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芳华书写强军故事!聆听国防大学学子的新时代“花语”

1921年,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两周年时撰文说:“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

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激情岁月,民族觉醒。100年间,五四精神有着怎样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代青年,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强军征途中的国防大学,新时代青年们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把人生的美好芳华融入迷彩绿、天空蓝、海军白,倾力演绎新时代军人的青春风采!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每一种花都有特定的花语,五四之花也不例外。五四运动百年之际,让我们走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学子的强军实践,品解一下五四之花的新时代“花语”!

花语1:“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代表中国”

——孔海峰(研究生学员)

用芳华书写强军故事!聆听国防大学学子的新时代“花语”

2006年和2010年,经过组织挑选,我十分荣幸两次远赴非洲,参加了中国首批和第7批赴苏丹维和任务。至今虽已过去多年,但执行任务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我所在的任务区是苏丹南部瓦乌地区(现在隶属南苏丹),这座规模还不如国内普通县城的城市,是西加扎勒河州州府和反政府武装所在地。

常年战乱让这座本该平静的小城变得满目疮痍,除了州政府和几座教堂外,到处残垣断壁,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武装人员以及散落的弹壳,更是让这里布满生与死的危险气息。

2006年9月26日夜,当劳累一天的我们进入梦乡不久,就被一阵凄厉的警报声惊醒。大家立即起床,全副武装,火速进入战斗状态。一个小时后,警报解除,经查是执行巡查任务的战区司令部车队,遭到非法武装分子抢劫,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06年11月20日夜,反政府军武器库被炸,火光四射,弹片横飞。爆炸点距离我营区不到3公里,在持续近1个小时的爆炸中,有多枚流弹飞落到营区周围。由于我们反应迅速,这次爆炸没有造成伤亡……

除此之外,高温、疾病、蚊虫等无时不刻在考验着大家。苏丹是世界上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国家,素有“世界火炉”之称,而瓦乌任务区又被称作“架在炉子上的笼屉”。这里毒虫肆虐,官兵自编的“蚂蚁能堆山,苍蝇会咬人,老鼠有猫大,白蚁像飞雪”顺口溜成为生动写照。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团结就是力量》成为我们百听不厌、常唱常新的歌。大家把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推进和平的使命转化为挑战艰难困苦的动力,以一流的素质、一流的标准、一流的作风、一流的业绩,出色完成修路架桥、构筑机场、建设公投基站等各项任务,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中国军人的庄严承诺。“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质量”在非洲大地响彻云霄。

不处战场,不知战争残酷,走出战乱,方能体会和平珍贵。当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那一刻,许多年轻战士走下飞机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度。两次16个月的海外维和历程,不仅让我经历了生死环境的考验,更深感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骄傲和自豪!

如果有人问,你最难忘的青春记忆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就是身着戎装两次维和的青春岁月。

如果有人问,非洲维和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我同样毫不犹豫地说,就是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执行何种任务,祖国的强大是我最足的底气。

花语2:“强军兴军时代使命,我和您一起担当!”

——韦舒怡(研究生学员)

用芳华书写强军故事!聆听国防大学学子的新时代“花语”

三十多年前,正值青年的父亲,走进了军营,走上了战场,带着一身层层叠叠的伤疤、永远闭不上的左眼和只能用右耳听声音的身躯成为了一名战斗英雄,成为了“八一勋章”的获得者,成为了改革先锋。现在,年轻的我也已是一名有6年军龄的“老兵”了。

记得在通过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的复试的时候,我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他只是回了我简短的一句话:“知道了,继续努力,不能浮躁。”但我知道,这就是我爸,总是默默地为我骄傲,却又“打击”我,总是在背后支持着我,却在表面上不动声色。

没想过要走入军营的我居然“鬼使神差”地选择了军校,从此走上了军旅人生路,成为军队的一名青年,一名学员,一名战斗员。短短几年我也经历了许多。

本科毕业前,在实习部队锻炼,随队参加了25公里战斗拉练。一路的负重急行军,我的脚跟磨出了血泡,泡出了又破,破了又出,袜子和血肉紧紧地粘在一起。最后回到营区脱下鞋子的时候看着掉了皮的脚跟,我居然笑了,我不知道那一刻我为什么笑,只是觉得人真的可以很顽强。在那一刻,我好像离父亲更近了。

