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記載元朝皇帝也是穿龍袍的,那為什麼元朝皇帝的畫像都是穿蒙古服裝的呢?

歷史一書生


有關歷史的文字都是後人撰寫的,讀時要分辨有真的也有飾修過的。畫像比文字較具可信性,因為有流傳真像!

中國歷史:宋亡元啟,蒙古人以統治者君臨中國,蒙皇身穿他老家傳統蒙古服式不奇怪,穿漢服才奇怪。

〈元朝〉90年間,當中若有蒙皇穿上中國宋朝的〈漢皇獨尊的黃色龍袍〉,若有也是出於對幾十萬侵略者統治逾億漢民的懷柔政策考量。為了歸納融入華夏曆史正統一脈相承論,為曾亡國潤飾-漢化也。是出於政治考量吧!?

正視歷史真相,不亢不卑,不必嬌飾。舉3例 :

例1-清末上海曾淪為列強瓜分各有租界。法國將軍〈霞飛Raphael〉在法租界閘門上宣示: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霞飛路後被改名 淮海路。

例2-法國與英國戰爭百年,互有勝敗。法國有一大片土地近英倫海峽,曾為英人佔領統治過,沿用英文名不列顛區Bretagne,法國人沒有民族情緒而剋意改名 光復區。

例3-法國餐有著名牛扒,名為〈Steak Tata 韃靼牛扒〉 生吃碎牛肉混疍白。是紀念蒙古人攻佔歐洲時傳入的。沒為了歸納入正式法餐譜內而改名:俄羅斯牛扒。

如下:元朝多位蒙皇像-全穿蒙古衣冠(轉載自網絡)






眾人皆醒他未醉



題主可能對冕服的概念不是很瞭解,你說的是“龍袍”指的是冕服,冕服是古代帝王最高級別的禮服,使用場合非常有限,實際上宋朝皇帝也沒留下穿冕服的畫像,都穿常服的畫像。元朝皇帝也是同樣道理,留的是穿常服的畫像,這並不奇怪。另外樓主提供的畫像是現代人想象的元英宗(格堅汗)畫像,不是當時元朝的畫像。元朝(加上前四汗)有畫像的君主就太祖、太宗、世祖、成宗、武宗、仁宗、文宗、寧宗八位而已。

下面具體分析下元朝的情況。

前幾年有人依據《元史·輿服志》的記載復原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冕服形象。然而我想說這種情況可能只存在於想象,歷史上恐怕並不存在,因為忽必烈可能一天都沒穿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是討論過冕服制度,但無果而終。至元末期的東平布衣趙天麟所上《太平金鏡策》中提到元朝服飾“盡削茲文,鹹遵近世”。

第一個穿冕服的元朝皇帝是題主所提供的元英宗(注意是狹義的“元朝”,不包括前四汗),1320年,剛繼位的元英宗在丞相拜住的建議下以漢禮親享太廟,《元史》記載:

延祐七年七月,英宗命禮儀院使八思吉斯傳旨,令省臣與太常禮儀院速製法服。八月,中書省會集翰林、集賢、太常禮儀院官講議,依秘書監所藏前代帝王袞冕法服圖本,命有司制如其式。

由此可見,製作包括袞冕在內的法服對元朝來說是毫無前例的,也是臨時趕製的,借鑑的是塵封於秘書監的前朝圖樣。穿上法服去太廟祭祀的元英宗起到了轟動性的效果:

二年春正月,孟享,始備法駕,設黃麾大仗,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出自崇天門。拜住攝太尉以從。帝見羽衛文物之美,顧拜住曰:“朕用卿言舉行大禮,亦卿所共喜也。”對曰:“陛下以帝王之道化成天下,非獨臣之幸,實四海蒼生所共慶也。”致齋大次,行酌獻禮,升降周旋,儼若素習,中外肅然。明日還宮,鼓吹交作,萬姓聳觀,百年廢典,一旦復見,有感泣者。

