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50幾天這樣迴歸課本,中考起碼可以多撿50分!

“迴歸教材”絕對不是看書那麼簡單。迴歸教材要不要看書,肯定要。怎麼看?才是問題的關鍵。

迴歸教材的幾個基本原則

迴歸教材有幾個基本的原則是必須重視的。

第一,在需要的時候迴歸教材,不是為了迴歸教材而回歸教材

什麼是需要的時候,在初三複習的整個階段都是,都有需要看書的時候,而不單單是最後一個月。當然最後一個月必須要回歸教材。什麼是需要的時候?在做錯題目的時候,基本知識有遺忘的時候,題目不會做的時候,總結歸納的時候,不想做作業的時候等等。

第二,迴歸教材要有目的

迴歸教材的目的要麼是搞懂或者記住某個知識點,要麼是為了溫習某種方法,要麼是為了歸納總結知識體系,總之,迴歸教材必須奔著一個目的而來。不能聽老師同學們都在說迴歸課本,於是拿起書求一個心理安慰,走走過場。那就不對了。

第三,迴歸教材的方式絕對不是單純地看書

必須要有針對性的看書、做書上的練習題,習題。其實我們高考中80%都是容易題和中等題。這些題都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這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都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所以,看書要有重點地看,同時,書上邊的例題、習題也要做。

迴歸課本要以記憶知識點為主,並不是記憶所有的知識點,而是記憶那些欠缺的部分(如果不知道什麼是欠缺的,調研君告訴你一個方法,拿著課本或者參考書的目錄,能想到這章的內容/重點/常考點/串聯起來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構建不起來框架的,一定要好好複習,這就是你的知識盲區!),爭取一次到位,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去重複記憶。

最後50幾天這樣迴歸課本,中考起碼可以多撿50分!


迴歸課本的具體方法


基於上邊的論述,結合初三最後階段的實際,我來談談迴歸課本的具體方法。學習的順序應該為:先看課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然後看有關這部分的參考書,然後做針對這部分的練習題,然後再回頭看課本,重複上面的步驟,這樣循環往復。

第一,從題目到課本

迴歸課本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迴歸。這就是有一句經典的建哥語錄:帶著問題看書最有效。所以,我們要學會把歷次重大考試考過的試卷集中起來,然後按照知識板塊分類,然後把一類的題目拿出來再看看,再做做,再體會體會。還有不懂的,我們才翻開課本,對照相應章節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題、習題統統看一看。這裡必須提醒的是,光看是不夠的,一定要做!一定要動手做題。這叫做從題目到課本。這個過程基本上需要兩週左右的時間才能夠完成。但還不夠。

第二,從教材到題目

按照課本章節從第一章第一節一直往後看,由於有上一步驟的準備,我們看書自然就知道重點了,於是在經常考的地方認真看,邊看書邊體會;在經常出題的地方認真做,邊做題邊玩味。另外,還要把歷次考試的試卷、歷年中考真題試卷、複習資料擺在課桌的右上方,覺得需要翻題目的時候就翻一下,邊翻邊體會。右下方擺上筆記本、草稿紙,邊體會邊記錄。這個記錄就是最後兩三天覆習的重點了。這當中也有一句經典的建哥語錄:掌握常考點,就能上重點。這個過程大概有需要兩週。

第三,歸納整理成體系

依據記錄的筆記,翻開課本或者複習資料的目錄,或者把眼睛閉起來,或者拿一張白紙,開始回憶每一個學科有哪些章節,每一個章節有哪些重要的考點,每一個考點有哪些重要的考法,經常怎麼樣出題,常用到的解題思路是什麼,常常出錯的地方是什麼。這一遍的目的是為了歸納總結知識體系,做到融會貫通。這個工作一天就夠了。

第四,就是高考最後再看看這一個月做的筆記

第一,語文、英語不太適合這個方法

,即便迴歸課本,語文英語也最多讀讀文章,我覺得還不如迴歸考卷。研究中考真題的出題思路或者答題要點,比看課本還有用。這是基於這兩個學科的特殊性。

第二,最後一個月一定要做題,不能只看書。我一個師兄,本來數學經常考110幾,結果中考最後二十天只看題,不做題,看著看著,中考就看成了90多。務必謹記,一定要動手,否則後果自負!!

第三,穩打穩紮,一步一個腳印才是制勝的關鍵,核心的關鍵還是完美主義錯誤在作怪。要學會放下一些自己根本就搞不懂的地方,因為中考複習沒有終點。不要對自己抱有太大期望。也不要過於輕視已經會的部分,往往這才是中考的盲區,很多學生就在這裡一失足成千古恨!

最後50幾天這樣迴歸課本,中考起碼可以多撿50分!


經常反思這三個問題

●為什麼出題老師會選擇這個知識點作為考點?

●你能否總結出有關這個知識點出題方式的變化?

●在做題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礙了你快速解題?

當你發現了阻礙你快速準確解題的原因時,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學習時為什麼就忽略了這個知識點呢?總結原因,比如說是不是開始學習課本的時候,是不是由於文字的不精確導致了定義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

當一切完成後,我們就要重新迴歸課本,找到對自己是欠缺的知識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和訓練,正確短時間內掌握。

總之,希望大家利用僅有的時間,在中考來臨之前,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查漏補缺,把課本再仔細地學習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