黨內部可算得上不可多得的將才。

1924年冬,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編在入伍生總隊。1925年7月,正式升入黃埔軍校三期學生,編在步兵科。1926年1月畢業,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三團四連任少尉排長。


1927年2月,被何應欽調到第一軍的補充團,任第二營少校營長。同年8月,調往江西,參與堵截賀龍、葉挺領導的南昌起義部隊。10月,何應欽在南京召見王耀武,對他的工作表示滿意,即派他到嫡系部隊的第一軍第二十二師第四團任第三營營長。

1930年3月,他被軍長劉峙保薦為獨立第二團中校團附。不久開赴河南參加蔣、馮、閻中原大戰,屢立戰功。同年9月,升為獨立三十二旅第一團上校團長。王耀武上任之後,精心訓練部隊,與士兵同甘共苦,他的第一團三十二旅成為訓練有素的部隊。



1932年6月,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起第四次“圍剿”。因作戰有功,蔣介石在南昌召見王耀武,升任他為補充第一旅少將旅長。1936年8月,被升為第五十一師師長。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師從漢中調往上海,參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滬抗戰。在吳淞口附近的羅店,阻擊日軍從海上登陸。日軍以海陸空協同作戰的優勢,向羅店發動數次猛攻,均被第五十一師官兵擊退。王耀武還巧妙地運用夜戰,派出小部隊夜襲,先後擊斃日軍聯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長英森,受到總部通報表揚,戰後晉升中將。


同年12月初,率第五十一師參加南京保衛戰。


1938年5月,率部參加河南蘭封戰役,與日寇土肥原之第二師團激戰於三義寨附近,重創日軍。同年7月,參加江西萬嶺會戰,協同其他部隊與日軍激戰數週,傷斃日寇4000餘人,取得萬嶺戰役的勝利。戰後升任第七十四軍副軍長兼五十一師長。

1939年6月,蔣介石在重慶召見王耀武,對他任第五十一師師長期間的戰績大加讚許,並提升他為第七十四軍軍長。同年9月,率第七十四軍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攔截向長沙進犯的兩個師團的日軍,激戰於贛北重鎮高安。



1941年春,率部參加了著名的江西上高會戰,並贏得了“抗日鐵軍”的稱號。戰後第七十四軍獲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獲最高勳章。9月至12月,率第七十四軍兩次參加長沙會戰,均獲得出色戰績。接著參加了浙贛會戰,在衢州、江山一帶與日軍展開激戰,延緩了日軍西犯的企圖。

1943年4月,在鄂西戰役中,率第七十四軍經石門向汀北之松滋縣敵人側背攻擊,並截斷敵人的交通。此役結束後,升任第二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



1944年1月,被蔣介石提升為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1945年1月,國民黨軍事當局成立陸軍總懷念部,下轄四個方面軍,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軍司令官,與老資格的盧漢、張發奎、湯恩伯並駕齊驅。


1945年5月,以第四方面軍司令官身份親自指揮湘西雪峰山戰役。此戰役歷時近兩個月,日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後來,指揮部隊從防禦轉入戟,日軍狼奔豕突,潰不成軍,計傷斃敵28174人,俘敵軍官17人,士兵230人,戰馬347匹,火炮24門,機槍100挺,步槍1300餘支,其他戰利品20噸,此役獲得空前大捷。

抗日戰爭剛剛勝利,王耀武就得悉蔣介石將要發動內戰。當時,有友人勸他,既然是功成名就,不如激流勇退。倘若涉足過深,勢必前功盡棄,恐將淪為罪人。他認為友人所見,確是肺腑之言,立即稱病請假,迅速住進了武昌的一家醫院。但蔣介石不許,在蔣的恩威並施之下,王耀武只得接受命令。


1946年1月,蔣介石公佈王耀武為第二綏靖區司令官。1947年9月16日,華東解放軍發起濟南戰役,由於大軍壓境,第九十六軍軍長吳化文率兩萬餘官兵舉行戰場起義。濟南市於9月24日全境內解放,王耀武化裝出逃,企圖東去青島,但到了壽光縣境內被當地民兵查獲被俘。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王耀武戰績輝煌,能硬剛日本人不落下風,戰略戰術素養應該可以說是很高的,可以歸在國民黨內部將領中第一檔之列。但為何濟南戰役只得短短八天時期就被擊潰?這不由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究其原因:第一,王耀武本人內心抗拒內戰,因為這和抗擊日寇有本質區別,消極怠工;第二,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各打各的小算盤,都明哲保身,企圖保存自己的實力;第三,國民黨從上到下協同作戰不力,不能統一思想,生生貽誤了很多對已有利的時機;第四,國民黨內部腐敗墮落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統治階層因爭權奪利而早已搖搖欲墜,這場戰役不過是整個戰爭的一個縮影和真實反映。