训练结束后,我的脚肿得连鞋都穿不进去,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脚背早就骨折了。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没能打石膏,也留下后遗症。父亲在后来带我看病的时候偷偷红了眼睛。他问我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也没想太多,就和他说:“我就想着你和妈妈原来当兵的时候更苦,想着想着就觉得自己现在的条件和环境比你们那个时候好了太多了。我也不能给你们丢脸,不是?”父亲听了拍了拍我的背然后转身走开了,妈妈后来告诉我说“你爸在一旁偷偷抹眼泪呢”。

研究生第一个学期放假,我带了几本自己的专业书回家。我爸去上班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在家里的书房静静地看书,有的时候还会带着炫耀的口吻去和父亲谈论自己看到的内容,像一个小孩在炫耀自己新发现的秘密一样。父亲总是笑着听我说,然后去和我一起讨论我说的话题,直到我开始感叹父亲总是懂得很多的时候,他就会给我一个高深莫测的眼神。然后听到他私底下和我妈讲“总觉得女儿这次回来又长大了不少”。

也是在这时我意识到自己要接过父亲的“长缨”,他是保卫和平环境的战斗英雄,而我则是愿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这片土地的奋斗青年,继承百年前先辈的精神,爱国奋斗,也传承父亲的血脉,拼搏不怕困苦。

花语3:“在最该前行的年纪,带上青春活力一起出发”

——邓云龙(研究生学员)

用芳华书写强军故事!聆听国防大学学子的新时代“花语”

“嘟嘟嘟……”一阵紧促的紧急集合声打破了深夜的沉寂!原本处于熟睡状态中的整个连队,霎时间全副武装,只待上级一声令下!

这是我就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后梦到的最多的情景,同学们说这是“强军梦”。其实这是我最熟悉不过的“魔鬼周”极限训练科目。入学前,像这样实战条件下模拟的实兵演练,每天要上演很多次。而我,就是带领支队在多个科目比赛中不断夺魁的指导员,一名在武警基层部队奋斗了十几年的红色青年。

追逐梦想的路永远不会平坦!一条行军路,步步是战场。但就是这份热爱,让我毅然决然搁浅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走进了特战部队的大门。而从穿上这身军装起,就是从早到晚的摸爬滚打。刚入伍时支撑着在高强度训练中坚持下来的,靠的是一股初生牛犊的猛劲;而时光匆匆一身伤病却依旧带着一群00后的兄弟不知疲倦地冲锋在前。我想,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真挚的热爱,还有一颗不随着岁月而去永远向上的青春的心!

我喜欢在特战训练中和士兵们一起追逐梦想的激情和疯狂,更享受作为一名指导员,通过日常交流和思想工作为00后的年轻官兵们更好完成身份转变、坚定扎根部队决心的心灵互动过程。去年,在整个连队的不舍送别中,我踏上了院校学习回炉再造的旅程。刚刚接手不久的几个新兵在我临别之前,不通顺但字字出自肺腑的留别,此时此刻依然冲击着我的心灵。我知道,青春就是要不断前进的,只有暂时的告别回到院校打牢理论根基,才能在将来回到单位更好开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而这也是我一年来充分把握军校时光,孜孜不倦地演绎好一名老兵永不褪色的青春风采的最大的动力!

花语4:“你的强军故事未完待续,请允许我用芳华继续书写!”

——赵晋(研究生学员)

用芳华书写强军故事!聆听国防大学学子的新时代“花语”

那一年里最冷的时候,爸爸倒在训练场,再也没有醒来。他被追授“献身基层的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武警部队追授他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现在,已经是二十年后的春天,那时被覆盖在冰冻里的细蕊花枝,该是长成枝繁叶茂的小树了。

2013年,全军首届英烈子女班成立,我被光荣录取,沿着父辈已经模糊的足迹,开始了自己的军旅青春。从兵之初的淬火砺锋,到专业学习的破茧成蝶,学院领导、教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悉心教导的同时施与了全面的关爱,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有“结对子”师姐贴心帮助,每逢重大活动纪念日也会组织我们外出参观见学。内心告诉我,我是政治学院的“孩子”,军营是我温暖的家。

