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考一直降低難度,而且高校也相應擴招,這可以說是學生整體能力下降嗎?

孤鵬雲


高校擴招必然會導致招生人數的增加,招生人數的增加就會增加招生的比例。

所以,20年前上大學的人數只有佔不到10%,而現在通過褲子哦,上大學的人數已經增加到50%了。招生比例的增加必然會拉低,大學生入學的平均智商。

每一個國家,高智商人群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比如說智商接近,或者超過135的人群只佔總人口的不到1/1000。達到這個比例的人,就有機會上清華北大。智商超過128的,佔總人口的1/500。超過這個比例的就有機會上985和211。智商超過105的,佔總人口的50%。這些人就是現在能夠上大學的人。

所以20年前,能上大學的人的比例大概是10%,也就意味著,在那個時候,智商必須要超過120才有機會上大學。但是現在智商只要達到105就能去上大學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大學人口的總體智商是在下降的。

但是這並不是不好的現象,這代表著中,等智商人群也可以享受到大學的教育。因為智商並不是在就業崗位上面的決定性的因素。擴大招生人數可以讓一部分智商一般,但是情商高,或者是其他能力高的人,有機會獲得高等教育,並且在適應的合適的崗位上找到工作。

並且在大學中可以以相對低廉的成本學到一定的本領。這樣的教育普及到現在50%的人口,也就意味著,總體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這樣的大學教育比例是提升了中國人口的學歷水平,是提升了中國人口的總體的能力。所以不能說是學生的總體能力下降了。

如果還不理解,可以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即使是弱智的人群,如果有一定的教育,也能夠讓他們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所以教育才是決定人口素質的決定性因素,而不是智商。智商在人口中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是高智商的人群,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樣是有可能成為文盲的。


外語那點事


從高考降低難度和高校擴招的結果,歸結為學生整體能力下降的原因,這又是一個神邏輯!

高考降低難度,不是學生要求下降,是為了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高考降低難度,跟學生整體能力扯不上關係,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學生需要減負。這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文件為學生減負,比如嚴禁中小學校和教師補課、開展課外培訓機構治理專項行動等。高考適當降低難度,也是措施之一。

高考降低難度,也是高校招生改革的一項舉措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選拔人才,但是,並不是難度係數越大就對選拔人才有利。難題、偏題、怪題,並不是選拔人才的標準。

高考考什麼,這對於中學就是指揮棒,高考命題樂於難題偏題怪題,那麼中學教學就被專門去訓練這些走偏的題,去應付高考,教學也就跑偏了。

而正確的指導思想應該是,高考應該在學生知識體系的廣度上考察,而不是在某個點上的深挖。要求學生全面掌握課程標準規定知識體系,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所以,高考必須降低難度,防止追逐難題偏題怪題把高考帶到溝裡去。

高校擴招,是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的要求

跟高考降低難度一樣,高校擴招,跟學生能力上升還是下降,沒有任何關係,這是國家普及高等教育的一項舉措,目的是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

高校擴招,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改革開放,我們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發展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而人們對於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擴招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如果,我們的社會發展沒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學生成績再下降,下降到零,國家也擴招不了,因為經濟條件不許可,你建不起那麼多大學,你養不起那麼多教職工。

如果是學生能力就能決定是否擴招,那麼,新中國剛剛成立那會,文盲率奇高,應該直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高校直接擴招提高普及率,但是,做得到嗎?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這是社會發展決定的,是社會發展對於教育的要求決定的。

綜上,高考降低難度,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跟學生的整體能力無關。高校擴招,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跟學生的整體能力更無關。人類的發展歷史證明,人類社會的總趨勢是一代更比一代強,不存在下一代整體能力下降的問題,這種事情從來就沒有過,歷史上沒有,今天也沒有,今後也不會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