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到底什么

“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此词本无褒贬,但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含有贬义。

“三教”,原指先秦时期三大传统宗教——儒墨道。西汉末年,佛教(释教)传入中国,加之墨教消亡,故“三教”逐渐改称儒教、道教、释教。儒教以孔子为教主,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极目标,后来为了和道教区分开来,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圣教”,跟释教、道教并称为“三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是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

“三教九流”到底什么


道教以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和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其经典包括《道德经》、《南华真经》、《玉皇经》、《周易参同契 》、《太上感应篇》 等。

“三教九流”到底什么


释教以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为教主,以“因果报应”为信仰,以“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苦,断尽一切烦恼,究竟涅槃”为终极目标,重视人类的心灵、道德进步和觉悟,其经典包括《金刚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华严经》、《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佛经》等。

“三教九流”到底什么

“九流”,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九流是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十家是指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之所以用‘流’来形容,是把社会形式比喻为水,无论是山河变换,还是水脉分流,水却一直遵守自然的规律的同时,依然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儒家不等于儒教,道家不等于道教,虽然儒教和儒家、道教和道家有很多相似性,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儒教道家乃是宗教,儒家道家属于学术流派,可以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两家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派。

儒家,创始人孔子,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已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

道家,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从此成为古往今来治国治家的至尊宝术。以黄帝、老子、庄子、管子等为主要代表,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等。道家人物既可入世建功,亦可功成弗居(功成身退),在历史长河中,每当灾世来临之时,道家人物以一身浩然道气挑战灾难乱源,诛邪卫道,拨乱反正,建下不世奇功。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墨子),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其思想主张主要包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墨家弟子属于艰苦的修行者,可以说是侠士的前身和起源,。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力不小,但生命力不强,未能很好的传承下来。

“三教九流”到底什么


阴阳家,创始人是齐国人邹衍,其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其思想源头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子产、李悝、吴起、商鞅等人予以大力发展,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成为法家典型代表。其思想涉及法律、行政、管理、组织、改革、经济、金融、货币、贸易及运筹学等。

名家,最先以围绕“刑名”问题研究刑法概念著称,以后逐渐从“刑名”研究,申延到“形名”研究、“名实”研究。围绕“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方法奇特,按汉代司马谈所言,是“控名指实”,“参伍不失”。因此,虽然名家擅长论辩,但其论辩又流于“苛察缴绕”,疙疙瘩瘩,诡谲奇异,所以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

纵横家,是凭借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的政治家,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千古奇人鬼谷子是他们二人的师傅,是纵横家典型代表。

“三教九流”到底什么


杂家,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代表人物,主要是淮南王刘安(《淮南子》),和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

“三教九流”到底什么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由于儒家轻商农汉朝中期以后农家迅速衰落。

小说家,“九流”之外的第十家。据《汉书·艺文志》所述:小说家通常闲事娱乐,在古时只有“不学无术”、不具有功名家业和不耕不织的人,才会钻研小说,以此为生往往需要迎合他人,近于阿谀奉承;而古代极为缺乏物质资源,小说家无法服务于社会,故而被认为“不入流”;但小说家风格特点独树一帜,三教九流中,诸多大家都有涉猎,作为古时娱人乐己的方法,所以视为“第十家”。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