1959年12月4日,王耀武等被首批特赦。特赦後,他被推選為全國政協第四屆政協委員,被聘任為文史資料專員。1968年7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


朝聞歷史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六:陸軍中將、第24集團軍總司令、第4方面軍總司令、山東省主席、省保安總司令、山東統一綏靖總指揮王耀武。

“寧遇閻王,莫遇老王”,“三李不如一王”,這些話語都是描述抗戰名將王耀武的。王耀武,字佐民,山東泰安人,黃埔三期生。國軍五大主力之首74師的靈魂人物。

王耀武精明強幹、做事雷厲風行。他能征善戰、長於治軍且威望很高。他訓練的74軍是抗日鐵軍,威名赫赫,獲得過全軍唯一飛虎旗。號稱虎賁軍、御林軍,被日軍稱為支那第一恐怖軍。

王耀武為人謙和,善於與上下級、同僚搞好關係。懂得經商同時為人清廉、作風正派、夫妻和睦,是國軍將領中難得有口皆碑的將才。亦是何應欽系大將、蔣介石愛將、黃埔系升遷最快的將領之一。


抗戰勝利後,王耀武主持山東軍政,被評述為國軍內部難得的明白人。1948年王耀武在濟南戰役兵敗被俘,關押在戰犯管理所,經改造後第一批釋放。1968年逝於北京。



王耀武自幼喪父及長兄,在母親撫養下成長,打工謀生。經族兄勸說,報考黃埔軍校,開始軍旅生涯。

王耀武(1904-1968年),字佐民,山東泰安人。王耀武幼年喪父,靠母親撫養成人。自幼就讀私塾。19歲時迫於生計,外出打工謀生,做過店員、工人。


1924年11月黃埔軍校招生,王耀武在族兄勸說下託人弄了張高小文憑,南下廣州報考,被錄取為黃埔軍校3期,在校期間參加過第二次東征。畢業後任排長、連長,駐軍福建福州。

期間經福州法院官員結介紹,王耀武娶了第一任妻子鄭宜芝,兩人共育有七個孩子。后王耀武參加北伐,與張宗昌、孫傳芳部血戰。中原大戰時因功升第32旅任團長。





王耀武擅長官場活動,在何應欽身上下了不少功夫,成為何系大將。因宜黃戰役,終於引起蔣介石關注和欣賞。王耀武自此從此平步青雲、一帆風順。

王耀武有高超的經商手段,平時亦多結交達官貴人,很會做人。後來攀上了何應欽的關係,成為何系大將。後因宜黃戰役,引起蔣介石關注,對王耀武很滿意。

蔣介石肯定王耀武的戰功,又發現了他的膽識,留下深刻印象。從此王耀武平步青雲。國軍編有6個補充團,後編為2個旅:補充1旅、補充2旅,其官兵素質非常高,很多人爭取這個旅長位置。

王耀武隨即調任補充1旅旅長,蔣介石告訴王耀武,不讓他做第32旅旅長,是考慮到這個旅有很多黃埔一、二期出身的軍官。怕他這個黃埔三期資歷不夠、壓不住、帶不好。

1933年10月,補1旅劃歸俞濟時指揮。俞濟時是蔣介石外甥,軍事能力傑出。但俞更熱衷充當蔣的大內總管,軍事作戰只是過渡。俞、王兩人關係至深,為以後王耀武出掌74軍打下基礎。



侍從室主任、第74軍
首任軍長俞濟時。

1936年春,補1旅在漢中擴編成第51師,隨即參加淞滬會戰,榮獲大功。戰時俞濟時奉命組建第74軍,王耀武成為第74軍元老。

1937年淞滬戰爭爆發後,8月24日王耀武的51師從漢中調往上海參戰。29日邱維達團首先發起攻擊,以2個連突入日軍陣地隨即撤退,日軍以為國軍敗退,追尾追擊,被我伏兵擊斃300餘人。

51師事蹟很快傳遍大街小巷,申報、大公報都予以刊文報道51師羅店大捷。王耀武接下來一個多月,與日軍在羅店反覆拼殺,堅守在陣地。打破日軍從川沙登陸,切斷京滬線的企圖。


日上海派遣軍發揮海陸空火力優勢,向羅店發動多次猛攻,均被51師擊退。王耀武巧妙地運用夜戰,派出部隊強襲,先後擊斃日軍聯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隊長莫森,受到總部通報表揚。

