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超30億美元,山東“碼農”的硅谷奇幻漂流

身價超30億美元,山東“碼農”的硅谷奇幻漂流

來源:21Tech(News-21)

身價超30億美元,山東“碼農”的硅谷奇幻漂流

Zoom這家美國本土公司最近幾天一下熱起來。

熱點在於Zoom董事局主席兼CEO袁徵(Eric Yuan)居然是來自中國內地的創業者。

人們很好奇,這樣一個背景的人是怎樣在硅谷獲得成功的?對其他人有哪些借鑑意義?人們更想知道的是,如果他的人生軌跡不是這樣,還能不能獲得成功?

“不需要出差”的視頻會議系統

Zoom知名度此前並不高,4月18日上市首日卻大漲72%,此後數天市值一直穩穩站在 160 億美元以上,遠超過同一天上市的明星創業公司 Pinterest,受到資本市場的狂熱追捧。袁徵也成為身價數十億美元的新貴。

身價超30億美元,山東“碼農”的硅谷奇幻漂流

Zoom上市後市值及袁徵所佔股比。

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投資者驚奇的發現這家公司去年已經盈利。

Zoom的商業模式很簡單,通過提供不同套餐、價格低廉的有償遠程會議系統盈利。Zoom之前知名度不高也和它所在的行業有關,業內普遍認為這是一片早已被過度競爭的“紅海”,缺少激動人心的題材,但Zoom的這套會議系統據說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簡單和非常好用。

身價超30億美元,山東“碼農”的硅谷奇幻漂流

這套系統好用到什麼程度呢?

據說Zoom的許多大客戶對袁徵說,我們對你很重要,我們需要你過來和我們當面聊一聊。袁徵說,好,那我們先開一個視頻會議。結果會議結束後袁徵已經不需要出差了——視頻會議的效果堪比見面。袁徵自己說已經有好幾年每年出差沒超過三次。

這套會議系統的用戶主要來自世界500強的大公司和包括斯坦福在內的大學教育系統。當然這個簡單和好用的背後是1500名軟件工程師日夜不停的維護和改進。

身價超30億美元,山東“碼農”的硅谷奇幻漂流

研究人員進而發現如此好用的軟件研發費用卻遠低於同行。

原來Zoom公司1/3軟件工程師、大約500人是在中國,這些人做著硅谷軟件工程師同樣的工作,年薪卻只有他們的1/3,不到35,000美元。招股書對此也作出提示:“我們的產品開發團隊主要在中國,人員成本比許多其他司法管轄區便宜。如果我們將我們的產品開發團隊從中國遷移到另一個司法管轄區,我們可能會遇到更高的運營開支,這將對我們的運營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和中國背景的袁徵成為繞不開的謎點。

你不能同時踏進兩條河流

招股書提供的資料顯示,袁徵1970年生人,山東泰安人,1987年考入山東科技大學系學習數學和計算機科學,1994年從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畢業。

身價超30億美元,山東“碼農”的硅谷奇幻漂流

Zoom 創始人、CEO 袁徵

袁徵山東科技大學的校友中,還包括青島市人大主任宋遠方,山東省副省長王隨蓮和天津市濱海新區書記張玉卓。

畢業後的袁徵應該進入了山東當地的軟件公司,隨後派到日本學習4個月。資料中沒有提到公司的名稱,但按當時的背景,應是坐落在濟南的知名軟件公司,濟南一直是國內排名靠前的軟件外包基地,主要客戶就是日本IT企業。

神奇的是,在日本的4個月中,袁徵意外聽到一場比爾蓋茨的演講,由此萌發了到硅谷的決心,第2年袁徵就將這一決心付諸了行動。此後便是袁徵本人被外界津津樂道的橋段,因為英語不過關,被大使館8次拒籤。第9次成功後袁徵終於來到美國,但這已經是1997年了。

初到美國的袁徵境況比較窘迫,有一篇文章描寫的細節是“寄住在親戚家中,還‘端過一陣盤子’”

但憑藉自身的硬件,袁徵很快找到了硅谷的工作。97年入職硅谷小型軟件服務公司WebEx,入職後的袁徵每天都要提前一個多小時到公司;2007年,思科以32億美元價格收購WebEx;袁徵在思科也步步高昇,2011年離職時為思科WebEx工程副總裁。

按袁徵自己的介紹,到美國之前,他就有一個通過網絡賣書的想法,只是由於沒有想明白或者無法突破當時的資金只能通過郵局結算這個關鍵節點而作罷——這個時間是1996年,也就是屢次被拒期間。

我們可以推測,如果袁徵最終無緣硅谷,他也不會是一個“安分守己”的“碼農”,一有機會肯定就會“興風作浪”。換句話說,如果袁徵在這段時間想出類似後來支付寶的網上支付系統解決了賣書收款的問題,可能國內的互聯網歷史就會重寫,而在硅谷就沒有Zoom這樣一個公司了。當然,不一定是支付寶,但大概率是這個人一定會幹出點什麼。

這在今年2月袁徵接受GGV996採訪時也得側面印證。

當時主持人就問到,你有沒有想過,鑑於中國的發展速度有多快,如果你選擇回中國,你會做更多的事情嗎?很多聽眾包括大陸華人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他們經常思考:他們應該留下來嗎?或者他們應該回去,因為中國的增長如此之快?

