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海戰有多激烈?

沉默楊先生


所羅門海戰

當時日軍妄圖控制所羅門海域特別是巴布亞半島的莫爾茲比港,莫爾茲比港當時屬於戰略要地海空咽喉。日軍若成功佔領可切斷當時美軍與澳大利亞的聯繫樞紐。若被美軍佔領則可直接威脅到日軍剛剛佔領的新不列顛的拉包爾。


從1942年4月開始所羅門海戰前前後後共打了一年,大大小小的海空爭奪戰打了一百多次,可以說戰鬥幾乎是天天在進行。最後結果雙方各有損失,但對當時的盟軍來說這是自珍珠港和馬來海戰連連失敗後第一次能夠和日軍抗衡且不落下風的戰鬥。這一戰都是雙方還是戰鬥的轉折點。


中途島海戰

山本五十六在珍珠港爽了一把後,還想再爽一把於是這次他把目標瞄向了中途島。中途島面積不大在太平洋中間,島上有美軍的飛機場和海港。是美軍在太平洋的前沿陣地。 山本的設想是這樣的,趁其不備突然佔領中途島,破壞美軍在太平洋的防禦圈,進而為攻佔夏威夷群島做準備。本來日本國內是不支持山本這麼幹的,碰巧趕上了美軍轟炸東京,結果山本借題發揮力排眾議出兵中途島!


由山本親自帶隊整個聯合艦隊幾乎傾巢而出,包括艦載機六百架、潛艇二十一艘、驅逐艦六十五艘、巡洋艦二十二艘、戰列艦十一艘、航母八艘,規模可謂宏大。1942年5月27號日本海軍節這天開始出海駛向中途島。 從6月4號凌晨2點45分開始“赤誠”號航母開始發動進攻,到5號晚上11點55分山本五十六下達命令撤退到6號美軍宣佈返航中途島戰役結束。前前後後不過兩天左右。

當時的美軍共出動航母三艘、巡洋艦八艘、驅逐艦十五艘、潛艇十九艘。面對日軍艦艇數量上的優勢美軍結結實實的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漂亮丈。戰鬥損失的結果是美軍僅僅損失了一艘航母一艘巡洋艦,而日軍損失了四艘航母一艘巡洋艦令。死亡人數三千餘人,而美軍死亡三百餘人而已。 中途島戰役使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徹底喪失了主動權,再也無力組織起大規模的戰鬥,包括其後號稱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萊特灣海戰也多半是美軍在“撐場面”。

萊特灣海戰

二戰最大規模的海戰當屬太平洋戰爭,太平洋戰爭中當數萊特灣海戰規模比較宏大。這也是美日雙方海上的最後對決,當時美軍海空力量相比於日本已經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相比與中途島真是此一時彼一時,萊特灣海戰也是日軍海上力量的最後絕響。

萊特灣屬菲律賓東部海灣,1944年9月20日由美國名將麥克阿瑟親自登島坐鎮指揮,這也兌現了他1942年飲恨菲律賓離開時留下的諾言,只是當時的代價是7.5萬名軍人被俘。 當時的日軍海上主力有慄田健南的第1突擊艦隊,並和西村洋治南北分開進攻美軍。志摩清英的第2艦隊與西村洋治的艦隊一併南下形成合擊之勢。另有小澤治三郎所率領的主力艦隊。只是當時美軍的3、7艦隊相比日軍呈壓倒性優勢無論是艦艇還是飛機。雙方當時的艦艇總噸位超過了兩百萬噸,這其中美軍就佔了133萬噸,雙方航母共二十一艘光美軍的就有十七艘!雙方實力懸殊可想而知。 同年10月23日至26日時間不長也就四天,萊特灣海戰宣告結束!美軍獲得勝利,日軍海上力量已基本消亡。



萊特灣海戰雙方戰鬥損失數據如下: 美軍損失驅逐艦兩艘飛機一百六十多架,另有一艘護航驅逐艦,外加三艘航母日軍損失戰列艦三艘、輕重巡洋艦十艘,驅逐艦十一艘,外加航母四艘。可以看出日軍損失可謂慘重,雖然美軍也損失了三艘航母但對其來說只是皮外傷,而日軍則是幾乎損失了全部的海上力量,從此基本告別了海上角逐的能力。隨後的萊特灣戰役喪心病狂的日軍更是發動了所謂的神風特攻隊行動,以載滿彈藥的飛機直接撞擊美軍的軍艦。然而這一切不過是日軍失敗前最後的瘋狂而已。

—END—



輕武君


就拿1942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來說。這是一場美軍以少勝躲的著名戰役,還是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日軍中將南雲中一,攜帶四艘航空母艦全部折損,艦載機損失達到了三百餘架,美軍,損失了一艘航母,約一百五十餘架飛機。美軍犧牲三百餘人,而日軍犧牲人數則是美軍的十倍有餘。


用戶那你謝謝你


你看一下電影虎虎虎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