戰時軍委會組建第74軍,俞濟時任軍長。轄王耀武51師和廖齡奇58師(後加入餘程萬57師)。俞濟時英雄相惜,見王耀武打的好,下令51師不必向他彙報,專心作戰。



淞滬會戰結束後,第74軍不等整補,又奉命參加南京保衛戰。俞濟時部署:第51師擔負南京淳化鎮的守備任務;第58師在南京牛首山一帶構築防禦陣地。

12月5日開始,日第9師團分別對淳化鎮和牛首山陣地發動猛攻。第301團代理團長紀鴻儒率部拼死抵抗。工事全被日軍炮火摧毀,全團幾乎傷亡殆盡,官兵傷亡1400多人,團長身受重傷。

第51師被迫放棄淳化鎮後撤。王耀武命張靈甫第305團向日軍發動逆襲,掩護撤退。戰鬥中張靈甫左臂中彈,亦死戰不退。撤到城內的第51師已殘缺不全,12月12日,第302團團長程智率部在賽虹橋與日軍激戰時陣亡。

與此同時,第151旅旅長李天霞和第306團團長邱維達在守衛中華門的戰鬥中相繼負傷,馮聖法的第58師也在戰鬥中傷亡慘重。12日下午,日第6師團一部攻入中華門,唐生智下令棄守南京。

撤退命令下達後,秩序大亂,仍與日軍激戰的第74軍官兵接到命令後手足無措。多虧戰前俞濟時通過關係,預先留了一艘小火輪在江邊接應,才使第74軍殘部成功撤到江北。

為了掩護主力後撤,第302團第1營營長徐景明率部斷後,全營在孤軍奮戰的情況下,以他們的血肉之軀上演了悲壯的一幕,他們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全營官兵無一人投降,全部陣亡。




萬家嶺會戰,全殲日第106師團。王耀武和張靈甫一戰成名,成為全國抗戰英雄。俞濟時升任第10集團軍副總司令;王耀武升任74軍軍長。

5月,剛參加豫東戰役回的74軍被調往江西北部,編入羅卓英第19集團軍參加武漢會戰。日第11軍佔領九江、馬當等要地。並繼續攻擊贛北各重要據點。

日第106師團輕敵冒進、孤軍深入,被薛嶽5個軍合圍於萬家嶺地區。第106師團部署突圍,一頭扎進第74軍陣地,受到廖齡奇58師頑強阻擊。日軍見突圍無往,便堅守在最後退路張古山。

王耀武第51師擔任張古山主攻任務,張古山易守難攻,第74軍屢攻不下。俞濟時告訴王耀武:“張古山我不管了,反正兩天後,我要上張古山向薛長官報告戰況!”

第153旅旅長張靈甫建議從張古山背後懸崖攀上去,精選出500名敢死隊,張靈甫親自率隊。在正面激勵戰鬥掩護下,成功登上張古山主陣地。兩面夾擊。

雙方在張古山血戰5天5夜,終於切斷第106師團大部。這一戰,日本人承認的106師團死傷就有3000人以上。這一戰第74軍名震天下,王耀武、張靈甫逐成為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

此戰後,王耀武升任74軍副軍長兼任51師師長。1939年6月,蔣介石親自召見這位黃埔三期的名將,提升他為74軍軍長(俞濟時升任第10集團軍 副總司令)。


第74軍51師師長李天霞。

俞濟時是74軍創始人,真正靈魂人物是王耀武。74軍戰將如雲,但相互不和,導致全軍覆沒。

王耀武雖然是黃埔三期裡升遷最快的,但畢竟根基不深。第74軍人才輩出,餘程萬、廖齡奇、施中誠、李天霞、張靈甫、周志道、邱維達等等,位置就那麼幾個,老王也安排不好。

俞濟時離任時,為了順利交班給黃埔三期的王耀武,把58師中的黃埔1、2期軍官調離,任命黃埔4期的廖齡奇為師長。但廖齡奇對王耀武意見很大,認為每次作戰都讓58打頭陣。

第二次長沙會戰,又是57和58師在前面,李天霞51師殿後。廖齡奇在前面血戰,李天霞招架不住日第6師團,擅自撤退。造成廖齡奇部被日軍截成數段,經過血戰才撤了下來。

廖齡奇痛恨王耀武偏心,擅自攔下一列火車撤到了株洲。然後把部隊交給張靈甫,回家鄉祁陽休婚假去了。後來蔣介石親自主持檢討會,連李天霞都受嘉獎,單獨槍斃了心情激奮的廖齡奇。