此前,袁徵透露,他初到硅谷的想法是幹幾年就回國。

時隔二十年後袁徵的回答依然頗為糾結。他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這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非常艱難。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如果你留在這裡,這是一個偉大的創業生態系統,偉大的文化。這麼多偉大的領導者,企業家和你可以在這裡學到很多東西,背景非常多元化,我想說很多偉大的創新來自硅谷。這裡有很多好東西。而中國你知道是消費者驅動的經濟,在過去的20年中,顯然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你看阿里巴巴或騰訊,15年、20年前還是非常非常小的公司,今天,(成了)5000億美元的公司,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巨大。”

但最後袁徵還是給了一個相對清晰的答案。他說,“如果你真的想要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特別是如果你專注於消費者可能(回去)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你只想專注於技術,專注於真正的創新,我會說(留在)這裡沒關係。”

人不可能同時踏入兩條河流,對有些人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但不管怎麼說,袁徵是一個思路十分清奇,同時又是一個挖一口井不挖出水來不罷休的人——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這樣的人無論是到硅谷還是留在國內,成功的可能性都很大。

國內沒有的,也是亟需的

硅谷有幾個方面國內達不到。

  • 一是技術水準的精粹,這一點在上面的回答已經得到充分詮釋;
  • 二是斯坦福等高校以及企業提供的客戶機遇;
  • 三是對公司文化的重視和對員工的關懷。

硅谷之所以是全球互聯網的聖地,不僅彙集了全球最頂尖的技術精英,也是培育和滋養技術精英的最佳之地。

硅谷的氣候就很好,夏天雖然乾燥卻並不炎熱,冬天溼潤多雨,又沒有嚴寒。常常是從太平洋捲來一片烏雲,卻更襯托和呈現出這片土地一片濃郁如油畫般的美景。而由許多小城鎮組成的硅谷,既沒有大城市的逼仄和匆忙,也基本不存在大城市的擁擠嘈雜和犯罪問題。即便是斯坦福近旁的商業中心Palo Alto,廣告條幅也透著趣味:eat.shop.drink.think。

對於硅谷,袁徵這樣評價:

這裡有非常開放的文化和很多非常成功的人,他們願意幫助你。

作為一家ToB的公司,北美市場顯然比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更成熟。高校市場也是如此。袁徵介紹,公司創業新軟件開發了兩年,在軟件還沒有完全研發成熟的時候趕上斯坦福上在線教育系統。

“我們的第一個付費客戶是斯坦福大學持續教育系統。我們的解決方案尚未準備就緒,當時我記得那是2012年11月或12月。他們正在為他們的在線教學平臺尋找解決方案,他們測試了所有解決方案,他們仍然發現Zoom質量更好。在我們的解決方案完全準備好之前,他們已經成為我們的付費客戶並且真正增強了我們的信心。那是我們的第一個客戶。”

也正是在那一年,眾多在線教育系統大規模推出,Zoom迎面撞上了一個很重要的細分市場客戶。招股書顯示,Zoom教育機構的客戶已超過1萬家,其中囊括了超九成的美國TOP200的大學。

納斯達克上市讓Zoom知名度如日中天。實際上,去年6月,袁徵就曾在美國就業網站Glassdoor公佈2018年美國最佳人氣CEO中力克庫克、扎克伯格等知名CEO位列第一而聲名遠播。

這家網站的評選程序是以匿名方式蒐集員工意見,根據員工直接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100位CEO,袁徵以99%的支持率高居榜首。

獲獎後的袁徵曾在多個場合闡釋Zoom的企業文化。

在接受GGV996採訪時,袁徵就說,“當我創辦公司時,我已經41歲,不再是年輕人,我真的明白生命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我也學會了如何追求幸福,特別是如何追求可持續的幸福。”袁徵同時也解釋了幸福與創業公司的關係,“如果你讓別人快樂,你的幸福將是可持續的。因此,對於我來建立公司,也將這一理念應用於公司,如果我們能讓客戶滿意,我們公司將會感到高興。這種幸福也是可持續的。”

他說,感受最深的時刻,是創辦Zoom的第一天,站在自己公司辦公室的那一刻,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使命。袁徵說,“關注文化,確保你的員工非常快樂。我想這就是我們在這裡所做的。”

這種思考源於他在思科最後幾年的感受。“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我都不高興。當我拜訪WebEx客戶時,每次我個人都覺得很尷尬,因為我沒有看到一位開心的WebEx客戶。”

現在的袁徵早已在硅谷安家並育有三個孩子,這位原籍山東的中年人去年曾說:已經有三年沒有回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