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以一顆未曾被世俗劫持的童心,看待世事滄桑

不知從何時開始,長大成人的我們,漸漸習慣以世俗的標準,看待這個紛繁複雜的人間;也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被世事刁磨得麻木輕慢,善意退卻。

而當翻開《城南舊事》,我們看到的,不單是那個年代的各種悲歡離合,更看到了一顆晶瑩剔透的童心,對世人最單純質樸的理解與同情。它輕輕地喚起我們心中久違的溫柔。

《城南舊事》:以一顆未曾被世俗劫持的童心,看待世事滄桑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她原名林含英,也就是書中的小英子。在臺灣被日本佔據時期,5歲的她跟隨父母從臺灣遷往北平居住。在北平生活了25年之後,林含英於1948年帶著家人回去臺灣。

從1957年開始,她以筆名林海音,陸續發表了,關於自己在北京度過童年的小說。後來,這些小說集結成冊,稱為《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以一顆未曾被世俗劫持的童心,看待世事滄桑

初時,這些小說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直到八十年代,《城南舊事》的同名電影在大陸上映,深受大陸民眾喜愛,由此讓這本書風行一時。

書中的5個故事,都是講作者在北京童年時期,身邊的人和事。《城南舊事》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在於它完全是透過不經世故的英子的眼睛,去觀看世事滄桑。

在第一個故事《惠安館》中,英子很同情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瘋女人。這個瘋女人名叫秀貞,她不是生來就瘋的。

六年前,她與一個大學生相愛。後來大學生說要回家請求母親批准,回來娶秀貞。可是大學生一去不回,秀貞苦等中生下一女嬰。為遮掩家醜,秀貞父母把女嬰遺棄在城門邊。從那天開始,秀貞就瘋了。

《城南舊事》:以一顆未曾被世俗劫持的童心,看待世事滄桑

她記掛著心上人,也心心念念要找回那個女嬰。秀貞說話顛三倒四,但卻清楚記得,女嬰脖子上的胎記。她把心中的秘密都告訴了,才6歲的英子。因為只有英子,願意聽她說起這些。

英子發現自己另一個好朋友妞兒,原來就是秀貞思念了六年的女兒。於是英子偷了母親的金鐲子,給秀英母女作盤纏,讓她們去找那個大學生。

後來,英子在家人的對話裡,朦朧地意識到,秀英母女被火車撞死了。而她偷給她們的金鐲子,也回到了自己母親的手中。

“人之初,性本善”。英子依據自己的內心,做出她認為是正義的舉動。但是她幫助的兩個人卻死了。一個6歲的小女孩實在是想不通,這一切事情是怎樣發生的。

英子心中,堵著滿腔說不出的難受。

為了幫她擺脫陰影,她的家人帶她搬離原來住的地方,想讓她忘記這裡發生的一切。可是,英子不知道,一切都算過去了嗎?將來自己真的會忘記所有的事嗎?

而我們,對於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又記得多少?我們是否也忘記得了童年的傷心事?

《城南舊事》:以一顆未曾被世俗劫持的童心,看待世事滄桑

第二個故事《我們看海去》,是講7歲的英子上小學時,路上遇到一個人。這個人為了供自己的弟弟讀書,盜竊了大戶人家的貴重物品。他竭力地向英子表明,自己不是壞人。

從他們的對話中能夠聽出,這個人是個有文化的人。當英子問他是不是在草叢裡拉屎,他說自己不是在“出恭”。

一個文化人,若不是走投無路、毫無辦法,又怎麼會去盜竊呢?

英子和他成了朋友,兩人相約將來一起看海去。可是不久以後,這個人被警察抓走了。

英子媽媽對英子說:

“將來你長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寫成書,說說一個壞人怎麼做了賊,又落得一個怎樣的下場。”

英子很難過,她說:

“不!”

她心想:

“將來長大了要寫一本書,名字叫《我們看海去》。”

因為在英子的心中,這個人是自己的朋友,他們之間只有友情,沒有鄙視。

小孩子心思純粹,對善惡的判斷,僅僅出於內心的偏向。他們對於好壞的區分,並非像成人世界中那樣有著涇渭分明的道德標準。

這種從心出發,看待世情的童真,無論在什麼年代,都相當珍貴。

《城南舊事》:以一顆未曾被世俗劫持的童心,看待世事滄桑

第三個故事《蘭姨娘》,講的是英子家收留的,離家出走的從良妓女蘭姨娘。

蘭姨娘很漂亮,她和英子的爸爸之間產生了曖昧之情。9歲的英子看在眼裡很著急。她想辦法,撮合了蘭姨娘和一個住在她家裡的大學生德先叔。後來蘭姨娘跟著德先叔走了,空留下英子爸爸無盡的遺憾。

小孩子對於男女之情,說懂,又不是很懂;說不懂,卻又對感情很敏感。

《蘭姨娘》是《城南舊事》中,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故事。一個小孩子為了維護家庭感情而奔忙,非常機智可愛。

《城南舊事》:以一顆未曾被世俗劫持的童心,看待世事滄桑

第四個故事《驢打滾兒》,講的是英子家的傭人宋媽。她在鄉下原本有一雙兒女。可是,她總是被丈夫打。所以一生完女兒,她就來英子家當奶媽,四年都沒回去。

女人扔下家,出外打工,多年不回,那是有多狠心?又是什麼逼迫她這麼狠心?

後來她得知女兒早被丈夫送人了,兒子溺水淹死了,心裡苦啊。她一天到晚到處找,都找不著女兒。在舊時社會,無兒無女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最後宋媽還是向命運妥協,跟著丈夫回鄉下,重新生兒育女。

人生路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悽惶。但無論前路多麼艱難,人還是要想盡辦法走下去。

《城南舊事》:以一顆未曾被世俗劫持的童心,看待世事滄桑

正如英子的爸爸說:

“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第五個故事《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英子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她13歲,爸爸去世了,英子的童年也就結束了。

小孩子是一天一天長大的,也是一夜之間長大的。

爸爸不在了,英子謹記他的話,勇敢地承擔起照顧家人的責任。看著滿院的弟妹,她對自己說:

“這裡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城南舊事》:以一顆未曾被世俗劫持的童心,看待世事滄桑

《城南舊事》記錄著英子童年的五次“再也不見”的分別。

這是人生必然的經歷。我們每一個人也是同樣,踩著一路的蹣跚,與身邊的人一邊相聚一邊相離。

就像《千與千尋》裡說的那樣: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你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城南舊事》:以一顆未曾被世俗劫持的童心,看待世事滄桑

在《城南舊事》中,作者用平淡率真的言語,表達著原該激越的情感。全書從頭至尾瀰漫著,被淡化的依戀和傷感。沒有厲聲的哭訴,已然盡展舊時環境下,世人各自的痛楚與哀愁。

跟隨作者筆觸的節奏,讀者在字裡行間,慢慢意會出所有事情的前因後果,令人掩卷之際,意猶未盡,更對作者藏而不露的功力驚歎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