我不知道爸爸泉下是否有知,但无论如何我想让他知道,他的女儿,那个二十年前扎着羊角辫、常常挂着眼泪撒娇的小姑娘,今天穿上军装,精神昂扬地登上政工授课的讲台,在全军数学建模勇摘奖项,活跃在军内、外各类比武竞赛中,收获了最热烈的掌声,捧回了一座座奖杯。他留给我的是流淌在血液中的英雄基因,是军人拼搏奋斗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遗产,沿着他曾奋斗的目标,我会永远保持向前冲锋的姿势。

入伍第六年,我渐渐懂得,军功章背后的意义。我的英雄父亲是那样一幅壮阔的画作,我曾以为他不再闪耀的原因是陈旧了、或许被人遗忘了,其实不是这样,他亲手将自己的荣誉和光环从生命中剥离,又一笔一划地刻进我的生命里。作为英雄烈士的后代,我想没有谁比我们更懂得忠诚的意义,没有谁比我们更懂得牺牲的价值,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最鲜活的榜样,我们前行的方向就是父辈停住了脚步,却始终眺望的方向!在最该奋斗的芳华,我把青春献给了军营,这一身迷彩绿,承受着太多的过往,更铺垫着光明的前路。

花语5:“青春有很多模式,很庆幸我的青春有过穿军装的样子!”

——宋飞帆(研究生学员)

用芳华书写强军故事!聆听国防大学学子的新时代“花语”

那年夏天,我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一个无悔青春的选择。去年7月的南京,天格外的蓝,却也格外闷热。我和同学们在教室中等待国防生毕业分配政策宣讲。在改革强军深入推进的一年里,国防生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因此相应的分配制度也必然出现变化。

选培办的领导走上讲台:“同学们,分配政策已经正式下发,下面我对政策进行宣讲与动员。”他公布了从2018年起毕业的国防生可以选择“分流”到地方进行自主择业的政策,这无疑是在同学之中投下了一枚巨型“原子弹”。在短暂的沉默后,教室里炸开了锅,有意志坚定要选择部队生活的,有犹豫着等待分配岗位结果公布的,有讨论地方就业前景与方向的,也有摩拳擦掌要准备来年考取研究生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我本以为早已尘埃落定了的人生,也出现了选择的岔路。

2017年10月,我获得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保研名额,经过一系列考核与面试后最终取得了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的资格。如果我选择继续读研,就是选择风雨兼程的军旅人生,选择时刻服从铁的纪律听从党的指挥,选择奉献甚至牺牲,这是一条充满艰苦与挑战的路。可如果选择进入社会,也许意味着生活会少些约束与禁止,多些选择与自由,意味着未来的一切将多样而自主,这条岔路无疑充满吸引力。可没有太多犹豫,我还是决定选择奋斗与挑战,穿着从小梦寐以求的军装走入军营。

然而还未进入学校,我便受到了红妆换武装的第一次“阵痛”——剪发。从小便喜欢古风文化的我在学校里曾加入汉服社、礼仪队,常常接受邀请参加古风舞蹈与走秀表演,一头长发便是古装扮相的亮点。剪发于我,便是从此与我喜爱的事物分离,这让我痛苦纠结,甚至听妈妈说,我半夜梦话都在喊“不要剪,不要剪头发”。可理智最终还是战胜了情感,我红着眼圈将长发褪去,将裙装封起。这一刻,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洒脱,成长的青春总要有舍才有得。

进入军校后,我积极地融入生活,让时间成为生活的轴心,用一日生活制度将生活精确规划。从没有想象过,原来一个在集体发言是哆嗦发颤、脸红得像熟透苹果搬的小女生,居然能熟练地指挥着一支队伍,从早上出操的指挥队列纠正动作轻车熟路、到集合时整队报告带队行进井然有序,还有下午体能训练一边咬牙坚持一边鼓舞着掉队同志不要放弃,再到晚点名梳理总结工作有条不紊。而这背后,是多少个午休时间主动一个人把队列条令的条条框框在自己每一个转体、每一个步伐中得到贯彻,是多少个周末按捺住外出的诱惑而独自在操场上一圈一圈不知疲倦加练的结果。近一年的生活,让我更加切实地理解了马克思“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的意义。