施中誠調離後,李天霞和張靈甫爭奪軍長之位。王耀武認為李天霞為人狡猾,執行命令陽奉陰違;張靈甫可靠性沒有太多心計,逐保薦張靈甫出任74軍軍長、李天霞調任100軍軍長。

其後李天霞、張靈甫不和。47年進攻臨沂,張靈甫整74師居中,李天霞掩護右翼。結果張靈甫被圍後,李天霞按兵不動、見死不救。

上高戰役是與臺兒莊、萬家嶺齊名的戰役,何應欽贊:自開戰以來,最為精彩一戰。王耀武第74軍殲滅日第34師團,名震天下。授全軍唯一飛虎旗,成抗日第一鐵軍。

1940年,日軍中國戰場兵力不足,中國派遣軍下令南昌的第33師團調往華北。第34師團提出在33師團北調之前,會同第20旅團打擊、掃蕩贛北國軍,以減輕日後防守壓力。


日軍戰役計劃:第33、34師團、第20旅團兵分三路,合圍進擊,將高安一帶羅卓英第19集團軍司令部、第70、74軍壓縮至上高一帶,聚而殲之。

41年3月15日,日軍北路第33師團自安義進攻第70軍,當日突破國軍防線,佔領奉新。中路第34師團16日自南昌出兵,17日佔領高安。南路20旅團沿15錦江南岸進攻,直指灰埠。

北路第33師團發現第70軍沒有退向高安,而是撤往西北。於是一路尾追,被第70、72軍兩路夾擊,傷亡甚大。逐退回出發陣地休整,準備調往華北。

日第20旅團攻佔曲江後,留下一個大隊駐守掩護南翼,主力20日佔領灰埠。然後北渡錦江,與第34師團匯合,以加強上高方向攻擊力。

羅卓英抓住戰機,命第49軍截擊日贛江支隊,尾追第20旅團,擊其側背。中路日第34師團於18日佔領高安後,不顧南北兩路友軍受挫,繼續向西攻擊前進,兵鋒直指第74軍。

此時王耀武已替任俞濟時擔任第74軍軍長,轄李天霞51師、施中誠57師、廖齡奇58師(張靈甫為副師長)。全軍31000人,面貌大為改觀,戰鬥力不在一個普通師團之下。

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於19日下決心:利用既設陣地,逐次抗擊,誘日第34師團進上高地區予以圍殲。當即電令:“嚴飭各軍積極對敵猛攻,務將深入之敵,殲滅於高安錦河南北地區。”

第王耀武將餘程萬57師、廖齡奇58師置於一線陣地,應戰第34師團。李天霞51師作為預備隊,應戰第34師團。

日第34師團19日發起對第74軍的猛烈攻擊,被餘程萬57師阻止於泗水東、泗溪附近後,,20日第34師團又採取錐形突擊戰術,繼續猛攻。被廖齡奇第58師拼死擋住。

21日日第34師團在大炮、航空兵支援下,突破廖齡奇58師陣地。午夜廖齡奇率部退到白矛山一線,與餘程萬師形成斜交陣地,遏制住日軍進攻態勢。

王耀武為截斷日34團退路,命李天霞51師肅清錦江南岸日軍,進軍高安。李天霞部22日與回師救 援的第20旅團主力相遇。日軍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兩路夾擊李天霞部。

李天霞不敵日軍強大陸空火力,退守石頭街高 地。王耀武獲報後,命李天霞部往左轉用,急調軍直屬野戰補充團強行軍,於23日7時趕到華陽,堵住第20旅團。


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

日第20旅團9時到達華陽,在強大火力支援下猛攻國軍陣地,久戰不克。日軍主力自熊坊迂迴,亦被補充團迫擊炮連擊退。第20旅團惱羞成怒,使用毒氣彈、燃燒彈突破熊坊陣地。

午夜,國軍左翼李天霞派2個團反擊奪回熊坊,並乘勢收復石頭街等陣地。第20旅團陷入背水作戰窘境。

24日,日第34師團在70餘架戰機支援下,兩次突破廖齡奇58師陣地,均被守軍擊退。午時日軍第三次突入陣地,守軍發起逆襲,拼死肉 搏,將日軍趕出陣地。日軍終於攻擊乏力,限於困境。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破譯國軍密碼,欲合圍74軍。不料王耀武74軍戰力強大,連續發動逆襲,突破日軍重圍,全身而退。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11軍突破汨羅江防線,第9戰區急電王耀武馳援撈刀河。不料密碼被日軍破譯,阿南唯幾認為第74軍戰力強大,給日軍危險最大,欲調集重兵合圍第74軍。

