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批主流群體對國漫失去了信心?

動漫可以說是藝術品的大成,畢竟需要統籌好配音、畫面、情節等諸多內容,製作出佳品可以超越時空限制,給予人們一定的深思和哲理。對於的我們國漫,可以說發展很艱辛的,從上世紀的《大鬧天宮》開始,就讓無數人期待。畢竟我們的歷史底蘊是極其深厚的,有無數種題材可以選擇。但是呢卻因為種種的限制,導致我們的國漫發展總是比較遲緩,尤其是相比於日美動漫,更是長期處於被吐槽、被厭棄的狀態。在上世紀90年代,日漫的大量輸出奠定了在世界中的地位,這種文化軟實力已經滲透進國內青少年的生活之中,一堆火影、海賊紛紛湧現在人們的世界之中。

為什麼大批主流群體對國漫失去了信心?

在世紀之交的時候,我們國內的動漫是最受衝擊的時期,基本上行情低迷,在觀看到各類熱血或探險日漫之後,無數少年人,對於國內簡單線條、思維簡單、配音老套的動漫失去了興趣,轉投日漫的懷抱。這個時期對於國漫來說無疑是沉重的。但是在後來隨著開放的市場經濟發展,在國漫方面也開始了蛻變和改革,希望能夠追上世界水平,可是問題卻不僅如此,依然有大批的次元人群對國漫失去了信心。

為什麼大批主流群體對國漫失去了信心?

一、製作水平參差不齊,三觀奇特和炸裂

雖然國漫中的確有一些經典,比如說是秦時明月、鎮魂這類值得被表揚的作品,他們不論是在劇情還是蒙太奇等技術方面的使用,都已經是趨向成熟。可是這種優異的作品只是少數,目前默默無名的動漫數量超多,但是能突圍得到人們認同的還是比較少。更何況還有一些動漫的三觀讓人直呼炸裂。

為什麼大批主流群體對國漫失去了信心?

2005年一部神作喜羊羊的動漫上線,引爆了人們的觀看熱潮,劇情和主角都非常的簡單,就是狼和羊的故事,但是卻讓無數的人都瘋狂沉迷。那段時間不論是換轉哪一個頻道,進入視線的都是這部動漫。但是這裡面的三觀可就不怎麼值得提倡了。剛開始還只是自衛,但是後來就變成了變法的欺負灰太狼,只因為觀眾想看,整個動漫就沒有了正確的三觀。甚至是給孩子們傳遞了錯誤的做法,比如曾經就有小孩子模仿喜羊羊,將同伴捆在樹上等等的問題。因為孩子們的三觀不成熟,沒有明確的是非觀,所以很容易進行模仿,也就會釀成很多的問題。

為什麼大批主流群體對國漫失去了信心?

二、動漫IP改編,靠粉絲吸睛

目前動漫市場的主流就是通過IP的改變,將其自帶的粉絲流量給招攬過來,類似全職,就是為了蟲叔原著的廣泛人群。與此類似的是魔道、秦時明月等都是國漫中能夠稱作佳品的類型。這種書籍類IP的改編無疑是當下的熱點,在雞蛋和唾沫中無數經典被改編。尤其是魔道,在能夠爭取最大程度的保留原著的耽美情節之時,畫風配音效果都很好,卻沒有想到最終被下架了。動漫的這種改編是通過自有IP的一種沉澱,然後製造話題營銷點,依靠粉絲來吸睛,然後藉助於這個方式,獲取更高的關注與點擊量。不過呢,改編的效果參差不齊,還需要進一步的發掘和完善。

為什麼大批主流群體對國漫失去了信心?

三、動漫電影製作時間長,技術不甚成熟

國漫除了攻佔網絡市場之外,更是紛紛轉戰大熒幕。比如說《大魚海棠》之類的電影,因為特效還有製作時間的週期比較長,所以導致數年時間都一直是在籌劃。也因此,錯過了觀眾最佳觀賞時間,被人吐槽畫質渣,而且還有畸形的戀愛故事,總之就是讓人比較接受無能的動漫類型了。像《大聖歸來》的這類經典動漫畢竟還是少數,從熊出沒一類的動漫改型的失敗就可以看出,我們國漫並不像日漫那種擁有成熟的技術,能夠完美的適應大屏幕。

為什麼大批主流群體對國漫失去了信心?

除上述為大家講述的一些,關於國漫中現有的問題還有非常多。類似於畫風和配樂不符,比如明明國漫是古風,結果片尾曲來了一個日漫熱血類型。比如明明是簡單勵志的劇情類型,卻能拍出三觀不正的作品,像是熊出沒這種。也許正是因為國漫中的這些問題,所以導致目前主流群體對此並不是很喜歡,並且經常吐槽。從這類人群討論的動漫類型中就可以看出,國漫的未來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才能最終走向成熟,成為受到主流人群的熱烈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