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史——你不知道的中國第一架殲擊機

1959~1961年,前蘇聯單方面撕毀援助中國的協議,當時的中國在軍事武器上基本沒有自研能力,當全國舉力研製我國第一代核武器時,外國的高空偵察機不停的對我國核基地進行抵近偵察,在外國不停的對我國進行軍事騷擾的背景下,我國領導人認識到沒有一個強大的空軍怎麼去談祖國天空的安全,但一清二白的中國哪裡還能有能力去研製除核武器以外的軍用裝備。

軍史——你不知道的中國第一架殲擊機

中國西北核基地試驗場

隨著國力的一點點提升,並且我國在越南戰爭中也充分的認識到噴氣式戰機在現代戰爭中的強大優勢,終於1969年我國空軍提出研製“小殲”計劃,之所以是“小殲”仍然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不具備研製重型噴氣式殲擊機的實力。

“小殲”的設計思想是:“高度機動靈活、短距起落、維護簡單、造價低廉”的小型戰鬥機,以體積小巧的殲擊機的”輕、快、靈“來對付外國的機動性能不足的重型殲擊機,更是提出了"適應人民戰爭需要,開展空中游擊戰"的想法。

最終這架“小殲”正式命名為殲-12。

軍史——你不知道的中國第一架殲擊機

殲-12原型機

1970年12月26日由南昌飛機制造廠研製並製造的殲-12原型機首飛,殲-12只在跑道上滑跑了500米便騰空而起,而在當時一般的超音速飛機要滑行近千米才能起飛,在空中,殲-12表現出了非常優秀的機動性能。葉劍英元帥在當時讚譽殲-12飛機為"空中李向陽"。充分體現出了殲-12的機動性能非常優異。

製造完成的殲-12確實“小巧玲瓏”,最大起飛重量只有5-6噸,與當時空軍提出的“裝上卡車,機動轉場部署,機動性能好,條件簡陋的野戰機場都能起飛”的要求非常吻合。

軍史——你不知道的中國第一架殲擊機

殲-12原型機

但殲-12的機體小巧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殲-12只裝了1臺渦噴-6乙型發動機,推力明顯不足,極難達到預想的設計性能,在不掛載過多武器時可以表現出優秀的機動能力,但只要在兩側掛載先進的火控設備時機動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袖珍的殲-12的也註定有一個迷你的油箱,這第二個致命的航程極短問題便凸顯出來,用還沒有起飛就準備降落來形容殲-12再準確不過了。

最終軍方認為殲-12在現代化空戰中難以擊敗超音速戰機並取得制空權。

軍史——你不知道的中國第一架殲擊機

殲-12原型機

雖然殲-12性能優異,但最終沒有被空軍認可,因為種種原因,殲-12飛機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斷。

殲-12一共生產了5架樣機,中國航空博物館保存了2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保存了1架,南昌飛機制造廠保存了2架。大家有時間可以去博物館參觀一下我國第一架完全自行研製的殲擊機。

殲-12是中國擺脫蘇聯後第一代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有中國人自行完成的輕型噴氣戰鬥機。儘管半路夭折,但是卻為中國實施全面獨立自主地開發其戰鬥機裝備的研製計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塊重要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