1941年9月25日,第74軍第57師到達撈刀河北岸的春華山附近,發現春華山已被日軍佔領,隨即佔領南岸天鵝山,與日軍對峙。日軍向天鵝山展開進攻,雙方激戰至26日晨,日軍被擊退。

第57師乘機反擊,奪回春華山並移交第58師,繼續向麻林挺進。27日晨日第3師團向第57師正面連續猛攻,遭到頑強抗擊。日第4師團攻擊第57師左翼。第57師傷亡近3000人,仍堅守不退。


同時第58師在春華山一線、第51師在伍家渡之線,也與日軍第3、第4、第6師團發生激戰。配合撈刀河守軍阻擊、側擊日軍,或主動向日軍進攻,給了日軍以相當殺傷,自身也傷亡重大。

27日夜薛嶽下令王耀武撤出戰鬥,往瀏陽河兩岸轉進、休整。然而第57師師長認為王耀武指揮不公,李天霞擅自撤退造成57師傷亡被圍、損失重大,攔了輛火車將部隊帶離戰場。

日第11軍司令官阿南唯幾。

王耀武任第24集團軍軍長後,第74軍仍歸其節制。第74軍是以他為主一手打磨出來的天下名軍,他是萬萬捨不得放手的。1944年3月,王耀武不再兼任軍長,那交給誰呢?

最有資格接任的是已調任100軍軍長的李天霞,李天霞是王耀武起家部隊51師師長、副軍長,與王耀武私交也不錯。但是王耀武認為他比較滑,對於自己命令未必能百分百的執行。

最終王耀武保薦了施中誠接任第74軍軍長。施中誠是雜牌軍出身,不足以鎮服51、58師黃埔系將領,部隊不會脫離掌握;施中誠是外來雜牌將領,能使得王耀武博得善於用人的名聲。

果然施中誠擔任軍長後,王耀武任然以老軍長名義跳過施中誠,直接指揮74軍各部。後來施中誠升任調離74軍,王耀武以同樣標準,在李天霞、張靈甫之間選擇了張靈甫接任。

張靈甫與第74軍在孟良崮被殲滅後,王耀武心急如焚。保薦74軍副軍長邱維達重建74軍,並將大量山東保安部隊的軍官、以及一個旅的精兵撥給邱維達,並再三要求74軍歸其指揮。

濟南戰役前,王耀武再三要求徐州剿總和國防部將邱維達第74軍協防濟南,一直未成功。戰役開始後,王耀武要求空運74師一個旅增援,結果只到了一個團,也樂的王耀武親自去機場迎接。


第74軍第三任軍長施中誠。

濟南戰役前,王耀武飛往南京求援。蔣介石要求堅守濟南:“濟南穩則徐州穩”,並許諾援兵不日就到。

1948年,濟南已成為一座孤城。王耀武認為解放軍必攻濟南,於是飛往南京求援。陳布雷在機場迎接,然後蔣介石設家宴招待。宋美齡親自下廚炒菜,有王耀武最愛吃的紅燒雞塊燉粉條。

蔣介石高規格接待王耀武,是希望他能死守濟南。蔣介石說:“濟南穩則徐州穩,徐州穩則中原穩”。他告誡王耀武:濟南在政治、軍事、地理上都很重要,必須固守,如發生問題你要負責。

王耀武說明濟南雖有十萬守軍,但多為地方部隊,戰鬥力教弱。希望把74軍或100軍調派濟南。蔣介石說徐州杜聿明有第2、7、13兵團,一旦濟南發生戰事,十天必趕來解圍。

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由於吳化文戰場起義,濟南城防西線敞打開缺口。王耀武給徐州和南京發電報,提出向北突圍的請求。結果遭到蔣介石的嚴厲斥責,要求務必固守。

王耀武望眼欲穿的援軍遲遲未到,王耀武抵擋不住、化裝逃跑。半途被識破被俘。不過王耀武戰前做過2件好事:一是疏散市民,二是釋放所有監獄犯人。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濟南戰役前國軍高層都認為憑王耀武的能力,濟南固若金湯。然而協助王耀武佈置防務的黃百韜認為濟南必敗。王耀武被俘,改造最快,成為第一批特赦的將領。

黃百韜對人說,濟南戰役時其部下監聽到的王耀武通話,不是先佈置軍務、調度部隊,而是長時間與家人討論戰敗後如何脫身、如何安置等事物。

菸酒閣大學士百名國軍將領系列文章,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