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7萬輛和125.6萬輛,其中純電動車產銷仍佔主導,插電式混動汽車與燃料電池汽車增長勢頭迅猛。技術突破有利於未來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前景可期。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進一步滑坡,倒逼技術升級,有利於車企提高產品競爭力,過去完全由政策驅動的電動汽車行業將逐步迴歸市場。

2018年作為新能源汽車元年,全球停售燃油汽車成為潮流,國內雙積分和補貼退坡兩大政策刺激著新能源汽車的火速發展,使新能源汽車成為近年來不可避免的熱議話題。從電動汽車的整條產業鏈看,上游礦產資源成本居高不下,形成剛性壁壘;下游整車經濟性需求強烈,中游受到上下游雙重壓力擠壓,毛利空間受到壓縮,中游市場重構。目前行業整體產能過剩。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分支,容易被誤以為新能源汽車等同於電動汽車。其實,兩者覆蓋範疇各有不同,但也有重合的部分。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除汽油、柴油發動機之外的其他非常規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的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汽車等。

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一般採用高效率充電電池,或燃料電池為動力源。按動力源的不同,國內主流電動汽車可分為:純電動汽車(BEV)、混合動力汽車(PHEV)、燃料電池汽車(FCEV)三類。由於技術、配套設施等條件的限制,三大主流電動汽車各有優缺點,發展情況也有所差別。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純電動汽車佔主導 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快車道

在國家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2014年開始快速發展。根據中汽協數據,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其中,全年新能源乘用車產銷107萬輛和105.3萬輛,新能源商用車(包括客車與專用車)產銷20.1萬輛和20.3萬輛。無論在產量還是銷量上新能源乘用車與新能源商用車均分別佔比約84%和16%。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從電動汽車細分類型來看,2011-2018年,我國純電動汽車產銷規模呈現逐年大幅增長勢頭。2018年,我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7.9%和50.8%,依舊佔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導地位。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目前,國內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市場遠未打開,產銷規模有限,但增長勢頭迅猛。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18%。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燃料電池汽車受成本和技術的限制,目前產銷規模在新能源汽車中佔比非常小。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18年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均為商用車,包括1418輛燃料電池客車和109輛燃料電池貨車。

2019年被稱作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元年。2019年第一季度,燃料電池汽車完成產銷278輛和273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2倍和135.5倍。產銷數量的猛增一方面由於上年同期產銷基數過小,導致數據上暴增勢頭明顯;另一方面是技術突破與政策的逐漸傾向,2019年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製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解除氫燃料電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機,延長電池壽命,該研究攻克了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的關鍵難題。

另外,在2019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推動加氫等設施建設”,政府推動加氫站配套設施建設,將極大地鼓勵燃料電池大規模走向商用,未來伴隨著相應的燃料電池汽車財政補貼政策落地,各大車企或將颳起一波研發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的熱潮。按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兩會上的預測,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有望突破100萬輛,趕超純電動汽車勢在必得。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補貼政策退坡進行時 行業終將回歸市場

新能源汽車從“出生”以來就戴著國家及地方政策給予的“光環”高歌成長。2009年我國政府部門第一次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十年來大大小小的行業規劃、產業政策以及配套設施建設規劃管理等等,不乏新能源汽車的身影。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發展至今,我國電動汽車行業從完全靠政策推動,逐漸過渡到了由政策和市場共同推動。按照中汽協數據,我國新能源汽車佔據汽車產量的比例從2011年的0.04%增長到2018年的4.54%,預計到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5.72%。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的迅速擴大,長期執行的補貼政策導致許多廠商以獲得補貼為核心推出新能源汽車,從而導致一些品牌的產品競爭力不強。因此,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逐年退坡調整,從國家層面倒逼車企提高產品競爭力,有利於資源向行業領先廠商集中,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從政策驅動轉型至市場驅動。

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等四部委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進一步上調新能源汽車補貼門檻。根據最新調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2019年純電動汽車補貼由2018年的6檔精簡為3擋,續航250公里以下的純電動汽車將無法再獲得補貼,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從2.2萬降至1萬。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中國品牌銷量全球領先 比亞迪銷量僅次特斯拉

根據專注於電動汽車市場調研的國外網站EV Sales公佈的報告,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201.8萬輛。且電動車在全球汽車市場佔比份額達到2.1%,同比增長72%。

按照EV Sales統計,2018年中國電動汽車品牌銷量再次保持領先地位,在全球電動車總銷量中佔比49%的份額;美國電動汽車銷量佔全球市場16%;德國電動車品牌全球銷量佔比下降至12%。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按車型,2018年特斯拉Model 3共售出145846輛,居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之首。Model3最大的亮點在於採用21700圓柱型電池,該型號電池對新能源車的車重、續航、成本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北汽EC系列斬獲亞軍,日產聆風的排名第三。

按品牌看,特斯拉以24.5萬輛的成績問鼎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冠軍,比亞迪以22.7萬輛的銷量成為亞軍,北汽與寶馬依次位列第三與第四。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回到國內品牌銷量情況,根據乘聯會統計的數據,2018年國內純電動汽車廠商銷量排名第一的為北汽新能源,全年實現銷量14.26萬輛;比亞迪與奇瑞汽車分別以9.38萬輛和6.24萬輛的成績位列第二與第三。插電式混動汽車廠商中,比亞迪以10萬輛的銷量奪得冠軍,上海汽車與華晨寶馬依次排名在後。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汽車電動化是世界汽車工業未來轉型的方向,各國有關機構相繼發佈電動車2020-2030年的銷量、份額等有關預期,通過為電動汽車的應用指定目標,向製造商和其他工業利益攸關方提供明確信號,建立對未來政策的信心,從而調動社會有關投資。

此外美國(加州)、德國、法國、英國、荷蘭、挪威、印度等多個國家或地區制定了燃油汽車禁售時間表,大多在2025-2030年,汽車動力也將隨之發生革命性變化。根據殼牌公司的研究預測,電力、氫能源將從2030年前後開始逐步“接管”汽車能源市場,2040年、2060年使用量將分別佔20%和60%以上,2070年乘用車市場將全面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電動汽車將得到全面普及。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全景圖譜(附產銷規模、競爭格局等)


註明:本文來源於“俺搜APP”,如果你想查看更多PC、PP、ABS等材料最新價,可上“俺搜APP”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