當然,元朝冕服使用的範圍更加有限,在朝會儀式上是不使用的。一般認為元代沒有常朝聽政的制度,其朝會就兩種場合,元旦、聖誕(皇帝生日,又叫天壽節),加上非常規的登極與上尊號,其實就是朝賀。在這些朝賀場合,百官穿公服(類似宋朝公服),皇帝則穿蒙古服飾,而不是像過去帝王那樣“冠冕堂皇”地接受朝賀。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剛建國的明朝總結前朝冕服以便制定本朝制度,其中對元朝冕服使用狀況的總結是:

元祀天服大裘加袞,祀宗廟服袞冕,大朝以本俗衣冠。

也就是說,除了祭天(昊天上帝,非長生天)和祭太廟兩種漢式祭祀外,元朝皇帝不穿冕服。而這兩種漢式祭祀並未被特別重視,像泰定帝就從不親祀太廟,“朕遵世祖舊制,其命大臣攝之”,也沒有郊祀(郊祀自文宗始),所以可以肯定他沒穿過冕服。文宗、惠宗(順帝)雖然多少也親祀南郊和親享太廟,但次數有限。總之,冕服這種本來就使用場合有限的最高級別禮服在元代更加有限,時間來看從1320年開始,範圍來看只用於漢式祭祀,可以說並不是一種受重視的服飾,沒有冕服畫像不也很正常嗎?


零碎閱讀


又一個被電視劇騙了不知多少年的問題。可能元朝皇帝比較實誠吧,穿著常服畫像,其他朝代的皇帝畫像呈現的服飾,才是非常規服飾。

冕服歷代都有,上可追溯到商代,一直到袁世凱復闢。

不管是龍袍也好,冕服也罷,都是特定時間才拿出來穿一次的特殊禮服,像電視劇中那樣,吃個早餐穿著龍袍、逛個御花園穿著龍袍、給老媽請個安穿著龍袍等等,這樣的情形幾乎是不會出現的。真要天天這麼穿著活動,估計會鼓勵老百姓趕緊造反,這皇帝沒法當了,整天除了吃飯上廁所,剩下時間只顧穿衣服了。

△如上穿著朝服調情是不可能出現的

龍袍就是“龍章”禮服的統稱,也叫朝服。隋朝首創,唐高祖開始成為皇帝的專屬,歷代沿用。天子龍袍黃色,右衽,繡九條龍。取自《易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之意。元代之前有三個爪子的、四個爪子的龍,元代開始皇帝專用五個爪兒的長蟲。

在隋唐以前,冕服是天子正裝禮服,冕服十二紋章,龍是其中之一。冕服是祭祀用的禮服,日常 是不穿的,祭祀天地 、五嶽山川、大江大河、列祖列宗、三皇五帝等 時間,才穿一次。會見來朝貢的番邦使者應該也會穿一下吧,平常是不穿的。

有了龍袍之後,禮服多了一個選擇,龍袍畢竟比冕服相對還是簡約了一些,省去了一些麻煩,但依然只是在朝堂的正式場合穿一下,日常也是不穿的。

△如上圖這種環境是不會穿龍袍的

元朝皇帝穿蒙古裝束畫像,也情有可原,首先,這就是日常著裝,比較真實;其次,也是民族特色,蒙元對漢化是有所保留的,並不如滿清那樣積極接受漢化。


布穀鳥講歷史


韓劇奇皇后裡的元順帝,比中原王朝的皇帝還要華夏衣冠呀有木有!不過棒子拍的還真有可能是對的,因為元順帝長期流配廣西,漢化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北漂叔叔


你說的那是冕服、袞服,現在流傳下來的唐宋明皇帝畫像絕大部分也不穿袞冕啊。現存的唐宋元明皇帝畫像,穿的都是常服,唐宋明皇帝穿的是圓領袍、戴幞頭(烏紗帽、善翼冠也屬於幞頭系統)。元朝皇帝穿的是質孫服(明朝叫曳撒)戴鈸笠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