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搶抓機遇 建設健身“六大工程”

【陕西日报】抢抓机遇 建设健身“六大工程”

4月22日,漢中市群眾為參加全省群眾體育工作會議的代表表演健身項目——舞龍。

【陕西日报】抢抓机遇 建设健身“六大工程”

4月22日,新一代智能化全民健身器械在全省群眾體育工作會議上的亮相,吸引了與會代表駐足體驗。

4月22日,記者在漢中市舉行的2019年全省群眾體育工作會議暨群眾體育工作幹部培訓班上了解到,我省體育系統在2019年將圍繞破解群眾“想健身、能健身、樂健身”難題,搶抓承辦十四運會的歷史機遇,進一步落實全民健身“六大工程”,規劃“全運惠民”工程建設。

全民健身取得新成果

去年,全省群眾體育工作以籌辦十四運會為抓手,圍繞體育“1155”發展戰略,更新觀念、積極作為、不斷探索,認真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工作理念有新定位、惠民工程有新成效、賽事活動有新亮點、健身服務有新突破、體系建設有新進展、營造全運氛圍有新成果、市縣工作有新特色。

確立全民健身“六大工程”建設。2018年全省體育系統圍繞破解群眾“想健身、能健身、樂健身”難題,著眼全省體育事業長遠發展,梳理我省群眾體育工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確立了體質監測、設施惠民、科學健身、賽事促進、協會引領、“三級聯創”全民健身的“六大工程”建設。

健身設施條件持續改善。省體育系統爭取資金1.7億元,加快推進以“兩江兩河兩道”等為重點的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新建體育場5個、全民健身中心11個、體育公園19個、運動場地33個、健身步道500公里,安裝各類健身器材2300餘件,實施村(社區)體育器材配送工程1257個,群眾健身設施條件持續改善。

群眾體育活動取得新亮點。去年,我省87個代表團、7000餘名運動員參加了第十六屆省運會行業組比賽,規模空前,影響力大;西安、楊凌、大荔等40餘場馬拉松賽參與人數達20多萬人,引領群眾健身熱潮;舉辦了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暨2018年陝西大學生文化藝術體育旅遊節;環秦嶺、沿黃觀光路、渭河自行車聯賽及秦嶺山地戶外賽、省體育旅遊休閒大會將“跟著賽事去旅遊”唱響三秦大地。

科學健身取得新突破。全省有12個市縣建設有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站),開展體育健康行活動15場次,服務群眾20餘萬人。省體育局舉辦了陝西省首屆體醫融合論壇,與省衛生健康部門聯合在全國率先舉辦了140名社區醫生開具運動處方培訓班,2000餘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接受疾病預防知識培訓,推進了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市縣群體工作各具特色。西安市賽事活動數量多、規模大、影響廣、帶動作用明顯,為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注入新動力;寶雞市、銅川市將賽事活動與景區旅遊相結合,有效帶動群眾健身運動的開展,實現了融合發展的目標;咸陽市圍繞省運會大力實施惠民工程,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建設、活動開展、健身指導得到全面加強;渭南市持續發力,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落地有聲;延安市、榆林市結合自身實際,在冰雪運動上做文章,為項目的推廣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漢中市漢江全民健身長廊建設成效顯著,群眾健身熱潮湧動;安康市、商洛市加大健身步道、自行車道建設力度,把體育設施與休閒旅遊、賽事活動有機結合;楊淩示範區、韓城市把群眾性賽事活動同地方經濟發展與體育產業有效結合,取得良好效果。

全力推動全民健身“六大工程”建設

今年,全省體育系統將精心實施全民健身“六大工程”,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持續擴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

在完善健身設施上出成效。按照“四個一”標準和要求(市級建設一場兩館、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縣級建設一場、一中心、一室外場地、國民體質監測站),全省各市縣基本公共體育設施在今年年底要實現70%覆蓋。

抓好群眾身邊體育設施建設。省體育系統將協同相關部門建設一批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社區全民健身中心等群眾健身設施,嚴格落實有關規定,抓緊推進,爭取所有項目在今年上半年開工,80%的項目在年內建成;將為城市社區、農村人口集中點配送體育器材500套,為貧困村配送器材800套;重點推進“兩江兩河兩道”工程,將建成健身/騎行步道5000公里、足球場24塊、其他健身場地200塊,配建體育器材5000件。

賽事活動將有新亮點。省體育系統將精心組織我省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我要上全運”等系列群眾賽事活動,為十四運會籌辦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積極辦好群眾足球三級聯賽,認真謀劃群眾籃球、羽毛球城際聯賽和省級聯賽,有條件的市縣將率先開展市縣聯賽,推動三大項目的推廣與普及;全年籌辦省級群眾賽事活動將達60餘場次,打造品牌特色賽事活動20個。

著眼未來 謀劃“全運惠民”工程

今年是籌辦十四運會十分關鍵的一年,全省體育系統將搶抓籌辦十四運會的歷史機遇,積極謀劃實施“全運惠民”工程,努力實現相互支撐、互為促進、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增強三秦百姓的全運獲得感。

據相關負責人透露,“全運惠民”工程的謀劃,將以我省承辦十四運會為契機,在健身設施、組織服務、科學指導、體育賽事、健身活動、體育文化、場館開放、健身智慧平臺等“八大工程”建設方面進行提檔升級,真正為老百姓體育生活帶來新的實惠。

據瞭解,為了成為2021年全國群眾體育先進代表的觀摩點,我省各級體育部門正在努力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體育設施,特別是國家實施的社區健身中心、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的建設正在規劃設計,加快建設進度;在推廣智慧場館建設方面,對具備條件的原有體育設施增加智能化系統,對新建的體育場館、全民健身中心、步道(自行車道)等公共體育設施全面運用新的智能化技術,增添健身運動的便捷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服務能力;精心謀劃,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以“我要上全運”為主題的系列賽事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國內外的人群參與,努力營造良好的全運氛圍。

全省各級體育部門還將在科學健身惠民生上下功夫,加快市縣國民體質監測與科學健身指導中心標準化建設,強化培訓和服務能力的提升;大力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與運動處方醫生雙向培訓,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陕西日报】抢抓机遇 建设健身“六大工程”

“‘全運惠民’是我省體育系統在籌備十四運會期間落實的一項重大任務,通過舉辦全運會,希望給陝西百姓留下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各市區將會利用好承辦全運會的契機,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硬件提升,加強軟件配套建設,使全省群眾體育發展再上新臺階。”省體育局副局長董利表示。

【陕西日报】抢抓机遇 建设健身“六大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