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小橋流水,石板巷陌,微醺的歲月,醉人的暖風,江南的古鎮天生就帶有一份舒適愜意、縹緲婉約的意韻。蘇州的震澤古鎮,是比較特別的一個。它婉約細膩,它有著千年的古韻,還是著名的蠶絲之鄉,開闊的河水兩岸,藏著數不盡的人間煙火。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尚書·禹貢》曰“三江既入,震澤底定”,震澤因瀕臨太湖而得名於太湖別稱“震澤”。遠古時期,震澤乃一片澤國,“始為洪流,繼為澤藪,卒為阡陌”。滄海桑田,泥沙淤漫,堆積成陸。先民開墾,稀疏散居,聚成村落。唐設“震澤館”,宋以鎮名之,明“地方三里,居民千家”,清乾隆年間繁盛,“貨物並聚,居民且二三千,實邑西之蕃屏也”。由此奠定傳統意義上的吳江大鎮地位。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震澤地處水網地帶,東有北麻漾,北有長漾,西有徐家漾,還有密似蛛網的河塘漊港。一條頔塘河,貫穿小鎮,嫋嫋婷婷,蜿蜒東向。其本名荻塘,因地多蘆荻,故名。源出浙江天目山之苕溪,向南匯入江南運河。至今,水面依舊寬暢,流水依舊平緩,水質依然清澈。千百年來,枕河居民一直在河邊淘米、洗菜、濯衣、水刷。此水可以說是震澤的母親河。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震澤古鎮沿頔塘河延伸開來,千百年來,枕河為市,傍水而居。頔塘河兩岸市房壁立,臨水而築,形成一條水巷。傍水市房不算高大,但頗小巧秀氣。從水面上看,市房似乎浮在水上,流動的水和固定的房舍恰成動靜對比,房舍的倒影映在粼粼波光中別有一番情趣。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兩岸臨河市房多為店鋪,稱為下灘,傍水面街,可目觀如梭行人,招徠生意,兼聽港中乃櫓聲。水果、河鮮、雜貨等店家臨河還築了小河橋,以便上貨。樓上通常是夫妻店的居室,推窗遠眺,水路迢迢,屋舍儼然。街面的石板路,闊狹不一,百多年來,任由行人的腳踩車行,打磨得光滑而平整。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街之對面,稱為上灘,或富戶望族之宅第,有照壁、拱門、花窗、迴廊、隔牆之類,還有磚雕相綴;或殷商大賈開設的商鋪如絲行、絲經行等等,門面寬廣,極有氣魄,往往是前店後宅,數埭進深,出則繁器,入則隱逸。上下灘既有對比,又和諧地統一在一條街坊之內。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連結市河及旁側河浜兩岸的紐帶是橋樑。舊時震澤鎮區曾有石橋30餘座,型制各異。由於市河寬闊,再說舟楫往來如織,震澤的石橋多具雄偉、高大、寬廣的特徵。拾級登臨橋面,整個小鎮映入眼簾,不僅可俯瞰往來不絕的舟楫和風帆,還可以見到兩側街面上如縷不絕的人流,參差錯落的房屋,荷花鋪水,波光粼粼,美景怡人。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禹跡橋乃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位於震澤鎮東端,單拱優弧,長階石,頂面石和拱券內龍門石分別雕刻“輪迴”、“雲龍”圖案。映襯慈雲塔,構成了江南水鄉特有的“拱橋塔影”景觀。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與禹跡橋遙相呼應,鎮西有思範橋。思範橋制式與禹跡橋相仿,多用武康石,仰天龍門石上有輪迴旋水紋圖案,拱券頂部的龍門石為八卦圖案,雕刻精細,清晰美觀。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思範,思念陶朱公范蠡也。據說當年,輔助越王勾踐功成名就的范蠡攜西施辭官歸隱,途經現震澤鎮區之南的斬龍潭,於是就在潭邊築宅而居,並在潭前砌造一高臺,放線垂釣,故稱為“范蠡釣臺”,為“震澤八景”之一,斬龍潭也被改稱為“蠡澤湖”。范蠡走後,蠡澤湖畔的百姓為紀念他,就在其故宅上建起了“范蠡祠”,在其出蠡澤去五湖泛舟必經之處建造了一座思範橋,以表達懷念之情。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鎮東有慈雲塔,古塔高大挺拔,俊俏雄偉,成為鎮區的制高點,塔內有木梯拾級而上,外有圍廊供賞風光。每於春秋佳日,夕陽紅照之際,到達其第五級,北望洞庭,南瞰麻溪,令人心曠神怡,於是稱為“慈雲夕照”,是“震澤八景”之一。慈雲塔又有“望夫塔”之稱,相傳,三國時期,孫權之妹孫夫人隻身返回東吳,因關山阻隔,日夜思念丈夫劉備,乃在震澤建塔,登高遠眺以寄相思之情。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離寶塔不遠的老街至今仍保存完好,這裡曾是震澤最繁華的街道,店鋪鱗次,直到如今還能看到當年老字號的米行、藥鋪、茶館等。師儉堂位於慈雲禪寺西200米左右,震澤徐氏先祖徐汝福建於1864年。它坐北朝南,三面臨河,可前門上轎,後門下船,水陸稱便。其面闊五間,六進穿堂,共有大小房屋147間,集河埠、行棧、商鋪、街道、廳堂、內宅、花園、下房、更樓於一體,街中建宅,宅中含街。每進有磚刻門樓、梁枋,門窗均精雕花卉和人物。內宅東隅還辟有“鋤經園”,內築假山、亭子、船閣、迴廊、月洞及佛樓等,精巧雅緻,小中見大,猶如“大觀園一角”。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震澤的柔情,既在流水,也在柔絲中。震澤是江南著名的絲綢之鄉,古時即有輯裡湖絲馳名海外,現今亦有絲立方、太湖雪、山水、慈雲、輯里名震四方。震澤養蠶繅絲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晚唐詩人陸龜蒙曾寓居在震澤一帶,他曾作詩“桑柘含疏煙,處處倚桑箔”、“盡趁晴明修網架,每和煙雨掉繅車”,足見當時震澤地區的養蠶繅絲業已經相當普遍。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明代,我國東南沿海商業繁盛,商品經濟活躍,加以明朝廷屢下詔鼓勵農桑,震澤地區適桑宜蠶,成為重要湖絲產區。湖絲以質優見長,明、清以來江南三織造署凡貢品綢緞的原料絲多賴於湖絲。近代,生絲貿易的發達使震澤日益繁榮,成為我國著名絲市之一。一根蠶絲,一絲牽掛,串聯起了震澤的前世今生。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震澤的美食是震澤精緻浪漫生活的生動體現,讓人垂延不已,使人慾罷不能。久負盛名的黑豆腐乾,回味無窮的四碗茶,香氣撲鼻的長漾大米飯,暖洋洋的紅燒羊肉,還有定勝糕、肉月餅、麥芽塌餅、蠶花餅、綠豆糕等美味糕點……當震澤美食的味道湧入舌尖,每一口都是滿足,每一口都是幸福。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白天,擇一處幽靜的茶館坐下,開一扇清涼小窗,品著一杯清茶,臨水而坐,撲面而來的閒逸。或看潺潺流水,或欣賞對岸的景牆,或任思緒紛飛。這樣,便能發呆一下午。入夜,枕一灣碧水而憩,擁一床絲被入夢。靜好歲月不正是如此嗎?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震澤:江南小鎮交織著水和絲的柔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