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初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大爆炸宇宙論”的主要觀點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

宇宙大爆炸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原初標準時鍾幫助我們窺探原初宇宙

宇宙大爆炸在科學界已經成為一個常識,但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原初宇宙到底發生了什麼,卻一直沒有定論。物理學家發現,重粒子構成的原初標準時鍾或許能幫助我們窺探原初宇宙的形態。

原初宇宙中以固定頻率振動的重粒子,彷彿以固定頻率擺動的鐘擺。我們在鐘擺的下方放置一條紙帶,使它沿垂直於鐘擺擺動的方向運動,以此代表膨脹或收縮的宇宙。

為了模擬重粒子與時空的相互作用,我們可以在擺錘中灌注墨水,從而能夠在移動的紙帶上劃出痕跡。現在,如果你向一端(圖X中的藍色箭頭)拉動紙帶,擺動的鐘擺就會劃出一條振盪的軌跡。不難理解,如果紙帶向一方運動得越來越快,那麼鐘擺在紙帶上劃出的軌跡將越來越稀疏;反之,如果紙帶減速移動,那麼鐘擺劃出的痕跡將越來越密集。因此,通過紙帶上軌跡的形狀,我們就能推測出紙帶運動的速度。


原初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這正是原初標準鍾工作的原理:通過某種相互作用,重粒子將它頻率固定的振盪印刻在時空自身的擾動中。


原初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大爆炸之前"的原初宇宙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宇宙在大約137億年前發生過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的說法婦孺皆知,可是,大爆炸之前呢?

這問題初看起來荒誕不經,但物理學家近年來已開始尋找回答它的線索。他們發現,下一代宇宙學觀測或許就能為我們提供答案。

從上世紀初至今,觀測與理論的積累使物理學家逐漸意識到,宇宙並非靜態不變的固定舞臺,而是在不斷膨脹。飄然浮游於宇宙中的星系,因之而彼此遠離。

從現今的觀測事實出發,藉由物理定律的嚮導,我們得以沿著時間的長河逆流而上,獲知宇宙演化的歷史。通過多種宇宙學觀測和理論的相互映證,我們能夠將宇宙的“信史”追溯到百億年前。那時的宇宙緻密而熾熱,有如一團燃燒的天火。時間越早,這團火焰的溫度越高。

原初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直到距今大約137億年前的某時刻,此番溯流而上的探險會遇到溫度無窮高、密度無窮大的狀態。現今的物理定律在此刻悉數失效,物理學家稱之為“大爆炸奇點”。自然,如果將宇宙大爆炸理解為大爆炸奇點,那麼談論“大爆炸之前”是沒有物理意義的。

不過物理學家當然知道,通過這樣簡單外推得到的結果並不完全正確。很可能,宇宙的演化在很早的某個時刻會偏離這種簡化的外推。在此時刻之後,宇宙仍然按照標準的熱膨脹圖像演化。物理學家將稱這一段或多或少得到觀測驗證的演化歷史稱為“熱大爆炸”階段,而在此刻之前,則需要新的理論來解釋宇宙對熱大爆炸的偏離。這段時間,物理學家稱之為“原初宇宙”。因此,當我們提到“大爆炸之前”,就是指原初宇宙。

暴漲或許並非唯一可能

物理學家在過去幾十年間提出了多種理論描繪原初宇宙的演化,其中一些還能解決大爆炸的若干理論疑難——比如可以解釋為什麼目前我們的宇宙極其平坦。


原初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不過,對於今天的物理學家而言,原初宇宙理論最為迷人之處在於,它們對解釋我們本身的存在至關重要。我們知道,物質在可見宇宙中的分佈相當均勻、但又不完全均勻。在宇宙歷史的早期,時空的不均勻性相當微弱。之後,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不均勻性逐漸被放大,物質分佈逐漸結團成塊,漸漸出現了星系、恆星,最終才有了我們。

早期宇宙微小的不均勻性從何而來?這正是原初宇宙的理論需要回答的問題。在這些理論中,接受度最高的一種稱為暴漲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在大爆炸之前,還曾經歷過一段極為短暫而瘋狂的快速膨脹,在這段也許只有千萬億億億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宇宙以指數速度膨脹了大約百億億億倍。由於驅動這段急速膨脹的能量極其巨大,時空自身也會感受到明顯的量子漲落。這些量子漲落被飛速的膨脹迅速拉伸到很大的距離,最終成為宇宙在大尺度上不均勻性的種子。

通過測量宇宙微波背景或者星系的分佈,我們如今已瞭解了很多關於原初宇宙不均勻性(也稱作原初擾動)的信息,並通過它們驗證或證偽不同的暴漲理論。因此,討論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並不是虛妄之說,而是實實在在的物理問題。

原初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不過,暴漲理論不是一種固定的理論,而是一群理論模型的總稱:驅動宇宙指數膨脹的方式形形色色,各自都能預言一種特別的原初擾動不均勻性的樣式。除此之外,物理學家也提出了各種非暴漲模型,解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的演化。在這些模型中,原初宇宙或收縮、或反彈,花樣繁多,不一而足。這些模型有不少也能解釋宇宙在大尺度上的不均勻與各向異性。儘管它們或許還有不少理論上的困難,但這些嘗試提示我們,暴漲或許並非原初宇宙的唯一可能。

原則上,通過細緻測量宇宙大尺度的不均勻性,可以判定具體的暴漲模型。然而實際上,暴漲模型的構造相當靈活。似乎,無論物理學家觀測到任何樣式的不均勻性,理論家總能構造出一種暴漲模型來解釋這種樣式。於是有人懷疑,作為科學理論,暴漲究竟可以被證偽嗎?說得更明確一些,原初宇宙的演化究竟是暴漲、還是大反彈、還是其他模型呢?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洞察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演化呢?

膨脹還是收縮,這是一個問題。不過作為物理問題,我們不可用冥想來決斷,而需以天文觀測作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