因为信仰,放下红妆,携笔从戎,知识报国。在军校的每一天,都是我成长路上的突破,这是一个积跬步、至千里的漫长过程,是一场化蛹成蝶、涅槃重生的艰难蜕变,我有信心在这里完成蜕变,砥砺前行,淬火成刚。

花语6:时刻准备战斗,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的使命,也是一种信仰

——方舟(大专班学员)

用芳华书写强军故事!聆听国防大学学子的新时代“花语”

我自幼向往军营,在高考报考警校失利后到重庆文理学院就读影视导演专业,在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后我应征入伍,来到部队。由于单位的性质是作战部队,不论是训练还是专业都非常严苛,又由于连队内女兵人数较少,男女混编连的管理从严从重,可以说自己的义务兵生涯从未感到是女兵,与他人无异。在正式担任话务员后,想更加熟悉战场指挥,我经常会去学习核心专业。2017年7月,一次重大联合演习开始,我跟随部队驻队训练,不仅磨砺了我的个人意志及身体素质,更让我第一次贴近实战,让我更加体会到真正的军营是什么样子。

两年中无数次亲眼看到甚至亲身体验战场,让我明白了部队远残酷于社会,而与电视荧幕上截然不同的军营生活也让我明白:中国军人,是一种信仰。我所行的每一步,都要对得起身上的军装和脚下的国土。考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后,我很快适应这里的生活,让我对这里,对军营,对人生多了全新而广阔的看法。不管是什么样的军队经历都是最好的经历,待的时间越久,就越明白,时刻准备战斗,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的使命,也是一种信仰。

花语7: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去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蒋厚娟(大专班学员)

用芳华书写强军故事!聆听国防大学学子的新时代“花语”

参军入伍是我的梦想,高考结束后我便报名参军。成功入选很不容易,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我从众多报名的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安徽省仅有的10个入选名额,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仪仗女兵。每一天,我们都需要端着7斤重的礼宾枪原地踢腿半小时以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双手磨出层层老茧,两臂痛得拿不起筷子,胳膊被枪托磕得青一块紫一块,晚上双腿疼得不敢靠床……因为在部队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入伍两年后,接连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第四届军乐节、合作组织第五届军乐节、央视喜迎国庆《壮丽航程》表演节目,因个人表现,曾获嘉奖一次,优秀义务兵一次。

2018年,我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国防大学。入学后,怀揣着提升自己、贡献事业的想法,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担任区队长一职,在去年学期末被评为优秀学员。作为一名团员,中国梦常常在我心中,祖国的命运在我心坎上有着很重要的份额。我一定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去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花语8:在驻港部队服役的日子,特别感到自豪

——薛甜(大专班学员)

用芳华书写强军故事!聆听国防大学学子的新时代“花语”

也许是对军旅生活的无限向往,也许是一腔爱国热血无处安放,我始终对那身橄榄绿的军装有着执着的渴望。2016年9年,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携笔从戎投身军营,立志将满腔热情化作报国之志,牢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崇高使命,在部队这座火热的大熔炉中磨炼意志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层层选拔的政治审核,我有幸成为驻港部队的一员,在这支有着悠久历史的威武文明之师中,我完成了从地方大学生到合格军人的光荣蜕变,义务兵时期服役于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教导团,担任副班长的同时兼任军械员。在这期间,我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艰苦训练中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和过硬能力,两年当中担任解说任务,得到了团首长的表扬。在2017年6月30日参加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阅兵式,并获得基地训练标兵称号。进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以来,曾担任班长一职,获得优秀学员。

时间的脚步清晰可见,转眼我的军旅生涯已经迈进第三个年头,我时刻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党忠诚,是我军与生惧来的红色基因和血脉相承。是我军所向披靡的克敌法宝。是党员党性纯洁的生动体现和终极本色。坚定不移跟着党走,一切行动听指挥。努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为国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

作者:通讯员徐连宗、陈家俊、樊博、张卫华

审稿:张海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